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連美
(山東省泰安市中心血站/成分科 山東 泰安 271000)
機采血小板是一種無償獻血形式,指的是符合獻血標準的健康公民經血細胞分離機自動從其全血液中分離所需的血小板成分的一種無償獻血行為[1]。對于初次進行機采血小板的獻血者來說,由于其對于機采血小板缺乏系統性了解,更易對靜脈穿刺帶來的疼痛產生擔憂、緊張、焦慮或不安等多種負面心理,并且機采血小板耗時相對較長,需要大量循環,因此還可能導致患者出現頭暈、惡心嘔吐、抽搐、驚厥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這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均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為獻血者提供有效的、系統性護理干預,對減少獻血不良反應的發生,穩定患者情緒等具有重要意義[2]。系統性護理干預以人為本,為獻血者提供多方面、全方位的具有系統性、整體性、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措施,以保證采血效果和獻血者的身心安全。為探究機采血小板獻血者應用系統性護理的效果,在本血站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間進行機采血小板的獻血者中隨機抽取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開展不同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詳情如下:
1.1一般資料
在本血站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間進行機采血小板的獻血者中隨機抽取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抽簽法進行分組,包括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0例獻血者。對照組獻血者中包括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最小23歲,最大43歲,均值(32.85±3.45)歲,體重最低48.63kg,最高71.58kg,均值(57.54±3.47)kg;觀察組獻血者中包括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齡最小24歲,最大45歲,均值(33.26±3.42)歲,體重最低48.71kg,最高72.33kg,均值(57.65±3.53)kg,兩組獻血者的性別、年齡、體重等一般資料數據在統計學軟件中檢驗后顯示無明顯差異(P>0.05),故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所有獻血者均與《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的內容和標準相符,體檢無異常;年滿18周歲且在55周歲以下;機采血小板之前獻血者的血小板計數應達到150×109/L~450×109/L以內;紅細胞比容應達到0.36及以上;男性血紅蛋白水平應達到120g/L及以上,女性應達到115g/L及以上;單采血小板和全血獻血時間間隔至少達到3個月。
排除標準:在機采血小板前一周以內有抗風濕、抗過敏或阿司匹林類藥物應用史;合并語言功能障礙或聽力障礙者;合并精神疾病者;處于月經期者;凝血功能障礙者;近期拔牙者。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在采血前向獻血者介紹關于機采血小板的流程、操作相關知識,告知其采血前后以及采血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為獻血者進行適當的情緒管理和心理疏導,采血后的穿刺點護理等。
觀察組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開展系統性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包括:①采血健康教育、心理疏導,血站的護理人員需要一對一為獻血者提供責任制護理,通過親切熱情的態度進行獻血者的接待和交流,獲得獻血者的理解與信任,拉近二者的關系。同時為其講解關于獻血、機采血小板的特點、血細胞分離機的作用和功能等相關知識,提前告知采血期間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以建立心理預期。及時發現獻血者的情緒變化,并提供心理干預,給予其安慰和鼓勵,使其相信采血過程的安全性,詳細解答獻血者的疑問,減輕其思想顧慮,緩解焦慮等負面情緒。②行為干預,在血站內可為獻血者提供網絡便于安撫其情緒,減輕采血造成的緊張感,在采血期間還需要給予獻血者鼓勵和表揚,增加其成就感、使命感。在采血前應告知其排空膀胱,配合采血前相關檢查和準備工作,嚴格遵守機采血小板的技術操作和流程進行采血處理,以免反復穿刺加重獻血者的痛苦和負面心理。在采血前獻血者需口服10~20ml的10%葡萄糖酸鈣溶液,采血期間若有惡心嘔吐、頭暈或面部麻木等輕微不良反應時應開展心理干預,減緩血流速,若獻血者有口唇麻木反應應口服10ml10%葡萄糖酸鈣溶液給予緩解,若麻木程度嚴重需靜脈推注進行治療,待其不良反應緩解后再采血。若獻血者出現中度獻血反應時需及時進行體位干預和保暖護理,回輸其自身血液以提升腦血流量,并靜脈滴注給予葡萄糖溶液,處理惡心嘔吐等反應并臥床休息一段時間;若獻血者出現重度獻血反應需要馬上停止采血操作,維持其呼吸道通暢性,在其兩齒間放置壓舌板以免舌咬傷,同時靜脈推注給予葡萄糖溶液,若有必要則提供吸氧方案。采血后的靜脈穿刺點通過自粘帶包扎并按壓5min止血,休息10~15min后無異常情況則可離開。③人文服務,護理人員需要輪流上班,保證工作時間不間斷,便于為特殊時代的獻血者提供護理服務;獻血環境應維持在恒溫恒濕的環境內,以免低溫導致血管收縮影響采血,或高溫造成的機體不適感。采血前應了解獻血者是否已經進餐,為其提供適量的牛奶、面包等食物預防低血糖。告知獻血者采血后的注意事項,可通過電話或社交APP等方式定期回訪,了解獻血者的身體狀況,同時24h不要進行高空作業或過度體力勞動等,同時應適量飲用溫開水,做好營養補充。
