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晉英
(山西省太行山國有林管理局,山西 晉中 032700)
育苗工作在苗木各個生長階段都存在不同的任務和側重點,所以采取科學合理的育苗方法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新時代社會環境下,采取科學有效的育苗方法十分重要,育苗技術和造林方法都要遵循與時俱進的原則。但是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當地林業育苗栽培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有待解決,需要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有效改善,并提供更加先進的育苗技術和造林措施。
與其他行業相比,當地現代林業育苗技術與管理思想存在落后的問題,導致育苗質量與理想相差甚遠。同時,在當地部分苗圃當中,機械設備與管理技術都有待提升,在育苗施肥和營養診斷等相關工作中投入的設備非常少,新技術和設備應用效果并不理想。同時,部分苗圃還以露天的形式進行栽培,很容易受環境和空氣的影響,進而導致林業育苗成功率大大降低,對育苗速度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另外,由于林業苗木技術的發展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也對當地林業發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還有部分育苗工人的方法較為單一,沒有更新育林方法,導致幼苗的成活概率相對較低,無法滿足新時代林業建設發展需求。
在林業育苗產業實際經營過程中,無法在短期內獲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同時,林業育苗工作也在短期內無法得到明顯收益。這類問題對當地林業育苗工作造成了直接影響。另外,以為林木經營需要投入較長的周期,所以回報時間自然較長,對當地林業育苗投資人的積極性也造成了一定影響,阻礙了現代化林業育苗工作的順利開展。
從當前林業育苗實際工作情況來看,相關部門并沒有對市場環境展開深入研究,因此林業育苗工作市場無法得到有效開發,因此林業育苗工作市場無法得到有效開發。同時,當前社會市場信息處于不斷變化狀態,當地林業部門沒有及時更新市場信息,從而導致交流平臺沒有建立起來,林業育苗業務無法與市場環境之間建立起有效關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著當地林業育苗市場的良好發展。
在當地一年四季中的春秋兩季,應用插條法開展造林工作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其中,在春季實用插條法的主要原因就是氣溫正在不斷回升,林木也進了初始發芽階段,土壤也開始逐漸解凍,采用插條法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而秋季成為最佳種植時期的主要原因則是該季節處于土壤凍結之前和林木落葉之后的時期。在插條法實際應用過程中,必須要選擇樹齡為1-2年的林木枝條,將多余的枝條剪除,讓插穗保持一定的長度,控制好植株的行距,隨后在土壤當中完成扦插工作。當土壤被踏實之后,可以在土壤外部流出3cm左右的枝條。整個插條過程要保持土壤具有一定的濕度。如果出現了濕度不夠的問題,那么就要采用細涂方法覆蓋其表面,使其能夠將一部分水分控制住。
此方法主要是在林木種植過程中,選擇根系較為完整且優質的育苗進行栽培,這樣可以順利完成林業造林的目標。栽苗法的應用優勢有很多,比如對外界生長環境要求較低、苗木可以在惡劣環境中生存以及成活率較高等等。
分植法主要是將植物的根和枝條作為主要培育原材料,此方法的主要優勢就是操作技術相對簡單,幼苗生長速度十分明顯,具有很高的成活率,節省了大量的苗木資源,減少了林業栽培成本。通常情況下,分植法主要應用在楊樹和松樹栽培過程中,但此方法在使用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土壤的疏松程度與濕潤程度。
3.1.1 選種
篩選苗木種子是開展林業育苗工作的首要步驟。在育苗選種過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當地實際情況,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以此來獲取更加理想的栽培效果。因為不同的種子在培育過程中存在明顯的差異性,環境適應能力、生長速度以及抗病害能力都存在不同的區別,因此選種是育苗的關鍵環節。在種子選擇過程中,要考慮苗木的實際生長環境,投入適當的藥物完成拌種和浸泡,消滅種子表面殘留的蟲卵。在此基礎上,還要保證種子存放區域具有良好的通風性和溫濕度,由相關管理人員定期負責檢查。
3.1.2 種子預處理
