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晨暉
(廣西廣播電視臺,廣西 南寧 530022)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廣播電視節目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了解獲取社會信息、進行娛樂生活的重要途徑之一。廣播電視節目所呈現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引領社會文化的重要風向標,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思維與精神。而在一檔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報道的過程中,文藝編導發揮著重要作用,從前期選題的挑選,中期節目的錄制,直到后期剪輯包裝播出,由臺前到幕后,文藝編導的決策直接影響整體水平,對受眾的文化引導性也在此過程中得以凸顯。這就要求廣播電視文化編導應當高度重視節目的制作與編排,認真對待各個環節,保證廣播電視節目的整體質量。同時,文藝編導也要進一步明確自身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不斷提高制作水平和質量,切實保障節目的優質性,從而有效引領大眾文化。
一方面,廣播電視文藝編導具有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責任。廣播電視節目的呈現,為大眾日常生活增添了無限樂趣,不僅在精神文化層面娛樂大眾,同時也在生活習慣上進行塑造。廣播電視收看人數的日益增多,使得廣播電視節目的影響力、傳播力明顯提升,這對節目整體要求也逐漸提高,通過提高廣播電視節目水平,可以獲得更多受眾的關注和認可。因此,文藝編導在實際制作廣播電視節目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對受眾的價值導向和觀念引領作用,確保做好宣傳工作,為受眾傳遞出積極正面的信息。事實上,受眾在觀看廣播電視節目的過程中,主要看重的節目內容,以及整體制作呈現出的效果,若是內容缺乏特色,會直接影響到觀看的感受。為了引領大眾文化,文藝編導可以在制作廣播電視節目的過程中,融入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借助廣播電視節目的呈現,促使大眾了解和認知更多的傳統文化內容,進而提高對京劇、書法等文化藝術的喜愛程度,自覺成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人。
另一方面,廣播電視文藝編導具有引領社會流行文化的使命。一檔豐富優質的廣播電視節目,能夠為大眾增添生活樂趣,豐富其精神世界。在廣播電視節目所呈現的聲音和畫面中,能夠很好地將大眾帶入到情景或者氛圍中,由此激發出大眾討論的話題,從而增強廣播電視節目的影響力,增強傳播力。事實上,廣播電視節目本身呈現的內容能夠引領社會流行文化,而文藝編導在此過程中擔負著引領作用,通過制作廣播電視節目,將社會大眾關注的信息以多樣化方式加以呈現,成為影響人們生活習慣、行為方式的重要因素。廣播電視節目內容能夠直接引領流行文化。比如,每年的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節目播出后往往就會衍生出很多話題,當中的文化就能夠引領大眾。雖然在網絡化對廣播電視節目產生了巨大沖擊,但作為文藝編導,必須明確自身的工作職責,正視社會責任,始終保持一顆熱忱之心,在文藝編導崗位中切實承擔引領社會流行文化的責任,充分發揮自身才能,制作更加優質的節目,在為大眾帶去歡樂的同時,也促使大眾感受到流行文化,接受正能量,進而逐步摒棄那些消極的流行文化。對于大眾而言,可能無法第一時間接受流行文化,在認識上存在一定的時間差,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判斷,自然會看到優秀的流行文化,挖掘并體會到廣播電視節目蘊含的價值。而作為文藝編導,必須始終保持積極的工作態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做優秀的廣播電視節目,引領社會流行文化,積極傳播正能量,進而不斷推動社會發展。
廣播電視節目的主要特點就是傳播較為廣泛,具有較大的受眾面,所以其傳播力、影響力較大。作為廣播電視文藝編導應當明確自身職責,發揮自身專業能力,制作、傳播優質的廣播電視節目,發揮引領受眾文化的作用,這就需要廣播電視文藝編導具備較強的導向意識,高度重視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的內容,擔負起對受眾群體的文化導向責任,為其提供良好的文化作品。若是受眾在觀看、收聽廣播電視節目的過程中可以從中受到啟發,則說明廣播電視節目發揮了積極影響。比如,中央電視臺制作的《成語大會》節目,帶領大眾感受我國成語文化的同時,也幫助更多人提高了知識儲備量,通過一個個成語,向大眾傳遞了中國歷史和文化內涵,充分發揮了引領受眾文化的作用。又如,省級地面頻道大型生活服務類日播節目《超級點子王》,作為一名合格的電視編導,需要帶領著受眾用親身的行動體驗各種生活的小妙招,讓受眾感受到生活還能如此有趣,從而提高廣播電視節目正向積極的影響力,充分體現出黨媒應有的社會責任。
