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長征 李玉俠 路敬穩 扈 婧 李丹丹
(1衡水學院教育學院 河北 衡水 053000;2衡水學院體育學院 河北 衡水 053000;3衡水學院教務處 河北 衡水 053000)
振興鄉村經濟,需要提升村民的整體素養,關鍵是要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提高農村的整體基礎教育水平。面向農村的定向免費全科師范生就業招生政策,為提振農村教育、緩解農村學校師資短缺提供了新的途徑。但是對這類免費師范生的教育要符合農村的需要,加強科學基礎教育,探索適合農村的小學全科教師培養模式。
STEAM教育[1]由STEM教育演化而來,代表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數學(Mathematics),從字面意思來理解,STEAM是分科的,它代表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五個獨立的學科領域,但它又是整合的,是一個整體,即跨學科學習。也就是說,STEAM教育是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多學科融合的綜合教育。實際上,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僅僅依靠某一種能力的實現,而是需要介于多種能力之間,比如高科技電子產品的建造過程中,不但需要科學技術,運用高科技手段創新產品功能,還需要好看的外觀,也就是藝術等方面的綜合才能,所以單一技能的運用已經無法支撐未來人才的發展,未來,我們需要的是多方面的綜合型人才。因此,教育工作者以及即將要從事教育工作的師范生要重視STEAM教育,尤其是在農村教育中融入STEAM教育理念,以培養農村學生科學素養為核心,挖掘和開發利用本地資源,為他們將來提升農業現代化的勞動技能和接軌城鎮化發展做好準備。
STEAM教育理念,有別于傳統的單學科、重書本知識的教育方式,重點是加強對學生五個方面的教育,即科學素養、技術素養、工程素養、數學素養、藝術素養。它符合當前我國對全科教師的培養要求。全科教師[2]并不是說一位老師要教全部學科,而是要打破學科界限,將這些科目融合在一起,以特定問題為核心,為學生提供完整真實的情境體驗,注重學生體驗學習活動的過程,強調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創新思維。
“卓越教師計劃”為師范教育培養小學全科教師制定了明確的目標。與全科教師緊密相關的全科師范生教育成為小學教育專業的一個新方向,而如何培養農村全科教師也成為小學教育專業遇到的新問題。經過對農村教育問題的分析,面向農村教育的小學全科師范生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2.1 具有奉獻精神,熱愛農村教育事業。從事鄉村教育,首先要熱愛農村教育事業,鄉村多數是落后地區,生活條件不太好,師范生要有吃苦耐勞、樂于服務鄉村的奉獻精神,要將發展鄉村教育事業、努力改變鄉村教育的落后面貌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其次,教師要入鄉隨俗,適應當地情況,融入農村生活;同時加強教育觀念宣傳,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實現家校共育。
2.2 基礎知識扎實,具有多學科教育能力。小學生對世界的認識是整體化、生活化的,而這些來源于生活中的包含著世界萬物的各種自然現象,實際上包含著各學科知識,為了給學生帶來更好的知識享受,給他們的困惑帶來一個科學合理的解釋,教師需要具備多學科知識以及多學科教學能力。這里的多學科教學能力不僅需要教師具備承擔多門科目教學工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建立學科聯系,借助學科間的相互作用,促進學生形成基本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體驗到學有所用。
2.3 能夠進行包班管理。與城市相比,農村教育基礎設施落后、教育資源不足,因此,包班制成為師資短缺狀態下的現實解決方案。包班制對課程融合有好處,課程內容豐富,呈現方式多樣,對全面培養學生素養有很大幫助。當下農村學校包班教師雖不是真正的全科教師,卻承擔著全科教師的工作量。目前,為解決農村小學開全課程的問題,國家在部分地區試點培養小學全科教師。這就意味著全科教師進入小學后,不僅能教語文、數學、外語、思想品德,也可以兼顧體育、音樂、美術等課程。可以說,全科教師的培養,不僅讓教師成為全能達人,也令“包班制”成為題中之義。
