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強
(泉州廣播電視臺,福建 泉州 362000)
新聞工作者是新聞的采集與傳播者,要以一種客觀、公平的態度創作高質量的新聞稿件。使用短視頻傳播新聞,利用了人們的零散時間來進行信息的傳遞。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微博、微信、短視頻等新媒介逐漸成為信息傳播與輿情引導的新陣地。如何利用短視頻做好新聞傳播工作,成為新聞工作者關注的重點。
融媒體是指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短視頻等傳媒的傳播手段,把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資源整合、宣傳互融。在融合媒介的背景下,創意成為發展的核心,在信息社會,人們的生存方式已經發生改變,資訊傳播的方式、速度、影響力都有很大的提升,讓受眾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去獲取資訊,也可以自行傳播資訊。由于新聞內容的客觀性、時效性、真實性等特點,需要從海量信息中篩選出有價值的內容,在對新聞信息的真實性進行核查后,為受眾提供有價值的新聞報道[1]。近年來,隨著移動設備互動能力的不斷增強,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短視頻的拍攝、編輯、剪輯、發布等工作,加上短視頻時長短的特性,正好契合了現代人的日常生活,這也是其得以快速普及的原因之一。
短視頻新聞報道時間較短,能更快抓住重點且吸引受眾的眼球,通常適用背景音樂烘托氛圍,更能渲染新聞情緒,增加受眾[2]。在眾多資訊集散地尋找有意義的資訊,同時要確保資訊的多樣性,并以短視頻為媒體,以更高的專業水準,正確地引導網絡輿論。如主要的新聞媒體在抖音、快手等創設的公眾號,它們熟悉現階段新聞類短視頻對文字特效、文案及標題的使用方式,同時也會進行一些創新,通過對短視頻的視覺效果進行調整,讓相關新聞內容更符合新聞本身的風格特點。例如,央視新聞頻道推出的《主播說新聞》,既能充分發揮出新聞欄目的特點,又能讓觀眾產生一種親切的感覺。同時,要通過對新聞信息進行優化整合,把主要的新聞內容以短視頻形式展現出來,并充分發揮其強大的文字處理能力,使得短視頻中的新聞內容可以實現有效的銜接,讓觀眾可以迅速地捕捉到重要的新聞資訊,確保其真實性,防止不完整的新聞資訊誤導受眾,從而有效地增強新聞內容的多樣性。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變化,獲取新聞資訊的方式也從過去的報紙、電視、等轉為門戶網站以及手中的移動電話。善于利用短視頻平臺、自媒體平臺、小程序、微信公眾號、微博、APP、“一稿多發”等新媒介,能夠極大地增強新聞的傳播力。此外,在短視頻中,應該加強與觀眾的交互,使觀眾可以參與到新聞中來,從而體現新聞多個層面的影響,利用視頻技術、剪輯技術和新聞線索的獨到之處,以視頻為主體,傳媒為途徑,打造出更具生命力的新聞,才能在傳媒融合的大背景下站穩腳跟。
采編工作的流程對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素質要求較高,即要時刻注意觀察,通過文字、圖片、音頻等形式,挖掘出有意義的信息,利用短視頻等媒介拓展采編渠道,提高采編內容的關注度并提高采編的效率[3]。新聞工作者可以從多種媒體途徑獲得新聞線索,以往主要采用信件、電話等方式來收集新聞線索,而在融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可以通過對短視頻平臺上個人發布的新聞進行篩選分析,充分利用新聞工作者對于新聞的敏銳度發現新聞線索。目前各大短視頻平臺的用戶基數都非常大,如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都有非常穩定的用戶群體,是采編和傳播的重要媒介。許多人都覺得用影像傳達的信息并不一定要有高超的稿件寫作水平,但事實并非如此,因為它是一個非常簡潔的概念,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展現新聞價值,并為受眾接受,這樣的新聞類短視頻才能從眾多的新聞中脫穎而出,得到受眾的關注。因此,新聞類短視頻對新聞工作者的寫作水平有更高的要求。
在信息爆炸和媒體交互的今天,每個人都能制造、生產和傳播信息,媒體時代可以說是一個大眾記者的年代。面對越發激烈的競爭形勢,傳媒工作者面臨的壓力不斷增大,如何準確地掌握受眾的需要,不斷提高新聞傳播質量,從而在市場中脫穎而出,是擺在新聞工作者面前的一項新課題。
