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許博
(河南省伊川縣招生考試辦公室 河南 洛陽 471300)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學手段的種類也在不斷豐富。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人們工作或是學習賴以生存的工具,近幾年國家對教育更加重視,對于學生的信息素養的重視程度也在提高。在初中這個階段,學生的思維已經有所發育,但是學生沒有一個完全成熟的價值觀,再加上網上有各種各樣的信息,甚至有很多負面的信息,這就造成初中教育中德育教育有很大的壓力。為此,為了給信息技術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需要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加強對學生品德的監管。
1.1 是信息社會公民健康成長和課程的需要。在當前的社會中,信息化在不斷的加強,因為這樣的發展方向,對于信息社會下的現代公民也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并且保證個人相關行為是合理的是正確的。為了適應這樣的發展,中小學都需要開展信息技術課程。相關的規定中也明確提出要求,教育學生能夠正確的意識到和了解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等等問題,讓學生在運用信息技術的時候對自己負責任也對他人負責。所以在給學生進行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時刻謹記需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并且把其當作最根本的培養目的。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知道如何運用信息技術,還需要在學習過程中正確的認識和理解信息技術的相關文化以及社會問題。這樣才能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對自己負責任對社會負責任,就是要當一名合格的公民,履行正確的公民義務法規等等。像這種負責任其實在平時的教學之中也是可以體現出來的,比如說需要讓學生愛護好機房的環境,遵守運用計算機的規則等等。
1.2 是學習信息技術必須要學習的,也是這門學科需要的。我國現在發展迅速,生活交通十分便捷,這其中就是有賴于信息技術的發展,讓人們的生活也變得多姿多彩,但是在無限光彩之下還是有很多隨著發展出現的負面的成分,比如說互聯網上很容易就能看到一些關于暴力或色情的垃圾信息,或者是惡意傳播以獲得一些不義之財的電腦病毒等等。這些都對青少年的健康發展產生影響,甚至可能會引導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或是沉迷在計算機的世界里無法自拔。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育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的教授,同時也需要給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教導學生如何去分辨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在提升學生對自己的保護意識和能力的同時,也要提升學生的控制能力。能夠分辨出什么是可以好奇進行繼續探討的,什么是需要被舍棄的。如果一個人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就算有再高超的信息技術也是無用的,不管是對整個社會的發展還是個人的發展都是沒有好處的,甚至會帶來危險。
1.3 符合當今社會培養人才的需求。信息技術在當今社會運用的比較多,也是這個時代發展的產物,為了給社會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需要教師不光要給學生講解一些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也需要增加對學生德育方面的培養,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教育,讓學生在課上不光可以學習到信息技術,也要樹立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做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這樣才能夠讓學生逐漸成為能促進社會發展的人才。
1.4 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現階段信息技術發展迅速,也給人們提供了多樣化的獲取信息的渠道,這也能夠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快捷,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給一些不良信息的傳播增加了渠道?,F階段的初中生,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觀念,并且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是還沒有完全建立好穩定的價值觀,沒有能力去鑒別信息的好壞,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中,各種各樣的信息都會出現,有一些極具誘惑力的信息,很有可能使得中學生淪陷其中,這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需要在初中信息技術中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有能力去甄別出網絡信息的好壞,促進學生擁有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可以抵御住不良信息的誘惑,能夠健康的成長。
1.5 符合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經過新課改之后,新課標又提出了新的教學理念,需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信息技術的核心素養包括很多,除了有信息基礎知識,計算思維等一些專業方面的技能之外,還有信息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德育教育等方面,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不斷給學生融入德育的教育,能夠讓學生可以在學習一些專業的信息技術技巧以及知識概念的時候,能夠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擁有良好的品質,可以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這樣也能夠符合教育對學生的要求,落實在教育中實現立德樹人的觀念。
