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敏
(閩南師范大學龍文附屬小學 福建 漳州 363005)
1.1 寫字訓練不到位、訓練量不足?!妒☆C課程設置表》中明確提出:每天的語文課中應安排10分鐘的寫字練習。而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往往偏重于閱讀教學而忽視了課堂上的書寫指導,要么因教師的書寫基本功不足導致指導不到位,要么因教師的教學設計不合理或課堂時間把控不好導致指導時間不足,訓練量不夠。學生書寫沒能在課堂上進行有效指導,很多時候只能在課后完成寫字任務,使得學生的書寫習慣的培養及書寫質量得不到有效的監督和指導。
1.2 教師對書法教育重視不夠。中國的漢字具有五年多年的文化歷史,它生動形象,字音有趣,其風骨、形體及意境之美,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在語文教學中,學習漢字應該追根溯源,通過字理識字,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及構造之美,在此基礎上進行書寫指導才有意義。然而語文教師在漢字教學中,沒能充分地挖掘書法教育因素,學生對漢字學習停留在朗讀字音、記憶字形、了解字義的層面上,無法從內心上真正感受漢字之美,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1.3 現代化教學技術滯后?,F代化教學手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的潛在性能力獲得充分發揮,進而達到期望目標。但是就目前而言,教師對現代化技術的了解還不夠,如動畫制作、圖片和成等,包括對教學資源的下載方式不了解或利用不夠。而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書法教育過程中,圖文及影像資料等的補充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如若對新時代背景下學生的個體性以及多樣性學習需求無法進行充分關注,無法靈活掌握現代化教學技術,學生在感悟書法之美也受到一定的阻礙。
書法教育是非常漫長的一項活動,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小學語文教學能為學生打下寫字基礎,培養書寫習慣,培養對書法學習的興趣及欣賞書法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立足于學生興趣,對教學手段進行合理選擇,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書寫知識及基本技能,形成正確的書寫習慣。
首先需堅持循序漸進原則。在語文學科中進行書法教育,需要依照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書法的邏輯系統展開,使學生可以全面、系統性了解和掌握書法知識以及相關書寫技能,同時立足于學生年齡特征,堅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基本原則,并將其貫穿于教學全程。其次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因材施教這一思想深刻體現了我國古代教學經驗以及教學思想,同時在現代化教學中也是需要嚴格遵守的重要原則,有著較高的使用價值。在書法教育過程中,若并沒有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進行重視,不僅會降低學生學習興趣,同時還會影響學習成效。最后需遵循培養興趣原則。教師教學過程中,應結合教材內容,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1 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深刻影響,語文教學一般要求學生對教材知識進行了解和掌握,并沒有對學生專門性書法練習進行充分關注,忽視了書法教育的重要性。對此教師需要以傳統教學觀念為基礎對此進行優化和完善,切實意識到書法教育對于學生的重要作用,并在課堂教學中將書法教育融入其中。這就要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念。一般情況下,書法教育主要是強化學生對于書法知識的認識和了解,強化書法練習,并使教師的引導作用獲得充分展現,對以往灌輸式教學模式進行革新,進而對教學手段進行合理選擇。與此同時還要充分意識到學生的個體化特征,主動和學生保持溝通和交流,掌握其心理特征,之后依照其自身思維方式以及身心發展特征展開全面性、針對性教學。最后對于語文教師,需要對自身進行準確定位,確定自己在課堂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對學生進行鼓勵和指導,同時還要對自身書法能力的強化進行重視,可以通過定期召開講座、培訓等形式使自身業務能力獲得進一步強化。
小學書法教育需要立足于書法教育特點以及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堅持循序漸進以及由淺入深的基本原則,切實將書法練習和陶冶情操、培養興趣等有機結合。書法學習具有單一性、枯燥性,學習進程相對緩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耐心鼓勵和引導學生,提高其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其能夠對書法學習充滿信心。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增加各種環節,如書法故事、作品展示等,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學習。在課余等閑暇時間,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當地書法碑廊進行參觀,同時還要和學生家長取得聯系,使其可以掌握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情況,創設出愉悅、和諧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提高其書寫能力。教學過程中,需要對精講多練進行重視。精講的主要目標是確保學生能夠擁有充分的練習時間,通過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并展開語言鼓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的書寫水平獲得強化。在講授書法技巧和書寫方法的過程中,還需要將書法傳承、漢字產生等書法知識融入其中,使學生可以切實意識到書法為漢字筆畫造型的藝術,使學生可以感受中國書法文化,提高學習興趣。
3.2 豐富教學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融合書法教育,其教學內容具有豐富性和多樣性特征,因為課堂教學時間相對較短,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和教學目標相匹配,同時還要充分符合學生的現實情況,只有這樣才可以促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進一步提高。因此對于教師來說,需要在課前有效備課,對與教材相關的書法知識進行研析,從中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擇,不僅要使學生的書寫基本功獲得有效培養,同時還需要使學生深刻意識到漢字的組成方式,對漢字結構所具有的規律進行深刻分析和探究,使學生可以在練習書寫的過程中了解書法常識、故事等,拓展學生思維和視野。
與此同時,還要對學生摹寫以及觀察能力的培養進行充分關注,在觀察案例之后能夠提高摹寫效果。依照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現實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擇,能夠使學生的書法能力獲得進一步提高,同時對于培養核心素養以及促進教學成效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書法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選擇簡單字體并對書寫教材合理應用,使學生能夠逐漸形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而對于高年級學生,要使其主觀能動性獲得充分展現,依照其喜好合理選擇名人字體,使書法教學更具針對性、高效性。
