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市場與信息化處 魏萍
據對河南省基點縣樣本戶玉米生產成本收益調查情況匯總顯示,2021 年河南省玉米生產成本收益呈“兩升兩降”態勢,即成本和出售價格提升,單產和純收益下降。
1.生產成本略有上升。被調查樣本戶每667 m2平均生產總成本669.87 元,同比增加8.46 元,增幅1.28%。
(1)物質費用略降。被調查樣本戶每667 m2平均物質費用358.63 元,同比減少7.06 元,占整個生產成本的53.54%。其中,種子、肥料、農藥等費用均有所上漲。因2021 年以來化肥價格上漲幅度較大,樣本戶每667 m2平均化肥費145.28 元,同比增加9.22 元,增幅6.77%。以用量較大的復合肥、尿素為例,2021 年6—8 月用肥期,河南省復合肥價格每50 kg 在135~160 元,同比漲幅在10%~30%;尿素價格每50 kg 在125~140元,同比漲幅在30%~42%。被調查樣本戶機械作業費有所下降,每667 m2平均86.92 元,較2020 年下降8.85元,降幅9.24%。其主要原因是收獲期間河南省多陰雨天氣,部分地塊積水,農業機械下不了地,主要靠人工收獲,機械作業費相應減少。
(2)人工費用上升。被調查樣本戶每667 m2平均人工費用311.24 元,同比增加15.52 元,增幅5.25%。人工費用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工收獲投工較大,勞動力工費上漲。樣本戶每667 m2平均用工2.71 個,較2020 年增加0.01 個,其中在收獲期平均投入用工0.70個,較2020 年增加0.29 個;收獲后晾曬、整理、去皮、去芯等平均投入人工0.22 個,較2020 年增加0.04 個。2021 年農民勞動日工費為114.85 元,同比增加6.88 元,這也是人工費用增加的一個原因。
2021 年,河南省玉米受陰雨天氣影響,收獲、上市期推遲,受減產、降質影響,高品質糧源減少,農戶惜售,市場收購進度偏慢。玉米在9 月下旬上市初期農戶銷售毛糧價格基本在2.30~2.40 元/kg,較2020年同期高開0.20 元/kg 左右;之后隨著玉米去水去雜,價格一路走高,10 月河南省新季玉米價格運行在2.50~2.60 元/kg;11—12 月因國家未拍賣臨儲小麥,致使小麥價格大幅上漲,大部分地區小麥價格在2.80元/kg 以上,高于新季玉米價格,使小麥在飼料領域的替代大幅下降,飼料養殖企業轉向采購玉米,玉米與小麥價格聯動上漲。11 月以來河南省新季玉米價格逼近2.80 元/kg,較10 月平均上漲0.20 元/kg 左右。
所調查樣本戶出售較早(一般在10 月上旬),出售價格較低,樣本戶平均出售價格2.48 元/kg,較2020 年同期上漲0.26 元/kg。樣本戶平均每667 m2產量437.7 kg,較2020 年下降171.18 kg,減幅28.11%。每667 m2產值合計1 092.55 元,同比下降326.22 元,降幅22.99%;扣除生產成本后,每667 m2平均純收益422.68 元,同比下降334.68 元,降幅達44.19%。
被調查規模種植戶玉米平均每667 m2產量470.59 kg,高于一般農戶32.89 kg。規模種植戶經營管理理念較強,重視生產投入產出,生產管理技術、組織化、機械化程度相對較高,農機、農藝結合相對緊密,農業新技術運用較快,選種優良,施肥、噴藥機械化作業效率高,管理防治及時。調查顯示,規模種植戶土地流轉地塊多為當地高標準糧田,地面平整,集中連片,水、電、路、渠基礎設施配套好,排灌成本低,適合大型機械化作業,省時省力,效率高。而一般農戶地塊分散,生產管理成本高,對于良種的選擇、農機農藝結合等配套不緊密,生產過程管理相對粗放,單產也相應低于規模種植戶。
被調查規模種植戶每667 m2平均生產成本605.62元,低于一般農戶64.25 元。其主要原因是規模種植戶機械化作業水平高于一般農戶,省去人力投入,規模種植戶每667 m2平均人工費用242.37 元,比一般農戶少68.87 元。
所調查的規模種植戶每667 m2平均產值1 227.67元,比一般農戶高135.12 元;扣除生產成本后(包括物質費用、人工費用、土地租金),每667 m2平均純收益263.05 元,比一般農戶低159.63 元。規模種植戶和一般農戶純收益差別主要在土地流轉費上,規模種植戶每667 m2平均土地流轉費359 元,而一般農戶沒有土地費用,這是規模種植戶純收益低于一般農戶的主要原因。
從出售價格看,規模種植戶平均出售價格2.54 元/kg,比一般農戶高0.06 元/kg。規模種植戶產糧多,商品率高,議價能力相對較強。另外,部分規模種植戶有倉儲或篩選機械等設施,可分批擇機擇價售糧,一般農戶多在收獲后大部分就近出售,而新糧上市初期價格往往較低,造成一般農戶沒有規模戶售價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