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衛衛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姜堰實驗學校 江蘇 泗洪 223900)
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當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概率十分高,所謂分層教學法實際上就是依照學生的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主要表現為學生與學生之間在學習能力以及基礎掌握是否牢固上的不同,從而對教學目標以及初中方法進行優化,進一步確保學生能夠共同進步。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杜絕學生能力差而被忽視的問題,從而創造出一個更加和諧、平等的教學環境。
為了能夠更好的進行初中數學教育教學活動,現如今,運用分層教學法能夠使教師更好的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法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教學。通過該種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更好的接收知識,教師也能夠提升教學效果,不斷地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熱情,進一步培養學生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教育改革明確要求教師應該做到因材施教,在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要做到尊重、愛護學生,尊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所以,在運用分層教學法進行教學工作時,應該對每一個學生的綜合情況進行分析,確保分層有一定的依據;另外,間隔一段時間應該進行重新分層,保證每一個層級的學生的實力相當。
2.1 教學方法單調。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雖然教師已經開始逐漸滲透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但是并沒有取得較為顯著的效果,絕大部分的教學內容依舊來源于課本,很少會涉及到課外內容,同時教學方式也比較死板,學生缺少獨立思考以及探究的能力,在課堂教育教學活動中,依然還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講臺下聽的方式,學生們的課堂參與度并不高。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之下,學生們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逐漸降低,有一小部分學生甚至已經開始有逃課和不聽講的傾向。還有一些教師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會選擇運用“題?!睉鹦g,并不會依照學生們在教學活動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優化,從而使得整個教學難度增加,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
2.2 教師沒有做到因材施教。因為初中學生的年齡一般在12-15歲之間,心智發展并不成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以及理解能力上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所有學生全部采用同一種教學方式,很難做到兼顧全部學生。比如說在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提問環節,教師為了對優等生進行拔高訓練,所提問的問題會偏難一些,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中等生和學困生會受到制約,雖然提升了優等生的成績,但是對于整個班級的綜合水平的提升十分不利。目前很多的教師的教育模式中總是習慣性地放棄一部分學生,去著重提升成績優秀的學生,對于成績并不理想的學生的心理容易造成很大的危害,在12到15歲心智尚不成熟的階段,區別對待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危害容易造成學生終生的不自信與傷害。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運用分層教學法,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學生進行分層,在分層時應該時刻秉承著客觀、恰當的基本原則。在進行層次劃分時應以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出發點,教師在日常工作中應該對每一個學生的情況進行認真、仔細的觀察,并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判斷以及劃分。比如說每一節的課堂小測,教師在進行出題時,就應該進行綜合考慮,確保題目設置的合理性,基礎題目和拓展題目的比例要適當。通常情況下,試卷的基礎題目應該占百分之七十左右,拓展題目占百分之三十左右,拓展題目屬于能力提升類型的綜合性題目。教師在進行試卷的批改時,就應該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及格線和優秀線,成績一般的學生,依照教師對該部分學生的預期,可以設置60分為及格線,即達到六十分以上就為合格;對于成績優異的學生,教師可以依照他們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可以設置80分及格。
由于初中生的年齡還比較小,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能力都會比較差,所以,在初中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們會展現出較為明顯的個性化。通過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情況進行分析,不難看出,的確是存在著一部分學生他們不僅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同時課堂紀律也比較好,作業完成速度和質量都比較高;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課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認真聽講,作業完成速度較慢,準確度也比較低;而剩下的極少數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如果有家長和老師在旁邊督促作業完成的非常好,如果缺乏督促那么將會很差。
所以,初中數學教師進行分層教學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對每一名學生的個性以及學習態度等實際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進行層次的劃分。另外,教師應該特別關注層次的劃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是動態的,教師依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運用“學生是發展的人”這句話,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名學生,適當的進行調整,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從而激發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將分層教學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3.1 教師分層制作學案,提升課堂效率。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課前預習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教師上課之前,學生提前進行預習不光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及學生們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力。學生們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能夠對下一節課教師所要講述的內容進行簡單的了解,在課上老師再次講述該知識點時,學生可以進行鞏固,形成二次記憶,對于該知識點學生的印象會更加深刻。在預習的過程當中,學生也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長此以往,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在布置課前預習作業時,教師可以分層布置學案,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案也會不同。比如說,在對“平移、旋轉、對稱”這一模塊的知識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前設計兩種不同的學案,第一種是針對于一部分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在預習時可以將著重點放在對數學思維的培養上;第二種是針對于另一部分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在預習時可以將著重點放在對于概念性內容的掌握上。由于這一模塊的內容圖形的變換會比較多,內容更加抽象,應該關注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自己的大腦里建立數學模型。初中數學教師通過設計不同的教學學案,學生提前進行預習并完成教師布置的學案。在教師課堂講解時,課堂教學效率將會得到大大的提升。
