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屹帆 黃丹
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如何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真正讓同學們減輕作業負擔、提高作業完成效率、增加作業的趣味性成為每個老師思考的問題。低年級孩子具有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模仿能力強,樂于動手,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想象力豐富等特點,那么如何根據低年級孩子特點,因材施教,合理布置作業,幫助孩子打牢基礎,擴大知識面,鍛煉思維能力呢?根據多年的低年級教學經歷,筆者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口頭作業生活化
語文學科是一門交際性特別強的學科,表達能力的培養是語文學科訓練的重點,尤其是對低年級孩子來說,識字量和寫字量都比較有限,那么,口頭作業便是低年級作業中使用最頻繁的形式。低年級的孩子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的表達能力,但是缺乏邏輯性和流暢性,所以低年級的口頭作業布置老師需要注意盡可能創造生活情景,讓孩子有話可說。比如學完一年級上冊的《你說我做》,我們給同學們留下一個這樣的小任務: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玩一個“你說我做”的游戲吧,一人說,另外兩個人做,看看誰做的更好。同學們回到家后,都紛紛拉起自己的爸爸媽媽玩起了游戲,不僅訓練了口語表達,而且增進了親子感情。比如學習完二年級上冊第九課《黃山奇石》后,我們就給同學們布置了一項這樣的作業:假期里,媽媽想帶你去云南旅游,可是你想去黃山看一看黃山奇石,你計劃怎么說服媽媽呢?情景化的設計,讓學生有了實戰的欲望,為了說服媽媽,孩子們不僅用心研讀課文,把奇石描繪得栩栩如生、形象生動,還利用多種手段查找了黃山風景區的更多美景,更妙的是,有些同學真的趁著假期去黃山旅游了,還帶回了許多美麗的照片和同學們分享黃山之行的奇遇。
基礎作業是課堂知識的鞏固和復習,同時也是訓練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必要手段,所以基礎作業的設計和布置顯得尤為重要。在小學低年級,基礎作業基本都是在課堂完成的,所以作業要注重小而精,實而巧,注重作業形式的變化,讓孩子們樂于完成,勇于完成。比如在學習完二年級下冊《青蛙賣泥塘》這一課,我為孩子們準備了三項作業:第一項:請同學們給課文中的生字找好朋友,找到兩個好朋友的送一朵過關小紅花,找到三個及以上的送一朵優秀小紅花;第二項:請同學們根據提供的詞語把下面一優美的文段補充完整。第三項,請同學們按照順序畫出青蛙對泥塘的改造過程,并用文字標注出來。三項作業各有側重,形式上也變化多樣,再加上有小紅花的獎勵,孩子們完成的積極性特別高,而且對生字詞語和課文的內容也有了再次鞏固。
在小學低年級,實踐作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有效的實踐作業不僅可以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還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所以老師布置時一定要注重實踐作業的趣味化。比如,學習完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關于秋天的內容,我們布置了下面的實踐作業:同學們,落葉是秋天的使者,不同葉子有不同的形狀和不同的顏色,撿拾起這些秋葉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如果能把撿拾的秋葉組合成不同的造型珍藏起來就是一件更美的事啦,請同學們周末趁著美好的秋色,去大自然尋找落葉、撿拾落葉、制作落葉版畫,看看誰最有奇思妙想。作業展示時,我發現同學們的創造性超出了老師的想象,有人用火紅的霜葉創造了一位身姿曼妙的美人,有人用金黃的梧桐樹葉創造了一朵美艷的永久花,有人用多種樹葉創造了一只展翅欲飛的小鳥......有趣有思有提高,這樣的實踐作業孩子怎么會不喜歡呢?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基本的作業形式,在布置作業時我們還可以根據孩子的水平不同布置分層作業,但要注意分層作業要層次清晰,易于區分,同時能盡可能讓各個層次的孩子的都能到提高。
總之,低年級作業布置只要能抓住孩子們的特點,用心設計精巧的多樣化作業,一定可以激發孩子對作業的濃厚興趣,使孩子們積極做作業,樂于做作業,善于做作業,勤于做作業!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既有豐富的知識,更有快樂的的童年!
(本文系2021年河南省農村應用性教育科研課題“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課題批準號:21-HJYY-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