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莉
(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樹蘭實驗學校 浙江 杭州 311199)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時下,人人處于一個不斷變化的信息時代,頻繁的信息讓人們不得不面對一個前所未有的、充滿未知的時局。變化多端的社會需求,頻繁更新的技術,一代又一代不斷迭代的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促使我們思考,如今的教育是否能夠真正適應二十一世紀的時代標準。中國作為教育大國,如何教育?這個問題關乎每個中國家庭,孩子的教育何去何從,一直以來是中國人民交流的熱點,備受關注。隨著世界變化,中國教育模式也一直在力求跟上世界腳步,為了完善教育體制,中國教育融會貫通,不斷將教育思想、教育方式革新、更替,以真正達到育人的目的。近些年,雙減政策在中國的實施,又一次成為教育界的一大熱門話題。其政策的變化體現在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不管是教師日常教育方法、還是學生作業布置,種種“教”與“學”的過程都在經歷細致的調節與改進,教學評價作為教育教學中作為重要的一環,也不例外。
1.1 思想陳舊。教育體系環環相扣,教育評價不可脫節。舊式的評價體系已經無法滿足新的時代,世界多元化的發展,讓我們更多地意識到,單單一張試卷已經不能決定一個學生的價值,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筆下生花”的人才,幾張高分試卷不一定能夠是你成為各行各業頂尖人才的唯一跳板,課本上的知識未必一定是走向社會的決定因素,一些與實踐相脫節的理論,甚至不會成為你日后謀生、實現自己價值的手段。很顯然,傳統的、單一的“考試式”的教育評價,已經完全不能適應二十一世紀多樣化的開放性社會。如今社會需要的是全方面、多層次、可發展的人。所以,所求即為所需,教育評價只有與時俱進,才是教育永遠的趨勢,只有適應時代的優秀教育評價體系才能激發并釋放全新的價值,從而實現真正的評價目的。
雙減政策之后,教育評價體系更是亟待重構,相比于從前的“一張試卷定天下”的終結性評價思想,構建發展的、全面的、多元的評價勢在必行。只有當教育與時代實現一場激烈、彭湃的互動,才能扭轉老舊的評價體系,重構一個健全、完善的“教”與“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中國教育順應時代的必要一步。
1.2 方式單一。中國自古以來,選拔優秀人才的方式較為單薄。古代,考生走向仕途的唯一途徑就是參加科舉考試,時代發展至今,高考也成為了決定很多孩子命運的重要一環節。從科舉到如今的高考,可見試卷成為了選拔社會“精英”的決定性因素,為了應對高考,很多學校將試卷的分數作為評定是否優異的標準。一個學生在試卷中得到高分,也成為優等生的門牌。應試教育要求學生必須注重課本知識,將學習、消化的知識落實在試卷上。這樣單一的成功途徑,導致學生學習發力過猛,能力過于集中,機械性的學習知識,而忽略對其他能力的培養,單一的評價體系,造成了學生能力的簡單量化,忽略了對學生情感、品性、技能、價值觀等人性化考量,長此以往,這樣評價體系成長的學生逐步喪失主觀能動性,失去創造創新的活力,和積極的思考、反思能力,這是應試教育最大的弊病。教育應順應時代積極改變,解決單一的教育評價模式的問題,迫在眉睫。
區別于傳統終結式教育評價體系,新時代所倡導的多元化教育評價體系應符合當前時代對人的要求,在滿足時代發展的同時,也要兼顧人的自然、完善的發展。
2.1 多元:多面覆蓋。領導人鄧小平曾經說過“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如今這句話同樣適用。在新時代的教育下,我們要拒絕呆板,擺脫高分低能的困境、脫離陳腐、老舊的教育評價模式。為了順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多元化評價應運而生。所謂“多元”,是區別于傳統“考試是唯一的選拔方式”的評價體系,是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評價。
要培養什么樣的人,首先我們要看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多元”的塑造就要求我們的學生具備溫暖的情懷和踏實的能力。愛國熱情、集體榮譽感、崇拜真理、熱愛創新都是當代優秀人才所必備的基本素質。踏實的能力如今也不再指是單純智力在筆頭的顯現,也不是課本知識的遷移。這種能力是對集體的適應、是人際的交往、是是非的分辨,是對正義的維護,是對丑惡的批判,是對自己的價值的認識,是一個勇于思考、善于創造的心。這樣的教育評價不會對學生產生壓迫感,如此多方面的評價一個學生,才會讓學生樹立真正的尊嚴、讓學生對于集體生活有積極主動的參與感。在與他人交往中沒有優劣、輕重、好壞之分。多元化評價所具有的廣泛性和開放性,有利于激發全面正確認識學生、激發學生不同領域的潛在動力。
遵循時代需要,順應個人發展,我們應提升教育評價體制,將發散思維、批判思維、創造思維等方面納入評價標準,驅動學生自身內驅力,灌輸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啟迪人心,發展多方面能力,使學生不再是“可預見”的人,而是全面的、“可持續”發展的人。作為教育的引導者、實踐者,教師應該將“多元”作為評價的關鍵突破點,為學生的靈活創造養分土壤,為國家素質教育的開發做好基礎后盾。
2.2 人本:興趣導向。我們在評價人具有社會屬性的同時,更不要忘記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曾經在解讀偉大的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的劇作《哈姆雷特》時,曾得到過“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樣的結論。這樣的結論像我們揭示了人具有主觀性,主觀性的存在讓人具有獨特的個性。正如“世界上沒有一片相同的葉子”,世界上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人。
