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桂燕
摘 要:在信息技術背景下,開展合作學習有助于教師創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水平,并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根據新課標提出的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學習方法,積極引導學生展開小組討論,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學科比較抽象,“信息技術2.0”視域下能為數學教學探究提供更多手段,本文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化策略進行闡述。
關鍵詞:信息技術2.0;小學數學;合作學習;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24-0045-03
Optimizing strategy of mathematical group cooperation und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
HONG Guiyan? (Lunca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Nan'an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operative learning helps teachers to innovate teaching concepts, improve teaching level, and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eachers should change the traditional learning methods and actively guide students to conduct group discussions ,to cultivate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The subject of mathematics is relatively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 it can provide more means for the exploration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ooperative learning;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如今時代是信息技術與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小學數學教師如果想展開高效創新的教學課堂,就必須積極主動地創新自身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才能讓學生對知識可以更好地吸收與掌握。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展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一方面,可以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他們自主參與數學課堂的熱情。另一方面,還能有效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展開高效的課堂互動,極大程度地提高數學整體教學效率。教師必須要明確的一點是現代信息技術與合作學習的模式有效結合在一起,才更符合新時代的教學發展要求,有效地推動數學教育事業的高速發展,幫助小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意識。所以教師要充分重視信息技術的視角化,如此才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對數學的感知能力。
1.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存在的問題
(1)學生學習壓力過大
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壓力主要來自數學學科本身,它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在展開應用題的解答時,需要將知識模型轉化為數學模型,對剛剛啟蒙的小學生來說,確實具有一定的難度。與此同時,部分家長認為,數學是基礎學科,如果數學學習掌握不牢固,便會影響之后其他學科的學習,甚至還會影響初中、高中階段的學習,在這種學習壓力下,學生很難學好數學。
(2)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
新課改明確要求教師在展開數學教學課堂時,應該引導學生共同探討相關問題,而不是依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點。只有多交流、多溝通教師才能了解每名學生的真實想法,才能發現他們的不足之處。同時,學生之間的交流也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借鑒他人的良好學習習慣,鼓勵他們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從多角度、多方面學習數學知識,當遇到有困難的題目時,教師便可以組織他們展開小組討論,將學習的時間與空間交給學生,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對學生的想法及時進行講解。還有部分教師嚴重忽略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僅僅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授,便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教學課堂也不能高效地展開。
(3)沒有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新課改明確指出,教師僅僅是課堂的引導者與組織者,他們采取的灌溉式教學方法會在極大程度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有一些教師為了提高最終教學成績,只關注知識點是否全部講完,導致部分學生無法從本質上理解知識點的含義,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
2.在數學教學課堂展開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1)發展學生思維
數學相對其他學科而言,它是一門邏輯比較縝密的學科,在不同角度不同的思考方式下會得出相同的答案。與此同時,每一種解題思路都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為了提高數學教學課堂的整體效率,可以融入合作學習模式,創造頭腦風暴式的學習氛圍。展開合作學習不僅可以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還可以開發他們的想象力與聯想力,能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參與教學課堂,每名學生都要有開口表達觀點的機會。
(2)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意識
如今是素質教育的時代,開展數學教育的目的已不僅僅是基礎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由于小學生年齡都比較小,他們的生理以及心理都尚未發展健全。在數學教學課堂中融入合作學習,可以有助于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從而更好地為班集體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可以幫助學生意識到團隊協作的力量,知道有些事情僅僅依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解決的。這種形式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每一名學生都會得出自己的結論,但與此同時,也需要傾聽他人的想法,更好地產生思想碰撞。
3.信息技術視域下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1)基于“信息技術2.0”,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都比較小,他們的思想與心理正處在發育階段,并不具備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需要教師在展開數學教學課堂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當展開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真正做到寓教于靜,從而增強學生在教學課堂中的參與度,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保證教學課堂氛圍一直處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中,如此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與其他成員展開實踐與探討。
