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紅
(河北省邯鄲科技職業學院 河北 邯鄲 056046)
中國是世界玉米種植主要大國之一,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玉米因其對環境的適應性強、增產潛力大,成為“谷中之王”,在我國僅次于水稻,是位居第二的糧食作物。根據2020年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玉米播種面積4 126萬hm2,總產量2.61億t,中國玉米的種植區域分為春玉米區和夏玉米區,夏玉米種植區主要集中在黃淮海平原地區,包括全部的山東省、河南省境內,河北省的中南部地區,山西省的南部地區,陜西省中南部地區,安徽省、江蘇省的北部地區,共涉及到53個地市,367個縣(市、區)。夏玉米種植區每年玉米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的35%[1],夏玉米已成為我國糧食增產創收的主要作物。
隨著我國生產機械化水平的快速發展,玉米機械化生產逐漸被推廣應用,成為規模性玉米生產的主要方式。玉米機械化生產,在中國仍以機收果穗為主,玉米籽粒機械直收推廣率較低。玉米籽粒機械直收技術是指使用玉米聯合收獲機,進行玉米果穗脫皮、脫粒、分離、清選和秸稈粉碎等,作業一次性完成,具有省力、省時、降低農收勞動強度的優點,深受農民的歡迎。但是由于玉米品種、栽培環境條件、田間管理技術、機械收獲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生產上還不能做到高產后高質穩收的效果。為促進夏玉米生產高產高質穩收,應提高栽培管理技術。
玉米高產穩產其品種特性是主要因素,而玉米籽粒機械直收技術對玉米品種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玉米的生長期,株型、株高,籽粒的形狀、大小,籽粒收獲期的含水量以及籽粒組織結構等品性。
選用生育期較短的玉米品種。夏玉米早熟品種一般生育期在70~85 d,玉米籽粒直收品種應選比當地早熟品種早熟7 d左右的品種,一般選擇的比當地早熟玉米品種有效積溫少85℃~115℃的品種[2~3]。株型選葉片上舉、矮稈緊湊型,株高低于2.6 m比較適宜,莖稈堅硬、彈韌性好、抗倒伏,抗莖腐病、穗粒腐等病,后期籽粒的脫水性要好。玉米的含水量要在玉米籽粒生理成熟期較低,成熟后期籽粒脫水快,苞葉疏松且層數少的硬質型籽粒品種。按照“玉米收獲機械技術條件(GBT-21961-2008)”中的規定籽粒破損率應不高于5%,經相關試驗結果分析表明,玉米籽粒直收品種收獲時籽粒的含水量應低于23%[2~3]。
目前生產上推廣的品種有:京農科728、聯創808、衡9、鄭單958、迪卡517、陜單650、陜單636、東單60、浚單20、天塔619,豐德存玉10號等等。
搶時早播是夏玉米高產的關鍵。對于機收小麥和機播玉米地區,應做到當天收麥子,當天就播種夏玉米,甚至前面機收小麥后面機播玉米,盡可能縮短作物接茬時人為造成的耗時,為夏作物爭取更多的有效熱量資源,增加夏玉米生長期的有效積溫,延長玉米的有效生長期,挖掘夏玉米增產潛力,提高籽粒機收質量。夏玉米種植區一般播種期在6月上中旬,確保在6月20日前完成播種。
夏玉米收麥后貼茬直播,土壤墑情的好壞是確保苗全、苗勻的關鍵因素。機械化播種播深為4~5 cm,播種時要做到保持深度適宜,深淺一致,而干旱地或沙土地可以增加播深到5~6 cm;行距為60 cm左右,株距可根據密度而確定,一般畝密度在5 000~6 000株[4]。緊湊型玉米品種可以適當增加密度。麥收直播后要及時灌澆蒙頭水,提高出苗率。
由于夏玉米生育期短,苗期正值暑季高溫多雨階段,秧苗生長較快,因此玉米前期需肥量較大,生產上采用一次性施足基肥的方法,不僅省時省力,還能促進壯苗早發,有利于玉米抽穗吐絲,延長玉米灌漿時間,增加穗粒數,達到提高產量的效果。貼茬直播在播種前撒施或播種時結合播種進行開溝施入基肥、種肥。施肥原則是:磷、鉀肥做基肥播前一次性全部施入、施足,氮肥施入量是整個施肥量的40%~50%,要做到種子與肥料絕對隔開,以免燒種。一般基肥每畝施用玉米復合肥40 kg、顆粒有機肥10~20 kg、硫酸鋅1.5 kg、硫酸錳1.5 kg、尿素20~30 kg。氮肥常作為中后期追肥用,小喇叭口期施入20%~30%,大喇叭口期施入30%~40%。
