

【摘要】本文充分發揮小學信息技術的學科優勢,以五年級《電子產品要用好》一課教學為例,論述在小學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背景下,非心理學科教師參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嘗試。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五項管理 電子產品 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25-0031-04
小學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對心理健康教育以外學科的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一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筆者積極參加小學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有幸成為一名“雙師型”教師。教學實踐中,筆者充分發揮本學科的資源優勢,嘗試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開展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教學活動。
教育實踐中,教師都遭遇過學生沉迷電子產品的問題,這一問題影響學生的視力、專注力、自控力,一直是一個令教師和家長都很頭疼的問題。2021年1月以來,教育部相繼出臺文件,對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睡眠、讀物、作業、體質等五項管理作出部署(簡稱“五項管理”)。我校積極落實上級關于“五項管理”的工作要求,組織“雙師型”心理健康教育團隊就此進行主題研討,認為可以從心理健康角度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正確使用電子產品,避免學生沉迷于電子產品。為此,筆者從自己所教的學科出發,在五年級上了一節題為《電子產品要用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
一、基于學情分析,做好教學準備工作
(一)學情分析
信息化時代,要想完全讓學生與電子產品“絕緣”基本不可能且無必要。學生進入五年級后,或多或少接觸過電子產品,絕大多數學生都用手機接聽過電話、查閱過資料、玩過手機游戲(包括單機游戲、網絡游戲)等。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學生居家時間延長,接觸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機會增多。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有限、自控能力較低,如果家長疏于管理、學校教育引導不到位,就很容易出現學生沉迷電子產品的問題,影響學生健康成長。教師亟須對此進行正確的教育引導。
(二)教學目標
基于上述學情,針對五年級學生普遍接觸過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實際,筆者將本節融合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信息技術課的總目標定為:“基于信息技術學科視角,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使用電子產品”。同時,提出如下細化目標。
認知目標:辯證地認識電子產品的利與弊,懂得用好電子產品的關鍵在于自己如何運用。
情感目標:在活動中感受巧用、善用電子產品的樂趣。
行為目標:把在活動中學到的方法和技巧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技能目標:善于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獲取信息,并能加工處理信息。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辯證地認識電子產品的利與弊。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正確使用電子產品。
(四)教學準備
教師在課前開展關于電子產品使用情況的小調查,了解學生使用電子產品的情況。提前布置并指導學生收集小學生使用電子產品利與弊的相關資料、案例等,以備在教學過程中使用。
二、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指出:“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科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性與實效性,切實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基于這一理念,筆者根據前期的教學準備,設計了多樣化的教學活動,突顯教學活動的實踐性與實效性。
(一)活動導入:我演你猜
游戲是一種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以游戲的方式導入課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師:我們來熱熱身吧,玩一個“我演你猜”的游戲!
(PPT提示:通過動作模仿,讓其他同學猜猜是哪種電子產品。請幾名學生表演,其他學生猜)
生:手機、小電話手表、MP3、電腦、游戲機、電視機……
師:看到你們在游戲過程中的反應,老師能感覺到大家對于電子產品非常熟悉。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聊聊關于電子產品的話題吧!
(出示本課主題:電子產品要用好)
這一導入環節,通過讓幾名學生表演、其他學生猜一猜的方式,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創造了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很自然地引出了主題。
(二)活動一:你說我說
新課程理念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這一環節主要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充分闡述自己的經歷、見解,提高課堂參與度。
師:老師現在要采訪一下大家了,請大家看屏幕上的問題。
(PPT展示:你經常使用哪些電子產品,是如何使用這些電子產品的,使用后有什么感受?請用一句話來說說)
生1:我經常使用電腦和手機,用來查資料,它幫助了我,我很開心。
生2:使用平板電腦,可以在線上參加興趣班,很方便,但使用久了眼睛很累。
生3:游戲機,打游戲,放松心情。
生4:我會用手機拍短視頻,與朋友分享。
生5:我也喜歡用手機刷視頻,有學習、新聞、娛樂等方面的內容,能夠不出門就知天下事,但是脖子會不舒服。
……
師: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經常使用的電子產品,并且還說了它的用途、功能,以及這些電子產品的利與弊。那么,小學生該不該使用電子產品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進入下一個活動環節吧。
這一活動環節,在學生自由述說平時使用電子產品的情況后,適時拋出“小學生到底該不該使用電子產品”這一問題,啟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欲望。
(三)活動二:模擬辯論會
這一活動環節,主要通過模擬辯論會的形式,讓學生圍繞“小學生該不該使用電子產品”這一問題展開討論,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師:課前大家收集了一些資料,對小學生到底該不該使用電子產品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現在請大家自主選擇站位。正方(認為使用電子產品對我們有利)的同學移步到右邊座位;反方(認為小學生不該使用電子產品)則移步另一邊。