通過對苗木進行預處理,可以保證其播種率始終處于穩定水平。在種子預處理過程中,通常都需要用到化學、生物和物理手段。相關種植人員要結合選種的實際情況,在播種之前對種子進行相應的預處理,加快種子的萌發速度。同時,還要結合當地病蟲害的實際情況,應用相對應的藥劑對種子進行消毒,避免種子在出苗時期遭遇病蟲害威脅。種子在預處理過程中還要結合四季變化做出針對性的調整,確保環境和苗木的生長規律能夠得到同時兼顧,提高林業苗木的成活概率。通常情況下,播種季節主要分為秋季和雨季兩個時期,秋季要重點關注土壤的實際狀況,采取催芽和浸種的措施。雨季要盡可能地播種干種子,催芽要采取相應的物理措施。
在林業育苗過程中,選地是育苗的關鍵環節。通常情況下,選地需要結合樹種的生長習性,對地形、土壤以及人為活動等情況進行綜合考慮,盡可能地選擇土壤肥力較高、土質通透性較強且保水效果良好的地塊。如果沒有適宜的地塊,那么就要進行整地。整地主要采用的是灌溉、施肥和除草去蟲等方式,對土壤結構進行合理優化,改善地力,加強蓄水保墑功能。另外,整地也是為育苗和造林提供良好條件的重要手段,之所以能夠發揮出提升地力和促進苗木生長的重要作用,是因為土壤中的水含量、空氣含量以及營養元素含量都會影響苗木的生長狀況和播種效果。目前,科學有效的整地方式主要分為兩種,分別是局部整地和全面整地。其中,局部整地指的是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只是對局部區域進行調整,比較適用于整體條件較為良好的區域。而全面整地不同,它指的是對整個種植區域進行規劃和翻整,適用于地勢相對平緩且土壤環境相對較差的區域。整地工作比較適合應用在種植之前的一個生長季度進行。通過整地能夠將土壤調整到最佳種植狀態,為苗木生長創造更加適宜的環境,提高苗木的成活概率。
生長環境是決定苗木質量的主要因素,開展苗木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務就是為育苗創造一個良好環境。在苗木管理過程中,發芽期的幼苗比較適合涼爽的生長環境,一般都會用到遮陰蓬,將光照與溫度調節到最適宜的標準。隨著種子出土、發芽,還要將在不同的時期改變光照時長和強度。對于生長期間的林業苗木而言,要結合其實際生長情況進行適當追肥,通常都是以氮肥和磷肥為主,在種植中期施加氮肥、后期施加磷肥。并且還要結合苗木生長階段的特性對苗木進行科學管理,有效提升苗木的整體生長質量,從而順利實現高效造林。伴隨著林木數量和面積的不斷增加,林業病蟲害問題也得到了人們高度重視。當地部分區域也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病蟲害,使林業發展也陷入到了瓶頸期。所以,加強林木管理病蟲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當地育苗人員要根據林業數據和土地實際情況,制定出針對性的綜合防治措施。常見的防治方法包括藥物拌種、投放天敵、藥物翻地以及農藥噴殺等等。另外,還要安排單獨的負責人員負責對苗木生長進行監控,采取自動化監測設備和人工干預相結合的方法,提供苗木的成活概率。
為了提高林業幼苗的成活概率,通常都需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撫育管理手段。在苗木發育初期要開展生長環境和要素管理工作,保證其良好的通風性以及充足的光照和水分。在此期間,可以通過松土除草和澆水等管理方法,為幼苗發育生長提供保障。同時,間苗、平茬和剪枝等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完成這些工作,才能夠減少不良枝葉和病蟲害的發生概率,保證壯苗的成活率。在撫育管理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三方面要點:一是要在7-9月夏季高溫季節,相關人員要重視水肥管理工作,在早上與傍晚噴灌樹苗,如果在灌溉之前出現了降雨天氣,那么就要開展科學合理的排水工作,確保苗床不會出現積水現象。二是要在苗木生長時期,時刻關注葉片顏色和大小,適當地添加肥料,保證樹苗能夠健康發育。三是如果在育苗階段出現了病蟲害問題,就要及時進行清除,針對病蟲害的具體類型噴灑藥劑,避免危害范圍進一步擴大。比如對于根腐病和立枯病可以噴灑甲基布托津和波爾多液等藥劑。而針對食葉類害蟲,還可以選擇敵百蟲藥劑進行防治。
林業造林內容十分復雜,并且持續時間較長。因此,為了能夠獲得更加理想的造林效果,則必須要采取先進的育苗技術。針對發育時期的苗木,要定期施肥,及時清除田間雜草,為苗木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同時,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還要針對枝繁葉茂的區域實施針對性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苗木根系受到嚴重影響,促進苗木穩定健康生長。另外,在育苗過程中還要對苗木枝條進行修剪,保證林木生長不會受到嚴重影響。
