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美川
音樂教學實踐中,筆者倡導音樂情境再造,關注學生體驗音樂,感知音樂,表現音樂,從聽覺、視覺、觸覺、動覺等方面,構設適宜學生全身心投入的音樂環境,讓音樂課堂充滿活力、趣味,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與審美能力[1]。
情境的再造,對于音樂而言,需要將抽象的音樂,通過直觀、生動、具體的方式呈現出來,便于學生調動多重感官去體驗。
音樂,最直接的表達方式是音樂語言。例如,音樂的曲調、節奏、旋律、和聲,以及音樂的速度、力度、調式、曲式等,這些是構成音樂本體的基本內容。在小學階段音樂教學設計中,教師在搭建音樂情境時,可以充分挖掘音樂的本體要素,讓學生去捕捉音符的魅力,去感受音樂的情感、意蘊。對小學生而言,在聆聽音樂時,可以通過音樂的速度變化,引領學生辨析音樂中的情感,或抒情,或熱烈等。音樂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提供了直接感知音樂的方式。例如,學習《來和我劃船》,該首歌曲是意大利民歌,我們在課堂上,播放威尼斯水城的相關視頻,讓學生邊看邊聽邊唱,從音樂中感知小船的飄搖與旋律的變化。在歌曲講解時,需要結合樂譜知識,講解節拍的蕩漾感,并通過聆聽、跟唱、合唱,感受音樂的優美旋律。當然,我們也可以融入達爾克羅茲教學法元素,將音樂律動、聲勢與歌唱相融合,伴著視頻,創設劃船的場景,增強音樂表現的畫面感。如此課堂,音樂呈現的方式更加多樣、生動,學生在聆聽中,感受到旋律的優美,升華美好的情感。
除了對音樂語言的運用,音樂活動的多樣性,也為學生了解音樂、感知音樂、表現音樂創造了條件。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整合學習資源,注重學生的直接體驗,將圖畫、音頻、視頻、聲勢、游戲等融入其中,著力創設音樂情境。學生是音樂活動的實踐者、探索者,教師要在音樂情境中激發學生的音樂本能,喚醒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和創造力。例如,《小貓的圓舞曲》這首歌,該曲以管弦樂器為主,來表現小貓的藝術形象。管弦樂器極具表現力,將小貓跳舞的形態進行了生動刻畫。整個樂曲分為三部分,引子部分,好比小貓悠閑地走進舞場;A段旋律,優美的節奏,特別是小提琴的“滑奏”技巧,讓音樂表現出貓叫聲,既生動又有趣,刻畫小貓頑皮的特點;B段旋律,以木管樂器為主,強調對小貓跳舞情態的表現,結尾處快速收結,更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聯想,進而獲得審美樂趣。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伴奏《小貓的圓舞曲》,一起跳舞,指導學生將舞蹈動作與音樂旋律對應起來,激發學生表演欲,也讓學生從音樂舞蹈體驗中,打開音樂想象,探索音樂魅力。
奧爾夫認為,音樂教育要讓音樂與人的內心相互交流。從內心去體驗音樂,才能真切感知音樂,才能理解和享受到音樂的意義。音樂課程的學習,在感知、聆聽、表現音樂的同時,更要讓學生參與音樂互動。學生與音樂之間的互動,師生之間的互動、生生互動,都讓音樂課堂富有活力。借助互動來架設音樂情境,就是要鼓勵學生自己去參與音樂創造活動。例如,蘇少版音樂《五月的夜晚》這首歌,該作品為匈牙利民歌,主要是對春夜美景的描繪。從音樂的旋律中,讓學生體會旋律音高、強弱的變化,再結合視頻畫面,展現五月天鮮花盛開的美景。音樂與想象相連,百花齊放與優美的旋律,讓學生感知音樂的美妙。同時,教師在歌唱教學時,拿出碰鈴,引入律動活動,請學生給歌曲伴奏,在歌詞有“花”的地方,輕輕敲碰鈴,教師和學生一起做出“開花”的手勢。對該首作品卡農唱法的運用,則通過聆聽范唱,了解卡農的特點,第一遍指導學生先齊唱,在第二節處,教師進行卡農唱法,第二遍師生交換。我們抓住歌曲的主旋律,從欣賞音樂、歌唱活動中,讓學生打開心扉,去感受音樂。
