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燕詢
(福建省云霄第四中學 福建 云霄 363300)
高中數學具有內容寵雜、知識難度大的特征,到了這一時期想要學好數學無法只通過努力和刷題實現,學生必須深刻領悟知識的內涵,掌握學科的思想和方法,形成學科思維模式,具備優秀的習慣和學科品質,才可能在數學學習中取得優異的成績。也就是說這一時期的教學,不能只關注于知識技能本身,而是要關注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核心素養;不能只依靠教師的灌輸來實現,必須使學生在應用情境中感知,在自主思考中領悟。從而使學生真正內化這些學科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等,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考試成績。但是農村的高中數學教學,在教育理念上還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缺少教學創新的勇氣和信心,在教師專業素養和學生適應性上也存在著不足,需要通過一定的努力促進教學改革的實現。
1.1 應用率不高。情境與問題教學法在農村高中數學的應用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教育理念相對滯后,缺乏教學改革創新的勇氣和信心。很多教師在數學教學時依然采取講授式教學法,由教師單向向學生進行知識技能的灌輸。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保障教學進度,使知識的傳輸過程較為流暢,更大程度地保障知識的量和范圍,但忽略了最為關鍵的問題,就是學生的接收效果無法保障。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一味地跟著教師的進度記筆記,接收知識內容,模仿應用知識,卻缺少對知識的深度的思考。偶爾教師想與學生互動一下提出一些問題,學生卻因為習慣了接收式思維,無法發散性思考,無法突破性回答,思維和能力的發展受到了限制。長此以往后就陷入了一種死循環,只能通過接收——死記硬背——題海戰術這種方式來進行數學學習。至于最終效果如何,要看學生投入了多少精力,付出了多少努力,以及自身的智力水平、學習習慣等素質如何。
倒也不是農村高中數學教師不想利用創設情境、問題導學等這種先進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數學教學,只是這一教學改革的成功實施需要多方因素的全面配合。教師教育理念、教師專業水平、學生適應性、教學考評模式、家長教育理念等多方面因素,哪一方面存在著障礙都會影響教學改革的成功推進。高中階段不同于義務教育階段,有多少家長抱著殷切的希望,有多少寒門學子寄予了無限的厚望,期盼著能在高考中考得好成績,從此改變人生的命運,無疑對于高考來說考試成績仍然高于一切。但教學改革需要在實踐中磨合,教師的教學經驗也需要適應新的教學模式,這一切都面臨著風險與機遇的雙重挑戰,使得教師不敢貿然推進,萬一效果不顯著甚至成績不如從前,學子們的寒窗苦讀豈不付諸東流。這種改革創新勇氣和自信的缺乏,導致了情景和問題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率不高。
1.2 效果不顯著。除了應用率不高外,情境和問題教學法在農村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施效果也不顯著。原因一方面是教師的專業水平和實踐經驗不足,另一方面是學生的適應性不足。情境和問題教學法它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法,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開展自主的合作學習[1]。它需要教師情境的創設和問題的設計具有科學性,既可以塑造學生的學科思維,又能開發學生的智力和能力;還需要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積極自主的參與、思考與探究,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并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能力和品質。顯然在農村高中教師的專業水平和實踐經驗,以及學生對自主學習的適應力都相對較低,于是就導致應用情境與問題教學法開展數學教學時效果不顯著,影響了教學改革的推進。
部分教師習慣按照自己的經驗來進行知識的傳輸,在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時,對于問題的設計缺乏科學性。沒有從學生的視角、思維能力水平、實際學情來設計問題,而是從知識本位角度來進行問題的設計。這樣就導致教師認為學生理所當然應該會的知識內容、可以解答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卻無法獨立完成,以問題為引導的自主學習無法實現,還削減了學生的自信心。部分教師在情境與問題教學中,對于課堂的掌控能力較弱,由于習慣了教師唱主角的講述方式,對于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開展的自主合作學習活動缺乏把控力,在流程安排上、時間控制上、學生學情掌控上、課堂氛圍營造上、指導及時性上、小組學習評價上等都存在著經驗不足的問題。由于長期的單向輸出,只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有了解,對于學生思維能力、學習習慣等其他方面都缺乏足夠的了解,導致情境與問題教學法在實施中,對學習現場的把控力不足。