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東星
(平山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平山 050400)
平山縣位于河北省西部,是一個山區農業大縣,縣內崗坡地、山地較多,農業業態豐富,是省會飲用水水源地和生態屏障,因此,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1 化肥減量增效。一是深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全縣布設采樣點位,開展取土化驗工作,完善主要糧食作物施肥指標體系,逐步建立主要經濟作物優化施肥方案,準確掌握施肥現狀,推進落實配方肥進村入戶到田。優選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典型示范,建成萬畝以上測土配方施肥示范區。二是推廣普及新肥料、新技術、新方法。周期性開展深耕深松,推廣普及肥料新品種、施肥新技術與新方法,推進農機農藝融合,推廣機械施肥、種肥同播、水肥一體等技術,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依托種糧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創建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區,帶動科學施肥技術推廣應用。三是開展化肥減量增效技術示范。全面實施秸稈還田、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等行動。
1.2 農藥減量增效。一是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抓好綠色防控技術推廣,引導社會力量支持和推動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應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預防控制病蟲發生,減少防控次數。二是推廣統防統治技術。開展病蟲草抗藥性監測與治理,篩選和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三是推廣新型植保機械。篩選適用性強的高效植保機械和配套施藥技術,重點推廣自走式噴桿噴霧機、無人機等大中型施藥機械,采用精準施藥技術,減少農藥的使用量,替代跑冒滴漏的落后機械。
2.1 農膜。一是加快推廣標準地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相關標準,加快推廣0.01 mm以上標準地膜,從源頭上保障地膜的可回收性。二是加強可降解地膜推廣。積極開展不同類型可降解地膜試驗示范,提高可降解地膜使用面積。三是探索地膜使用減量增效。結合種植結構調整,適度減少覆膜作物種植面積,推動地膜使用減量增效。四是推進地膜機械化回收。加快地膜回收機具的推廣應用,提高回收能力和回收效率,提升地膜回收水平。五是加強農膜污染防控宣傳引導。在地膜回收關鍵期,組織全縣上下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廣泛宣傳農膜污染危害和加強防控的重要意義,提高全社會對防治農田殘膜污染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并組織開展農技人員、新型經營主體和廣大農戶地膜污染防控技術培訓,提高廢舊地膜的回收水平和能力。
2.2 農作物秸稈。一是逐步健全秸稈收儲運體系。根據平山縣具體情況,建立以秸稈綜合利用企業為龍頭,農業經營主體為紐帶,廣大農戶參與,市場化運作的秸稈收儲運服務體系。二是在現有基礎上提高秸稈直接還田質量,優化農機具配置。逐步淘汰舊機械,推廣使用新型高效秸稈粉碎機、玉米聯合收獲機、深翻機、旋耕機等新型機具,提高秸稈還田質量。三是穩步提高秸稈離田利用率。主要以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利用為主。
2.3 畜禽糞便。一是以糞肥就近還田為主,縣內各個鄉鎮或區域根據當地條件因地制宜處理畜禽糞便。二是在中小規模養殖場推廣堆漚發酵生產農家肥。三是在養殖規模較大的鄉鎮發展沼氣工程和有機肥加工企業,通過農牧對接實現糞污化循環利用。
3.1 調整種植結構。適當調減用水量大的作物,調增節水、節肥作物,發展雨養農業,如推廣谷子、花生等耐旱作物。
3.2 發展高效工程節水。加快實施農田渠道防滲等節水改造和高標準良田建設,大力發展膜下滴灌、噴灌、低壓管道輸水等田間高效節水灌溉方式,提高農業用水效率。
通過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探索發展適當規模經營模式,引導土地流向種養大戶、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支持他們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提高各類農業投入品使用效率。并積極發展社會化服務組織,為農業提供統防統治、綠色防控、肥料配送等服務,推進農業標準化和清潔化,在根本上減少農業投入品用量,提高生產效率。
推廣綠色農業生態方式,需要廣大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共同參與進來。因此,要進行多渠道、多形式的宣傳、培訓、指導,把農業綠色生產理念推廣到千家萬戶。可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現代新型媒體等進行宣傳,積極營造社會氛圍,增強農民的綠色發展意識和參與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