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傲傲
(貴州省遵義市第五中學 貴州 遵義 563000)
2020年修訂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針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出了情景化教學的策略。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為學生創建的真實情境,最重要的途徑,就是歷史細節。通過歷史細節對歷史事件、人物的刻畫,讓學生們感受歷史事件背后的聯系,多角度看待歷史事件,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核心素養。自此,在歷史課堂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為學生創建情境,利用歷史細節的形象性,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歷史知識,在喚醒學習興趣的同時,不會被遺忘。所以本文研究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歷史細節。
1.1 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教師的自我教育與自我發展是開展高效教學的前提條件,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融入歷史細節的第一個困境,就是教師面對的教學內容大,歷史資料繁雜等,不能科學融入歷史細節資料。面對這個問題,教師要轉變觀念,意識到歷史教學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通過歷史細節了解歷史事件,促進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發展。部分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將高考當做教學的方向,即考什么,課堂中就教授什么內容,不考的知識在課堂中教師只是一掠而過。但是對于學生來說,若干年之后可能已經記不清教師講授的歷史知識,但是在課堂中生成的價值觀卻是伴隨一生的。所以教師要謹記,歷史教學的重點是立德樹人。一方面,教師要從教材、教參中的“轉述者”,變為歷史課堂的構建者,積極投到歷史資源的分析挖掘中,然后重新構建,依照新課標提出的核心思想,為學生構建課程資源。另一方面,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慢慢轉變為促進者。即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明確教學目標,然后借助歷史細節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創建學習環境,激發學習興趣。還可借助問題引導,化解歷史重難點,達成教學目標。所以教師要轉變觀念,重新整合課內與課外資源,適當運用歷史細節資料,開展情感教學,充分發揮歷史的教育功能。
1.2 教師提升學科素養。教師有良好的學科素養是保障學生學習歷史的先決條件,從教師角度該如何提升學科素養?最常見的途徑就是閱讀,以書豐富課堂。此處的讀書,不是亂讀書,而是閱讀史記、著作等具有權威與專業性的主流觀點的學術論著。據作者的了解,很多探究性課堂中,已經有了著作的影子。在此需要教師經過廣泛的涉獵,不但沉淀成自己的學科素養,還以此擴展教學視野?;诖艘獜臍v史細節材料,來輔助學生積累素養。在此經過廣泛的閱讀,讓教師從歷史專著、期刊論文中,獲得真實的,具有創新性的歷史材料。在此除了多閱讀,還需教師多關注史學理論的新型探究成果。以2021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為例,試卷難度不大,其中包含計量史學、史料學與社會史學的影子。2017年新課程改革下,課程標準的頒布促使教學內容與形式產生了重要的變化,并將中考、高考變為素質教育、提升學生可信素養的指揮棒。基于此,教師要想做好教學,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師自己的理論知識不完善,要想更好的掌握自己,就要有效學習理論,以其來武裝自己,多重視史學理論的學習。
教師要想更好利用歷史細節教學,就要先了解其價值,這樣才能更好發揮價值,利用歷史細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重難點教學。
2.1 用細節化解教學重難點。歷史課中學生是否掌握重難點,是評價一節課優劣的主要指標。所以,在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先掌握教學重難點。有時教材中的內容,受篇幅的限制,不能詳細呈現內容,只是體現簡潔的結論。在此教師要借助擴展史料資源,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在此,教師不能選擇難度較大的史料資料,不適合高一學生的思維發展,還會影響教學效果?;诖?,需要教師在補充史料的時候,以典型與易懂為原則,幫助教師化解教學的重難點。
2.2 用細節引導學生深化探究。高中的歷史教學與初中階段相比,雖然講述的歷史時間段是相同的,但是其內容有很大的不同,更加注重對學生思維與探究能力的培養,所以在高中歷史教材中,對初中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擴展,增加教材內容含量。但是受教材篇幅的影響,很多重要、難以理解的內容是通過一句、兩句話進行概括,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更加難以理解。所以在必要的時候,教師要為學生補充細節材料,助其更好的理解歷史現象。例如《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十一課中,新課程標準對此部分內容的闡述為:通過對兩宋時期政治與軍事的了解,知道這段時期的經濟、政治與文化的轉變;商業貿易部分內容,教材中通過各民族政策之間的商業貿易繁榮的情境。在此,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展示《清明上河圖》,讓學生感受兩宋時期的商業貿易情況。然后針對圖畫中間,出現的“駱駝隊”內容進行提問?!拔覈裁吹胤接旭橊劇??學生們回答道是“西北地區”后,教師再提問“為什么在當時的東京,出現了應該的西北地區的駱駝團隊,此說明了什么?”以此讓學生進行聯想,即北宋的都城東京中有駱駝,是因為當時的東京正在與西北地區進行商業貿易。在學生完成回答后,教師順勢引導其回顧之前學習的內容,即民族政權的對峙,將此與現在的史料結合分析,得出雖然政權是對立的,但是民間的商業貿易卻是很活躍的。并借助《清明上河圖》中“駱駝隊”的細節,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深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提升探究能力。自此“駱駝隊”細節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
