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登發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吹麻灘初級中學 甘肅 積石山 731700)
新課改背景下,國家對于學生提出的要求不單單體現在綜合素質方面,也體現在能力要求上。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比較為特殊,因為其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都非常強的課程,課程學習難度相對來講也比較大,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如果未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很難完全理解課程內容并正確進行操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使用合理高效的教學方式,也就是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促使學生學習能力提升,學習水平進步。
當下我國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時代,時代對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基礎教育擔負著培養人才的目標,教學內容需要按照時代要求進行變化[1]。現代人才不僅需要具備專業技術水平以及良好道德素養,還需要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水平,這要求基礎教育必須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促使學生的各方面能力能夠與時代對人才的要求相符合[2S]。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基礎階段,學生在小學接觸的有關信息技術的知識只是皮毛,正式開始學習主要是在初中階段,只有打好基礎,學生之后進行信息技術學習才不會出現太大問題。因此,教師需要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3]。
小組合作方法是新課改提倡的一種主要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興趣,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具備更高的信息技術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水平[4]。
2.1 學生未能正確運用小組合作方式。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運用小組合作方式,需要學生充分體現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發揮主觀能動性,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因為年齡以及心理原因的限制,不能正確認識這種學習方法,自然也無法正常運用小組合作方法進行學習[5]。
2.2 未能正確分組。一些教師在進行分組的時候,并未充分考慮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讓學生進行自由分組或是根據自身主觀意愿隨意進行分組,無論是上述哪種分組方式,都是錯誤的,都正確發揮這種學習方法的作用[6]。
2.3 教師未能進行正確引導。盡管小組學習過程中教師起到的只是輔助作用,但是因為初中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相對來講并不是非常完整,學習仍舊需要教師進行指導。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對這種教學方式認識存在偏差,完全放任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使得很多問題發生[7]。
3.1 促使學生正確認識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初中學生盡管通過小學學習已經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以及思考能力,但是部分學生對于學習始終缺乏興趣,特別是初中時期的學生正處在叛逆期,很難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加上信息技術課程并不屬于基礎課程,一個信息技術教師通常情況下會帶很多班級,無法兼顧每一個班級中每一個學生,學生的學習成果主要體現的日常的課堂作業以及學期的成果檢測中,學生如果不具備自覺學習的意識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檢測結果一定是很差的[8]。運用小組合作模式,首先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其次是為了降低課程難度,信息技術課程的實踐性較強,教師在課堂中通常會布置一些比較任務,例如網頁制作以及信息生成等,初中學生在小學盡管已經接觸過這門課程,但是小學課程內容的設置主要是為了學生對信息進行了解,學生并沒有開始進行學習,因此這些課堂任務單靠學生一個人是沒有辦法完成的,必須要進行小組合作,將任務分配到每一個學生身上,讓其共同完成任務。最后,教師需要通過評價方式或是獎懲機制讓組別內容形成一種合作與競爭并存的氛圍,通過營造氛圍給予學生一定的壓力,同時也是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動力,促使學生去了解以及探究知識,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問題的答案,完成具體的任務。
例如在進行計算機基礎知識學習,這部分的知識屬于理論內容,盡管理論相較于實際操作來講會稍微簡單一些,但是學生如果不認真進行學習,也很難完全理解課程內容,理論學習是實際操作的基礎,學生如果理論學習存在問題,那實際操作也一定會存在問題。理論學習小組合作可以讓學生互相進行知識考查或是互相進行了解,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加深對于基礎知識的印象。除此之外,合作學習的方式還能夠激起學生的好勝心,給予學生一定的壓力,促使學生能夠盡快完成內容記憶,為之后的實際操作奠定基礎。
3.2 正確分組。正確分組是確保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能夠最大程度發揮自身作用的重點,提出這一點主要基于以下這幾個方面:一方面,初中學生的個體性非常強,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以及自主思考能力,與人相處也有自己的想法以及看法,但同時這個年紀的學生比較敏感,外界任何情況都會對其造成一定影響,分組錯誤的情況下,學生很難全身心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大部分的心思都會投入到小組成員不合適這一點上,學習效率自然很難提升,這違背了小組合作方式的初衷,反而會適得其反。而且錯誤分組會導致學生之間頻頻發生矛盾,影響課堂教學秩序,繼而對教學效率以及課程質量造成負面影響。另一方面,錯誤分組未考慮學生各個方面的適配學生的性格、學習情況以及學習能力都有較大差異,教師如果未考慮這些情況貿然進行分組,課堂效率反而會比不上運用正常教學方式。
因此,正確分組是確保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能夠完全發揮自身作用的前提。要做到正確分組,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課程剛剛開始,教師對于班級整體情況以及學生個體狀況并不是非常了解的情況下,可以使用班級的原先分組?,F在分組教學不僅運用在具體的課程教學過程中,還運用在班級日?;顒又校總€班級都會有固定分組,一般進行分組的都是班主任。班主任已經與班級學生下面除了很長時間,對于學生的具體狀況,例如學習能力,綜合素質以及性格適配等因素都比較了解,分出來的組別比起學生自己分組或是教師依照姓氏先后隨意分組來講是比較科學的。
