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飛
(甘肅省敦煌中學 甘肅 敦煌 736200)
中國正走在民族興旺、國家富強的道路上,高中生是未來祖國發展的后備力量。高中思政課需要按照國家的方針政策,完成立德樹人的艱巨任務,培養學生成為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教育部發布《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的意見》的文件,文件提出要關注個學段的核心素養的培養,關注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品格和實踐能力,注重學生的自主發展、創新實踐的培育。
高中的政治課堂涉及面廣,知識點內容繁雜,貫穿整個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同時還必須要把德育教育引進課堂。高中三年是學生重要的人生轉折點,在高中階段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小學的學生會有很多不規范的學習風氣和行為習慣,比如逃課、打架斗毆、抽煙、吸毒等惡劣現象,所以對于學校的教育場所要從思想上教育和感化學生從思想意識杜絕上述行為的發展,從政治課上培養協學生正確的德育核心素養。
1.1 高考的升學壓力影響了德育課堂的實施。思想政治課是高考必考的科目之一,唯分數論的現象在高中的課堂教學中是普遍存在的,新課改下的素質教育沒有得到實際的落實,課堂教學仍然強調課本知識的學習,評價學生的好壞從分數上體現,只要學科成績好的學生就會賦上好學生的標簽。這就導致了社會、學校和家長片面的追求分數的高低,忽略了學生的德育和核心素養的培養。
1.2 教學形式單一化,教學內容比較枯燥,教學方式落后,學生的德育發展不足。當前高中的思想政治課,教師局限于傳授教材知識應對考試,主要采用讀主要采用讀、背、記得形式,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比較枯燥。這就導致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缺失。使得思想政治課缺失了品德教育的意義。部分學生的德育發展緩慢,特別是高一的學生,還沒有從初中的認知模式轉變過來,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能力較差,這就要求家校合作,在新形勢的教學教學模式下,培養學生對學生學科知識的認知度。
1.3 理論沒有聯系實際,知行不統一。思想政治課與當下時代的要求相脫節,理論聯系實際不足。在課堂上把書本的知識點和大量的考試試卷及標準答案讓學生被動的接受,所學的知識就是為了應對升學考試,出現了“死讀書,讀死書”的現象,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低下,與社會需求脫節。
核心素養是在新課改背景下提出的,是指學習學科知識應具備的思想品質和道德精神。它與傳統的應試教育有大的不同,核心素養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為學生適應社會打下基礎。高中思想政治的核心素養包含一下幾方面:一是思維素養,培養高中生的思維素養能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學生能更好的把書本的知識與理論相結合,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想象能力的發展,開闊學生的視野。二是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有助于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高中生是未來社會人才的根基,肩負著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任,這就要求高中生不僅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還要有傳承文化的能力。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發展貢獻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3.1 社會因素,我們國家的方針政策是越來越重視未成年人的發展,他們是祖國的花朵,是社會發展的期望。經過多年的累積已經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經驗,這些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不斷的學習和傳承下去。
3.2 經濟因素,我國始終堅持經濟建設的發展,只有國家富強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這就要求學生不斷的奮發圖強,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奪自己的落腳點。
3.3 學校因素,學校是培養學生成才的主要場所,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里,學校的教育為社會發展提供的后勤的保障。在學校里,教師傳授給學生正確的道德理念,激發學生的到的情感。
3.4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尤為重要,家長是孩子得第一人老師,也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的言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家長形成良好的品格,對孩子有著引導和指向的作用,為孩子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是至關重要的。
4.1 要具備較強的政治認同感,其基本要求是學生在理性的情感上理解我國的社會主義發展的理念,讓學生在情感上擁護中國共產黨,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
4.2 具備理性精神,這一精神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理性判斷能力為今后適應社會的發展做出正確的選擇。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知識的不斷更新和進步,學生能夠獲得的信息越來越多。高中生要學會辨別和分析網絡信息的真假,避免受到欺騙。理性精神可以培養學生的辨別意識和開放思想,做符合當代社會要求的接班人。
4.3 具備較高的法治意識,能夠讓學生用法律更好的保護自己,也用法律約束自己的行為。高中階段正是學生的叛逆期,正確的培養法治意識,能更好的約束學生的行為規范化,不做出危害社會和自己的事情。讓學生知法懂法,保護學生自身的合法權益,讓學生健康的成長。
5.1 認識到思想政治課在德育教育的作用,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思想政治課是連接學科知識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紐帶,唯分數論的教育觀念制約著德育教育的發揚,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教師和學生都要從高考升學分數論的框框中走出來。思想政治課程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應該只是重視升學,還要把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納入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去,也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因此高中的思想政治課要不斷的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學科知識要與時俱進,不斷的加強德育在政治課堂的作用。
5.2 思想政治課程要使德育教育生活化、具體化,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高中思想政治課本上的學科知識點,是所有學科中最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的知識。它具有感染性和說服性,不僅可以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也有利益德育目標在課程教學中滲透。比如,當今是網絡時代,學生可以通過手機、電腦、音像制品等形式,接觸到新鮮的事物,這些知識會讓學生的思想更活躍,學習興趣更濃厚。思想政治課堂可以通過《如何實現正確的價值觀》等課程,課程中引入先進事跡,先進人物去感染學生,同時以學生喜歡的微課形式讓學生觀看,學生更容易接受。通過說服教育培養學生的情感、信念,幫助學生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效的完成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學科教學任務。
