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英語寫作教學是整個英語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英語寫作教學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英語教學質量的高低,針對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內容少,邏輯差,錯誤多”這一問題,進行了以下實驗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實驗的目的意義
在目前的英語教學中,有些教師一般對閱讀理解較重視,而對寫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忽視學生寫的能力培養,以致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學了多年外語,寫作能力仍很差。突出表現在諸多方面,比如:語言知識匱乏;缺乏寫作技巧;受母語漢語束縛嚴重;文章跳躍性太大,缺少照應,聯系及邏輯性;語法混亂,對英語的數,時態,語態,語氣,句式結構把握不準等。因此,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十分迫切。
英語寫作是英語聽,說,讀,寫四種基本功能之一,是書面表達傳遞信息的交際能力,是對所學英語知識綜合能力的體現;而且寫作的水平的提高能帶動聽說能力的提高,又能促進閱讀水平的培養,所有這些都表明在中學階段培養學生的寫作的能力是尤為重要的。
二、實驗的理論基礎及遵循原則
(一)實驗的理論基礎
1)系統論的整體原理:整體功能大于部分的功能之和,實現英語寫作的整體優化。2)信息論的反饋原理:任何系統只有通過反饋信息才能實現控制,實現協作的定向控制,定質控制,定度控制。3)寫作學原理:文章是客觀世界的反映,是社會實踐的產物,該實驗以內容為中心,以訓練為主線,以教材為借鑒。4)主體教學論原理:在教學中應突出學習者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自始至終強調教師要起一個“導”的作用,靈活多樣地處理教材,擴充教學容量,調動全體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
(二)實驗遵循的原則:
1.漸進性原則:
把握“由詞,組句,到段,成章”的寫作步驟,環環相扣,層層提高,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呈螺旋式上升;否則,“欲速則不達。”
2.綜合性原則:
聽,說,讀,寫四種訓練相互結合,進行多元化訓練,各項能力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把“寫”的能力培養融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全方位立體的訓練發展。
3.控制性原則:
堅持教師的寫作指導,突出其主導地位,采取“有放能收”的指導策略,有效控制學生語言思維,發展英語語言思維,讓他們逐步接受英語思維方式進而形成習慣。
三、實驗的內容及操作程序
以“過程定向”實施寫作教學,先練思維再練文。
以“模仿力—分析綜合力—創造力”訓練為主干,配套組成訓練系列,優化教學過程。
1.明確內容
初中階段書面表達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了解所學文體的基本格式并具備將散亂的語句組成段落的邏輯思維能力。二是簡單的英語應用文及段落的寫作,應用文體知識組成語句語篇。
書面表達的基本要求:
1)審題及明確文體。
2)要素完整,格式正確,文理通順。
3)借助信息,列出要點。
4)語言準確,得當,無語法錯誤及大小寫錯誤等。
2.落實寫作環節步驟“學生討論文題—教師指導—師生同類寫作—修改評議—推出示范文—小結”。具體操作如下:
①命題后,學生討論,教師指導。
②提出要求,做到中心明確,條理清楚,語言通順,無語法錯誤,拼寫準確工整。
③改文方式為個人改,集體改,口頭改,書面改。
④師生共同講評,分為讀,聽,改,評四步進行,并選讀典型例文。
⑤教師小結。
3.以“少批略改”為主要批改方式,采用“瀏覽批改法”分出優劣文章,當堂發給學生,也可抽取少數文章作批改,運用“啟發式批改法”,啟發學生自己動腦筋解決文中存在的問題,以督促學生完成“批后文”,進行重復寫作。
4.加大英語寫作次數及閱讀背誦的訓練,優化訓練內容。
四、實驗效果與體會
在落實課題實驗過程中,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興趣明顯提高,學生英語作文的長度和篇數增加了,大多數學生寫出來的句子基本正確,表達意思清楚,學生的協作、互助精神和相互尊重的品德得到培養,基礎好的學生與基礎一般的學生結成學習伙伴,發揮各自的特長和優點。
當然,實驗中也遇到一些困難,比如:
1.因教材難度大,任務重而進度緊,致使寫作訓練時間及力度上難得以有效保證。
2.學生語言基礎知識的薄弱,詞匯量的不足,語法概念的不清及死套漢語思維方式,也影響了課題實驗的實施進程。
3.寫作之后的糾錯更正過程仍是一大亟待解決的難題,如何更有效地落實更正反饋這一環節,還有待于我們進一步探索改進。
總之,提高寫作能力非一朝一夕之事,是一個長期,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要有熱心,耐心,恒心和必勝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