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鳳云
作業在學科教學中是一個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環節。作業作為課堂的延伸和補充,是對單位時間內所學知識的復習和鞏固,是教師用來檢查教學效果,指導學生學習的有效教學手段之一。那么作為教師對作業的批改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為教師可以通過對作業的批改來幫助學生對課堂知識的鞏固和深化,并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教師又能查缺補漏,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更好的讓自己成長起來。那么怎樣讓作業的批改起到應有的效果呢?這是我們需要共同探討的問題。就我的觀點總結如下;
首先,批改時間要及時
作業是當天所學知識的復習和鞏固,時課內教學的延伸,如果批改不及時,就不能掌握學生的最新信息,不知道他們的掌握情況,不能及時的進行加深,不知道學生對知識延續性的掌握情況,從而影響下一課的授課情況,學生也會在老師的惰性之下滋生多性心理,他們就會以為今天學會學不會沒事,因為老師沒有對作業進行檢查,不知道學生的掌握情況。日復一日很快就會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學生的厭學情況嚴重,進而就有輟學的現象。只有及時的批改作業,才能更好的了解學生,才能為下面的知識教學鋪好道路,并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收獲。這樣才能讓作業為教學服好務。
其次,批改方法要多樣
對中學生來說作業成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紐帶,因為隨著課程的增加,學生和老師的接觸時間減少了,老師通過作業來了解學生的情況,學生通過作業來展示自己。隨著年齡的增加中學生的逆反心理很強,稍不注意這根紐帶就偏離了視線,那么要把握好學生,就要牢牢把握好這跟紐帶,要想把握好紐帶就要在方法和技巧上下功夫。
1. 全批全改
作業的批改已經成為我們教學的一部分,全批全改指的是對每天上交的作業都要一個不留的批改完成,不單指每一個學生的作業,而且也指每一個題目,還要有反饋。如果是這樣教師的工作量就非常的大,這就要求教師在作業的布置上提高質量,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有實效性;既要有適量性,又要有選擇性;既要有層次性,又要有新穎性,只有這樣才會提高作業的質量,減輕教師的工作量,才能提高教師全批全改的質量,進而提高學生的能力。只有對高質量作業的全批全改教師才能從整體上把握學生,才能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情況,才能讓作業真正起到對課堂的延伸和補充,對單位時間內所學知識的復習和鞏固,成為教師檢查教學效果有利手段。
2. 面批面改
面批面改指的是當面批改學生的作業。英語不同意與其他的學科,因為它是一門語言,語言就是用來交際的,所以英語的聽、說在教學中就尤為重要。對與聽說的作業教師一定要在課堂上進行,聽力理解是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的理解,只有在這時批改才會起到作用。英語中的聽說配合是不可缺少的,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編一些與課文交際相匹配的文章,讓學生來聽,來敘述,這樣的面批面改無疑是對教學的錦上添花,學生能多方位獲取知識,聽益于說,說又益于聽,而且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3.小組內互改
素質教育提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因此在教學中我們遵循著研討—探究—拓展的教學模式,每一個環節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研討交流、教師的點撥激活了課堂,帶動了學生,而在課堂上全班的交流根本不可能,小組制是最好的方式。小組可以按位置來分,也可按不同的學生分在不同的組,也可自由結合,但是目的都是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都參與到教學中來。
作業在組內互改,指的是小組成員互相調換作業來改。這樣既能發現別人的錯誤,又能勉勵自己不犯同樣的錯誤,既能掌握別人的解題技巧,又能拓展自己思考問題的思路,對作業的研討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為都愿意找到別人的錯,來展示自己的才華,從而形成了生幫生、友好的互助組。
4. 小組調換改
小組調換該作業是指兩個小組調換作業來改。這樣讓小組之間有了競爭意識,同學們都踴躍發言,都想為其它組分憂解難做好“小老師”的任務。小組之間形成了思想交流的陣地,成為了知識拓展的舞臺。
5. 自改與互改
教師“包辦式”的題目批改,往往使學生產生惰性,我們應當扭轉這種不良的現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對作業題目的處理可以采取學生自改與互改相結合的方式。自改就是對那些題型單一要求層次不高的、基礎的題目,教師讓學生自己來改對錯?;ジ氖墙處煂︻}目做了必要的重點提示以后,由學生在討論中互相交換意見,并題目的結論做出對與錯的判斷。與此同時,教師則可以對那些興趣不濃、基礎較差的學生進行當面輔導。既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又掃除學生思想與學習上的障礙,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從而避免大面積的兩極分化。最后,教師對題目出現的共性錯誤,集中講評和分析。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掌握情況并能糾正自己的錯誤。自改與互改相結合的方式,不僅反饋及時而且也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和提高他們的自我教育,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在自改與互改中得到啟迪,思維得到鍛煉,對知識由被動接受轉變成主動探究,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最后,改后反饋要及時
不僅作業的批改要及時反饋更要及時,如果不及時的反饋學生就不能查缺補漏,學生還以為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沒有紕漏。沒有反饋,就沒有思考。學生得到反饋的信息,就會進行思考,為什么遺漏知識,為什么遺忘,缺少那些思考,而老師也會思考在課上是不是沒有強調,學生是不是沒有理解,應該運用什么樣的方法更好的讓學生接受。這樣,老師和學生都在思考,都在為下一堂課做鋪墊,作業才真正的成為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紐帶,作業才真正的成為課堂的延伸和補充,才真正是學生所學知識的復習和鞏固,才真正是老師前進的重要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