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玫琳
(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治平小學 遼寧 大連 116000)
想要使學生能夠在寫作文的時候表露出真情實感,就必須要讓學生自身能夠有著豐富的情感體驗,這時學生才能夠在寫作的過程中,真正實現有感而發。對此,教師就需要通過不同的手段,以興趣引導為主,促使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中、生活探索中真正做到提高自身的情感體驗能力,并使學生在進行作文寫作時,能夠真正通過這種情感的共鳴和抒發,實現表露出真情實感。在具體操作時,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任何一種教學的開展都是以興趣為前提的,而在寫作當中,如果學生沒有興趣,不管怎么寫都是流水賬,以此就很難實現使學生的真情實感得到流露。只有讓學生對寫有興趣,并且能夠讓學生樂于利用書面來進行表達自我,同時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促使學生在與其他人進行作品分享的時候可以獲得快樂,這樣學生才能夠對寫作更有興趣,這時才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最終學生寫出來的作品才會越來越好。但是,對于高段的學生來看,他們通過前期的訓練,其實已經有了一定的寫作技巧,但想要讓學生樂于表達,這個要求對于這個階段的學生來看還是很高的,而這一點卻對學生的長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畢竟,只有當學生能夠樂于進行書面表達,這時學生所寫的內容才能更好,也只有學生能夠表達得更好,這時學生才會更樂于進行表達。對此,教師必須認識到兩者之間的關系,還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不斷的優化融合,并讓學生能夠逐漸感受到自己書面表達能力的提升。當學生能夠獲得成就感時,這樣學生才能有更多更濃厚的興趣去深挖,并將生活當中的要素進行融入,這樣學生寫出來的內容才會有真情實感[1]。例如,在習作《二十年后的家鄉》的練習上,教師可以先將城市的老照片投影在白板上,讓學生猜一猜照片里的場景是哪里?這個過程很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當學生的興趣足夠濃厚時,教師就可以揭開謎底,告訴學生這是20年之前我們這個城市的照片,并讓學生聯系現在的生活,回憶一下過去家鄉的樣子與現在的樣子有什么不同,進而通過延伸,讓學生能夠自己說出自己對于家鄉有著怎樣的認知,然后就可以讓學生進行暢想,想一想通過人們20年的奮斗才有了今天的生活,那么20年之后,我們的家鄉又會變成什么樣子?通過一前一后的對比,很容易就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并且可以在學生的無限想象之下,將學生對于自己家鄉的熱愛放置到文章當中。不管學生最后寫出來的作品多么天馬行空,他們的內容都會包含著自己對家鄉的熱愛,這樣就能夠使學生的作品流露出真情實感。
想要使學生的寫作內容變得更具真實情感,就需要讓學生善于觀察。只有學生有一雙能夠對世界進行細微觀察的眼睛,這時學生才能夠真正做到留心到生活當中能夠觸動自己的片段。在小學教育當中,針對語文學科讓學生能夠掌握的觀察,在第一個階段中,是讓學生能夠留心周圍的事物。在第二個階段當中,則需要讓學生能夠有一雙觀察周圍世界的眼睛。而在最后一個階段當中,學生必須要有留心觀察世界周圍變化的習慣。在小學高年級段教學中,學生不僅要仔細地看,還要看得仔細,更要動腦筋進行思考,同時進行探究,以此來有意識地通過這種觀察的行為,豐富自己的所見所聞。這種方式是要讓學生養成一種長期的習慣,并以這種觀察的方法,實現對周圍事物進行探索,最后使學生能夠將觀察變為自己的一種自我需求,這時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能夠將生活當中所留心的事物進行盡情地表達,從而就能夠使寫作的內容變得更具真情實感。