5.1 科學控草除草。夏玉米的苗期多處在高溫雨季,此時也是各種雜草滋生的旺季。雜草的類型主要是禾本科雜草與闊葉雜草,常見雜草主要有牛筋草、狗尾草、稗草、馬唐、刺菜、馬齒莧等。一般采用化學除草和中耕除草相結合的方法控草除草。夏玉米播后至出苗前用化學藥劑防草除草,如用50%乙草胺和40%阿特拉津或50%都阿合劑水溶液噴施于地面;對于小麥秸稈還田嚴重影響苗前除草效果的田塊,出苗后可以在玉米苗3~5葉期,雜草3~4葉期,雜草基本出齊時實施噴藥,可用4%玉農樂、48%百草敵水劑等,注意一定要嚴格控制除草劑的用量,防止出現藥害。當玉米生長進入小喇叭口時期,苗高達到膝蓋高度時禁止施用除草劑,一般采用中耕除草。其作用主要是疏松土壤,根部培土,散墑保墑,提高地溫,除去雜草,減少養分、水分的消耗,防止病蟲害的發生。結合中耕進行除草要注意均勻作業,深度以3~5 cm為宜,苗間可以淺些,苗間、行間都要進行中耕除草。
5.2 查補苗、間定苗。在玉米出苗后檢查出苗情況,出現缺苗現象的應及時補苗,缺苗數量較少的,可以采取移苗補栽或補種措施,移栽苗苗齡以2~4葉比較適宜,補種時種子需要進行催芽,浸種催芽后的種子出苗快,以保證盡量苗齊苗勻;如果缺苗嚴重,必須進行催芽補種。玉米苗期3~4葉期,進行適宜的間苗、定苗,根據密度間去小苗、過大苗,留定中壯苗,以防大苗欺小苗,促進苗勻苗壯,使苗期長勢均勻。
5.3 合理澆水追肥
5.3.1 澆水。夏季是夏玉米生長發育的主要季節,一般年份的雨水基本上能夠滿足玉米生長需水量,如果遇到干旱發生,有條件的地區應該合理灌溉,尤其是玉米生長需水量最大的大喇叭口時期,如遇干旱缺水,會造成“卡脖”現象,也就是雄穗晚抽或不抽,致使雄雌花期不遇,嚴重影響授粉受精,從而降低結實率;抽雄、吐絲期也是需水臨界期,干旱嚴重影響花粉粒的成活率,影響結實,降低產量,一般此階段要求土壤含水量是田間持水量的70%~80%。正常年份結合追肥澆水2~3次,分別在小喇叭口時期、大喇叭口時期、抽雄吐絲期。
5.3.2 追肥。玉米田間追肥主要解決因生長發育快而土壤供肥不足的矛盾。玉米一生吸收肥料的高峰期在小喇叭口時期、大喇叭口時期、抽雄吐絲期3個時期。小喇叭口時期玉米進入營養生長的快速生長期,雄穗正在分化,雌穗即將開始分化,從此玉米進入需肥量的高峰期?;首慊蚋叻实貕K,可以晚追、少追肥;基肥少或地力弱的貧瘠土地,可以早施、重施。如果用玉米專用緩釋長效肥,可以在小喇叭口期一次性施入,用肥量為40~60 kg/667 m2,普通肥料、氮肥可以分3次施入土壤,使用量分別占整個生育時期用肥量的20%~30%。
5.3.3 及時排澇。夏玉米生長期,遇雨水過大發生淹澇時應及時排澇。中耕培土可以防止后期倒伏,并且更利于排澇。也可田間挖排水溝,做到“三溝”相同,即排水溝、壟溝、腰溝,并保證相互通暢;田間積水難排時可在玉米田外頭挖坑,用水泵及時往外抽水,盡量降低澇害造成的玉米減產程度。
玉米病蟲害是影響玉米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會造成減產10%左右。生產上常見的病蟲害有:玉米矮花葉病毒病、條紋矮縮病等病毒病,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銹病、莖腐病、穗粒腐病等病害,玉米螟、二點委夜蛾等蟲害。防治原則是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農業防治措施主要是選用抗病品種,其次是給種子進行殺菌劑包衣;發生病蟲害時最為有效的措施是使用化學藥劑。
6.1 病害
6.1.1 玉米病毒病。存在于整個玉米生長期內,任何階段都可以感染病毒,特別是苗期最為嚴重。主要以蚜蟲、灰飛虱進行傳播,一般在玉米6葉以前的苗期防治,可噴施1 500倍的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水溶液,殺滅蚜蟲和灰飛虱,防止病毒傳染;發病初期采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33~50 g/667 m2,兌水750~1 050 kg,噴施2~3次,每次間隔10 d。
