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影
(安徽省阜陽市阜陽城郊中學 安徽 阜陽 236000)
近年來,由于教育改革創新,高中語文作文的命題機制不斷在改變,命題作文和話題作文不在是高中語文試卷中的常駐嘉賓,新材料作文成為了如今高中語文試卷中的新秀。顯而易見,用原來的傳統的語文作文教學模式教學生寫議論文,不顧及當前教育背景之下的改變和創新,是無法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并讓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不斷提升的。雖然現代化素質教育已經成為了主流,但是考試這一篩選人才的方式仍然是不可取代,且快速有效的唯一方式,高中語文教師在實施素質教育、科學教學的基礎上,同樣需要重視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可以選擇巧妙借助思維導圖教育學生,進一步開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逐漸學會從不同的視角去切入,這樣學生才能在考試的過程中,面對語文考試最后一關時,做到抓住關鍵、立意準確、富有創新、快速成文。
高中語文教學中,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最重視的永遠是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綜合考察,但是從現實出發,我們可以發現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兩種典型的現象:第一種現象是,很多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這一方面指導學生進行訓練,仍然沒有跳出以前固有的模式,總是將精力和時間放在教學生審題、閱讀材料、寫好開頭結尾段落、以及語言練習這些地方,完全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思路與思維的拓展訓練,在培養學生的寫作思維能力上,由于教師的不夠重視,導致教學沒有結合新材料作文和任務驅動型作為的全新特點,對學生進行更具針對性好的布置和指導,根本無法更好地保證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第二種現象是,部分高中教師自身并沒有過硬的教學能力和良好的教學素養,在作為教學方面壓根就沒有形成體系,培養目標不夠明確,教學策略不夠科學合理,導致其所使用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極度不符合現階段高中生的學習需求和身心發展特點,真正做到的僅僅只是讓學生進行大量重復的練習,對于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根本沒有進行積極的思考,讓整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顯得無序、缺乏系統性,非常不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實質提升。
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完全可以借助思維導圖輔助教學,作為一種可以通過線條、圖形等元素繪制而成的學習工具,它有著其獨特的優勢和作用,憑借總結歸納性強、層次關系清晰等特點,可以將一個人的思維清晰準確的表達出來。思維導圖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一棵大樹,這棵樹最大主要枝干便是寫作的主題,也就是作文的中心思想,其中每一枝延伸出去的枝干便是作文各個段落的立意,以這樣的方式進行作文學習更有助于學生思考,從而理清寫作的脈絡。相信高中語文教師只要運用得當,便可以巧妙借助這一教學方法,有效地打開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邏輯,幫助學生更簡單高效地完成作文寫作,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
2.1 先讓學生了解思維導圖,再借助其激發學生興趣。高中語文教師如果打算借助思維導圖進行寫作教學,首先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辦法先讓學生對思維導圖進行了解,這樣學生才能通過了解知道思維導圖的優點,以及它可以給自己帶來怎樣的學習好處從而讓學生對其產生興趣,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便于教師后續順利高效的教學生繪制出高質量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更好地的完成寫作。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完全可以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也就是高中學校每一個教師都會配置齊全的多媒體教學設施,選擇這種方式將有關思維導圖的概念和具體的畫法和步驟,更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供學生了解。