在教育評價體系中,我們更應該抓住這一特點。在教育和評價中注重對學生個性的解讀,尊重和開發學生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能力或興趣。比如,有的同學不擅長答題,但是在口頭表達上卻有突出的優勢,這類學生雖然不一定能在筆試考試中取得傲人成績,但是在辯論、演講等比賽中卻能大放異彩。按照傳統終結式的教育評價,我們可能會僅僅憑借一張試卷去決定這個學生的發展。但多元化、個性化的教育評價中,所秉承的個性、興趣導向的原則,就是讓要求我們變通地看待學生,在他的能力素質中挖掘閃光點,可持續性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使學生在評價得到激勵,不斷發展,從而進化天賦,提高學生能力。
個性化導向原則可推動學生個性發展,形成伴隨一生的自信心。如今,以興趣為導向而進行教育激勵的成功范例屢見不鮮。中國的童話大王鄭淵潔,在學習期間雖其他課程并不突出,但卻在寫作方面有著異于常人的天賦。在傳統教育評價體系中,鄭淵潔可能就是學校里的偏科生,但是曾經的偏科生并不影響他成為一名優秀的作家。只要在教育評價中,將學生的個性、興趣、能力納入考量范圍,讓評價機制不再是冷冰冰的一張試卷和一個無情的分數,而是將評價本質回歸到人身上去,構建一個充滿人文關懷,一個真正將學生的發展作為第一準則的方式,學生才能發揮自己存在的價值,實現自己人生的意義,我們也才能在肥沃豐富的土壤中為國家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3.1 實踐能力評價。多元化評價體系,要減少筆試在評價體系中所占的比例。反之,應加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要讓動口、動手等可實踐操作的評價納入評價體系標準中,且在評價體系中占有一定比重。
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探索基礎教育多元評價有效實現形式。現階段,很多學校,尤其是中小學,已經開展了各類期末評價方式,結合“德、智、體、美、勞”全人評價體系,開展非筆試測試活動。這些極具時代特色、校園特色的考試評價活動以各類游戲和活動為載體,承載傳統文化、國際視野、藝體能力、科學創新的內核,通過對學生多種能力的觀察和培養制定細則,在課內、課外對學生進行實踐動手能力的輔助培養。尤其在對低年級學生的評價中,尤其注意對家國情懷、家庭勞動、守護自然、國際交流、體質測評、藝體美術、心靈感受、道德體驗、科技創新等不同維度的關注,并將其作為測試環節對學生的行為能力進行實時的評價,真是更正。在學生的價值觀、感知力、溝通力、邏輯力、表達力等方面,對學生的素養能力進行量化。目前,各地區的部分小學已經創建較為完善的非筆試考試評價體系,以考察和評定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為測試目的。擺脫單一的筆試模式,有助于學生、家長與教師更加全面地實現診斷認識、挖掘潛質,對下一步努力方向做好預判輔助。
教育評價是對教育方向的重要引領。無紙化測試是一項創新性工作,學生們通過非筆試,對自身的全面認識和未來發展方向有了進一步的明確認知。通過每學期的累積,看到自身成長足跡,充分體現增值性評價、綜合性評價以及多維度的結果性評價在教育中的有效落實。各個學校所建立的評價體系雖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但其教學評價的創新之處,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層實踐不斷做好有益創新嘗試。力求在多元化的測評中體現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與創新精神等方面的綜合素質,讓測評陽光、快樂、測評方式取得全面突破。
3.2 合作互動評價。在如今的教學課堂上,已經逐漸擺脫一人一書,“教師講,學生聽”的呆板課堂模式。在日常教學中,良好的課堂應該更強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融入,學生在課堂上善于聆聽,善于思考,敢于發言,才能營造一個自然、活潑、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在如此良好的環境中,學生才能積極地、主動地接受知識。想要營造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氛圍,就要求學生參與到課堂其中,探索其發,小組合作學習就是激活課堂活力的一劑良藥。作業評價是作業過程中很容易忽略的環節,老師在評價的過程中能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反饋,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還針對評價的形式、內容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地講解。老師們從中也有很大的收獲,相信正確、有效地評價不僅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也為教師調整教學計劃、改進教學方法提供參考。
在如今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一節良好課堂的必選項,小組內部的溝通與評價也是多元化教育評價中重要的一個重要分支組成。在班級學習中,我們會發現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擅長和不足之處,教師一個人很難對班級全體學生每個人的發展動態進行極其密切和細致地追蹤。鑒于這種情況下,優秀的教師會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4到6人,在組內存在不同性格和特點的同學,在分組時避免將同類型同學全部分在一組。這種分組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的相輔相成,另一方面,也確保學生對自己和他人評價的豐富與多樣。在學校生活中,小組即是互助組,每個同學在組內有自己的責任,合作制定自己小組的規則,在組內的學習中,逐漸培養學生傾聽、表達與思考的能力。