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娟
(江蘇省泗洪縣衡山路實驗學校 江蘇 泗洪 223900)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該加強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重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使語文能夠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語文是重點教育學科,對小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發展有著重要性的現實意義,教師需要注重學生語文意識的培養,運用主題單元整合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單元整合教學主要指的是教師通過深入分析語文教材中的敬愛哦學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知識點以及相關學習內容劃分成多個單元,并將每個單元作為一個單獨的整體進行教學。這些單元不同的鮮明主題,教師可以圍繞這些主題開展語文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單元整合教學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主要是從教學方法、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等幾個方面開展語文教學。單元整合教學和傳統語文教學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對教材的講解分析,沒有綜合考慮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和認知理解能力,導致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接收知識,無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大大下降。而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思維模式很容易僵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下降,對學生的未來學習生活極為不利[1]。單元整合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進一步明確了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開展教學,結合實際教學情況,設置了多種不同類型的教學活動,極大的豐富了教學內容,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除此之外,豐富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也為學生創造了更多實踐機會,促使學生將學習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在單元整合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重視,學習主觀能動性大大提升,學習效率大大提高,提升了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最后,單元整合教學為教師提供了更多創新改革的機會,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實踐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學方式,并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拓展教學內容,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對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想要有效發揮單元整合教學的優勢作用,引導學生掌握更多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樣,教師需要深入分析單元整合教學的特點,為語文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進行小學語文主題單元整合的過程中,其特點主要體現在教學目標、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三個方面。首先是教學目標方面,單元整合需要教師從學生的視角出發,遵循人本教學原則,結合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并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其進行自主思考和學習。在明確的教學目標下,教師能夠創造更加和諧輕松的語文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進行探索和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手段方面,單元整合教學模式不同于以往語文教學中對學生語文理論知識的培養和訓練,更加側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在教學模式方面,通過但與驗證和能夠有效避免教師“一言堂”的情況再次出現,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角,而是課堂的主導者和學生學習的輔助者,教學效率大大提升。
3.1 提高教材利用率。教材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輔助工具,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大部分的語文知識都來自于教材中,而教師的教學也要圍繞教材開展。教材能夠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語文知識。為了進一步發揮教材的重要教學價值,我們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單元整合,有效提高教材利用率,從而提升語文教學質量[2]。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在日常的教學中全面分析每一本教材的內容、知識體系以及整體的知識框架,歸納和總結其中的知識重難點,幫助學生了解誒每一個單元的主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比較簡單地教學主題開展教學活動,并在各個文章知識中建立關系,為語文教學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在教學《翠鳥》和《燕子》等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將這些課文串聯起來進行授課,組合成一個單獨的以鳥類為主題的單元,并圍繞這一核心點開展下一階段的教學。為了能夠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在開展教學之前認真全面的分析每一篇課文的內容,然后通過鳥類這一切入點開展單元整合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和學習能力,適當進行教學拓展,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