從學生的發展角度來看,他們的思維方式仍處于表象思維的階段,這導致學生在進行事物的觀察時,必然是需要通過感官的接觸,以此來認識客觀的事物,而這時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對外界所有事物的認知都是以感性形象地建立為基礎,最終使他們能夠轉換為自己所使用的一種材料。在心理的角度上看,世界對于他們是陌生的,因為他們的閱歷較淺,但是正因為他們的閱歷較淺,又使得世界對于學生來看是最富有魅力的。當學生能夠以好奇的目光去觀察世界時,就可以通過形象認知來獲取更多的素材,并通過這種方式來豐富他們的情感,進而就能夠使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有著更多的內容可以進行書寫,還可以使其真情實感得到流露。此外,對于學生的語言特點來看,他們在觀察的過程中會直接建立詞語之間的聯系,這時詞語往往會連帶著形象,當學生能夠建立出詞語與事物之間的聯系時,就能夠使學生的表述變得更加完整,還能夠使學生情感的表達變得更為真實。但是,想要達到觀察的預期目標,教師必須要有計劃地開展讓學生進行觀察的活動,這樣才能夠使觀察的過程變得更加全面。在進行指導前,教師必須要保證活動的客觀載體可以更加鮮明,同時要保證觀察的內容能夠以階梯設計為主,實現由簡到繁,這時才能夠使學生從表象看到細節,從現象看到本質。例如,在習作《我的心愛之物》的練習上,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心愛之物帶到課堂上,然后對心愛之物進行仔細觀察,并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這是自己的心愛之物?自己與心愛之物之間發生過怎樣的小故事?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對自己的心愛之物有一個重新的認知,同時通過回憶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真實情感進行再次體會,并將學生自己與心愛之物之間的小故事落實到筆頭上,這時就能夠使學生的寫作內容流露出真情實感。值得注意的是,在課外觀察上,教師可以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先接觸自然,使學生能夠流露出對自然的喜愛之情,再逐漸寫到人身上。通過這樣一個遞進的過程,則能夠讓學生對復雜的情感通過梳理的方式進行不斷理解。通過打開學生情感認知的大門,使學生獲得好的情感體驗,并通過以啟蒙的方式使學生不斷挖掘,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寫作的內容變得越來越好,使學生的情感流露變得越來越好。
相較于低年級在寫作時只要求學生將想象中的事物和要表達的內容進行描來看,高年級的學生在進行寫作時,必須要將自己的所見所聞進行準確的描述,同時也要將自己想象的內容以及自己的感受進行有效的表達。這個要求雖然看起來有著很大的難度,但是在落實的過程中,其實是基于觀察的基礎之上的。在小學階段中,并不要求學生的表達形式,所以學生想怎么寫就可以怎么寫,這也使得在高段作文教學理念上,主要就是要讓學生進行創造性的表達,讓學生自由表達、自主表達,這樣學生才能將自己所擁有的獨特感受進行精準的輸出,從而才能夠使學生真正做到表達自己想寫的內容。對于這種要求來看,在文體上它是不限的,學生既可以通過說明文、記敘文進行書寫,也可以利用寫書信、寫童話故事的方式進行書寫。例如,在寫有關于母愛的小作文時,有的學生會以寫信的方式傾訴自己對母親的愛,有的學生會利用說明文的文體來進行敘述[2]。這些方式不管怎么用,都是學生隨心隨性,依據自己的想法進行書寫的,并且也能夠得到教師的鼓勵與肯定,這樣就能夠使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既保證內容的具體性,又能夠流露出真情實感。
在高段寫作中,學生能夠選用的文體有很多,而在具體進行使用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實現以內容作為引導,促使學生能夠對這種文體有著足夠的認知,進而才能夠保證學生既能夠使寫作的內容具備著具體性,也能夠保證真情實感的流露能夠更加真實。比如,對于想象類作文的寫作來看,它是以學生想象的過程為基礎,實現將學生腦海當中所想的事物和情景落實到筆頭當中。這種作品需要學生通過長時間的積累,做到對表象進行加工創造,這樣學生的情感才可以在書寫的過程中進行流露。對于學生的發展來看,他們的想象力是需要通過復雜的心理過程來生成的,因此既包含了學生的直接印象,也需要通過外力進行推動,而這個外力指的就是情緒。只有富有情感色彩的心理活動,才能夠使學生根據特定的意象進行情境的構建,這樣才能在教師的引導性話語之下,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波動,以此才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促使學生能夠將觀察的事物與想象的內容進行結合,這時學生才能夠擁有書寫的動機。