從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角度來看,注重情境化課堂的構設,順應小學生心智、成長需要,更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活動中,發展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2]。
小學生愛玩、好動,充滿了探索欲與好奇心。音樂情境的再造,合乎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情境化手段,為學生營造趣味、直觀、多樣、生動的音樂課堂,在自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展現音樂的趣味。學生在音樂情境中,可以與教師、同學展開深度交流,實現情感共鳴。例如,蘇少版《愛的人間》這首歌,由谷建芬作曲,是專門為盲童譜寫的歌曲,整首歌曲旋律委婉,情感真摯,從音樂中表達盲人心中的美好世界。怎樣來理解這首歌曲的情感內涵呢?讓學生去關注弱勢群體,從音樂體悟中感知對殘疾人的關愛。在課堂情境中,我們引入《千手觀音》舞蹈,該舞蹈都是由聽障人組成,并在央視春晚上感動了所有觀眾。從節目播放中,讓學生思考,這些演員聽不到聲音如何來表演舞蹈?在手語老師的指導下,一遍遍地訓練,這些身殘志堅的舞蹈人,憑借著對夢想的追尋,經過漫長而艱難的磨合,終于跳出了精美絕倫的經典舞蹈。從《千手觀音》舞蹈表演中,讓學生直觀感受歌曲所蘊含的深沉情感,更讓學生由衷地體會到“愛”的品德。
小學生性格活潑,對音樂藝術充滿了興趣。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創設音樂情境,激發學生的音樂創造力。例如,蘇少版小學音樂《月亮姐姐快下來》這首歌,由于大多數學生都對月亮有所了解,我們以“嫦娥玉兔”的故事為引線,讓學生圍繞“月亮”展開探討,讓學生說一說關于月亮的傳說,并討論為什么將月亮作為表達思念的一種方式?隨后,借助于故事導學案,調動學生對本歌曲的學習熱情。繼而在歌唱后引發思考:歌曲的速度怎樣?歌曲描寫了什么?對該曲有何感受?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情感來歌唱?由此,來提高學生對歌曲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投入到音樂活動中,為發展學生創造力奠定基礎。在小學音樂實踐中,還要拓展學生的音樂想象視野,指引學生在表演音樂的活動中發展創造力。例如,《掀起你的蓋頭來》這首歌,該曲為維吾爾族民歌,音樂旋律獨具民族特色,我們在課堂上通過視頻舞蹈畫面,讓學生體會維吾爾族女孩的眉毛、眼睛在舞蹈中的藝術特點,并挑選學生展開歌唱表演。學生從音樂表演活動中,能夠感知歌曲的美妙,提升音樂創造力。
音樂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表現性、創造性,教師要通過音樂情境,激活學生的音樂思維,打開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小學生熱衷于交流與互動,音樂情境教學為學生分享音樂的快樂創造條件。例如,在蘇少版小學音樂《閃爍的小星》教學中,教師在課前就布置了“夜晚觀看星空”的任務,讓學生自己觀察夜空,去發現夜空中的小星星,去思考小星星有何特點,像什么?在課堂上,我們提問學生,讓學生談一談對夜空中星星的看法。有學生想到,小星星很明亮,像節日里的小彩燈;有學生想到,小星星發著光,好像寶石;但有一學生卻抱怨,“我沒有看到星星”。教師抓住這一契機,向學生展示如何展示星星的樣子。教師拿出一張自制的小星星熒光紙,將其貼在黑板上,黑板就閃爍著星光,同學們都高興得跳起來了,原來可以在教室里看到星星。接著,我們導出本節所要學習的歌曲《閃爍的小星》。有情有境的課堂,讓學生對歌曲的學習熱情更高,也拉近了師生距離,讓學生從歌唱中體會樂曲的快樂情感,提升了課堂學習效果。