(學生根據自己的選擇,調整座位)
師:關于“小學生到底該不該使用電子產品”的辯論賽開始前,你們有5分鐘的討論時間。這段時間里,需要做好幾件事情。
(PPT提示:1.整理收集到的資料,找出支持本方觀點的論據;2.選一名或兩名記錄員,記下組員的看法與論據;3.再選一名代表,與記錄員一起梳理觀點,為在辯論賽末的總結性發言做準備。學生們自由討論5分鐘)
師:討論結束,我們跟著PPT來熟悉一下辯論會流程。(出示辯論會的注意事項,略)
第一階段:各方陳述觀點
正方陳述人:我方認為小學生該使用電子產品。因為它的功能有很多,比如打電話、發短信聯系家人朋友,還可以寫備忘錄、查資料、網購、支付等。電腦也是認識世界的窗口,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工具,電子產品中的游戲不僅能促進兒童的智力和想象力發展,還能訓練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陳述完畢。
反方陳述人:我方認為小學生不該使用電子產品。我們查找到的資料中,許多案例指出,使用電子產品可引起記憶力衰退,認知能力下降。有的新聞報道還說,手機在使用時可能會爆炸,危及人身安全。還有的案例就在我們身邊,就是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會影響視力、造成近視。陳述完畢。
第二階段:各方代表自由發言
此環節學生參與度非常高,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辯論,并列舉了很多論據。
正方辯手的發言——
生1:電子產品讓大家的生活更加便利,如網購。
生2:疫情期間,我們可以用電子產品上網課,進行學習。
生3:現在有了電子產品,可以實時進行信息的傳遞,非常高效。
生4:電子產品可以讓小學生開闊思維,如學習編程軟件。
生5:如果發生緊急事情,可以第一時間請求支援。
……
反方辯手的發言——
生1:在虛擬的空間中,很容易受騙。
生2:有的同學沉迷于游戲,會耽誤學業。
生3:電子產品有輻射,對小學生的身體會有不好的影響。
生4:在查詢資料時會彈出一些不良的信息,很容易誤導自制力不高的小學生。
生5:使用電子產品對我們的視力會有影響。
……
第三階段:總結陳詞
正方總結陳詞人:我方認為小學生該使用電子產品。因為隨著科技的進步,幾乎每個人的手上都會有一種電子產品。由于它的用處實在太多,剛才的辯論中我方輕輕松松就能羅列出一大堆。電子產品是大家的一個好朋友,小學生也應該跟上時代步伐,與之為伴。
反方總結陳詞人:我方認為小學生不該使用電子產品。長時間保持低頭玩電子產品的姿勢,容易引起頸椎變形,還會導致視力下降。自制力比較弱的同學若沉迷于電子產品,會減少戶外活動時間,鍛煉的機會變少,就會影響身高和體重,導致體質下降、膽小孤僻、不善言談、情緒易波動,從而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所以,我方認為不應該使用電子產品。
(辯論會結束,學生回到自己原來的位置就座)
教師:課前大家收集了關于小學生該不該使用電子產品的內容,剛才在辯論環節中,很多同學都發言了。經過信息的收集、整理、分享等一系列過程,此時大家都能認識到電子產品是一把雙刃劍:如果用好了,它會給大家帶來好處;如果用錯了,它會給大家帶來壞處。所以,關鍵是如何正確使用它。
這一活動環節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獲取信息、加工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口頭表達的能力。通過辯論,學生能清醒地認識到電子產品的利與弊,并能思考該如何正確使用電子產品。
(四)活動三:我有金點子
經過上面的活動環節,學生基本認識了使用電子產品的利與弊,解決了本課的重點問題。接下來,筆者設計了一個“我有金點子”環節,著力解決“如何正確使用電子產品”這一難點問題。
師:現在請同學們拿出抽屜里的“我有金點子”小卡片,將你認為正確使用電子產品的方法和技巧寫在卡片上吧。
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寫出了很多“金點子”。圖1是其中一個學生寫出的金點子。
師:很多同學都寫了自己的金點子,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吧。
生1:使用前要明確自己的目的,是用來學習或了解時事新聞,而不是漫無目的地玩。
生2:要保持坐姿端正,眼睛與電子產品屏幕保持一定距離。
生3:控制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例如每使用15分鐘就停下來,眺望遠處。
生4:如果累了,可以多參加戶外活動,不要過多依賴電子產品。
生5:選擇對的地點使用,不在教室里使用,不在餐桌上使用。
生6:查找資料可以進正規、綠色的網站。
……
這一環節,通過讓學生自主尋找正確使用電子產品的方法與技巧,并在班上分享,提高了學生的自主能力;讓學生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進行分享,有利于強化認知并在日后踐行自己和同學列出的方法和技巧。
(五)活動四:我來幫幫
這一活動環節,主要是以提出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共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PPT出示問題,如下頁圖2)
師:只能玩游戲打發時間嗎?你想對健健說什么?
生1:健健,你還可以看書、畫畫呀。
生2:可以征求爸媽的意見,找同學出去放松心情。
生3:可以在家做家務,打掃衛生。
……
師:是呀,我們的課余生活不一定非得圍著電子產品轉,還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事呢,比如做家務、到公園散步、看書、打球等,只要去做其中一項有益的活動,就能離開電子產品了。
該環節中的案例源于生活,也是很多學生生活的真實寫照。以此切入,能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不應過于依賴電子產品,而應通過其他有益的方式轉移注意力,過更有意義的課余生活。
(六)課堂小結與延續
這一環節,教師主要從正反兩個方面對課堂進行小結,提醒學生認識電子產品的利與弊,以及正確使用電子產品的方法和技巧。
師:電子產品給我們的學習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正確使用電子產品能夠促進我們的學習、豐富我們的生活。但是,如果一味依賴電子產品、沉迷于電子產品,就會產生很多負面影響。因此,我們要學會
辨別、善于選擇,讓電子產品發揮積極的作用。
……
本課是在小學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背景下,非心理學科專業教師融合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次嘗試。課堂主題緊扣國家推進“五項管理”的工作要求,選取的是“學生沉迷電子產品”這一常見話題,涉及心理健康范疇的“依賴性”“成癮”“沉迷”等問題,通過設計多樣性的教學活動,有步驟、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認識電子產品的利與弊及正確使用電子產品的方法和技巧,課堂基本達到了既定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何元慶,李璐.社會支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解讀[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30(6):461-463.
[2]王潤.信息技術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0(8):53-54.
注:本文系廣西基礎教育教學改革質量提升項目“基于互聯網的‘主題式’城鄉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的研發”(2019JCJY017)的研究成果(2022年6月結項)。
作者簡介:余碧潔(1992— ),廣西桂林人,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