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鋒
(行唐縣獨羊崗鄉人民政府 河北 行唐 050600)
蘋果苦痘病是果實近成熟期和貯藏期常見的病害,在全國各蘋果產區均有發生,在敏感品種上甚至超過50%,嚴重影響蘋果的外觀及質量,而且果肉壞死、變苦不能食用。
苦痘病發病初期病斑多以皮孔為中心,皮孔顏色較深,在果實上呈暗紅色,在綠色或黃綠色果實上呈濃綠色,四周有紫色或黃綠色暈圈。此時縱切,可見皮孔下組織壞死,病斑皮下組織亦變為褐色組織,呈海綿狀壞死,深入果實3~5mm,有苦味,不能食用。
蘋果苦痘病是因樹體生理性缺鈣造成的,有以下幾個發病特點。
2.1 土壤。大多數的土壤含鈣是比較豐富的,但在堿性土壤中,鈣元素多以不易溶于水的碳酸鈣形態存在,植物很難吸收和利用。土質黏重,透氣性差時,根系發育不良,影響鈣的吸收。土壤中營養元素不均衡,鉀、鎂過量,與鈣發生拮抗,也影響鈣的吸收。
2.2 管理。蘋果樹樹體吸收的鈣主要通過蒸騰拉力向上輸送,水分狀況和蒸騰作用對鈣在各器官、組織中的分配起決定作用。蘋果果實由于蒸騰拉力低,更易表現出缺鈣癥狀。在樹體內,鈣不但分布的不均勻,而且移動性很差,葉片中的鈣很難向果實移動。大量的施用尿素等氮肥、大水灌溉、修剪過重,導致樹體營養過剩,營養枝長的旺盛,更加加劇了葉對鈣的吸收競爭,導致果實更難吸收鈣素。因此,加強夏季修剪,控制營養枝過旺,有利于鈣向果實運輸。結果枝葉片的蒸騰拉力有助于增加果實中鈣的積累,較長果臺枝的蘋果含鈣量較高,短果枝摘葉處理可使果實含鈣降低。蘋果套袋,如果袋的質量差,設計的不合理,會導致袋中的果實溫度高,呼吸強度大,消耗大量的鈣元素,也會加重苦痘病的發生。
2.3 品種。蘋果苦痘病的發病程度與蘋果的品種有關。如國光、青香蕉、金冠、紅星等品種更易發病。
3.1 栽培管理。采取適當的栽培管理措施,促進鈣的吸收和有效分配,是防止缺鈣癥發生的關鍵環節。增施有機肥、果園鋪草等措施,可以改良土壤理化性質,促進根系發育,有利于鈣的吸收利用;合理施肥,不多施氮肥,避免有害元素與鈣離子拮抗,有利于鈣的吸收利用;合理的修剪,加強夏季修剪,控制枝葉過旺,有利于鈣元素向果實的轉移。
3.2 葉面噴施鈣肥。從蘋果謝花后開始,噴施硝酸鈣或70%氯化鈣400倍液,10~15 d噴1次,全生育期噴施3~6次會有較好的效果。
3.3 土壤施肥。蘋果落花前后追施農用硝酸銨鈣200~400 g/株,另外適當增施有機肥,對蘋果苦痘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