而學生同樣存在著不適應性,長期以來形成的接收型認知思維,一旦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思考、自主的探究,學生無所適從。很多學生由于缺少知識的內化過程,在過往的學習中積累了很多問題,但由于農村學生聽話、膽小、認死學,不敢向教師質疑和提問,缺乏師生間的雙向互動,學科知識體系的漏洞根本沒有完善,后面的學習又受前面基礎的影響,越學越困難。再加上教師對學生群體的各方面素養缺乏足夠的了解,劃分的學習小組也不夠科學,使得學習小組在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時缺乏足夠的能力,影響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種種因素最終導致情境與問題教學法在農村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不顯著,影響了教學改革的推進。
2.1 建設農村高中數學教師的教育理念和專業素養。如今情景創設與問題導學早已成為數學教學的主要方法手段,城市高中在這方面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并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切實的成果。學校方面要對農村高中數學教師的教育理念進行建設,使其樹立教學改革創新的積極性、信心和勇氣,并對其專業素養進行提升,使其可以在農村高中數學教學中推進情境與問題教學法。
2.1.1 學校方面要加強對素質教育理念的宣傳,使廣大師生和家長都認知到素質教育的先進性和必要性。通過家長會、座談會等形式,使家長和師生共聚一堂,對本校的數學教學形式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對高考題型變化對學生素質能力的要求進行分析,對學生為主體的情境與問題教學法的優越性進行解析。使師生、家長、學校達成教育共識,共同認知到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使大家做好心理準備,共同推進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進而為教師應用情境與問題教學法,構建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提供信心和勇氣,從而解決情境與問題教學在農村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率不高的問題。
2.1.2 學校方面要為教師提供專業素養支撐,讓農村高中數學教師通過學習活動、學術交流活動等方式,獲得更多的教學改革經驗[2]。學校方面要重視農村高中數學教師的培訓工作,為其提供學習的機會,雖然高中的教學壓力較大,但要合理安排時間使教師有機會去參加專業的學習活動。在安排教師去學習時,一定要做好提前的溝通工作,要保障培訓的內容是教師需要的內容,且確實有先進的經驗傳授,否則就是對師生寶貴時間的浪費。除了培訓教育外,較為有效的方式就是去優秀的學校學習成功經驗,讓農村高中數學教師去到城市高中學習。旁聽城市高中數學教師的課程,學習其在利用情境與問題教學法開展教學時,是如何對教學現場進行把控的,是如何科學合理的創設情境和設計問題的。使農村高中數學教師在與城市高中數學教師的學習和交流中,獲取到有益的工作經驗,并把自身在教學實施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提出來,尋求經驗上的指導和幫助。除此之外要為本校教師的學術交流活動創造便利條件,把高中數學教師安排在同一個辦公室,為其學術上的交流和經驗分享創造便利條件。鼓勵教師對自己每節課在情境與問題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獲得的經驗、反思出的不足等記錄并分享,通過教師間的交流解決問題,吸取經驗和教訓,以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總之通過多方面的努力,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為情境與問題教學法的有效實施提供師資力量方面的保障,提升其應用效果。
2.2 營造適宜的情境與問題教學氛圍。情境與問題教學法在實施中對課堂氛圍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其本質是對教師本位、知識本位的一種顛覆,課堂氛圍就要迎合學生的身心特征,為實現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創造適宜的學習氛圍,這樣才能使情境與問題教學法的應用效果更加顯著。
2.2.1 課堂氛圍要活躍寬松。既然不再是教師一言堂,那么學生就要通過交流和討論等形式來實現對問題的探究,如果課堂氛圍不活躍,教師提出了討論問題,學生們不積極發言,那么課堂教學就會陷入較為尷尬的氛圍。如果教師此時還一味強調課堂紀律,保持嚴肅的氣場,就會限制學生的自由表達,學生不敢自由的質疑和表達,思維就得不到發散和發展,質疑和探究就無法充分的開展,情境與問題教學的有效性就受到了影響。因此在實施情境與問題教學法時,教師要營造寬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積極討論的學習興趣。