之后,教師可以將事先準備好的A4紙發給學生,并將去年高考語文作文的閱讀材料呈現在電子顯示屏上,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材料共同擬定一個作文題目,并提煉出題目中的核心詞,將其醒目地寫在剛剛發下去的空白A4紙上。繼續引導學生圈住這個核心詞,以這個核心詞為中心,圍繞其主要的寫作主題開始發散,最終在紙上再形成三至六個次主題作為分支,期間可以提醒學生將各個分支線條畫的自然彎曲一些,分布的自然均衡一些,幫助學生繪制出更像大樹的思維導圖,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勇往前行,心動不如行動》這一作為題目,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作文題目中的“心動”和“行動”這兩個關鍵詞提取出來,并將其寫在紙上最中心的位置,再把每一個關鍵詞延伸出來的意義通過線段拓展出來,就像大樹的枝干一樣發散開來。如此以來,便可以讓學生用“心動”這個關鍵詞作為基礎,逐漸引申出情感個想法等分支,而“行動”可以引申出的便是行為、成功等分支,使學生可以通過繪制這樣一個思維導圖,鍛煉自身的思維邏輯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同時,逐漸理清寫作的脈絡。
2.2 巧借思維導圖教學,幫助學生正確審題?,F階段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會經常出現學生通過艱難理解材料,好不容易確定其作文題目之后,寫著寫著突然發現自己寫跑題、離題了的現象。而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怎樣才能巧妙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更好地防止這一“慘劇”的發生呢?首先教師需要指導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可視化工作,它是由中心延伸出更多的分支,而寫作思維的出發點就是這個中心,也就是學生即將要進行習作的主題。但是在此之前,學生需要先進行審題,并從其中提煉出正確的關鍵詞,確定好自己的作文主題,才能想出一個具有個性化和創新性的作文題目,在接下來才能緊緊圍繞主題思考作文內容,最終完成對文章的構思和謀篇布局,寫出一篇不跑題、不離題的優秀作文。
因此,教師可以在此過程,選擇借助思維導圖這一教學方法,更直觀地去發現學生在審題、選材、構思、布局等方面的問題,進而及時地告知學生,對學生進行更具針對性的引導和點撥。既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學會審題立意、構思布局,有效杜絕之前經常發生寫著寫著就發生“跑題”和“離題”的“人間慘劇”,又能在另一種層面上對學生做得好的地方進行肯定和表揚,進而增強學生對語文寫作的信心。例如,教師可以選擇一個審題難度相對較小的作文題目“耕種自己的土地”,引導學生按照思維導圖的思路進行解析,第一步明確土地是什么樣的,是情感的土地?心靈的土地?還是思想文化上的土地?這一步完成之后,則需要開始第二步,思考這片土地上應該播種什么,是希望?是覺醒?還是自由,同時搞清楚耕種土地的本質與特征,就像貧瘠土地上依然開出了花朵,代表著一種希望,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態度,或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次,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明白耕種這樣一片土地的初衷和原因,并試著想象耕種這片土地會之后的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最后再想一想自己應該怎樣去做才能將這片土地真正意義上耕種好。
2.3 巧借思維導圖教學,激發學生寫作靈感?;叵胍幌?,學生尚處于孩子時期時因為沒有受過思想上的束縛,和來自他人的觀念輸出,會比現在更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所以,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不要老是用文字化的條條框框去限制和束縛學生的思想,從而讓學生的寫作被局限于一方天地之中,很多時候圖畫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大腦,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不需要時時刻刻都提醒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想法進行繪制,而是應該鼓勵學生自由發揮,盡可能地將自己的心中所思所想通過這一方式,有排列、有層次、有秩序地將其記于圖中。
在沒有過多約束和桎梏的情況下,學生會完全放松自身的學習狀態,更怡然自得的進行思考,更有助于學生沉浸其中,從未將學生的表達興趣喚醒,有效激發出學生的寫作靈感。這樣一來,學生便可以根據教師給出的題目,將自己的每一個想法,每一點真情實感,每一種創新寫法,隨心所欲地都融入自己所繪制的思維導圖中,這樣緊緊圍繞中心關鍵詞延伸而出的一個個分支便能順利的躍然紙上。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手腦并用,完全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繪制思維導圖,會讓學生不斷發揮著自己的想象力,那么自然而然一些轉瞬即逝、極其珍貴的靈感也會隨之產生,只要引導學生及時將這些靈感捕捉,在腦海中進行二次加工和創造,最終整合出來的信息將會讓學生的創造潛能更大程度上發揮。例如,以“風雨同路”這個詞為例,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用灰色的筆在白紙中間畫上一朵正在下雨的烏云,然后從字面意思及引申義去教學生一步一步定義這個題目。