例如,在學習過《草船借箭》后,學生對主人公會產生濃濃的崇拜感,教師就可以在學生情緒濃點上利用話語進行引導。諸葛亮利用自己的智慧獲得了敵軍的大量兵器,以此來攻擊敵人,是不是很厲害?學生自然而然就會回答厲害,教師就可以接著詢問,那你們想不想成為像諸葛亮一樣聰明的人呢?學生肯定會回答,想。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諸葛亮,會怎樣利用智慧獲得足夠的兵器來與敵軍打仗。通過這種引導的方式,使學生的情緒達到最高點,學生自然就會通過想象力進行創造,也會融入一些很有趣的事情。畢竟,在寫作的過程中,并不會對學生進行限制,也不會讓學生固化在時代背景當中,學生寫的內容就會十分有趣,也會包含學生的個人色彩,這時就能夠達到流露真情實感的效果。
部分高年級的小學生在進行作文寫作時,其實能夠將情感進行融入,但是在進行情感營造的過程中,有時過于生硬,這就導致學生所寫的作文并無法真正實現觸動人的心靈。而這種問題的出現,是學生在進行情感表露時,無法實現進行有效渲染或是渲染過度,從而就使文章的烘托無法達到高潮。比如,部分學生在進行父愛的描寫時,往往會用一些比較感人的場景實現烘托氣氛,同時學生也會著重對環境進行描寫,以此來表露出在惡劣環境之下,父親即使自己遭受環境帶來的影響,也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進而通過總結來進行情感的升華。這種寫作方法從表面上看并沒有問題,但是如果聯系實際生活,其實能夠發現很多學生,尤其是高段的學生,他們的發展是日趨成熟的,因此他們的情感并不脆弱,同時又處于在發育的階段當中,受青春期所帶來的影響,他們對于父母的愛以及感激之情都十分含蓄,很難真正進行直接的表露。對此,如果將生活當中的一件小事進行描寫,其實并不足以讓學生表露出濃濃的感情,學生之所以會選擇用這種方式進行描寫,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展露真情實感,使讀者能夠產生共鳴。但是,如果學生無法意識到過度的進行情感渲染,不僅無法實現打動人的心靈,也會導致文章內容的真實性下降,這時就會使讀者無法融入其中。例如,某學生在作文當中寫道:“星期四的下午,下了磅礴的大雨,狂風像一雙巨手,將雨水大力地拍到人身上,小樹都被吹彎了腰,父親接自己時,為了不讓自己不淋到雨,不惜自己雨水拍透,也要把傘全部都擋在自己的頭上。”這種著重描寫環境并強行進行情感輸出的文章,作為旁觀者很難去真正體會到內在的情感。此外,很多學生在進行作文寫作時,常常會有小題大做的問題,這時學生所寫出來的內容就會十分浮夸,并且也無法打動人心。這些問題的由來,均與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力不強有關,最終導致學生無法真正做到使文章的內容能夠讓人讀起來有一種真情實感的意味。
想讓學生在進行寫作時流露出真實的情感,就必須要讓學生明白,生活當中所產生的所有觸動都是一瞬間的,只有真正能夠實現讓學生將生活當中的情感觸動進行放大,這時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才能夠自然而然獲得提升。比如,當學生能夠回憶起生活某一件小事所帶來的情感觸動時,教師必須要讓這種觸動變成一個更加直觀且深刻的印象,這樣學生才能在寫作時,可以將這種情緒進行自然的表達,以此才能使學生寫出來的內容有著真情實感表露的效果。基于此,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記住并把握住這種情感觸動的瞬間,教師可以選擇利用讓學生寫日記的方式,實現將每天生活當中能夠觸動自己的一點一滴進行記錄,這樣當學生在回看的過程中,就能從日常的記錄當中找到過去情感觸動的關鍵點。對于這種寫日記的方式來看,在實際進行使用的過程中比較難以實現,畢竟很多學生很難每天保證自己日記的質量。對此,教師必須要使用鼓勵性措施,幫助學生能夠更加開心、快樂地進行記錄,這時才能夠使學生更樂于進行記錄。與此同時,想要使學生的寫作內容更具真情實感,教師也可以通過讓學生進行誦讀的方式來將學生當中生活當中情感觸動的內容進行表達,但是這些稿件必須要是原創的,這樣通過環境氛圍的渲染,使學生在朗讀自己創作的作品時,可以真正通過這種方式對其情感觸動的內容進行二次體驗,這時就能通過增強情感的體驗,實現促使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力獲得提升,這樣學生在日后寫作時,也能夠使表達的內容變得更加具備真情實感[3]。值得注意的是,想要做到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力,教師也可以通過開展實踐活動來進行落實。