2.2.2 師生關系要融洽平等。在以問題情境為主導的自主學習中,融洽的師生關系,可以使教師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情,平等的師生關系可以使課堂的師生互動更加頻繁。教師要對學生的學情有足夠的了解,才便于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學情來劃分問題討論小組,要依據學情來設計討論問題和創設情境。而學生的學情并非只是考試成績,還需要教師在課內課外與學生的接觸中,了解學生的性格品質、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潛力等多方面的綜合信息。因此教師非常有必要建設師生關系,強化對學生的了解,強化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尤其是在開展情境與問題教學時,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躍表達自身個性化的觀點和意見,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2.3 情境的有效創設與問題的合理引導。前面兩點都是準備工作,在前面兩點的基礎上還需要對教學情境和引導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才能使情境與問題教學法產生更加顯著的教學效果,從而促進農村高中數學教學水平的顯著提升。
2.3.1 情境的創設要有效[3]。情境的創設要迎合學生的身心特征,要具有趣味性、懸疑性、探究性,以便于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產生好奇心,想要進行探究活動。要緊扣知識內容,便于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和應用,且情境本身切合生活的實際需求,有益于建構起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情境的創設方式要靈活且新穎,對于多媒體情境、實踐情境、教具情境等進行靈活的利用,尤其是多媒體情境,對于線上優秀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和靈活利用,為學生創造直觀、趣味、生動、豐富的教學情境。比如在湘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一《映射與函數》的教學中,對于“映射”這個概念的解析,教師可以引入人對事物的命名、人的各種筆名、綽號、學名、乳名等應用情境,來對“映射”的概念進行解析,強化對抽象概念的解析,并充分利用了學生的既有經驗來理解新知。然后再利用多媒體情境和問題情境,對可能會造成學生對“映射”產生誤解的圖形、問題一一呈現,使學生通過對圖形和問題的判斷和探究,深化對于“映射”這一概念的理解。
2.3.2 問題的設計要科學合理。問題要具有科學性,要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控制好問題設計的難度,在舊知和既有經驗的基礎上來發展學生的新知和學習經驗。問題要具有啟發性,可以對學生的思維活動進行引導,使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和探究,獲取到新的知識和經驗,形成新的思維模式和認知視角,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問題要具有層次性,要由淺入深地對學生進行引導,一是便于學生對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進行適應,二是便于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發展。把復雜的問題拆解為幾個問題,使學生在各個小問題的引導下,逐步突破,遞進式上升,既可以幫助學生適應自主學習,又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信心,促進以學生為主教學模式的改革。
2.3.3 把控好實施過程。在實施情境與問題教學時,教師要把控好教學現場,提高自身的控場能力。在教學設計中對教學流程進行合理的安排,并為學生的自主思考、自主討論留足時間,使學生通過不斷的訓練形成自主思考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及時關注學生在問題討論中的表現,對學生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及時指導,并收集學生的表現,在教學評價環節做出綜合、全面、客觀的評價,為學生的努力指明方向。
高中是教育的關鍵階段,素質教育體系中分數不再是惟一的追求,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才是教育最根本的目的。這種教育目標和理念的變化,教學方法也勢必要創新發展。一味的采用講述式教學法,忽略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接收效果和學習能力,影響了高中數學的教學質量。教師要認知到傳統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積極應用情境與問題教學法來提高高中數學的教學質量。在積極應用的同時,還要注重提高教師和學生對于問題與情境教學法的適應力,提高教師的問題設計水平和情境創設能力,提高學生對問題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從而使學生適應教學改革的變化,強化農村高中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