3.2 多媒體情境教學加深學生情感體驗。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模式,由于小學生的抽象思維和理解能力較弱,在接受新事物時,直觀內容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在學習語文課文時,由于課文的背景知識和實際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相差甚遠,導致學生無法聯想到課文背景,知識抽象性大大增強,小學生語文鑒賞能力下降。教師應該積極利用多媒體設備構建教學情境,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多樣化的視頻、圖片、音樂等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促進學生了解文章北京,加深學生的閱讀體驗。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課堂導入,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學習中。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課文時,單元主題為“祖國山河”,而主要的課文有《古詩三首》、《富饒的西沙群島》、《海濱小鎮》和《美麗的小興安嶺》四篇課文。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為了讓小學生領略到我國山河的壯麗,激發小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3]。而在學習著一單元時,如單靠學生想象和教材上寥寥無幾的圖片,是很難讓學生認識到山河壯麗的,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運用直觀方式刺激學生的感官,加深學生的理解。例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海底美麗的珊瑚、有趣的海底生物,配合上海風吹拂的聲音和鳥兒的鳴叫,幫助學生直觀了解到男孩風景,從而加深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認知。在多媒體教學情境中,學生的思維會緊緊圍繞單元主題上進行思考,幫助教師開展主題單元整合教學提供良好的教學氛圍。
3.3 生活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知識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語文作為重要的語言表達方式,其表現的形式也是通過生活。應用生活化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幫助學生建立生活和語文知識之間的聯系。生活化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加強小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幫助小學生將學習到的語文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生活化教學注重學生語文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不同于情境構建,生活化教學通過案例、故事和事物的分析,將文章知識融合到生活實際中,從而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將文章知識和生活實際建立聯系。生活化教學能夠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情感認知能力,引導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加深學生的生活認知。例如在進行主題單元整合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在進行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教學時開展的單元主題整合生活化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生活中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態度。本單元的課文有《大青樹下的小學》、《花的學校》以及《不懂就要問》三篇課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童年生活的美妙,提升學生的生活體驗。教師可以通過開展生活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親身體驗,與文章作者產生增強學生對生活的認知。例如《不懂就要問》這篇課文的教學,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閱讀這篇文章,在閱讀過程中體會孫中山先生勤學好問的精神,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大膽的提出自己的疑問。不僅語文教學質量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思想發生了轉變,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學習觀念,提升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3.4 通過群文閱讀教學強化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在進行單元整合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還需要培養學生的文章理解和寫作意識。教師可以通過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閱讀意識,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群文閱讀教學和單元整合教學具有很多的共同點,單元整合主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而群文閱讀則側重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群文閱讀通過設置核心議題,多文本比較、思維碰撞、達成共識四個步驟,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幫助學生理解不同課文之間的聯系和其中的深刻內涵。群文閱讀需要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橫向比較閱讀就是根據文章中的同一角色進行比較,縱向比較則是通過對文章的寫作手法、寫作技巧以及敘事順序等進行比較。
例如在進行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圍繞“小寓言大道理”這一主題開展群文閱讀,在教學《小馬過河》這篇寓言故事時,教師可以準備更多類似的寓言故事,一篇帶動多篇開展群文閱讀,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明白自己遇到困難時不能光聽別人提意見,自己要多思考多嘗試。在教學的最后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一些經典名著,例如《小故事大道理》和《伊索寓言》等,讓學生能夠進行自主閱讀,為學生指明閱讀方向的同時,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閱讀面,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4]。
3.5 小組合作學習提升學生合作探究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一直以來都備受小學語文教師的歡迎,廣大語文教師積極將小組合作應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升了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在進行單元整合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例如在教學四年級第四單元時,針對本單元的《盤古開天辟地》、《精衛填海》、《普羅米修斯》和《女媧補天》四篇課文,教師可以開展一個神話專題,開展小組合作,進行單元整合教學。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并組織學生運用互聯網技術收集資料或閱讀課外讀物等方法,加深學生對單元知識的理解,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其次,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分析神話人物形象和性格特點,拓展課文知識,反映當時古代人們的生活,并體現出故事中蘊含的美好幻想,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3.6 圍繞主題開展小學語文主題單元教學。