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燕
(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人民醫院 山東 臨沂 277700)
分娩是科學定義上的頂級疼痛之一,產婦受焦慮、抑郁、恐懼等多因素影響,其心理狀態欠佳,同時會導致機體出現耗氧量加劇、血壓升高及心率加快等情況,不利于分娩的順利進行[1]。而且有研究顯示[2],分娩的疼痛在臨床上僅有助于幫助醫護人員判斷產程,但對產婦和胎兒并無任何益處,甚至還會導致產婦因疼痛而提高耗氧量,使新生兒出現酸中毒等不良事件,部分產婦甚至會主動選擇剖宮產。而對比經產婦,初產婦因缺乏分娩經驗導致其分娩過程更加困難,如何降低產婦的分娩疼痛,增加自然分娩率是當前的重要研究問題[3]。在臨床中,產科為方便處理胎兒及使用相關助產器械多應用仰臥位分娩。有大量研究顯示,分娩體位對分娩具有重要的影響,不同的體位具有不同的效果[4]。鑒于此,本文特研究常規護理聯合自由體位分娩在初產婦助產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自2020年3月~2022年3月到我院分娩的初產婦94例。采用Excel表格法將94例初產婦均分為自由體位組與常規組,每組均為47例。納入標準:(1)單胎足月;(2)年齡20~34歲;(3)知曉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重大心肺不全患者;(2)不愿配合或中途退出;(3)語言、意識、溝通障礙;(4)經產婦。自由體位組年齡21~34歲,平均(27.63±5.31)歲;孕程37~41周,平均(39.25±1.31)周;體重54~72kg,平均(65.58±4.31)kg。常規組年齡22~34歲,平均(28.52±5.53)歲;孕程38~42周,平均(39.67±1.42)周;體重55~73kg,平均(65.62±4.53)kg。對比兩組年齡、孕程、體重及身高等基線資料,統計學不存在差異(P>0.05),可將兩組進行臨床對比。
1.2方法
常規組行常規護理,主要內容為:患者進入待產后,由助產士向患者介紹分娩知識及技巧,并在宮縮間期指導產婦進食高熱量食物為分娩積蓄體力。實時監測產婦的生命體征,保證產婦的營養足夠。當產婦存在宮縮或胎膜破裂后進入產房進行分娩,分娩前助產士與產婦進行積極溝通,幫助產婦緩解進展的情緒,指導產婦保持截石位進行分娩等。
自由體位組加行自由體位,主要內容包括:充分根據產婦的實際需求及個人生理條件等內容指導產婦不同體位進行分娩。(1)坐位:指導產婦坐在產床之上,將產床的靠背進行合理調節,并讓產婦兩手緊抓扶手,兩腿踩在支架上。當產婦產程出現變化時可以適當調節產床靠背的角度。(2)站位:讓產婦在產床上站定,指導產婦身體微微傾斜,讓其雙手抓好扶手,或用雙手握緊產床的把手。(3)側臥位:指導產婦在產床上側躺,可在雙腿之間夾一個鎮痛,確保產婦的骨盆處于開放狀態,需要注意的是產婦應該經常轉變方向。(4)蹲位:助產士指導產婦倚靠在靠墻的椅子上,雙腳下蹲,抓住椅子等支撐物,確保自身機體平衡。(5)跪位:指導產婦靠在床頭,利用膝蓋作為身體的支撐。分娩過程中由助產士對產婦的個人情況進行密切監測,根據產婦的個人情況合理調整分娩體位,確保分娩過程順利,如遇到分娩不順等不良情況遵醫囑判斷是否行剖宮產。
1.3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對比兩組的分娩方式、產程時間、疼痛程度及分娩滿意程度。(1)分娩方式包括自然分娩及剖宮產分娩。(2)產程時間包括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及總產程。(3)疼痛程度采用NRS評分法進行評估,NRS評分法分值為0~10分,分數與疼痛程度呈正相關。本次研究將產婦的疼痛程度分為重度疼痛(9~10分)、中度疼痛(7~8分)及輕度疼痛(0~6分)。疼痛率=(重度疼痛+中度疼痛)/例數×100%。(4)分娩滿意程度采用調查問卷進行評估。需要產婦結合分娩環境、需求滿足、分娩感受及疼痛緩解4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分。包括滿意、較滿意及一般3個選項,由產婦進行自行勾選。分娩滿意率=(滿意+較滿意)/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2.1兩組分娩方式對比
自由體位組分娩方式中,自然分娩46例,剖宮產1例,自然分娩率為97.87%,常規組分娩方式中,自然分娩41例,剖宮產6例,自然分娩率為87.23%,自由體位組自然分娩率高于常規組,組間對比差異成立(X2=3.859,P<0.05)。
2.2兩組產程時間對比
自由體位組產程時間中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及總產程時間均少于常規組,組間對比差異成立(P<0.05),見表1所示。