期間教師可以提醒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筆,圍繞這朵烏云中心“風雨同路“這個關鍵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分別從這朵烏云的左右兩側開始延伸,一開始學生只能想到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這個詞,也就是字面意義上理解為“在風雨中一起行走”,和引申義上理解為“風雨——患難”、“同路——共渡難關”。而此時,教師如果可以多給學生一些時間進行思考,并適當的點撥學生從不同的方面進行思考,大部分學生都能一邊不斷完善這張“風雨同路”思維導圖,一邊通在腦海中搜索想到從他人的角度出發,進而聯想到看過的或者讀過的,關于友誼、患難與共等題材的電影和名人故事。這樣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揮動手中五彩斑斕的筆,使學生可以通過繪圖的形式,不斷在腦海中形成想法,最終將這些想法轉換為創作的靈感?!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敝灰獙W生可以有效運用這種可視化的思維工具,就能根據自己最真實的需求,通過一張精心繪制的思維導圖,將自己的無限潛能更好地呈現出來,那么寫作自然就會變得有法可循,更加輕松和簡單。
2.4 巧借思維導圖教學,教會學生謀篇布局。雖說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不難發現目前高中寫作教學中仍然有大部分的學生寫出來的作文,條理不清、漫無目的、邏輯混亂,甚至自相矛盾,進而導致整篇文章的結構混亂不堪,段落布局極其不符合常理。而這一情況產生的原因,根本上來說就是學生的布局思路尚未打開,即使學生可以在寫作的時候有一個好的開頭,但是寫著寫著就會出現卡殼的現象,為了盡快幫助學生解決這一問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綜合能力。高中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能放任學生老是用一些華麗的辭藻以及精彩的句子,去給作文進行錦上添花,要知道寫作最重要的文章的整體布局,不能讓學生有還沒學會走就想著跑的想法。
思維導圖具有放射性的立體結構,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把握文章寫作的中心,促進學生思維的發散,進而使學生可以將文章的段落布局構思好,讓整篇文章更完整更具有層次性。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教會學生怎樣在寫作中正確的謀篇布局,例如,教師以“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為作文命題,讓學生以某一件事情為核心,并緊緊圍繞這件事情展開其他要素,寫一篇記述類型的文章。首先,教師需要讓學生選定主題,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打開腦海中記憶的大門搜索出寫作需要用到的信息,比如,具體事件是:五一假期期間,全家組團去參觀故宮時發生了一件與“道德”緊密相關的事件——逃跑。待這一題材確定之后,教師便可以借助思維導圖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布局構思,先明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這個寫作中心,之后讓學生交代清楚文章寫作的六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再讓學生在順序、插敘、倒敘這三種敘述方式中選擇一種自己最擅長的進行寫作,期間不能脫離文章的中心思想,多嘗試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將自己觀點明確的同時突出文章的重點;還有,文章中事件的過渡和銜接不能太過生硬,要盡量做到自然有序的過渡,先寫什么內容、后寫什么內容、詳寫什么內容、略寫什么內容一定要清楚明白;最后,就是一些微小的布局和細節,需要提醒學生多加注意,使學生可以寫出觀點新穎、布局精巧的作文。由此可見,借助思維導圖教學生進行謀篇布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構建思路和理清脈絡,使學生的文章條理更清晰,布局更合理,更重要的是運用這一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作文寫作能力,一舉兩得。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教師完全可以巧妙借助思維導圖這一教學方法,打通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路徑,通過先讓學生了解思維導圖,再借助思維導圖展開教學,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作靈感,幫助學生學會正確審題立意和謀篇布局,可以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上,打破傳統的寫作方法,讓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等更好地發揮出來,充分調動學生根據其主題進行思考和分析,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的語文寫作知識能力水平能夠穩步上升,進而在教師的悉心教導之下寫出一些更令人滿意的高質量文章。與此同時,學生便有了更多底氣在語文考試中取得優秀的成績,盡量減少自己在作文這一方面的失分情況,從而不讓寫作拉低自己的分數,素質能力提升的同時為即將到來的高考升學考試增添多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