3.2 分層次進行各項教學活動。在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對教學過程進行不斷的優化和創新,從而更好的滿足學生們的思維意識上的需要,從而促進學生發展。數學知識本身就比較枯燥乏味,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只是進行簡單的文字描述,學生很難對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教師應該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學生能夠通過實踐悟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建立一個較為完整的數學知識結構,不斷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比如說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可以設置一節作業輔導課程,設置該課程的美的主要是讓學生們能夠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通過對解題思路以及計算等環節的設計,提升學生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不同能力的學生,教師應該對練習題目進行分類,進行分層指導。首先,對于優等生,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建立一套屬于自己的解題模式,并且對該部分學生進行拓展性訓練;而對于剩下的一部分學生,教師應該明確易錯點在哪里,強化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能力,并列出解題模型,以此為參考,增加練習量,讓學生們能夠按照套路進行解題。分層教學法從每一個學生的實際需要作為出發點,教師對教材進行探究,通過分層教學法的運用有效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能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學習的機會。
3.3 對學生的課后作業進行分層,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在初中學科中數學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為了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數學教師除了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分層外,在進行各項課后練習時也應該進行有效的分層。課后練習能夠使教師更加準確地了解每一個學生對于之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有針對性的進行課后練習,讓學生們能夠對知識進行第三次的鞏固。課后練習數對學生課堂學習效果進行檢驗的重要方式,教師通過課后練習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進行了解,在對作業進行布置時,可以布置不同難度以及不同數量的作業,對于一些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可以布置一些簡單的習題,主要是鞏固學生對概念性內容和基礎性知識的掌握,再加上一小部分其他題型,在鞏固基礎的同時可以進行簡單的拓展;而對于成績優異、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的減少基礎練習的比例,加大綜合性題目和拓展性題目的比例,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比如說在對“幾何圖形——圓柱和圓錐”進行學習時,教師需要依照不同學生的情況布置不同的課下練習作業,對于一部分數學計算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選擇對幾何體積的計算這部分內容;而另一部分計算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主要是檢驗他們對公式的掌握熟練程度,可以選擇一些計算簡單的題目。教師通過對課下練習作業進行分層,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進一步提升學生們的數學成績。
分層教學法的運用離不開分層作業的設計,分層作業設計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優化。
4.1 靈活掌握分層內涵。如果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首先就要充分考慮到學生進行分級作業的目的,即不管課堂教學或課外作業,都必須以學生為主導,即重視學生的個人差異,并科學合理地給學生進行分級,并設置與其的學業能力、知識結構等相適應的適度作業,以此促使學生的有效發展。在進行分類作業時,也要注意既要突出層次的特點,也要體現統一的規劃。層次化作業是必須要設計的作業,但在具體操作中,不要機械地了解層次的意義,層次并不等于完全拋棄統一。如果簡單地把作業分為幾個階段,由學生自己選擇,那么對于學生而言,就肯定存在著學習的“盲區”。這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很不利。更關鍵的是,由于他們的自我意識很難在無人引導下一直保持,所以學生很多時候會選擇一些簡單的和自身學習實力并不相符的作業,這樣一來就會造成無序地分層,從而根本就無法達到分層的目的。所以,教師在具體的分層實施中,既要清楚分層的內涵,也要靈活掌握、控制分層實施的流程。分層教學法的關鍵便在于它適合各種各樣的學生,它通過多種不同的模式去為不同學生提高最適合自己的一種學習模式。
4.2 優化學生學習效率。在德育教學中,社區、學校、老師始終高度重視教育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各種主體性與地位,關注教育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過程實踐中的各種主體性與權利,將每個學習者自己看成一個是實實在在的獨立能動的每一個人。因此,在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的技術支持下,老師往往能夠針對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力等各個方面進行設計各種多層次的課堂作業教學內容,使全體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從而最大化地限度地發揮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并以此營造一種積極主動的課堂學習氣氛。又例如,可把學生分為三層,后進生、中等生和學優生。后進生知識水平較低,主要靠教師和家長“扶著走”,這一層次的學生可以主要設計一些基礎知識掌握,能識記或對知識能進行簡單地理解題目即可。中等生具備一定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且主動性相對有所提高,針對此類學生,教師是“領著走”,可以設計一些對基本概念、規律理解的題型,增加其興趣,培養他們在全面發展上的個性發展。學優生大多自學能力較強,教師可“放開走”,此類學生可設計一定難度,水平較高的題型,鼓勵多角度、多方面解決問題。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做到統籌兼顧,可以使學生少做數學無用功,提高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應該對每一個學生的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對于不同學生的個性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建立良好的教學氛圍,不斷提升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分層教學法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適合自己的環境之下進行學習和發展,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獲得自信,讓他們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