1.3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1)在兩組獻血者護理前后通過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對其心理狀態進行評價,SDS量表的評分分界值為53分,即分值超過53分則提示出現抑郁情緒,分值越高則抑郁程度越嚴重;SAS量表的評分分界值為50分,即分值超過50分則提示出現焦慮情緒,分值越高則焦慮程度越嚴重[3]。
(2)比較兩組獻血者的獻血反應情況,獻血不良反應評價標準[4]:輕度反應指的是采血前或后有惡心嘔吐、頭暈、出汗、面色蒼白或面部麻木等血管迷走神經癥狀;中度反應指的是輕度反應逐漸加重引起的嘔吐、短時間感覺功能障礙或瞬間意識障礙,心悸等;重度反應指的是顯著的抽搐、驚厥、休克或意識障礙。不良反應發生率為輕度、中度和重度反應的發生率之和。
1.4統計方法

2.1兩組獻血者采血前后SDS、SAS評分比較
兩組獻血者在護理前SDS、SAS評分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SDS及SAS評分相比對照組更低(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獻血者采血前后SDS、SAS評分比較
2.2兩組獻血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獻血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對照組更低(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獻血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機采血小板是一種通過機器設備完成的無償獻血形式,該方法經手臂進針,通過一次性消毒管促進全血經此流入到血細胞分離機內后再將血小板分離出來后采集到血袋內,再將血液成分向獻血者體內進行回輸,直到采集充足的血小板為止,該方法相比傳統手工采血小板而言安全性和血小板純度更高,故應用越來越多[5]。其相比全血捐獻來說,采血流程較為復雜且耗時較長,耗材量和血液循環量較大,加之大部分初次機采血小板的獻血者對于采血設備不了解,因此可能出現焦慮、抑郁、緊張等多種負面情緒,進而可引起頭暈、惡心嘔吐、面色蒼白或抽搐等獻血反應,對整體采血質量造成了不良影響,同時也可能導致其再次獻血率下降,故加強對機采血小板獻血者的有效護理,能夠有效保證采血質量以及提升采血安全性[6]。常規護理干預比較片面和傳統,因此護理效果較差,而系統性護理模式以人為本,在采血前后以及采血過程中均為獻血者提供全面細致的系統性護理服務,能夠滿足獻血者的多方面護理需求,對改善其不良心理和預防獻血反應具有良好的作用和效果。
本次研究中針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獻血者分別開展系統性護理和常規護理,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SDS及SAS評分相比對照組更低,獻血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對照組更低,提示系統性護理干預的實施可有效緩解獻血者的不良心理,減輕采血疼痛,提升采血過程的舒適度并預防獻血反應的發生。系統性護理干預具有細節性、針對性、專業性和系統性特點,其中為獻血者提供機采血小板相關健康知識教育以及心理干預,通過護理人員親切的態度和專業能力拉近與獻血者的關系,解答其疑問能夠減輕其焦慮等負面情緒,調整心態,積極配合采血流程[7]。系統性行為干預的實施首先可為獻血者創建一個輕松的采血環境和氛圍,有利于轉移其注意力,能夠進一步減輕獻血者的緊張、不安等心理,鼓勵和表揚獻血者的獻血行為能夠使其產生使命感、成就感和光榮感,并且由有機采經驗的獻血者現身說法分享獻血經驗能夠加強其對機采血小板順利性和安全性的了解,減輕其擔憂,有效配合采血。口服或靜脈給予葡萄糖酸鈣可預防低血糖,嚴格遵守機采血小板的流程進行穿刺采血可減輕疼痛,同時采血期間積極與其交流,關注其表情和情緒變化能夠幫助其維持平穩的情緒,減少不良情緒對采血的負面影響[8]。合理調整體位,做好降溫或保暖干預等可預防血管收縮或血液濃縮,可保證安全性。采血后的穿刺點護理和包扎能夠快速止血,也可預防感染,適當休息可避免發生體位性低血壓,提升安全性。最后人性化護理干預中為獻血者提供食物飲品可避免低血糖,定期回訪能夠及時了解獻血者的身體狀況,可為其進行健康指導,避免引起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在機采血小板獻血者的護理中開展系統性護理干預對改善其焦慮、緊張等負面心理有良好的效果,同時可減輕采血疼痛,提高采血過程的舒適性,還能夠有效預防獻血反應的發生,安全性較高,因此可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