當前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與應用,使新媒體技術對廣播電視形成了巨大沖擊,市場競爭愈演愈烈,新媒體影響著大眾思維,改變了大眾的審美方向。此背景下,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規模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可以說廣播電視臺本身在人力資源、物力支持等方面存在的一定限制,再加上一些廣播電視節目主要以經濟效益為重,多采用的是粗放式管理,導致廣播電視節目整體質量下降,節目內容與形式方面呈現出嚴重同質化的問題,一個新節目出現后便有大量跟風節目應運而生。最為典型的就是相親類節目,比如《中國式相親》《我們戀愛吧》《相親時代》等等,大量的復制、抄襲、雷同節目,導致受眾出現嚴重的視覺疲勞,反而產生厭惡感,降低廣播電視節目的收視率,更談不上傳播文化,引領大眾發展。還有部分廣播電視節目為提高收視率,利用一些爭議話題、博人眼球的事件吸引觀眾,但卻并未注重節目的質量,導致廣播電視節目不僅沒有表現出一定的文化品質,而且極大地觸碰了大眾的道德底線,突破了心理底線,從而給大眾帶來諸多不良影響。
作為廣播電視節目設計、執行的重要人員,文藝編導必須立足新時代下的廣播電視發展趨勢和具體需求,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注重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從廣播電視節目編導能力、創新思維、道德修養等多個方面入手,不斷強化完善自身,進而制作出更加優秀的廣播電視節目。首先,在節目制作過程中,文藝編導應當在保證自身專業能力的同時,學會分析、了解大眾的心理訴求,掌握大眾的心理活動。在此基礎上,充分迎合廣大人民群眾對廣播電視節目的需要進行制作,并在此過程中,有效合理地融入社會文化以及社會價值理念,發揮引領大眾文化的作用,做好文化輿論導向工作。其次,廣播電視文藝編導需要與時俱進,更新自身專業知識,多學習、借鑒世界先進的電視節目拍攝手法和編導理念,確保制作后的廣播電視節目能夠最大化發揮其影響力,進而全面增強廣播電視節目的表現力。最后,作為文藝編導工作者,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非常關鍵,必須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意識,明確自身的崗位職責,在充分了解廣播電視文藝編導內容的基礎上,不斷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在編導工作中融入正確積極的價值理念,從而不斷向社會大眾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終的目的在于保障廣播電視節目內容能夠與主旨相吻合,與當前社會發展需求相互適應,促使廣大人民群眾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
對于廣播電視編導來說,傳播優秀社會文化是其工作的首要原則。因此,在實際開展廣播電視文藝編導工作的過程中,應當始終從這一原則出發,合理設計、策劃廣播電視節目內容,而后靈活利用各種手段和方法,加工、包裝廣播電視節目。在此過程中,文藝編導應當勇于承擔文化引領責任,始終堅持節目的文化底線,要注意對“低俗”“媚俗”文化進行抵制,從節目內容到節目形式,都必須保證做好精神、文化的引領,承擔起社會文化引領的責任,促使大眾能夠通過觀看、收聽廣播電視節目,在文化素養方面得到提升。通過為社會和人民群眾創作更多的優質節目,提升受眾的文化素養及水平。正如上文提到的相親類節目,由于節目中傳播了一些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西方思想,雖然受到年輕人的喜愛,獲得不錯的收視率和經濟收益,但其未能落實文化引領目標,致使青年一代的價值觀、婚戀觀受到嚴重影響,進而在很大程度上給社會整體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相比之下,央視制作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這檔文化類廣播電視節目,通過競賽模式,激發大眾的求知欲,促使更多的青少年積極參與其中,在享受娛樂的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漢字知識,幫助更多的青少年深入領略漢字的魅力,同時也進一步傳承、宣傳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由此可見,廣播電視編導制作出的節目內容對社會文化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的精神需求也在持續增加,這對廣播電視節目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應當緊隨時代步伐,樹立新時代文化風尚,指引大眾文化認知。