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鵬
(漯河市源匯區農業技術推廣站 河南 漯河 462000)
農業害蟲的綜合防治可以將植物檢疫、農業防治、化學防治等各種防治措施有機結合起來,使其相互配合,從而達到控制某種害蟲的目的。
各種害蟲都有一定的地理分布范圍,但也有遠距離傳播和擴大分布的可能,如農產品、種子、苗木等的調轉和運輸。這些害蟲一旦傳入新的地區,如果環境條件適宜、天敵較少,則危害更重。因此,需要加強植物檢疫,采取一系列檢疫檢驗措施,防止一些危險性病蟲及雜草的蔓延,一旦發現帶有這類危險性病蟲及雜草的農產品的輸入,應就地封鎖,嚴禁運輸,及時徹底消滅。另外,根據某種檢疫對象是否在某一地區已有分布,劃定疫區和保護區。在某種檢疫對象已有分布的疫區,要禁止或限制帶有這種檢疫對象的農產品及種子等外運、種植、加工和使用,并就地進行消毒、滅蟲,甚至銷毀;在某種檢疫對象尚未傳入的保護區,須加強檢疫措施,嚴禁傳入。
農業防治法是采用一系列栽培措施,在保證農作物增產的前提下,加強或創造有利于農作物生長發育、有益生物生存繁殖,不利于害蟲生長發育的生態環境條件,以達到防治的目的。
2.1 改變傳統的耕作方法。改變傳統的耕作方法可有效減輕農業害蟲的為害。如:麥、棉相鄰種植或套作,比棉花單作可減輕棉蚜的為害。特別是對一些單食性或寡食性害蟲采取合理的輪作制度,可使其食料惡化或缺乏,不利于害蟲的發生。如:大豆和禾本科作物實行1年以上的輪作,可顯著減輕大豆食心蟲的為害;另外,輪作還可以改變農田生態條件,改善土壤理化特征,增加生物多樣性,有利于農作物生長。
2.2 種植抗蟲品種。根據當地蟲害實際發生情況,選擇種植有針對性的抗蟲農作物品種是既經濟又高效的方法。如:選育抗稻飛虱的水稻品種,可減輕該蟲的為害。同一種農作物的不同品種,往往由于其形態、生理上的特殊性或體內的特殊化學成分,而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抗蟲能力,如:在高粱穗型不緊的品種上高粱小穗螟發生輕,在含糖分較低的高粱品種上高粱蚜發生輕。
2.3 加強田間管理。一是土地平整和深翻。將地表或淺土層的害蟲埋入深土層,使之不易出土,或將深土層中的害蟲翻至地表或淺土層,經過嚴寒、暴曬清除害蟲。如:冬耕可以降低土內越冬的棉葉螨、棉鈴蟲蛹等害蟲;小麥紅蜘蛛的越夏卵大部分在土中或麥茬上,及時翻耕,可使秋季蟲口密度大幅減少。二是合理灌溉和施肥。如:根據天氣情況、農作物需求、土壤濕度合理澆水,可以適當減輕小麥紅蜘蛛、金針蟲的為害。施用充分腐熟的廄肥,可以減輕某些地下害蟲的不利影響。三是適當調節播期。在不影響農作物生長的前提下,根據當地蟲害發生特點,適當提早或推遲播種期,避開某些害蟲為害農作物的高峰期,可減輕受害程度。如:春甘藍選用早熟品種,可減輕菜青蟲的為害。
農業防治法結合生產環節進行,可將害蟲消滅在為害以前或農田之外。農業防治法也有局限性,一旦害蟲大量發生就必須采用化學防治,以減輕危害。
化學防治方法應用最為廣泛。化學防治的優點是高效和速效,能以少量的藥劑在短時間內迅速大量消滅害蟲,方法簡便,易于掌握。缺點:使用不當,常常大量殺傷天敵,導致某些害蟲再次猖獗;使用過量易產生藥害,害蟲也易產生抗藥性,對人、畜不安全,農藥殘留問題嚴重。因此,在進行化學防治時,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進行選擇性、針對性較強的防控,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進行防治。同時,使用農藥時要做到安全、經濟、合理,如:采用激素類農藥、拒食劑、不孕劑等,使用阿維菌素、滅幼脲、高效氯氰菊酯等藥物。另外,改變傳統施藥方式,充分發揮化學防治的優越性,如:土壤深層施藥、根部用藥、低量噴霧用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