表1 兩組產程時間對比表
2.3兩組疼痛程度對比
自由體位組疼痛率為70.21%,常規組疼痛率為85.11%,自由體位組疼痛程度低于常規組,組間對比差異成立(P<0.05),見表2所示。

表2 兩組疼痛程度對比表[n(%)]
2.4兩組分娩滿意程度對比
自由體位組分娩滿意率為100.00%,常規組分娩滿意率為91.49%,自由體位組分娩滿意程度高于常規組,組間對比差異成立(P<0.05),見表3所示。

表3 兩組分娩滿意程度對比表[n(%)]
分娩會伴隨著劇烈疼痛,對產婦帶來巨大的身心壓力。有相關研究顯示,越來越多的產婦因懼怕分娩疼痛而選取采用剖宮產分娩[5]。但剖宮產屬于有創手術,對產婦和胎兒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負性影響。如何降低產婦的分娩疼痛是當前臨床中的重要研究問題[6]。自由體位分娩是近年來產科的熱門話題,通過根據產婦的不同情況給予合適的體位能夠促進產婦產程進展,有利于降低產婦的分娩疼痛[7]。鑒于此,本文特研究常規護理聯合自由體位分娩在初產婦助產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本文研究數據顯示,自由體位組自然分娩率高于常規組,組間對比差異成立(P<0.05);自由體位組各項產程時間均少于常規組,組間對比差異成立(P<0.05);自由體位組疼痛程度低于常規組,組間對比差異成立(P<0.05);自由體位組分娩滿意程度高于常規組,組間對比差異成立(P<0.05)。提示常規護理聯合自由體位分娩在初產婦助產護理中具有積極作用。本次研究中,應用常規護理聯合自由體位對初產婦進行助產護理。常規護理能夠為產婦進行身心上的支持,通過在產前為產婦介紹分娩的相關知識與經驗,利于減少產婦的緊張情緒,并加強產婦的配合程度。在分娩間期為產婦加油打氣能夠讓產婦得到精神鼓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產婦放松身心,使胎兒順利分娩[8]。
自由體位分娩根據產婦的不同情況指導產婦采用側躺位、站位、坐位、蹲位及跪位5種體位。這五種體位存在不同的優勢,可以根據產婦的不同情況進行使用。(1)側躺位能夠利于胎兒旋轉,成功進入到骨盆中,而且還能降低產婦的疲勞感,有效為胎兒供氧,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會陰側切的可能性。(2)站位能夠通過重力作用促進胎兒進入骨盆,還能夠將產婦骨盆的壓力進行平均分散,減少產婦的不適感,還有利于降低產婦宮縮的疼痛及相關不適的感覺。(3)坐位:坐位能夠緩解骨盆的壓力,并讓產婦保持放松,避免會陰撕裂[9]。(4)蹲位能夠使盆骨打開,將體重進行轉移,使產婦的舒適感增加,并使胎兒能夠移動到最佳位置。(5)跪位能夠減少產婦的宮縮疼痛,并打開盆骨,并降低產婦的腰背酸痛感覺。在分娩過程中,助產士結合產婦的實際情況給予產婦適宜的體位變化能夠加快產程進展,并減少產婦的疼痛感,能夠讓胎兒快速娩出,避免出現不同類型的難產可能性,有效降低剖宮產率,進一步加強產婦的分娩滿意程度[10]。因此,兩種方式結合后,產婦的分娩結局較好。
綜上所述,常規護理聯合自由體位分娩在初產婦助產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較好。產婦得到自然分娩率明顯提高,各產程時間明顯減少,產婦的疼痛程度降低,分娩滿意程度提高,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建議進一步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