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如桃
傳統的小學課堂,教學氛圍較為生硬。而語文學習是一個需要熱情和主動的學科,比較注重課堂平時的積累。所以,語文教學的課堂效率尤為重要。教師通過使用互動法教學,引導學生在課堂上交流討論,能夠進一步融入課堂,真正將課堂知識轉化為自己所學,并應用到考試和日常表達中。互動法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自己的思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也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互動教學法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互動交流為主要途徑,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的教學方法。互動是指在課堂上教師和同學進行相互的交流和討論,進行思維碰撞和拓展。互動教學法應該從小學課堂引入,從小培養學生發散性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小學階段是為今后的學習打基礎的階段。在此階段,教師應通過良好的互動交流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習素質[1]。
小學生的精力較為旺盛,思維活躍,自制力較差,對事物充滿好奇,所以小學生的課堂相對來說就較有活力,互動教學的方式使課堂充滿了輕松的學習氛圍和熱情的學習環境。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比較活躍,師生互動的氣氛融洽,教學相長,教學效果也隨之提高。形象性、游戲性及實踐性等是小學語文課堂互動教學法的鮮明特征。小學語文課程形象直觀性較強,在大量課文中需要運用想象和聯想,教師會提供大量的圖文、影像素材,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所寫所想,體會漢語的獨特魅力。互動教學法使課堂融入生活,生活又依托于課堂,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生活、體會生活[2]。
互動教學法就是通過教師對學生啟發引導,學生通過直接交流討論來調動積極性和熱情。互動的方法是多元化的,有很多方法可以啟發學生思維。
運用多元互動法,對于學生的課堂學習非常有幫助。一是能夠打破傳統語文課堂上“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課堂的主體,從而點燃學習熱情,加深探索知識的興趣。語文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學生只有產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才有繼續學習下去的動力。二是互動具有多樣性、生動性、形象性,打破在以往學習過程中被教師主導養成的不良學習方法,養成正確的主動思考、主動探索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語文的思路方法。三是在運用互動法的過程中,學生學習的自由空間更大,能夠更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小組互動是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想法的一種授課形式。教師要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要對小組成員分配進行深思熟慮,結合每個學生的思維水平、學習思考能力、性格等因素進行合理分組,盡量照顧到每一位同學,讓每個學生在小組中都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能力。小組建成的初級階段,先由學生自己去競選組長的職位,教師后期再根據每位學生的情況進行調整,定期進行更換,避免學生產生疲倦心理。通過構建小組,每個學生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隨著小組合作的進行,培養小組的默契和競爭意識,讓學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學《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事先布置任務,讓小組成員準備礦泉水瓶多個,小石子若干,小剪刀一把。初讀課文時,每小組派一名同學朗讀課文,比一比哪個小組最能讀出烏鴉十分口渴著急的語氣,其他小組提出問題所在,由教師評判朗讀最好的小組并給予獎勵。學生熟悉課文后,教師再提出問題,如烏鴉能夠以什么樣的方式將瓶子里的水喝掉?同學們以小組方式進行回答,再以小組方式展示烏鴉能夠喝到水的辦法,用提前準備的礦泉水瓶、小石子等道具向同學們展示小組討論的結果。通過引入互動法的教學,開拓學生們的思維,小組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并親自通過實驗來證明自己的方法是否可行。這樣就培養了學生們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和動手能力。
小學是學生想象力飛速發展的時期。這時,他們對影像、圖像、畫面素材更加感興趣,對一些枯燥的文字不愿意去了解學習。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創設詩意情境,營造輕松和愉快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和學習興趣。為了能讓學生更快地投入語文課堂學習,教師可以教室的多媒體進行教學,用學生更加喜歡的圖片、影像、聲音等教學素材,將枯燥的知識轉化為他們更易接受的畫面,描繪一個豐富的課文畫面,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空間,激發學習熱情,進入學習狀態,并在情境中引導學生圍繞教材來互相交流討論,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思考和學習。例如,在課文《錢塘江大潮》教學中,在初步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錢塘江大潮的景觀之奇。通過反復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體會到大潮的雄偉,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描寫順序和推進過程。在學生交流時,教師從大潮的聲音變化兩方面進行引導:從隆隆的響聲、悶雷滾動、山崩地裂、顫動、風號浪吼等詞語中,感受江潮的聲威及變化過程;通過寬闊橫臥橫貫江面、白浪翻滾、奔騰西去、漫天卷地等詞語,體會江潮的形狀和氣勢。在品讀課文時,教師展示相關課件,向學生展示大潮的生動畫面,加深學生對錢塘江大潮壯觀景象的印象,把自己想象的畫面與觀潮現場相結合,深入體會課文中描繪的場面,理解課文中描繪大潮詞語所形容的場面,這樣在實際寫作中便能夠將這些詞匯運用得更加妥當。課后,讓學生繼續搜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文字、圖片資料,在進一步的交流中不斷加深體會。教師綜合運用視覺、聽覺等觀感,將學生帶入一個雄偉而宏大的觀潮場景,讓學生在觀看和品味的過程中,感受和體會漢語言文字博大精深的魅力,這是典型的運用集形象性、生動性、實踐性于一體的互動式教學,既是豐富有趣的語文學習,更是收獲滿滿的錢塘江之旅。