比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多邊形的面積”時,為了激活學生的探究興趣,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展示探究情景“學校要新建一個草坪小公園,但這塊草坪是不規則的圖形,問:如何求出草坪的面積?”面對這個情景圖,學生的探究欲望被激發了,教師問學生如何利用學習過的面積公式進行計算?學生深入思考、討論,匯報說草坪的形狀是沒有學習過的圖形,無法用已知的公式進行計算。接著,教師利用課件展示輔助相法:是否能對不規則的圖形進行分割或拼接的方式變成幾個學過的圖形?此時,學生說草坪實景圖要分割較復雜,如果能出現平面圖就好了。此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還原”,巧妙呈現實景圖變為平面圖的過程,從而讓學生生動地感受生活中的數學,體會知識探究的過程。當平面圖展示后,學生的思路就被打開了,教師順勢發給學生平面圖,讓學生利用作圖工具進行分割或拼接,并嘗試進行計算。最后,教師利用投影的展示功能,將學生的操作過程投影在大屏幕上,并讓學生將過程用語言分享出來,有效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將學生的“思維”呈現于課堂上,使學生掌握不規則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2)基于“信息技術2.0”,體驗信息技術的魅力
能否幫助小學生獲取信息以及處理信息的能力是當前數學教育改革密切關注的問題,傳統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信息處理問題的能力。如今在互聯網時代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為學生準備充足的學習資源,引導他們展開合作學習。與此同時提高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
比如,在學習“圓柱與圓錐”這一內容時,教師便可以利用網絡展開教學,它可以擴大學生對幾何形體的認知范圍,提高他們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一個長方體,讓學生小組討論認真思考,如果當它沿著一條邊旋轉一周之后會形成什么圖形?如果一個直角三角形沿著一條直角邊旋轉一周又會形成什么圖形呢?為了加深的理解,教師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進行動手操作,通過動手操作體會長方形沿著一條邊旋轉一周是什么的圖形,長方形有長、寬、高三條不同的邊,沿著不同的邊旋轉一周的圖形不是一樣的。當學生動手操作后,由于旋轉的過程會在操作完成后“消失”。如何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在信息技術2.0時代,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巧妙將畫圖軟件與視頻元素結合起來,在視頻中,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長方體沿著長、寬、高旋轉一周的過程,學生發現沿著不同的邊進行旋轉,雖然都可以旋轉成圓柱,但是體積又不一樣,從而既實現課堂探究目標,又為深度探究鋪墊。而在探究將一個直角三角形沿著一條直角邊旋轉一周時,教師同樣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空間圖形知識,實現能力的發展。最后,教師出示問題:圓錐形沙堆,它的底面周長是13.56米,高是7米,如果將這些沙子鋪在寬10米的道路上鋪厚0.03厘米后,可以鋪多少米長?學生便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完美解決此類型的實際問題,可以真正掌握本節課堂的學習重難點。
(3)基于“信息技術2.0”,優化課堂教學過程
新課改明確指出,學生學習的教材內容應當是具有現實意義的、應當是富有挑戰性的,應當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呈現學習內容,如此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所以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展開教學課堂,從而豐富教學資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增強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比如在學習“圓”這一內容時,教師便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播放一段生活的關于圓的應用視頻,通過生動有趣的生活場景,讓學生感受圓在生活中的應用。看完視頻后,教師讓學生找找視頻中圓的應用,并說一說生活哪些地方應用到圓。接下來,教師提問學生:圓有什么特點?此時,學生的回答變得雜亂無章,因為他們不知道用怎樣的文字描述圓的特點。此時,教師便順勢引出本節所選內容,與學生一起探索一下圓的奧秘吧。教師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圓的學具,學生通過摸一摸、想一想,初步了解圓,教師提問學生如何畫一個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地圓規在本子上畫圓,學生完成后,教師利用投影儀展示不同學生畫的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不同學生的圓的大小是不一樣的。如何讓學生掌握蘊含于圓中的知識。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用圓規畫圓的過程,然后由動態的畫畫過程逐漸定位到只有一個圓的平面圖,通過多媒體展示圓心、半徑、直徑的知識,并利用多媒體讓學生知道直徑是半徑的2倍等知識。可以說,在信息技術手段的輔助下,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他們能夠在觀察中自主發現關于圓的知識,有效實現動手操作與信息技術的無痕整合。
(4)基于“信息技術2.0”,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在展開教學課堂的過程中,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積極改善自己的教學理念,在數學教學課堂中,鍛煉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此同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與自主思考對教材內容展開質疑與提問,如此可以更好地解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教師也要充當好引導者的角色,借助信息技術引導學生意識到他們可以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小組討論找到疑問的答案。
比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長方體”這一內容時,學生首先要明白他們通過本節課堂的學習必須要掌握長方體的體積以及表面積求解公式,而且能運用課堂所學知識點解決現實生活實際問題。所以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在釘釘APP上先發布一些有關長方體的知識,讓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先掌握長方體的相關概念以及學習思路。與此同時,學生也可以在課下準備一個長方體展開自主學習,在教學課堂開始之前,他們可能已經了解到長方體是具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許多學生在課前預習中會遇到許多問題,那么他們自然而然便會借助釘釘APP與其他學生展開交流討論,分享自己的思路與想法,那么在教學課堂正式開始時,教師可以提出類似的問題,如果想要做一個長10厘米,高4厘米,寬7厘米的長方體框架,至少需要鐵絲多少厘米?本道題目主要考查的是求解長方體的棱長總和。與此同時,教師便可以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一座長方體形狀高樓,讓他們真實考慮如果用鐵絲圍繞高樓一周,需要用多少米?面對高樓,學生的思維可能會受阻,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高樓“還原”成長方體的形狀,學生的思路逐漸被打開,接著,教師再用多媒體將長方體“簡化”成只有框架的長方體,學生的終于明白了,他們說只要知道大樓的長、寬、高,就可以求出鐵絲的長度。巧妙借助信息技術不僅幫助學生更好地自我思考,還能讓他們在合作學習中展開更好地交流溝通。
4.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通過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存在的問題,在數學教學課堂展開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信息技術背景下結合合作學習展開數學教學課堂的策略展開闡述。合作學習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可以更好地保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以及積極性。同時,當合作學習與互聯網時代相結合,可以更好地改變傳統的教學手段,能加快新課改的進程。
參考文獻
[1]周淑波.小學數學合作學習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探討[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0(04).
[2]薛慶彩.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