語文教材的每一個單元都是有一定主題的,教師需要在主題指導下開展單元整合,在構建小學語文主題學習環境時,教師需要圍繞主題、緊扣主題開展教學,讓學生的學習也能夠緊扣主題。例如在講解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時,針對這一段元的課文《北京的春節》、《臘八粥》、《古詩三首》和《藏戲》開展單元主題教學。本單元的第三課是《古詩三首》,其中的《寒食》則涉及的是《寒食節》,而《昭昭牽牛星》涉及的則是七夕節,《十五夜望月》涉及的則是中秋節。再加上這一單元的習作也是關于家鄉風俗的寫作練習,由此可見,這一單元的主題是關于中國的傳統節日。教師在開展單元主題教學時就需要緊扣這一主題,圍繞各種節日構建小學語文主題學習環境,開展單元主題教學。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調整時間順序,按照不同節日的時間開展單元教學,教師可以先講授寒食節內容,然后講授七夕節,在這之后講授《十五夜望月》涉及的中秋節,之后則是《臘八粥》這篇課文所涉及的臘八節,最后則是《北京的春節》涉及的春節。通過時間順序,教師可以一直從寒食節延伸到春節,從春日節日順延到冬天節日。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思路更加清晰,還能夠使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有更深的印象和理解,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同時傳承和發揚我國傳統節日文化。在講述完這些課文之后,教師可以將《藏戲》作為單獨一課進行講解,因為《藏戲》所涉及的是我國少數民族的節日。除此之外,教師在講述課文內容的時候還應該講一講其他與這些節日有關的習俗或者各個地區不同的習俗,從而使學生能夠了解我國廣袤土地上存在著的各個民族和地域存在的風俗習慣,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在學習了這些課文之后,教師可以再次進行整合,并引導學生談一談自己家鄉或者自己所知道的與課文不同的風俗習慣。
3.7 延伸主題開展小學語文主題單元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教好課文內容,還需要對課文內容進行適當的延伸和拓展,這樣才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思維不再局限于課堂上,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適當拓展主題能夠進一步發揮單元主題教學的優勢作用,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增強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課文,包括《魯濱孫漂流記》、《騎鵝旅行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這些課文涉及的都是主人公外出旅行的故事,而且充滿了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事物。在運用單元主題整合教學方法講述完這些課文之后,教師應該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旅行經歷談一談自己的看法。教師需要延伸主題,幫助學生拓展語文知識學習,例如通過多媒體播放李安導演的《少年派》,這部影片就講述了一人一虎在海上漂流的故事,和課文一樣,這部影片也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和本單元的課文有相似的主旨和意境。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播放《丁丁歷險記》這部動畫片,讓學生學好課文,能夠在觀看影片和動畫的同時體會到快樂,從而對課文中主人公的旅行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3.8 通過整合點完善主題版塊。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都是多名教育學家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特點,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和整合確定的,每一個單元都擁有一個較強的概括性主題。而與單篇課文的教學不同,單元主題整合傳達的是綜合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內容,對學習性資源具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學生深入學習,拓展自己的視野。
首先是單元之間的整合,單元之間的整合需要教師打破原本的課本結構,圍繞各個主題和學生實際情況,堅持教學目標為教學開展中心對教學內容進行概括、調整和融合,適當調整教學順序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北京的春節》一課,教師既可以按照時間順序最后講解,也可以在單元教學開始時講解。考慮到學生剛剛經歷過春節,對節日那種喜慶的氛圍還歷歷在目,其情感能夠和文本內容是實現有效銜接。因此教師可以將本篇課文調整到剛開學時教學,除此之外,在單元整合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遵循相似性的原則,將同一種寫作手法的課文整理到一起進行教學,通過同類型文章的教學加深學生記憶,并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閱讀。
其次,教師應該通過課文和課文之間的整合點進行主題單元教學。課文和課文之間的整合也是主題單元教學的一大亮點,我們可以根據同樣的主題,將具有相同題材、類似內容和相似語言特色的課文進行整合,從而達到高質量語文教學的目的。例如將魯迅先生的文章整合到一起進行教學,既能夠讓學生了解魯迅先生的寫作思路,還能夠拉近學生和魯迅先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讀懂魯迅。
3.9 找準訓練點開展單元主題整合。有效的訓練能夠進一步推動小學語文單元主題教學質量的提升,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板塊。如果教師想要進一步節省教學時間,豐富教學內容構建小學語文主題學習環境,教師就需要找準訓練點,針對性的進行整合。
第一,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高效預習。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教師可以專門準備一節語文課,告訴學生在預習的時候應該學什么,怎樣學習,并通過布置一些簡單的預習作業,提升學生預習效果,為單元主題整合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教師可以通過以讀代講的方法,組織學生通讀每篇課文。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部分課文簡單易懂、內容淺顯,學生的理解障礙較小,適合學生進行朗讀訓練。比如《觀潮》一課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抑揚頓挫、時快時慢的朗讀感受到潮水奔涌和退去時的情形。
第三,教師應該圍繞某一主題開展學習,構建一個互動課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針對性的推薦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目,并提供平臺讓學生定期展示自己的閱讀情況。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主題學習環境下開展單元整合教學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知識應用能力,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有效運用單元整合不僅能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提升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