語文是小學生在小學階段最開始接觸的學科,也是打基礎的學科。如果教師開展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雖然方便快捷,但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就很難在小學階段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在上課時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教材內容設計并提出問題,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使學生更加緊跟教師的思路,將每一篇課文掌握透徹。例如教學《王二小放牛》時,教師可以先問一問同學們年紀,再用“有一首歌是唱一個12 歲的小英雄,他只比你們大四五歲,你們想聽這首歌嗎?聽完后從中知道了什么?”等問題引出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從學生的年齡入手,引發同學們對王二小的好奇心,自然地引出王二小,再利用課程資源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將學生帶入王二小生活的年代,學生在婉轉的歌聲中入聲入境。通過板書和課件來教學王二小的故事,能夠營造學習氛圍,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整體感知內容,挖掘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情景中引出課文問題:“如果你們是王二小你們會怎么做?”讓同學們自主思考問題,集思廣益,看一看同學們在面對此類問題會怎么做,通過了解同學們的處理辦法來正確引導學生的價值觀發展,引出故事發展:王二小把敵人帶進了包圍圈,成功剿滅敵人,自己卻因此犧牲。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為王二小的機智和英勇精神點贊。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帶來知識與能力,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也是一個教師的責任與使命。通過這篇課文要告訴學生,我們雖身處和平年代,沒有經歷戰火紛飛,但我們可以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如果主人公是我們要怎么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學習王二小的勇敢精神,為集體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學生年齡比較小,自制力較差,在沒有外界條件約束的情況下難以集中精力。面對比較枯燥乏味的課程,學生們更會出現注意力難以集中、聽課不認真的情況。教師在這時就擔任了一個引導學生集中精力的角色,課堂上教師和同學們的有效互動,能使學生們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提高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可以更大程度上集中學生的精力。
教師要保證學生們在課堂有限的學習時間內,做到集中精力聽課,跟進教師授課的思路,對知識進行深入思考,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將知識內化為自己所學。教師也可以通過與學生的互動,適當加快或放慢自己的講課節奏,了解學生們的學習質量。例如,在講《司馬光》這篇課文時,教師提前留下預習作業,在課堂上向學生們提問,看一看學生對于這篇課文的了解情況和預習深度,提問課文的主要內容、寫作思路、人物特征、描寫手法等,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整體把控講課速度,積極引導學生踴躍回答問題,鼓勵每一個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最后,教師再對學生們的發言做出總結,指出同學們在理解課文時存在的問題,升華主題,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課文中的角色。
教師應該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不斷學習與完善自己,熟悉課本教材,在上課前要仔細準備自己的授課內容,使自己的授課內容精簡,有所側重,讓課堂上的知識真正與生活相結合。一節課的上課時間有限,如果全部都講,學生很難抓住要點。每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如何能夠讓學生在一節課的時間里充分學到最重要的知識。師生之間的互動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使他們有效吸收每節課的知識點,獲得理想的語文學習成績。例如,在講授《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中,教師要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通讀全文。學生們仔細閱讀課文,并獨立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教師再帶領學生們學習文章,學習文章主旨大意,找到文章的行文線索和行文脈絡。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明確教學重點和學生需要重點理解的地方,讓學生對課文的把握更加明晰,對語文學科的認識更加全面。
教學評價是教師對學生近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許多學生擔心自己表現不好而害怕教師進行教學評價,膽怯的心理勝過了學習的積極性。在以往教學評價中,學生是被教師評價的對象。如果評價的對象發生了改變,情況就會有所改變。可以通過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的方式來增加小學語文學習互動性。教學評價應尊重多元化、公平性的原則。學生互評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地位和學習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競爭精神。教師在點評時,要注意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對于學生指出的一些正確的問題要加以肯定,在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時,要提出一些改善的建議,進而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
小學生的思維和認知能力較為稚嫩,主動學習知識的能力較差,所以在小學階段最重要的還是教師的引導。因此,互動法教學的理念應深入每一位教師內心,落實好因材施教、因課施教。這種富有創造性的教學活動,具有形象性、生動性、實踐性等特點,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淺出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端正的學習態度。教師要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從課堂學習中抓住語文學科的特點并逐個突破,充分調動學生對知識的積極性和探索欲,培養良好的合作競爭精神,為學生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