廣播電視類節目能夠側面反映出國民生活的狀態,對大眾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目前一些選秀節目、真人秀節目,雖然可以獲得較高的收視率,但也充分反映出我國人民精神與文化的匱乏,無法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為此,文藝編導應當反思,如何才能通過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去傳播文化,豐富大眾的精神世界與生活。這就需要緊密聯系現代大眾的文化需求,而后融合到廣播電視節目中,發揮積極引導性,從而滿足大眾的心理訴求。比如,《上新了故宮》節目的播出,通過流量明星和故宮文化的融合,以全新形式、全新視角為大眾呈現出以往游覽故宮看不到的景象,極大地滿足了人們對我國歷史文化的了解需求。同時,也通過這種新穎的節目方式引領了大眾文化,促使大眾在觀看節目后產生思考,尤其是那些對故宮文化有濃厚興趣的大眾,可以充分感受到中國歷史文化的魅力,增強青少年的文化自信,進而產生傳承、弘揚的意識。在當今飛經濟速發展的時代,人民安居樂業,這一時期,作為廣播電視文藝編導應當意識到為人們樹立新時代文化風范的重要性,進而不斷優化廣播電視節目,發揮自身能力和作用,積極引導人們,促使廣大群眾可以更好地接受這種文化風范。
在制作廣播電視節目的過程中,除了要注重文化的融合與引領,更應注重節目本身具備的娛樂性,應當平衡好二者的關系,從而制作出文化娛樂一體化的節目。在制作過程中,文藝編導應當積極引入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與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相互融合,借助我國傳統文化內容去影響人民群眾的價值理念。在此過程中,需要文藝編導始終堅守自身文化底線,抵制西方腐朽思想,在保證廣播電視娛樂大眾的同時,合理融入文化,促使文化和娛樂能夠相互融合,為大眾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同時,也為大眾樹立文化典范,提供更多豐富、創新性的廣播電視節目。為進一步發揮文化娛樂一體化廣播電視節目引領大眾的作用,文藝編導應當重視網絡媒體對受眾的直接影響,而后靈活利用多種多樣的宣傳方式,充分迎合大眾的生活實際需求,促使文化能夠真正意義上與娛樂融為一體,切實增強廣播電視節目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受眾的范圍。
文化引領的前提基礎,要保證文化本身的價值性,同時也必須是大眾易于接受的形式。雖然我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但流傳至今并非所有都符合大眾的現實需求,這就需要文藝編導在制作廣播電視節目的過程中,進行合理的篩選、包裝我國各民族的文化內容,使其更好地傳播,引領國民不斷學習,進而自覺成為文化的傳承者。對此,作為廣播電視節目的編導,應當明確傳播和包裝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對提高青少年傳統文化認識的重要性,結合節目內容情況,合理引入一些傳統文化項目、非遺文化等內容。在具體實踐中,廣播電視文藝編導必須積極發揮自身傳播范圍廣的優勢,在引領社會流行文化的同時,與我國傳統文化進行有效碰撞,激出火花,引領大眾自覺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比如,北京電視臺制作的傳統文化節目《傳承者—中國意象》,從節目內容看,主要就是將中國意象作為主體,向大眾展示出中華民族數千年演變、流傳下來的寶貴民間技藝,如侗族大歌、京劇、傳統雜技、程山高臺花鼓、馬頭琴、抖空竹等中國傳統技藝,以傳承經典為導向,充分發揮了節目的傳播性,為我國優秀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作出了巨大貢獻。
從廣播電視節目整個策劃、創作過程看,文藝編導作為關鍵人物,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需要與多部門和個體進行溝通、協調,可以說,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屬于集體創作。因此,廣播電視文藝編導自身的溝通與交際能力非常重要。從前期節目策劃、選題到中期的采訪與拍攝,再到后期節目的編輯與剪輯,都需要保證各個環節順利進行,必要的溝通與協調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在具體實踐中,文藝編導應當在節目錄制前,將節目風格、主題、中心思想等內容明確講給導播,確保導播準確領會節目創作的目的,在此基礎上與攝像師進行有效、緊密配合,最終保證提高節目制作的效果。
總而言之,廣播電視節目具有引領大眾輿論導向、價值取向等作用,而作為文藝編導,必須在廣播電視節目制作過程中勇于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從而在傳播傳統文化、公共文化,引領價值導向等方面貢獻自身的力量。不僅要積極提升自身的廣播電視文藝編導能力、專業水平,而且要不斷推陳出新,獲得更多受眾的認可和支持,進而持續輸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