5.3 完成學生的思想德育教育,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的輔助資源。思政課的教學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不是簡單的說教。由于它自身的獨特性要求教師在課前備課時不斷的挖掘教學的內容,制定符合學生和社會發展的教學目標,并在課堂上以知識點的形式展現出來。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不僅要背學生,摸清學生的思想,確定好本節課的重難點。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分清真善美。比如在學習《價值與價值觀》這節內容時,對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導向作用的明確正確的價值觀。在課堂上舉例“毒梟劉華”“最美教師張麗莉”等先進事跡,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討論兩者的人生路程。學生對這樣生活中的例子都很感興趣,教師通過這兩個例子的討論結果做出點評:一是不同的價值觀對事物的認識截然不同,正確的價值觀對人的發展具有導向性的作用。二是價值觀對人改造世界和認識世界具有很大的影響,我們在面對如何選擇生活方式等問題的時候,都會產生兩面性。把道德準則運用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在生活中慢慢養成,在細節中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課堂被挖掘的潛力是巨大的,要求教師要注重德育,課本的內容與生活和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可行性和可讀性,使學生更容易接受課本的知識點。
6.1 關注道德素養,在課堂教學上運用案例教學。單純學習課本的知識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在課堂上用案例教學的方式,把理論知識與社會發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增加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通過案例的引入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學生可以學習案例完成課本的教學內容,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學習《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一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中國歷史上發展的歷史事件,把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傳揚下去。教師可以舉例中國歷史上比較反派的人物,比如吳三桂,趙高等,為中國人帶來負面影響,認識到正確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照本宣科的講授知識會讓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將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的案例相結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增加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
6.2 不斷重視培養核心理論,制定品德教育計劃。在高中的數學課堂上,教師要重視品德教育,通過聯系學生身邊的事物制定合理的計劃。這一計劃的制定要求不拔高思想道德的要求,要腳踏實地的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在課堂上增加學生的自我感悟和師生之間的交流把計劃落實到位。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學習經濟生活的第一單元,要培養學生“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金錢觀。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叛逆的階段,對學生強化對金錢的正確認識,不要誤入歧途。首先,教師要組織學生研究金錢的社會功能,探討不同渠取得金錢的影響,形成對合法取得金錢的心理認識。其次在課堂上舉出采用非法手段取得金錢,這些犯罪分子收到法律制裁的案例展示,分析犯罪分子的心理特征和透漏出的深層次的社會現象。告誡學生不合理的索取會給自己和家庭帶來什么樣的傷害,這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供了依據。第三,讓學生記錄個人的生活消費情況,培養合理的消費觀念,學會理財,杜絕攀比、炫富的不健康消費心理。最后讓學生樹立良好的消費觀念,實現個人消費與社會和諧發展的良好狀態,合理的金錢消費有利于個人的發展,家庭生活的幸福。
6.3 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鍛煉道德品質。在高中的思想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的形成關鍵在于學生的行為養成,學生社會生活的具體體現是立德樹人。教師要圍繞思想政治課程的教育教學目標,開展與課本知識相關聯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良好的社會道德中得到啟發和影響,讓學生通過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的影響下,有效的提升自身的道德文化素養。比如,學習《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一課時,在新課程改革要求的標準下,組織學生參加志愿服務,走進敬老院和社區完成力所能及的義務服務。針對本節課的教學,組織學生去參觀看守所,把活生生的犯罪案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討論和交流,讓學生加強思想道德認識,不做違反法律的事情。
6.4 學校不斷完善高中政治的評分機制。高中的思想政治課的學習在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價值觀和社會觀,不是簡單的知識層面的理解,需要更深層次的去挖掘其深刻的含義。考試的分數不能作為評價一個學生思想政治素養高低的標準,要通過綜合的考量來完成合理的評價。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完善評分機制,把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確立班級評分、老師評分、學生評分進行綜合評價。改變原有的評價標準可以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育方向,可以更好的引導學生學習更過適合社會發展和學科知識學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德育功能的體現。
6.5 通過合作教學滲透德育內容,提升理性思維。培養學生客觀的認識世界、理性的對待課本內容,對高中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至關重要。合作教學是實現素質教育的又一創新,增強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高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歸納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思想政治課又具有很強的探究性和發散性,教師在課堂采取合作式學習是最可取的一種方法。在課堂上,教師預先設計一個討論的主題,以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形式圍繞主題進行討論,發揮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為輔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給學生留夠充足的討論空間和時間,學生在討論中交流觀點,激起學習政治的興趣。或者可以組織辯論賽的形式,在辯論中理解知識點,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學習《生活與哲學》一課,教師設置問題,討論生活中的不良習慣都有哪些?這些現象普遍存在么?如何解決。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常識了,列出生活中的不良習慣都有哪些,并告誡同學們不要讓這些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
綜上,正確的政治核心素養是高中生具備的重要的品質,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重要法寶。在思想政治課的學習中,道德素養的培養是課程學習的必要途徑,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思想政治學科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要求教師把學科內的知識點與社會現象相結合,加強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認識和掌握,提高了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