2.1 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遵守規則。因為信息技術的學習是需要計算機的,所以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基本上都是在機房中進行的,所以教師如果想要給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需要將其滲透在平時的知識學習和計算機練習上。首先需要給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準則,比如說在上課過程中,要保證教室的衛生,自己帶來的垃圾自己帶走,并將其扔進垃圾桶里,除此之外要正確的運用計算機,不對計算機造成損害,正確的開關機、并且對鼠標和鍵盤進行愛護。如果學生一旦發現了什么問題,教師也不要直接進行嚴厲的批評,需要對學生進行悉心的教導,給學生講道理,潺潺教導,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的明白自己的錯誤,并且愿意去改變??偠灾?,就是需要學生有規則意識,并且能夠遵守規則,愛護公共財產,這樣才能保證課程的順利進行。除了對學生有要求,教師更應該起到榜樣效果,教師需要時刻謹記自己的身份,怎么要求學生就要以這個標準更高的要求自己,起到以身作則的效果。在學生做到之間,一定保持自己做好,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這樣才能夠讓學生信服。教師負責教書育人,這就說明教師不僅需要有較高的能力以及教學水平,也要有良好的素質和個人習慣。因此,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的教學時,也需要保證自己的行為舉止。比如說教師不可以在教師里面抽煙吃東西亂扔垃圾,要保持自身的干凈衛生,在課上進行教學時要保證自己的言語舉止得體,還有教學內容的正確性,對于上課要用到的文件都要在電腦中分類保存好,形成良好的使用計算機的習慣。這樣潛移默化中學生也會跟著養成良好的習慣。
2.2 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索精神。如果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往往優秀的學生不一定有一個教學水平都在頂端的教師,但是其自身的學習能力都特別強,并且有著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這就說明學生想要學習知識并不是只能靠教師去教學,學生進行自學也是完全可以的。所以,在面對學生之間信息技術能力各有不同,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只等著老師教學這種現狀,教師需要進行改變,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展現這門學科的魅力從而讓學生對這門學科感興趣,想要了解更多的內容,在課上引導學生利用學習的主題,采用創建教學情景結合分配任務的形式讓學生可以進行自主的研究并且愿意進行探究,這樣學生在進行學習之后不僅可以獲得學科的知識,還可以讓學生在其中感受到成就感,這樣會讓學生愛上這種感覺。比如說,教師在進行教案設計時,需要遵循有簡單到困難的原則,再根據教材的內容制定一個主題,將學生進行分組,以任務的形式去讓小組進行合作完成,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讓學生愿意主動的加入小組合作,并且積極進行合作研究,這樣區別于傳統教師不斷輸出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大大的提升。教師在進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時,一定要考慮到每個學生的能力不同,尤其是一些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可能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會產生畏難情緒。因此,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讓不同能力的學生成為一組,這樣就能夠讓整組學生的能力有所提升,在互幫互助中也進行互相監督。這樣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有集體榮譽感,有團隊合作意識,能力弱的同學在其中戰勝了挑戰,能力強的學生幫助了其他人能更加有成就感,又對知識進行了鞏固。這樣對于每一位學生來講,都可以幫助其養成正確的價值觀,有助于品德的發展。
2.3 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讓學生正確運用信息技術。我們說讓學生有道德觀念能夠正確的運用信息技術,其實就是希望學生可以擁有網絡道德觀念。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其實就是想要讓學生可以認識、理解并且遵守一定的網絡道德要求,要讓學生明白網絡的復雜,并且了解一些負面的內容。像網絡上經常會有一些文化觀念等等的傳播,或是垃圾信息等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我們也不希望學生會變成我們常說的網絡噴子。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樹立網絡道德的觀念,增強自身的分辨能力以及控制能力,能夠正確認識網絡垃圾,分辨出網絡詐騙,抵制不文明上網等行為,這樣才能有利于網絡環境的凈化。教師也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成長需要,給學生推薦一些正面積極的網站,以供學生進行學習,既要滿足學生對文化知識的需求,也要滿足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渴求,這樣不會對學生進行過度的保護,但是要對學生進行正向的引導使其能夠正確的利用網絡,對學生的學習也是有益無害的。
在德育教育的滲透上,初中這個階段一般都是在每周一次的班會課上進行的,教師要在這個課上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教育和培養。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班會課上一般都是以教師為主體,進行講解分析和總結教導,這樣的方式其實大部分學生只把班會課當作一節放松自己的課程,學生是無法真正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這就導致這個課程上的并沒有意義,學生也沒有參與感,對講的內容并不感興趣,達不到對學生德育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師也可以運用一些其他的手段進行授課,比如說用多媒體技術作為媒介,這個年代的學生對多媒體都是非常感興趣的,這樣教學的氣氛就會更加輕松,學生也愿意參與進來,那么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道德的滲透了,教師可以搜索一些記錄片或是短片、采訪等等,讓學生去看,教師可以挑選一些感染力比較強能夠引起共鳴的短片,尤其是記錄片采訪等等這樣的真實事例,以視頻的形式觀看能夠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多播放一些由于網絡道德出現的負面問題,像是負面言論的傳播,惡意網站的侵害,以及網絡噴子導致抑郁、出現自殺等等事件多有發生,在看完之后可以問問學生的感受,將學生帶入到主人公中去,這樣學生最后也會警醒自己,千萬不要成為網絡噴子的一員,要遵守網絡道德規則。