另一方面,上文已經提到過,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比較特殊的課程,比起其他課程理論性過強來講,這門課程的實踐性會比較強一些,學生在這門課程中的表現與其他課程相比可能會有一些區別,教師在課程中期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依照自身對于學生各方面情況的了解進行重新分組或是適當調整,確保學生小組合作能夠更加順暢,真正發揮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模式的作用。
例如教師讓學生進行網站內容收集,每一個小組出一份內容,如果組內學生都比較爭強好勝,學生之間就會因為選擇哪一個內容產生較大分歧,這些分歧會嚴重影響組內氛圍,同時也會影響任務完成進度,反而不如正常教學方式的課堂效率。
3.3 教師進行正確引導。在信息技術課堂上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主體盡管是學生,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與小組成員之間發生矛盾,小組合作過程發生問題導致任務無法完成或是小組合作任務分配錯誤等問題導致小組合作學習不能正確發揮自身作用,這種時候都需要教師進行正確引導,通過引導幫助學生克服這些問題。但是這里的引導與過去的指導完全不同,傳統教學方式中教師占據絕對領導地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全不能體現自身主體性以及個體性,新課改并不提倡這種教學方式。引導是建立在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體性的基礎之上的,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因材施教”。
每一個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性格狀況以及學習能力都是完成的,教師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也不能“一視同仁”,對于合作進度較慢,任務完成情況不是特別理想但是態度十分端正的小組,教師要進行鼓勵教學,在鼓勵的同時要幫他們找到問題存在的主要原因,以這些原因為切入點,幫助學生提高任務完成速度,確保學生通過小學合作方式能夠真正學習到知識。對于學習態度不端正,將小組合作當成游戲,影響課堂秩序的學生,教師應當給予一定批評,警示其他學生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以上只是列舉了兩種情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進行判斷,正確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
例如學生在學習制作網站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找不到相關資料,忘記制作步驟以及制作步驟出現錯誤等問題影響學習進度,教師在課堂上需要不斷觀察小組學生狀況,發現學生合作過程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演示,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制作步驟以及相關資料,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完成任務。
3.4 引進“任務情境”策略,激發信息技術學習興趣。信息技術是一個提供實踐活動以獲得理論知識的科目。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除了給學生提供知識外,首先要為學生創造一個實踐的學習空間,然后幫助學生“把所學的付諸實踐”,使學生使用自身的知識達到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的能力的目的。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使用創建情景的教育模式,讓學生探索信息技術知識并提出問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通過學習“簡單圖像處理”一章的內容,教師可以首先發展描述操作程序的理論知識和過程,即以學生為主體的生動“課堂學習圖片”,即把學生的學習狀態繪制在圖畫中,我看到同學們在看電腦,有人竊竊私語,有人偷偷做作業。在這樣的形象圖的幫助下,學生的創作欲望被強烈激發。在這個階段,教師可以創建不同的學習小組。有些小組可能是“我的家人”,而其他小組可能是“我的家人”。在這激動人心又充滿挑戰的情景任務下,小組里的每個人都開始積極思考和發言,尋找創作靈感。在學習任務緊張的情況下,信息課變得更加舒適有趣,學習環境也得到了改善,也讓學生的學習印象深刻,他們可以邊做邊學,真正掌握信息應用技能。
3.5 注重“評價反思”策略,提高信息技術學習信心。評價是國家應試老師體系中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也是小組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別是在高中信息技術教育的背景下,高中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過渡期,這一階段學生的自尊心較高,可以在小組中進行合作研究,小組成員如何共同成長。因此,在使用教學評價方法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不能單方面評價小組成員,或淺顯地評價好與不好,這不僅給學生留下了“很隨意”的老師的印象,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意味著在學習中學生沒有找到自身的長處和短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想做好高中計算機科學課堂的小組合作工作,教師不應該忽視課堂評價的重要性,教師必須學會以鼓勵、公平和公正的方式關心和愛護每個學生。
3.6 加強組間討論。小組討論和評審可以增強組間學習的有效性,提高學習質量。團隊中的溝通和協作會限制知識面,小組之間的交流和討論是一個相互學習的過程。因此,教師應積極促進小組之間的意見交流和討論,發揮充分的帶頭作用。例如:學生可以提交自己的小組作業,用于小組之間的相互進行評估?!耙粢曨l處理與制作”一章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各組各有各的見解。小組可以選擇一到兩名代表在課堂上講述他們的作業內容,解釋他們完成作業的具體步驟和程序,然后與其他小組進行互動點評,這樣就可以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長處和短處,這將有助于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總而言之,在當下我國教育進入新的時代,國家對教師以及學生都提出了新要求的背景下,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在教學中的作用,這種學習方式不僅能夠促使課堂效率提升,提高學生學習水平,還能夠鍛煉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增進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感情。因此,教師必須提高對這種學習模式的重視程度,體現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