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琪
摘 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數學教學的任務之一。當前的數學教學存在著諸多問題,教學方式的不合理、教學觀念的不先進,這些都影響著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教師必須立足“三會”,讓學生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會用數學的思維對實際問題進行思考,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進而促進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本文主要分析如何立足“三會”將數學核心素養根植于課堂。
關鍵詞:三會;數學核心素養;課堂教學;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23-0081-03
Based on the "three can", rooting mathematics core literacy in the classroom
SU Qi ?(Dongba Middle School, Wen Coun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literacy is one of the tasks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mathematics teaching, such as unreasonable teaching methods and unadvanced teaching concepts, all of which affect the improvement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quality. Therefore, teachers must be based on the "three can", so that students can observe things from a mathematical point of view, use mathematical thinking to think about practical problems, and use mathematical language to express the real world, so as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core competencies in mathematics.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how to root the core literacy of mathematics in the classroom based on the "three can".
【Keywords】Three can; Mathematics core literacy;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數學對學生的思維的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數學教學活動的核心在于教會學生如何思考,怎樣進行數學思考。學生要能用數學知識思考世界,從數學視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后能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這才是數學教學的根本目標,也是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依據。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感悟,能在做題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解題經驗,通過自主分析實現所學知識的內化,從而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能從數學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具有嚴謹的求證能力,可以有條理地表達觀點,這些可以說是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必須要立足“三會”,聚焦“三會”,引導和促進學生數學知識模塊化、知識框架系統化。
1.數學教學的現狀分析
(1)數學教學方式不合理
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但是很多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不合理,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受到了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將自己放在了課堂的核心位置,口頭上單一的敘述和講解占據了課堂的主體,通常情況下數學課堂是教師在講,學生被動接受。不能適應學生個性化的數學學習需求,同時也制約了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影響了素質教育的開展。很多時候學生會反映教師講解的例題都能聽懂,對一些概念、公式也達到了熟記的程度,但是自己遇到難題的時候卻無從下手,找不到合適的解題方法,這一問題的出現與教師教學方式不當有關,教師只重視最終的教學結果,忽視了教學的過程中,未能對學生進行思維上的訓練,這些問題的出現導致數學教學質量極低,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毫無幫助。
(2)課堂教學目標不明確
教學目標是指引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關鍵,很多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只是按照教材的編纂順序,或者是考試大綱的要求進行數學教學,這樣的教學缺少了目標和方向。一切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數學考試成績,無法充分體現數學教學對學生思維的鍛煉。課堂教學目標的缺失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的培養,知識理論的講解、大量的重復練習,占據了數學課堂,這樣的學習與素質教育發展要求不符,無法滿足現代化的教學需求,沉悶的課堂環境不利于學生吸收和消化數學知識,對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毫無益處。
(3)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很多學生,將數學學科和枯燥、乏味這些詞匯聯系在一起,在學生看來數學學習難度很大,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范圍極為有限,不需要掌握那么多的數學知識,這種錯誤的觀念,導致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熱情不高。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一些新鮮奇特的事物所吸引,學生無法長時間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卻過分重視知識點的講解,一節課時間重點知識的分布十分的密集,學生稍一走神,就有可能錯過重要的內容,再加上數學知識之間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一部分內容的不理解會影響到學生后續的學習。一些學生遇到問題不敢詢問教師,這就導致學生積攢的問題越來越多,長此以往,只會學不懂。一部分學生在數學學習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取得的成績卻不理想,學生的學習方法不正確,教師的引導不合理,這些都會措施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甚至會引發學生的消極情緒,長此以往,數學教學的質量得不到提升,也無法培養學科核心素養。
2.立足“三會”教學的必要性
(1)“三會”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想象力
處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新事物不斷涌現,這都與敏銳的眼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學生要具備數學眼光,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讓學生能運用數學眼光看待問題,可以做到透過現象看本質,進而建立起數字感、符號感,具有強烈的空間意識和空間觀念,能形成初步的運算能力,促進學生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同步發展。
(2)“三會”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和分析思維