教師可以每周舉行評比,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加分或扣分,對優勝者頒發獎勵,這種獎勵機制極大限度激發了小組共同前進的欲望。例如,組內一名同學在聽寫詞語方面薄弱,在老師考詞語時,總是出現錯誤,他所在的小組就會因為組員的掉隊而無法得到獎勵分數。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就會發現,組內同學考試自發地對他進行幫助,他們會利用課下的碎片時間,對這個同學的詞語進行抽查聽寫,教他正確地書寫方式,還會自制小游戲,來幫助同學識記生字。當這名同學取得進步后,他的小組會取得老師的獎勵分數,因此,同學們在互助學習上有了更大的熱情。通過多元化綠色評價方式等引導家長思考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等方面,開展“親子運動”“親子勞動”“親子閱讀”等活動,形成高質量的陪伴,為孩子的終身成長打下濃厚、豐富的精神底色。“雙減”落地百日之后,家長由最初的質疑、糾結到今天的基本認同和支持,逐漸成為“雙減”政策的參與者、支持者和受益者。
教師的評價往往有一定的主觀傾向性,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的理解難免存在個人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在學校這個大集體中,如果過對學生的評價體系可以加入小組評價、學生互評的成分,借此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另外,學生之間的小組評價本身具有平等性和及時性,讓學生是評價受體的同時,成為評價的主體,這種小組評價方式對組內成員的可持續關注度較老師的評價更貼近學生的心理狀態,通過及時關注和實時評價,以完成對組內成員的幫扶作用。再者,在小組評價中,教師起到引導作用而非主導作用的效果更加明顯,所以這種評價方式的應用對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也有積極作用。3-6年級的學業評價注重考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教學目標達成情況,注重綜合性、開放性、應用型、探究性試題比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老師們在綜合考查學生發展情況的同時,既要關注共同基礎,又要關注個性特長;既要關注學習結果,又要關注學習過程和效益。落實‘雙減’政策,家長的認同與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們采取召開‘雙減’主題家長會、致家長一封信、家庭教育講座、邀請家長參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措施,抓好家校合作,確保‘雙減’有氛圍。”不斷形成推動政策落實的強大合力,促進“雙減”背景下的學生要做到全面發展。
3.3 科學技術的應用。隨著科技改變時代,教育成就未來。如今現代化科學技術已經步入生活點點滴滴,在教育教學行業也不例外。各種有科學依據的多媒體軟件或者被已經走入課堂,眼花繚亂的新興科技課程也已成為新時代的教學備受關注的焦點。
在科技發展的時代,教學中有許多新型技能需要老師和學生不斷開發和應用,導致教育評價體系也在隨著科技的進步而不斷進化。無人機、3D打印、機器人開發等新興課程的加入讓我們對學生的評價體系也得到相應的補充。科技的加入帶領學生接觸科技,培養對未出領域的激情,既讓學生領略了科學知識,鍛煉了學生手腦協調的能力,又將科技創新的種子扎根于心中,使學生深入淺出,從課本走進生活。
在面對科學技術在教育中應用,教師不能一味排斥,應緊跟時代腳步,把握科技前沿,不要局限對教育評價的認識,在面對未知領域時,要打開眼界,敞開心扉,對學生對于科學技術等新領域的能力積極引導,發掘學生在這些領域所具備的能力,這樣才能實現學生能力的正確鼓勵,實現教育評價的真正目的。
當下,雙減政策正如火如荼,教育工作者應時刻與時代保持同步,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要深入結合教材課本各單元的主題核心,因為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材內容也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課程內容往往與國家的教育體系與發展理論有關,為此要領會國家精神,積極創造、實踐教育方式,想方設法調動自身能力,開發更為踏實可行又豐富多樣的評價方式。多元化評價將定性與定量評價有效地相結合,這種方法符合未來考試改革的發展趨勢,更為公平合理,減壓提效。從目前的來看,多元化評價體系較傳統的評價體系有更多的優勢,是全面實行素質教育的選擇。例如筆者以小學語文五年級各單元主題為例,通過對各主題的概括總結,并邀請學生一起談論,來掌握學生對各單元主題的具體掌握情況,在實際的評價中可以借助:問卷調查、訪談、小組討論等展開,從而深入挖掘多元化評價體系的價值。
教育評價最終目的是為了人服務。從學生角度來看,良好的教育評價體系將引導同學們把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拓展視野,促進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的深度融合。在未來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有助于全面發掘學生的潛質,以及發現學生的短板,幫助學生更早地了解自己,開始擁有未來人生規劃意識,同時及時彌補欠缺的未來生存必須技能。
總之,多元化評價機制,不僅在乎評價結果,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個人的發展。尊重每一名學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全面發掘學生潛質,使每一名學子都能得到相對客觀、公正、全面的評價,這是依循人才成長規律、順應時代發展的具體體現。兼顧學生過去,著手學生現在,展望學生未來,多元化評價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起到重要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