例如,在學習過《慈母情深》和《父愛之舟》這兩篇文章之后,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座談會或者是交流會的方式,讓家長與學生能夠盡情溝通,并通過引導使家長與學生之間能夠進行情感的互動交流,這樣既能夠做到縮短學生與家長之間的距離,也可以讓學生找到自己對父母愛釋放的路徑。通過以全新的方式進行交流溝通,不僅能夠讓學生釋放自己對父母滿滿的愛意,更可以使家長對學生有一個全新的認知。在這種深度交流與溝通的方式之下,就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大的情感啟發,這樣就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也能夠通過這種情感互動的方式,真正為學生的情感表達做好啟蒙,這時學生在進行寫作的過程中,自然就會有材料可以添加,還能使表達的內容更具真情實感。
寫作與閱讀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在高年級進行寫作練習時,通過閱讀來進行引導,實現增強學生的情感體悟,也有助于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能夠實現流露出真情實感。在小學階段中,學生的學習任務比較輕松,所以學生有大量的課余時間可以進行使用,如果學生能夠對這些時間進行合理利用,并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那么學生就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情感表達的技巧,也可以通過豐富自我的閱讀知識,使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獲得提升。在這一點上,教師在開展培養學生情感表達能力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利用不同文章來進行融合使用。但是,這個過程需要保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主,讓學生能夠實現內化,這時學生的各類情感體驗才能夠更加豐富。比如,教師在開展閱讀活動時,可以通過線上閱讀的方法,使家長也能夠參與其中,這樣通過定期為學生推薦一本書目進行閱讀,然后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與家長開展親子閱讀,并通過撰寫自己在書中所學習到的知識、受到的情感啟發和這本書所帶來的觸動以及親子閱讀時的感受,都能夠使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所想所思,也能使內容流露真情實感。此外,為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發展,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生活當中所喜歡的圖書推薦給其他同學。例如,教師可以每月抽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自己選擇一本閱讀之后對自己產生良好情感體驗的圖書,然后再以寫小作文的方式,將為什么想要推薦這本書進行詳細的書寫并進行潤色,同時對書中的內容進行簡單的介紹,進而讓學生在班級當中進行朗讀。這樣,通過將學生自己的感悟進行書寫,并將自己的情感進行融入,這時學生在書面表達上就會更加飽滿,并且所寫出來的內容也會更富有情感,這樣就能通過這種特別的方式,使學生通過不斷閱讀與書寫,真正通過真情實感的流露來打動其他學生,以此才會有更多的同學樂意去閱讀被推薦的圖書。
由此可見,即使是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進行作文寫作的過程中也會出現情感表達不當的問題。對此,教師在進行指導的過程中,必須要從多角度實現,強化學生情感的表達能力,也要幫助學生通過閱讀等其他方式獲取情感表達的方法與技巧,更要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充分進行情感體驗,表露出自己的真實情感,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將自己的情感與感悟等進行有效融入,這時學生的作品才能夠使讀者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