數學教學需要教師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想、實踐過程中,有效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演繹能力,讓學生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進而促進學數學思維的形成,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相關的場景:“小紅早上八點從山腳出發,徒步走上山,在下午三點到達山頂,她選擇在山上住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八點鐘下山,從山頂出發往下走,在下午走到了山腳,請問,這兩天小紅是否有可能在同一時刻經過同一個地點呢?”教師在提出這個問題后,學生想解決的方法,這其中隱含著豐富的推理思想,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就是學生數學思維的一種體現。
3.實現“三會”的有效策略
(1)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急需被打破,教師不能一味地借助“題海戰術”,通過大量枯燥的練習來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教師要善于從生活的角度入手,給學生創設教學情況,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難題,在此過程中,學生對數學概念能有一個更充分的掌握,同時也能增強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數學知識源于實際生活,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必須認識到生活和數學學科之間的聯系,在教學過程中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走進實際生活中,從生活的角度出發來體驗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能應用自己所學內容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這樣才能實現學以致用,也能知道數學知識的本源,進而做到回歸知識的本源。數學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數學眼光,讓學生能用數學眼光來看待世界,認識生活,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數學教學要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教師要從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場景,引導學生參與進來,積極地進行思考和探索、觀察與猜測,進而能充分理解數學知識,實現以教材為載體來認識世界。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超市購物的場景,讓學生分角色扮演“售貨員”和“顧客”,進行商品的買賣,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幫助學生充分認識人民幣,還能鍛煉學生的運算能力,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客觀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實現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由此可見,生活化教學場景的優點就是將學科知識和現實問題的距離拉近了,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數學好奇心,同時生活化教學也有效地降低了學生對數學的理解難度,使學生更容易喜歡數學學科。
(2)注重課堂問題的設置,鍛煉學生數學思維
問題對學生思維的鍛煉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在數學課堂上學生的思考可以說是關鍵,學生要能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課堂知識和課堂內容。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要巧妙地設置問題,使教學步伐緊湊和順暢,教師通過這種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思考問題,探索問題。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興趣愛好來選擇課堂問題,按照學生不同的學科基礎、學習能力進行科學合理的小組劃分,布置小組探究任務。
(3)注重學生數感培養,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概念
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建立在對學生數感培養的基礎之上,這里所說的數感,能反映出學生的數學態度和數學素養,學生要具備良好的數學感知能力,才能對數字具有敏銳度,也能更好地分析問題,有意識地觀察數學現象和客觀事物之間在數量與空間上的關系。數學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數感的培養,確保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數學概念,進而能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數學課堂中,從而為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的思維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直觀的教學方式可以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幫助學生快速在腦海中構建知識框架,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直觀生動。例如,教師在進行“加減運算”教學的時候,不能只是講解理論知識,用口頭上的敘述幫助學生學習運算法則,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掌握得不全面。教師要改變教學模式,通過具體形象的教學方式,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教師可以借助教具進行教學,用火柴進行演示,先拿出五根火柴,然后收起來兩根,詢問學生現在有幾根,學生會說出有三根,那么從五根變到三根就是減的過程,減法能讓數量單位變小;之后教師可以再拿出一根火柴,問學生現在有幾根,學生會回答有四根,聽到學生的答案后教師需要進行總結,這樣就能幫助學生理解加減的含義。學生數感的培養可以說是落實核心素養最為關鍵的一步,在教學中,只要教師不要急于求成,只要循序漸進,學生就能掌握數學原理,最終使學生喜歡上數學學科。
(4)強化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究
新時期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是數學教學的目標之一,教師需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學生有自己的思想,教師不能將學生看作是學習的工具,更不能一味地給學生灌輸知識定理,教師要將學生看作是有創造力的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逆向運用、對定理的發散性推導,都可以說是創新的一種體現,例如,在教學“加法交換律”的時候,教師在講解了基本知識之后,可以讓學生思考加法交換律是不是對任何的數字都有效,這一問題的提出打開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一題多解”,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按照學生所學知識來設計問題,題目的難度要做到適中,這樣才能確保數學能力差的學生也有思考的機會,在學生解決了問題之后,教師可以適當修改題干,讓學生換一種思路來解決問題,借助“以圖解數”等方式來設計全新的解題策略,在此過程中,讓學生變換思維,從多個角度來分析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4.結語
綜上所述,立足“三會”,將數學核心素養根植于課堂的探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立足實際生活,讓學生能用數學思維看待事物,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確保學生在課堂上能處于核心位置,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掌握豐富的數學知識,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1]耿曼子.基于核心素養的數學課程改革初探[J].中國新通信,2019(24).
[2]楊杰軍.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生數學空間觀念的培育及評價[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9(03).
[3]吳森.將數學核心素養植根于日常教學之中[J].上海中學數學,2017(11).
[4]王德明.立足概念教學提升核心素養[J].高中數學教與學,2019(X1).
[5]李馮.立足數學課堂教學培養數學核心素養[J].明日,2021(04).
[6]張未華.立足“三會”,將數學核心素養根植于課堂[J].上海中學數學,2019(01).
[7]王開林.讓數學核心素養根植于課堂——“指數函數”的教學與思考[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