2.3 以細節引導學生掌握歷史概念。歷史概念,指對歷史事實的總結與概括,體現出歷史事實的本質,并在實際的歷史人物、歷史現象、歷史事件基礎上,有效分析,擴展思維,整合思維活動,進而建立規律性的歷史知識。深化學生對歷史概念的理解,不只是課程標準的要求,還能促使學生提升歷史素養與時空觀念素養。在此,是否可以精準的掌握歷史概念,對高中生來說十分重要?;跉v史概念的抽象性特點、概括性特點,教師可使用歷史細節,幫助學生理解。例如,《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一課中,第一個標題是康雍乾時期的君主專制,在此君主專制是中心詞,也是重要概念。在此教師可為學生補充教材中“本課導入”、“史料閱讀”欄目的細節材料。教師提供的細節材料,讓學生在閱讀理解中更深刻的理解了君主專制的歷史概念。對于難以理解的歷史概念,教師可使用一些細節材料,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
3.1 開發課外細節史料資源。新課程標準中提出歷史教師要有挖掘資源與使用資源的意識,所以課堂中教學資源的使用,不只有教材中的歷史細節,還要積極開發課外在史料資源。在此,對于課外史料資源中歷史細節的運用,包括:第一,找尋史書中的歷史細節,很多教師在整理歷史細節的時候,有時會因為缺少實證,導致史料不真實,上課如果使用此類歷史細節會影響學生學習質量。史書中記載的多是原始歷史細節,其真實性經得起考證,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使用史書中細節資料,如《二十四史》;第二,史學著作,歷史專家們撰寫的歷史著作,內容詳實、邏輯性強,引用的史料也有跡可循,真實性強。在著作中,以通俗的語言描述歷史事件、人物、現象,有很強的閱讀性。所以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可以選擇史學著作中的內容。例如《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中國大歷史》等,其中對關鍵人物的命運進行細節性描述,體現了當時的歷史現狀。第三,還可使用關于歷史的學術期刊。歷史教師要時刻關注相關的學術論文,通過此擴展自己的視野,更新學術觀念,并利用此加深課堂教學的深度。擴展學生歷史探究思維?;诖?,教師可以汲取專家發布的期刊論文,挖掘歷史細節,運用到歷史教學中。另外,此類期刊論文中的歷史細節資料,是經得住考證的,所以教師在閱讀論文的時候,還可借助引用文獻,收集歷史細節。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從高考試卷中的習題中搜集歷史細節。因為高考試卷作為考核學生學業質量的主要手段,近幾年高考試卷中的習題更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考察,所以題目中的材料“新”,與教材匹配性高?;诖私處熆蓮闹蝎@取歷史細節資源[2]。
3.2 靈活運用歷史細節資源。一方面,適時運用歷史細節。在課堂中教師要在學生思維最靈活、情感產生共鳴、化解教學重點的時候,展現歷史細節資源。在此教師要注意把握學生學情,使用不同的歷史細節。例如《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一課中的內容,時間跨度從1895年到1901年,體現的是我國對西方的學習,從物器向政治制度的轉變。學生學習此部分內容的時候,容易產生斷層,并產生“為什么在這個階段發生了變化”的疑問。針對此,教師可以引入伊東祐亨給丁汝昌的勸降信與其對北洋海軍的評價兩個歷史細節,助學生從這一細節材料中感受理解這一時期的轉變。這兩個歷史細節間隔十年,引導學生對比材料細節,產生情感沖突,此就迎合了本節課的中心“危局”下的“變局”,助學生更好理解此時期的特征,提升歷史解釋與時空觀念的素養。
另一方面,適當補充歷史細節。教師要注意一節課中,使用歷史細節的數量,如果過多會讓課堂變得拖沓,如果過少會影響學生歷史知識的理解。據此在課中適當引入教材中的歷史細節外,還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態,適當補充歷史細節,讓學生的學習產生困惑的時候就可通過細節資料答疑解惑。所以教師在選擇歷史細節的時候要以典型,簡單為主,一般情況下一節課中補充2-4個此類歷史細節就可以。
3.3 將歷史細節與教學主題結合教學。《中外歷史綱要》中更注重“綱要”的呈現,除此之外的知識內容,都應作為史料,是輔助學生學習綱要性知識點的。在此歷史細節資料也不能喧賓奪主,教師在教學中,要圍繞主題進行,在此歷史細節的補充,需要是圍繞主題進行的。旨在通過細節讓學生深入歷史主題,完成完成教學目標。多個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組成的歷史,可通過一個時期內的重大事件呈現,反映出一個歷史時期的特征,在教學主題與歷史細節結合時,在歷史人物與事件中呈現歷史細節,將教材中的子目與歷史人物、事件的串聯,組成大的框架。自此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可結合教學內容,選用適合的歷史事件與任務為線索,實現點、線、面結合,落實教學目標。教師在選擇教學材料的時候,要合理安排,科學擴展細節。例如《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一課中,講述的是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傳播、共產黨誕生、國共合作、國民革命等。教師教學設計的時候可以引入共產黨唯一女性成員“王會悟”,作為課堂教學的線索,整合思路進行教學,通過展示王會悟在多個重要活動中的歷史細節,幫助學生將這三個子目聯系起來,更好的掌握歷史事件,最后通過對王會悟身上革命精神的探究,完成歷史教學“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實際教學中,在凸顯教學主題的時候,可以通過細節的補充為其服務,在此不能過度強調人物的事跡,而是要挖掘人物事跡背后的歷史事件。所以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深入分析課程標準、教學目標、學生學情,然后確定教學主題,再圍繞此精選歷史細節[3]。
綜上,通過本文對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細節的運用研究,幫助教師解決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更詳細的教學策略,為歷史教師在歷史課堂中,運用歷史細節資源,提供教學思路,轉變教學理念,更關注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