6.1.2 玉米大小斑病。發生后,可使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50~75 g/667 m2,兌水75 kg噴施,或50%好速凈可濕性粉劑50 g/667 m2,或80%速可凈可濕性粉劑60 g/667 m2,噴施2~3次,每次間隔10 d。
6.1.3 玉米銹病。可使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40~50 g/667 m2,進行噴霧防治;或50%硫磺懸浮劑300倍液,或30%固體石硫合劑150倍液,或25%敵力脫乳油3 000倍液,噴施2~3次,每次間隔10 d。
6.1.4 莖腐病。發病初期用藥液對根莖進行噴施,可用50%多菌靈可濕粉劑500倍液,或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粉劑500倍液等,噴施2~3次,每次間隔8~10 d;發病中期用青枯立克50 ml兌水15 kg灌根部,也可用98%惡霉靈2 000~3 000倍液進行灌根,或20%葉枯唑20 g兌水7 kg灌根。
6.1.5 穗粒腐病。可用25%苯菌靈乳油800倍液噴施果穗及其下部莖葉,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也可使用乙蒜素配苯丙環唑或戊唑醇混合噴霧,噴1~2次,間隔7 d左右。
6.2 蟲害
6.2.1 二點委夜蛾。二點委夜蛾是夏玉米苗期發生最為嚴重的蟲害,尤其是麥茬地。二點委夜蛾主要是咬食玉米莖的基部和根系為害。主要防治措施:撒施毒餌、根部灌藥、藥劑噴霧。毒餌可用克螟丹、敵百蟲、毒死蜱乳油與炒香的麥麩或棉籽餅混拌均勻,在傍晚時沿玉米壟撒在苗旁;克螟丹150 g/667 m2與4 kg麥麩加水拌勻,或48%毒死蜱乳油與麥麩按1∶50配比加水拌勻撒施,或90%敵百蟲500 g與8 kg麥麩加水拌勻撒施。灌藥,結合澆水把農藥灌入玉米田,用50%辛硫磷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1 kg/667 m隨水灌藥。噴施4%高氯甲維鹽1 000~1 500倍液,或10%四氯蟲酰胺40 g/667 m2。
6.2.2 玉米螟。又名玉米鉆心蟲,主要為害玉米的心葉,為害期主要在喇叭口期(即從拔節到抽雄)、花粒期的前期(也就是抽雄至成熟的前期)、抽雄后到籽粒乳熟期間。防治措施:苗期蟲害不嚴重時可用藥液噴施,藥劑選用18%殺蟲雙水劑150~220 ml/667 m2,或12%阿維茚蟲威可濕性粉劑20~25 g/667 m2,80%敵百蟲100 ml/667 m2,25%辛硫磷乳油200~250 ml/667 m2,75%硫雙威可濕粉劑60~70 g/667 m2;喇叭口期采用心葉撒藥,就是在玉米喇叭口期把配好的藥劑撒施到每株玉米心葉中,雖然田間施藥比較耗時、耗力,但這是最為直接而有效防治玉米螟的一種措施;一般多用顆粒劑,每667 m2用3%的呋喃丹2 kg混合10 kg的細沙(或細土),或1.5%辛硫磷顆粒劑0.5 kg/667 m2混合6 kg的細沙(或細土),或25%殺蟲雙水劑0.2 kg/667 m2混合5 kg的細沙(或細土)等,戴上橡膠手套,撒進每株心葉里1.5~2.0 g。
玉米成熟期是指苞葉變黃而且變松散,籽粒硬化而呈現出品種固有的顏色和光澤,穗子中部籽粒的灌漿乳線消失,全田90%以上的玉米植株達到上述指標的時期。玉米進入完熟期收獲,其千粒重和產量最高,過早或過晚收獲都會造成減產。玉米籽粒直收為防止籽粒破碎,需要降低籽粒含水量,提高直收質量。完熟期的玉米籽粒一般含水量在33%以下,然而籽粒直收需要籽粒含水量達到23%~25%,如果按照籽粒的脫水率是0.4%~0.8%/d,玉米達到成熟期以后還需要在田間晾曬10~15 d,才能達到籽粒機收的含水量要求。另外,選擇適合當地的玉米聯合收割機,如常州的自走式常發佳聯4YZ-6CCF808、北京恒運通的自走式4YZ-3型、黑龍江的輪式自走全喂入式東方紅4YZ-6型、浙江中聯履帶自走全喂入式艾禾4YZL-22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