在音樂情境再造中,教師要抓住音樂情境,構設趣味、豐富、多樣的音樂體驗情境,讓學生從音樂情境中,真實感知音樂,理解音樂的形象、特點,發展音樂綜合能力。我們以《小花貓和小老鼠》歌唱教學為例,F大調、二四拍,歌曲充滿童趣,教師要在音樂情境設計中,幫助學生理解歌曲動物形象,感知音樂強弱對比,讓他們發揮想象力,在創造性表演中領會音樂意蘊。
在課堂伊始搭建音樂情境時,可以結合音樂主題,創編有趣的故事。小學生喜歡聽故事,對故事充滿好奇,我們可以在課堂上播放諸如《貓和老鼠》的故事錄音。有一個古堡,住著一位老人和一只貓,主人讓貓守護著油缸,而一只小老鼠,總想著來偷油。有一天,小貓趴在油缸旁邊睡覺,睡得很香。突然,出現了一只小老鼠,小老鼠聞到了油的味道,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小老鼠躡手躡腳地走向油缸,在即將爬上油缸時,被小貓發現了,小貓一個箭步沖上去,小老鼠見機不妙,撒腿就跑。故事情境的營造,讓小學生對故事充滿了想象。教師通過故事導引,調動了學生學習熱情,同學們都聚精會神地聽著故事。接下來,教師走到鋼琴后面,將貓和鼠的手偶露出來,并對整個故事進行表演,同學們邊看邊笑,一場精彩的貓鼠大戰讓學生感受到意猶未盡的快樂。隨后,我們引出本節的教學重點,關于《小花貓和小老鼠》歌曲教學,同學們的學習狀態很活躍,為高效音樂課堂教學做好鋪墊。
學生們熱衷于表演小老鼠偷油的故事。我們挑選學生,分別扮演小花貓和小老鼠,將手偶交給學生,由學生對故事情境進行模仿和表演。教師對故事情節進行補充說明,有一天,小老鼠再次從洞里爬出來,它被飄香的油深深吸引,它太想吃油了,盡管它知道小花貓在油缸旁邊守護著油。教師展開故事說旁白,由學生進行情境表演。聽,小花貓打起了呼嚕,小老鼠心想,小花貓睡得真香啊,它一定聽不到我的聲音。小老鼠,低著頭,邁著小步,走一步,停一停,走一步,再停一停,靜心去觀察小花貓的動靜,小花貓還在打著呼嚕。這時,老師提出問題:請扮演小老鼠的學生展開想象,表演一下小老鼠下一步該怎么做?有學生在扮演小老鼠時,將腳尖踮起,小心翼翼地往前走;有學生模仿機靈的小老鼠,走幾步,停下了,左顧右盼,再繼續往前走。請同學們想一想,小老鼠為什么要四顧張望?為什么要走走停停?學生想到了“膽小如鼠”這個成語,說明小老鼠很小心,它不想被小花貓發現。這時,我們結合歌曲,讓學生在聆聽中觀看學生表演,從中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趣味的音樂情境,契合小學生認知成長規律,也讓音樂活動不再枯燥。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創編,營造音樂情境學習氛圍。在《小花貓和小老鼠》歌唱教學中,教師開展了角色扮演活動。最初,學生有些害羞,在模仿小花貓、小老鼠時,動作僵硬,不知道如何展現各自的特點。我們繼續從音樂旋律中,引領學生結合聽覺體驗,來創編表演活動。學生對小花貓和小老鼠有了深刻的理解,也能夠從小動物的角色特點出發,惟妙惟肖地表演兩者的“戰斗”場景。同學們躍躍欲試,都想去表演。在情境表演中,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高,對音樂的體驗更真切,在“貓”和“鼠”的角色扮演中,音樂課堂活潑生動起來。
總之,在音樂課程設計中,音樂情境的再造,要明晰學習目標,結合課標內容,將知識、方法、情感、價值觀等進行整合。教師要立足音樂課堂活動,構設音樂情境。只有具有了良好的代入感,學生才能更主動學習音樂,從音樂交流中分享學習成果,體驗音樂的快樂,強化音樂審美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