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永珍,李文斌
(天水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天水 741000)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食源性疾病已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為掌握天水市食源性疾病的發病及流行趨勢,對天水市2017—2021年食源性疾病監測報告病例進行流行病學分析,指導開展全市食源性疾病暴發和食品安全隱患的早發現、早預警、早控制等工作。
所有病例來自天水市食源性疾病病例監測網絡報告系統,均為天水市各監測哨點醫院網絡直報的病例。
由食品或懷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病例。
對監測病例進行癥狀與體征記錄、飲食暴露史、臨檢結果、臨床診斷等個案信息的采集,并通過網絡直報系統上報。同時篩選以腹瀉癥狀為主的,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糞便性狀異常(如稀便、水樣便、黏液便或膿血便)等的病例采集大便樣品,檢測目標微生物為非傷寒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瀉大腸埃希氏菌、志賀氏菌及諾如病毒。實驗室檢測工作嚴格執行國家《食源性疾病監測工作手冊》第七部分《實驗室檢驗標準操作程序》的要求。
建立數據庫,以構成比為指標,對病例的人群特征、癥狀、暴露食品等進行流行病學統計描述,并用Excel 2007和SPSS 24.0進行數據整理和分析,采用卡方檢驗進行多個構成比的比較,檢驗水準α=0.05。
2017—2021年天水市共報告病例20 193例,其中男性9 773例,女性10 420例,男女之比為1.00∶1.07。
20 193例病例中10歲以下病例為主,占總報告病例的51.66%;10歲以下的病例中0~5歲的病例居多,共報告病例8 961例,占總病例的44.38%。各年齡組有統計學意義(χ2=402.429,P=0.000),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天水市2017—2021年食源性疾病監測報告病例年齡分布統計表
20 193例監測病例中,以嬰幼兒童為主,占46.39%,其次為農民及農民工37.94%、學生10.72%、居家待業1.72%、干部職工0.91%等。各組之間有統計學意義(χ2=277.230,P=0.000),詳細結果見表2。

表2 天水市2017—2021年食源性疾病監測報告病例職業分布統計表
20 193例病例的臨床癥狀多表現為腹瀉腹痛、惡心嘔吐并伴發熱、乏力等,但主要癥狀仍以腹瀉最多,占99.38%,其次為惡心、嘔吐、腹痛等,詳細結果見表3。

表3 天水市2017—2021年食源性疾病監測報告病例主要癥狀分布統計表
報告病例暴露食物涉及12大類,其中以水果及其制品引起的病例最多,占35.00%,其次為糧食及其制品占16.94%,乳與乳制品占13.55%,各組之間有統計學意義(χ2=469.249,P=0.000),詳細結果見表4。

表4 天水市20 193例食源性疾病監測報告病例暴露食物分布統計表
2017—2021年共采樣檢測1 708例腹瀉病例,對非傷寒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致瀉大腸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諾如病毒進行病原學監測,共檢出致病微生物95例,總檢出率5.56%,其中諾如病毒79例,檢出率4.63%;非傷寒沙門氏菌12例、檢出率0.70%,志賀氏菌與副溶血性弧菌分別檢出2例,檢出率均為0.12%。
食源性疾病是涵蓋范圍非常廣泛的一類疾病,是指通過攝食進入人體內的各種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質或中毒性質的一類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算,全球每年有多達6億人或近十分之一的人因食用受到污染的食品而生病,其中造成42萬人死亡,包括5歲以下兒童12.5萬人[1]。在我國,食源性疾病的監測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僅食物中毒事件,2015年全國報告169起,中毒5 926人,死亡121人[2]。天水市2017—2021年全市共報告疑似食物中毒事件45起,發病人數237人,無死亡。同時期重點監測醫院共報告腹瀉病病例33 966例,篩選報告食源性疾病1 866例,食源性疾病占5.49%,充分說明食源性疾病是不容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
20 193例食源性疾病報告病例中,年齡分布顯示10歲以下兒童發病多于成人[3],占總病例的51.66%,特別是5歲以下的嬰幼兒共報告病例8 961例占總病例的44.38%;嬰幼兒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免疫力比較低下,消化功能發育不健全,不良的衛生習慣等增加了發病機會,是食源性疾病的高發 人群[4]。
天水市屬于我國西北內陸地區,社會經濟欠發達,以農業人口為主,生活儉樸,健康生活習慣尚待養成。可疑暴露食物以水果及其制品為主占35.00%,其次為糧食及其制品占16.94%、乳及乳制品占13.55%,與南方地區的可疑食物有所區別[5]。結合天水市人群發病以嬰幼兒與農民、農民工發病較高的特點,說明食源性疾病的發生與日常生活中不良的飲食習慣和衛生行為有關,特別是剩飯菜的不當存儲和食用、食品及食品用具的清潔衛生、食品儲存衛生等應是日常生活中應當重視的環節。
2017—2021年對1 708例腹瀉病例進行致病菌監測,共檢出致病菌95例,總檢出率5.56%,致病微生物檢出的致病菌較少可能與采樣及檢測不及時有關,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強樣品的采集、送檢、檢測等多個環節的質控。另外,本次監測病例的主要癥狀是腹瀉,也提示預防食源性疾病的發生是降低腹瀉病發生的根本。
食源性疾病是與人們的生活習慣、飲食行為密切相關的一組疾病。特別是嬰幼兒及學生的飲食,問題尤為突出,如何保證孩子的安全飲食是每個家長應該重視的問題。通過對天水市20 193例食源性病例的統計分析,顯示嬰幼兒童及學生是食源性疾病預防的重點人群。因此,在婦幼保健知識宣傳、學校健康教育中應將食源性疾病預防知識作為宣教的重點,提高家長及學生的飲食安全意識,才能保證孩子的飲食安全,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