書法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學中事先制定教學方案,并對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進行優化,使書法教學要求更為細化。通常情況下可以根據年級情況進行劃分,低年級學生的主要目標為硬筆書法教學,在設置知識技能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各方面能力培養進行重視如寫字習慣、姿勢等,使學生可以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此同時還需要實現講練結合,豐富教學內容。中年級學生書法教學應該以硬筆書法為基礎增加軟筆書法相關內容,使學生可以認識、了解書法工具如硯臺、毛筆的使用和保護方法,引導學生找出軟硬筆書法之間存在的差異,并采用臨摹的方式對軟筆書法的書寫方式進行了解。對于高年級學生,需要培養其下筆方式以及筆畫結構,使學生可以寫出端正、美觀的楷書,同時立足于自身興趣愛好汲取書法知識和內容,促進書法學習習慣的有效培養。
3.3 營造書法學習氛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合書法教育,其不只是拘泥于課堂教學,還可以對各種教學資源進行合理應用,豐富學習內容,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這就需要教師對教室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如黑板報等,指導學生逐一展開書法練習,使學生可以對書法內容進行詳細準備,促進其自身書法能力的進一步提高。也可以在學校中組織展開書法比賽,對于優秀作品,可以將其展覽于校園,形成和諧的書法氛圍,使學生可以更加積極主動地對書法進行聯系。最后學校可以通過組織書法講座的形式強化學生對于書法知識的了解和掌握,使其學習興趣和熱情可以獲得進一步提高。
教學期間,教師需要以傳統教學模式為基礎對教學方式進行完善,同時將教師講授和學生練習有機結合,拉進師生關系。不管是講還是練,都需要使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獲得充分展現,并且教師發揮出其引導和輔助作用。在講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啟發進行關注,使學生憑借聽故事、欣賞作品等方式對書法學習方式進行整合歸納。學生練習期間,教師可以對多媒體技術合理應用,采用播放音樂、視頻等方式創建出相應的學習氛圍。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對學生書法技巧進行觀察和指導,對其不良習慣進行及時糾正,講授正確的書寫方法。
3.4 培養學生書法興趣。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各項書法學習活動,教師可以依照教學現實情況以及教學內容等創設教學情境如問題、故事情境等,使書法教學更具趣味性,使學生可以在傾聽故事、思考問題的同時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實現提高學習質量的目標。例如在學習“漢字的基本筆畫”這一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之后通過多媒體展現漢字基本筆畫,加深學生印象。漢字書寫筆畫順序在書法教學中是非常關鍵的內容,但是學生很容易將其混淆,對此教師可以合理應用多媒體設備,通過播放視頻等方式展現正確的筆畫順序,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和內容。學生在對基本書法知識進行了解和掌握之后,教師則可以采用組織比賽的形式考察學生的知識應用情況,使學生能夠更為熟練地掌握書法筆畫順序。除此之外,也可以憑借書法比賽的形式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優秀書法作品進行展示,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其可以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實現培養其核心素養的目標。
小學生一開始接觸書法的過程中,其并不完全了解書法,因此教學期間,教師需要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進行重視,使學生的學習動力得以激發,使其可以更加積極主動地對書法知識進行了解和掌握。因此需要教師對多元化教學模式加以應用,在知識講解、書法欣賞以及練習期間對教學手段進行選擇,使學生學習興趣得以培養。
3.5 完善教學評價,培養核心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評價有著極為關鍵的影響,通過對書法教育評價進行健全和優化,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首先為評價主體多樣化。在書法教育過程中,教師有著主導性作用,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學習期間會展開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因此在教學評價過程中,需要將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相結合,使學生可以從多方面對自身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和掌握,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加以改正。其次為評價內容全面化。書法教學需要在規范學生書法知識、步驟的同時使學生的思維品質以及價值情感獲得有效培養,因此需要教師對學生展開多方面評價,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進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課堂中,為了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需要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可以在期中或者是期末展開書寫內容測試,對其書寫內容進行檢查,同時對學生的書寫能力、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態度進行評估,分析不同年級學生應該達到的標準,并檢測其達標情況,依照相關要求將其記錄到綜合素質評價手冊當中。對于優秀學生,則給予其物質或精神層面的獎勵,而對于未達標學生,則要找出其問題所在并提出相關建議和指導,及時解決問題,使學生積極主動性得以激發,從而逐漸形成一種競爭機制,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整體性提高。評價機制的重點在于促進教學的雙向反饋,教師在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了解之后,能夠依照其學習特征和規律給予評價,能夠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并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彌補,提高學習有效性,實現身心健康發展。
3.6 發揮語文教師書法教學優勢。在語文教學中,其涉及到了聽說讀寫等多個層面,語文當中的寫字教學和書法教學之間在不管是在意義還是方法層面都有著相同目標,需要對祖國的語言文字進行大力發揚,并且存在著一定的美觀藝術要求。因此語文教師在書法教學過程中能夠使其自身優勢獲得充分展現。對此教學期間,教師則可以對這一優勢特征進行合理應用,促進寫作教學和書法教學之間的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在寫字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書法教學當中的運筆、執筆等融入其中,使學生掌握書法學習的基本需求,防止受到不良習慣的影響而影響書法教學。教師在書法教學的過程中,教學內容可以選擇教材當中的古詩、生字等,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書法技巧獲得有效鍛煉,同時還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和內容,強化其自身審美能力,進而促進書法教學的順利進行。
總體而言,書法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漫長過程,需要學生認真學習書法知識并展開書法練習,在不斷學習中取得進步,提高學習興趣,進而實現學習目標。在教學期間,教師需要使其引導、輔助作用進行充分發揮,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建出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并對教學模式進行革新,和學生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交流,進而促進其書法能力的進一步提高,使其核心素養獲得有效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