就新聞媒介自身來說,它所塑造的一個重要產品就是多樣化的全媒介平臺。而且近年來,各大報紙、電視臺也開始在原有的媒介模式基礎上建立這種完整的媒介體系,從而推動了信息傳播[4]。但由于消息的傳遞方式和涉及到的技術內容等方面的局限,以及新聞工作者本身的慣性工作方式,使得一些新聞媒體和從業者并沒有很好地利用融媒體的傳播方式,導致數據的傳遞沒有實現高效共享。
從當前情況來看,一些新聞工作者在傳播新聞消息時,往往會被一些傳統的思想觀念所左右,從而使其傳播的內容變得僵化,缺乏對相關的新聞資訊更深入的整理,更不能滿足受眾的真實需要。因此,在融媒介環境中,如果新聞工作者缺乏整合的自覺,就會影響其工作效果和自身未來發展。此外,在接收、梳理各種新聞資訊的時候,除了要遵循基本的原則,還要有很強的整合能力,從受眾的視角來思考和改進,從而提升新聞的普遍化程度。
在這個信息化、個性化的社會中,每一個人都擁有了自己的發言權,他們從最初的接收者變成了傳播媒介的發起者。在這個新的社會環境下,新聞工作者所承受的壓力也是與日俱增。如果說普通的新聞報道只能靠受眾來完成,那么記者們就必須在新聞的內容上下更多的功夫,才能吸引更多的受眾。因此,新聞傳遞并不只是檢驗新聞工作者的反應能力,而且是檢驗整個新聞的品質,這也給新聞工作者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在新聞采編過程中,新聞工作者可以從多種媒體途徑獲得新聞線索。在融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可以通過對短視頻平臺上個人發布的信息中發現新聞線索。采編內容是新聞的核心關鍵,可以運用大數據技術對當前短視頻熱點話題進行分析。同時,由于現在的社會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許多受眾更傾向于利用碎片化時間觀看短視頻來釋放自己的緊張情緒,而傳統的媒體則會讓受眾感覺過于客觀冷靜并有一定的距離感,所以新聞記者必須在風格和內容上進行革新。在內容上,新聞工作者要根據自己專業的選材能力,把握當下的時政熱點,在短視頻平臺根據網站規則,實現賬號內容垂直定位,提高短視頻的播放量和影響力。新聞工作者在內容創作過程中,要靈活地運用熱點詞匯,做到與時俱進,在用詞表達上以準確表達為基礎,運用一些具有正能量的網絡語言,縮短與觀眾的距離,充分體現融媒體的創新精神。從風格的表現形式上來看,傳統的新聞業以非常正式的形式進行報道,這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種距離感。因此,新聞工作者可以使用具有趣味性的新聞風格形式,使受眾能夠通過趣味化的途徑來理解社會的新聞時事,使內容具有更強的感染力。比如,通過短視頻、微博等形式幫助貧困地區的扶貧開發工作,為當地農民開拓新的銷路,以第一人稱視角,制作《古老畬族村編出新生活》《高山蜜薯》等短片,在形式上也更為貼近觀眾,在制作短片的時候,加入一些熱門的主題,比如“脫貧攻堅”“鄉村生活”等,從而增強短視頻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直播技術的普及,有利于促進各行業發展,如直播宣發、直播帶貨等。而記者則可以在直播的過程中,對相關的信息進行整理,從而提高新聞的編輯和傳播速度。同時,通過電視節目的實時連接,可以有效地克服媒體在采訪中遇到的某些外部因素,從而使得新聞工作者能夠順暢地進行新聞采訪。新聞工作者可以在微博上建立自己的官方賬號,并通過網絡進行實時直播,將新聞的焦點放在新聞的現場。在此期間,新聞工作者要借助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設備,熟悉直播的程序和規則,確保新聞的傳播。在對某些重要的新聞事件進行報道的時候,如果周圍的環境不適合媒體的采訪,那么利用直播這一技術手段,可以讓新聞工作者和工作人員進行即時的交流,從而獲得更多的信息。同時,在現場直播的過程中,新聞工作者也要時刻關注直播間里觀眾們的留言,讓他們在與觀眾們進行互動的過程中,及時調整,讓內容轉移更符合觀眾的興趣點,從而獲得更多的粉絲,以此增強自身的影響力。
“短視頻+”是一種新型的閱讀方式,它可以充分發揮“短視頻+”的優勢,為新聞傳播提供更好的服務。傳統的新聞報道注重表達,等同于單向傳遞消息。受眾只能接受單一視角的新聞資訊。而在短視頻平臺上,“短視頻+”的方式更能引起公眾的關注,留言區內社會各界均有評論機會。在主流媒體的新聞報道中,通過構建“短視頻+Vlog”的社會化情景,使得更多的受眾群體能夠加入到新聞評論中來,通過社會化來實現新聞交互,從而達到新聞的雙向傳播。這一創新是建立在新聞記者自身的社交影響力基礎上的,通過主播記者IP 與電視臺節目IP 掛鉤之后,將流量擴展到大眾媒體,從而極大地提高了新聞的點擊率、轉載率和評論數。基于這種情況,“短視頻+Vlog”的新聞媒體社會化的改革成為了新聞媒體的當務之急。