2.4 善于利用資源,靈活組織教育教學。在當前農村學校教學資源和教學條件不足的前提下,教師要能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靈活運用。充分利用農村的自然資源、鄉土資源,從自然界中尋求一切可以利用的事物,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同時也要注意讓學生參與進來,師生共同開發建設學習資源,共同創建具有農村特色的學習樂園。
3.1 利用STEAM項目調研農村教育狀況,促進師范生對農村教育的關注。現在的免費師范生定向就業招生政策其目的就是為了鼓勵學生到農村及比較艱苦的地區工作。尤其是面向農村的招生,主要是這些學生出身于農村,熟悉農村情況,具有鄉土情懷,讓他們回歸農村教育,既是服務自己的父老鄉親,也體現了他們對家鄉、對家鄉教育的忠誠與熱愛。在教育過程中,要利用假期時間,深入了解認識自己的家鄉,同時對家鄉的教育發展情況和農村學生科學素養水平進行調研,為家鄉的科學教育發展制定有效計劃,并將這些情況與其他地區同學一起溝通交流,在學校老師的指導下不斷改進完善,總結出適合自己家鄉發展的合理規劃。通過這些活動,加深師范生與家鄉教育部門的聯系,并且增進他們對家鄉教育狀況的科學認識,做好改進家鄉教育現狀的準備,為今后積極投入家鄉教育工作打下基礎,增強信心。
3.2 在師范生中加強科學普及STEAM項目,培育全科教學能力。利用新媒體,結合新興教育理念與學科深化探索STEAM項目學習體驗,對于師范生來說,能夠開拓視野、開拓思維,是鍛煉師范生全科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將STEAM項目融于教學實踐,是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有效探索,體現了“思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師范生要不斷積累教育前沿實踐,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向一名卓越教師不斷邁進。
3.3 開展STEAM教育跨學科整合。STEAM項目教學的核心特征就是跨學科。跨學科意味著教育工作者在STEAM教育中,不再將重點放在某個特定學科或者過于關注學科界限,而是將重心放在特定問題上,強調利用科學、技術、工程或數學等學科相互關聯的知識解決問題,實現跨越學科界限、從多學科知識綜合應用的角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教育目標。在解決任務的過程中,需要學生綜合運用各科知識,通過思考、討論、演算、設計和觀察等學習活動來完成任務,從而獲得知識和技能。因此,開展STEAM教育跨學科整合,是培養學生全科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
3.4 重視生成性課程的靈活性、開放性特點,師生共同開發學習資源。在開展教育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本身就是現成的需要解決的STEAM項目。此時需要師生共同開發學習資源,同時需要教師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間的聯系,在滿足教學需要的同時,鍛煉了自身的全科教學能力。
3.5 加強師范生教育實踐和帶班能力,創新班級管理。創新班級管理方式,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將整齊劃一的單獨學習方式轉變為各顯其能的協同合作學習方式。就是要調動集體中的各種相互作用因素,促進學生在相互影響中獲得發展。我們不能只關注于讓學生聽老師家長的話,而是要關注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引導學生逐步認識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3.6 打造小學STEAM教育網絡“金課”,推動STEAM教育服務農村發展。本科師范院校除了培養未來的小學全科教師,還要充分整合“鄉土資源”,利用師范生這個紐帶,直接建設面向鄉村小學的全科網絡課程,發揮出服務地方鄉村教育的功能。而師范生的教學實踐能力是打造學校網絡金課的重要基礎條件,因此,要讓師范生在校期間通過網絡教學形式不斷打磨教學功底,為推動STEAM教育服務農村發展奠定基礎。
基于STEAM教育理念,面向農村的小學全科師范生的培養,需要注意在實踐中,打破學科限制,促進各學科之間的融合,鍛煉學生對綜合知識的應用能力;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學習素材,開發生成性課程資源;改變傳統的集體學習方式,打造協同合作學習模式,發揮團體內聚力,促進學生互助式發展,利用包班制解決農村教育資源相對短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