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乃鑫 戴佳慧
(西安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陜西 西安 710600)
上世紀70年代,農村廣播喇叭的建設開始盛行[1],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始終是作為黨和國家聯系農村人口和凝聚群眾精神力量的重要載體,是農村地區人民群眾獲取知識信息、安排生產生活的主要渠道。進入21世紀,隨著電視的興起和通信技術的發展,農村“大喇叭”逐漸閑置,使用頻率越來越低。然而近幾年又有復興的跡象,有些地區通過使用電信設備網絡建起立市、縣、鄉、村四級統一智能化的廣播系統,成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維護社會穩定、教育人民群眾、宣揚農業科技的重要平臺。
2.1 政治引領功能。農村廣播喇叭作為基層政權的一種宣傳工具,首先具有政治性,這體現在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方面。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的宣傳方式和手段經歷了一個不斷革新和發展的過程,但在農村基層中廣播喇叭依舊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這在2020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斗爭中能夠體現出來,在疫情形勢還不是很明朗的時期,農村廣播喇叭的“喊話”起著一定的疫情宣傳、維護穩定和政治引領作用。
2.2 教化鄉民功能。農村廣播喇叭還具有教育性質,我國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和整體素質較之于城市地區來說還有待于提升,因此,在農村有些地區,廣播喇叭還要定期宣傳一些國家關于移風易俗和鄉村文明建設的宣傳語和材料,這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農村群眾的個人觀念。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號召之下,我國農村地區在整體居住環境和破除舊俗陋習方面有了顯著的成果,這與農村廣播喇叭日復一日的教育引導是分不開的。
2.3 文化傳播功能。農村廣播喇叭還可以將當地農村所特有的文化傳播出去,例如有些地方的小戲藝術種類,通過使用藝術包裝,在保持原有內涵不變的前提下通過廣播宣傳出去,吸引了各地的游客前來參觀欣賞,同時也吸引了有關藝術領域的學者前來調研。通過這些學者的調查和著書立說,使得了小戲種有了后繼有人的可觀狀況,也使得部分小戲種在現代化浪潮沖擊下得以保存下來。從另一角度講,農村廣播喇叭發揮了它所不易察覺的文化傳播功能。
2.4 發展經濟功能。黨和國家歷來重視農村的發展問題,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發布了一系列關于鄉村振興的政策文件,廣大農村地區邀請農業相關領域的專家講解農業種植、優良作物品種等先進經驗和市場信息等前沿消息。在專家學者的宣傳講解下,農業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也增加了農民的幸福感。從某種程度上講,農村廣播喇叭的經濟功能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經驗和方式。
3.1 引導正確方向,筑牢基層政權。2020年,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斷推進,廣播喇叭成為了廣大農村疫情防控宣傳的重要途徑,村委會宣傳欄、電線桿和流動宣傳服務隊,加上廣播喇叭,到處播放和展示著有關疫情防控的內容,村民坐在家中,就可以收聽到各級政府對疫情防控的要求和各地區疫情防控的具體措施。2021年是建黨百年,可以充分利用廣播喇叭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如讓大喇叭與村委會宣講、文藝演出宣講、新時代文明服務宣講等有機結合起來,打造全方位、立體化、全覆蓋的基層黨組織理論宣講新局面,并掀起“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熱潮。
3.2 創新教育手段,促進鄉風文明。在農村可以組成播報隊伍,針對惠農政策、移風易俗倡議、緊急公告通知等關乎群眾切身利益、時效性強的內容,不定期通過農村廣播喇叭向村民進行喊話。同時,通過黨員干部講黨課、致富模范教經驗、先進分子敘故事等方式,利用二人轉、花鼓燈戲等符合地方特色的表現形式,使黨的理論政策方針以通俗易懂和喜聞樂見的方式深入人心。還可以組建文明實踐宣傳團,成員由政策宣傳志愿者、三農專家志愿者、鄉風文明志愿者等成員組成。根據群眾多方面和多層次需求,用群眾聽得懂、易理解、肯接受的宣傳方式,讓各項國家法律政策和道德文明進入每戶居民家中。
3.3弘揚先進文化,打造地方特色。農村地區可以采取“每日紅歌”方式播放紅色革命歌曲,運用鄉土化、通俗化的語言風格,講述身邊的榜樣和時代模范故事。例如貴州的“多彩貴州空中農家書屋大喇叭響閱計劃”,這是貴州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出版局、省廣電局依托農家書屋和鄉村大喇叭開展的一項為廣大農村農民群眾服務的活動,可謂是推進新時代鄉村文明和提升農村人民整體文化素質的又一創新舉措。空中農家書屋的播出內容有紅色經典誦讀、優秀圖書朗讀、多彩貴州悅讀等模塊,主要用于滿足農村人民的多方面閱讀需求,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新時代農村閱讀服務體系。
3.4 傳播農業科技,服務鄉村振興。在各地農村,廣播喇叭可以每天定時開播,向群眾傳遞惠農政策、三農文化、優良種植品種、種植養殖經驗、市場前沿信息等,讓農民在家門口和田間地頭就能學到新思想、新理論、新知識。還可以定期邀請農業專家、創業能手、致富模范、農業學習達人走進村廣播室,分享傳授種養殖技術、分享創業經驗及學習國家三農政策的好方法;普及常規技術,根據農時季節,適時為農戶廣播農田管理措施,大面積實現農田管理標準化;推廣農業新技術,將農業科技新技術、新成果迅速、直接傳遞給農民,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2]。通過以上各種方式可以提高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增加農民收入,最終落腳到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