新疆廣電官方微博發布央視網快看的微博視頻《喜訊!準噶爾盆地探明上億噸油氣儲量》,短短的21 秒,就提供了新疆石油公司在準噶爾東地區的第一口高產量的石油天然氣井的勘探開發工作的直接信息。又如,央視康輝的“Vlog+新聞”,之所以能成為熱門話題,就是因為其Vlog 素材更加真實,這種較濃厚的社交氣氛因此引發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對于新聞自身的宣傳也產生了正面的效果。“短視頻+”模式可以讓受眾獲得全新的閱讀體驗,從而產生對廣告資訊的閱讀興趣,持續地提高傳媒的經濟效益,促進新聞工作者職業能力的有效提升。
新聞工作者利用短視頻媒體能夠與觀眾進行高效的溝通。在短視頻網站上,“私信”這個特性一直被受眾們所使用。比如抖音對于非粉絲的私信消息進行積極回復,可以讓他們更好地了解受眾的意見。同時在與新聞媒體的合作中,可以與專家們進行深度交流,以此來獲得獨家的新聞資訊,從而提升自身新聞報道的獨特性。同時,記者還可以根據受眾的喜好,對各個年齡段、各個區域的受眾的點贊、關注的賬號類型進行深入的研究,以達到最好的傳播互動效果,讓受眾們在短視頻中體會到溫暖。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受眾的互動體驗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但是要注意的是,在這樣的變革中,新聞的迅速生產方式固然可以提高新聞本身的時間價值,但是它的傳播品質并不能得到保障。要解決上述問題,必須要提高新聞從業者的基礎知識水平和對新聞資訊的敏銳度。其次,對于新聞事件要及時捕捉新聞要義,增強新聞寫作、深度采訪以及新聞報道的各種技能,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創意。同時,在采集寫作新聞的同時,也要善于發掘和運用好這些信息的源頭,使之能夠為廣大受眾帶來更加有價值和質量的信息。在新媒介時代,新聞工作者要在采訪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新聞素養,就需要有一種新型媒介的創新思維。另外,在對相關圖片進行梳理之后,還需要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將自己搜集到的新聞進行傳播,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視角,拉近與受眾的關系。另外,在媒介融合的時代背景下,新聞工作者要順應時代的變化,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既要成為一個新聞的組織者,又要學會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能,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以便更快地融入社會。
無論在傳統的媒介環境中,還是在融媒體新時代下,新聞工作者都應該堅持自己的立場。尤其是在融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要時刻清楚、時刻銘記自己的責任與任務,成為公正的傳播者和宣講者。在傳播新聞的過程中,要堅持自己的職業信仰,以身作則,不斷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和修養,保證在履行自身職責的前提下,將信息準確地傳達給廣大受眾,為他們帶來更高質量的新聞作品。
綜上所述,在融合傳媒的大背景下,新聞工作者必須改變思維方式,適應新時代的特征,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新聞工作者在運用短視頻進行新聞宣傳時,除了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外,還要具備一定的制作技巧和拍攝技巧,同時還要具備短視頻制作、拍攝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將新聞內容引入受眾的視線,讓受眾能夠在短視頻中看到客觀、真實的新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