在林木生長過程中,病蟲害是影響林木健康的直接因素,并且很多病蟲害無法采用物理方法進行防治。比如針對紅蜘蛛蟲害如果采用物理防治手段,將會對林木正常生長造成影響。對此,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可以采取物理、化學和生物方法相結合的模式,對不同類型的病蟲害采取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從而有效提高林木生長質量。
在當地各林業部門開展樹苗培育工作中,應當在樹苗生長需求的基礎上,對基礎設施進行合理完善,為苗木提供一個穩定健康的生長環境,提高整體成活概率。在此過程中,當地林業部門在樹苗培育基地建設過程中,應當進行科學選址,盡可能地滿足灌溉需求,在河流下游較為平緩的區域,利用當地的河流條件來開展樹苗灌溉工作。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為苗木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還可以降低林木樹苗的培育成本。而為了保證培育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進行,還要將樹苗培育基地建設在地勢平臺和交通便利的區域,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為苗木運輸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條件,還可以有效提高苗木培育工作的整體效率,降低了苗木培育管理工作中的運輸成本。除此之外,當地林業部門在樹苗培育基地建設之前,還要對土壤成分進行檢測,結合不同苗木的培育需求,對土壤環境進行合理改善,加強土壤內部的養分。還可以采取自然肥料施肥的方法,減少化學肥料對土壤和苗木的污染,不僅可以為苗木生長提供充足的養料,還可以加強苗木自身的抵抗能力。
在林業苗木浸種過程中,通過制作營養液能夠讓種子吸收更多的養分,促進種子的萌芽的生長,為不同環境下的林木提供充足養分,促進光合作用的產生。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要對樹木的葉面進行噴灑施肥。如果幼苗還處于嫩葉時期,就要將營養液的比例控制在標準范圍內。通常情況下,樹木在生長期間只需要進行四次葉面噴灑施肥即可,這樣才能夠獲得最為理想的效果。
育苗成活率對當地林業造林工作質量產生了直接影響,不僅會影響造林工作效率,還會加大林業造林工程的成本。因此,為了能夠持續發展林業造林工作,加強成本控制效果,可以對苗木栽培技術展開深入研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和研發力度,提高苗木的成活概率,為林業產業健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在此基礎上,還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明確具體崗位責任,保護當地林業造林工程的安全。
在林業發展過程中,關鍵在于育苗階段。以往,采用傳統育苗容器技術,由于容器的材質問題,導致幼苗在生長期間發生很多問題。比如,出現長勢不均勻的情況,或者是苗木根系呈現出纖弱的情況,又或者是出現偏根等問題。經過研究可以發現,以往使用的容器形狀較為固定,而且較為堅硬,不能夠滿足植物根部自由生長的需求。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致力于更新和改善容器設備[1]。
在現代林業育苗技術中,育苗容器技術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其具有諸多優勢,不僅能夠平衡苗木根系,而且可以很大程度的防控病蟲害,避免苗木受到侵害。以往使用的塑料袋等容器,不僅透氣性相對較差,而且透水性也不強,由此難以保證根系的優質生長。基于現代林業育苗技術之下,先進的容器不僅更容易被分解,而且具有較強的穿透性。根據對發達國家的調查可知,其以無紡布容器為主,該容器的材料除了有輕基質以外,還有無紡布材料。此容器能夠被壓縮,從而達到節約占地面積的目的,更方便運輸。
針對容器來說,需要進行全方面、多角度的清洗,保證容器的潔凈。與此同時,需要在苗床上擺放容器,并保證擺放的整齊度。在容器內,需要放置一定量的肥沃森林土,由此作為基質,保證其處于濕潤狀態。此外,需要重點關注苗木管理工作,保護好苗木的根系,促使其保持豎直的狀態,盡可能地減少和避免露根等情況的出現。保護苗木的根系,促使其呈現良好狀態,有利于苗木存活率的提升,也能夠為后期生長情況提供堅實保障。所以,在使用育苗容器技術時,需要注意現代育苗的容器選擇,并且需要保證實際操作的可行性和規范性,由此促進苗木質量提升。
綜上,為了能夠更好地推動當地林業建設穩定發展,則必須要提高苗木種子的成活概率,做好育苗準備工作,重視苗木生長管理,從而發揮出林業工程的重要價值,為當地環境保護工作貢獻一份力量。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滿足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基本要求,還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