在初中這個階段,學生已經開始步入叛逆期,想要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滲透,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其實學習壓力已經開始變大了,由小學的四個主學科,開始變成多學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一般也就是課上的提問與回答了,雙方都沒有可以互相交流的時間,在課后基本上更是處于零交流的狀態,因此教師無法得知學生心理的想法,不清楚學生是否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無法全方位的對學生進行了解,那就沒有辦法對學生的道德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這個階段的學生,對家長也是不愿意交流,甚至對家長的教導產生厭煩,但是教師不一樣,學生對于教師的話是愿意聽得。所以教師需要構建一個輕松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對教師逐漸產生信任,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師,這樣學生一旦出現什么道德思想的動搖,教師也可以及時進行引導。學生在面對面交流中可能會緊張,但是教師如果運用信息技術與學生進行網絡交流,這樣能更快的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比如說平時發現學生上課狀態不好,可以及時進行關心,要知道初中生心態發展還不成熟,極容易因為一些小事走向不好的方向,教師對學生及時的關注可以將學生拉回正道。除此之外,當學生因為成績出現心情低落等問題時,教師也要及時給予鼓勵,讓學生心理得到安慰,其實很多網絡上的負面的東西都是由于現實生活中得不到滿足或是受到傷害的人,就會去在網上發布一些不好的言論,因此教師一定要關注好學生的心理狀態,對學生進行道德的培育。
2.4 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德育教育中有兩點非常重要的內容,一是要增加學生身為中華民族公民的自豪感,二是要培養并且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在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中,也需要去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讓學生能夠熱愛祖國,并且因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為了這一目標,教師需要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尋找有關愛國情懷、民族情懷的能夠體現德育教育的教材內容,并運用這樣的教材內容去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舉例說明,在學習“數據處理”的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各個省份的GDP的數據,并且進行整理和分析,可以運用Excel表格的形式進行整理,把這些數據全部記錄和處理,并且將數據的內容進行排序,然后根據數據制作出統計圖,運用這樣的形式,能夠在鍛煉學生運用Excel的相關操作,并且掌握處理數據的方式,還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我國每個省份的經濟發展,以及這些年我國經濟發展的整體狀態,了解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一些變化,這樣能夠讓學生在了解國家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以及自豪感,落實德育教育的培養。
2.5 給學生做好網絡德育教育。互聯網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不光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同時也會給人們帶來更多的誘惑。想要學生能夠正確的面對誘惑,并且擁有抵御住網絡誘惑的能力,就需要在注重信息技術的教學中給學生進行相關的德育教育的培養,不光要教導學生如何運用網絡技術,還需要教會學生怎樣正確的運用網絡技術,并且有甄別網絡信息的能力。第一步,教師需要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認清學生發展的需求,給學生提供一些有助于學生學習以及促進身心健康的網路,努力給學生建設一片和諧正能量的網絡環境,并且教師可以運用一些網絡的聊天工具,常常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給學生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并且需要培養學生辨別網絡信息的能力。第二步,教師可以開展網絡上的心靈指導,可以運用匿名的形式,學生將自己碰到的問題或是網絡上遇到的一些困難和不解,都能夠直接在網上求助教師,進行心理指導,教師就需要根據學生遇到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解答,這樣可以培養學生面對網絡信息時的判斷能力,讓學生能夠正確的使用網絡技術手段。最后,由于學生一直都處于校園之中,缺乏社會的經驗,因此對大部分事情都保持著樂觀的心態,以至于很多初中生缺乏一些自我保護的意識,面對這樣的問題,教師需要在進行信息技術的教學時,通過一些實際的案例,給學生進行講解,增強學生自我保護的觀念,對學生進行網絡的德育教育,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分析個別的案例,讓學生去說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互相的討論,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就能夠養成正確的網絡觀念,讓學生能夠增強網絡上的自我保護意識,尤其是現階段很多學生在初中階段就有手機,并且會進行QQ或是微信的交友,學生對陌生人沒有太大的防備心理,總是以樂觀的心理去看待問題,這樣造成很多人因為在網絡上聊天或是在網絡上頻繁曬出有關自身信息的照片,導致被傷害,還有一些虛假的信息的宣傳,導致一些人被騙到傳銷組織或是欠下巨額的債款,因此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在網絡環境中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不要輕易的相信別人,也不要隨意公布有關個人信息的相關內容,做好自我的防范,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未來的網絡環境中,不受到一些侵害,并且能夠從容的面對網絡上的誘惑。
綜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既是這門課程的需要,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教師需要在教學中,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讓學生學會遵守現實的規則,樹立規則的觀念,運用一些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增強自主學習能力,不對學生進行過度的保護,讓學生全面了解網絡環境,擁有辨別是非的能力,能夠合理正確的運用信息技術,在面對一些負面的網絡信息時,有強大的自控能力,不隨波逐流。因此,教師需要充分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和道德素養,采取一些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將德育教育滲透在教學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