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薇
(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福建 廈門 361000)
作為所有學科的基礎學科,學好語文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們的語言文字能力,并且為之后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可以說,學好語文是學好其它所有學科的前提所在。身為新時代的小學生,必須學好中國字,說好中國話,肩負起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使命。所以,在共同體背景下,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效率,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而本文中所涉及綠色教育,主要就是指以學生本身作為教學主體,共同體教育教學模式作為背景下,如何積極地培養學生們獨立自主以及合作探討的學習能力,并且能夠讓學生們個性化發展和多樣化發展。在共同體教育教學模式中,采用綠色教學方式,其優勢在于能夠充分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題,能夠進一步激發出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助于學習者發揮創造性思維,并且能夠更好的提升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課堂效率,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進一步提高共同體課堂效率。
在運用共同體教育教學模式的小學語文課堂上,要充分地運用綠色教學模式,提升小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進而對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進行有效提升。筆者對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采用綠色教學模式的意義進行了初探,總結歸納如下:
1.1 在課堂上采用綠色教育方法,能夠更好的活躍課堂的整體氣氛。小學生具有活潑、率真的天性,尤其是中低年級的學生,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對于他們有著天然的吸引力。因此,小學生喜歡擁有活躍的課堂氛圍,這能夠引發小學生的共鳴,進而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去。而且小學語文課堂在采用綠色教育模式時,能夠讓小學生占據學習的主體地位,能夠讓小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語文的學習中去,提升小學是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在《昆蟲備忘錄》的教學中,我抓住文章中的趣味性進行教學設計。
首先,趣解題,巧導入。
(1)作者切入,引出課題。
師: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汪曾祺先生將幾位有趣的昆蟲朋友請入了我們的課堂。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昆蟲備忘錄》,走近這些的生靈吧!
(2)隨文識字“錄”。
①引導生活中識字。
師:“錄”是我們的生字,但是大家對它并不陌生,你在哪兒見過它?
預設:在書本中見過“目錄”;上課要做記錄;平時錄音、錄像等詞語都很常見。
②解釋“備忘錄”。
師:課題中的“備忘錄”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課件答案:備忘錄在本課中指的是隨時記載,幫助記憶的筆記。
其次,趣學文,同探究。
(1)提出略讀要求。
師:既然是略讀課文,那么前面的略讀要求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蜻蜓、瓢蟲、螞蚱……這些昆蟲你了解嗎?它們身上的秘密你知道多少?默讀課文,說說你最感興趣的內容?!?/p>
師: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這些有趣的小生靈身上的秘密吧!
(2)歸納課文主角。
師:課文中記錄了哪些可愛的生靈?
預設:蜻蜓、蒼蠅、瓢蟲、獨角仙、螞蚱。
(課件出示作者圖片蜻蜓、蒼蠅、瓢蟲、獨角仙、螞蚱圖片)
引導說完整:有著復眼的蜻蜓和蒼蠅,被北京人稱為花大姐的瓢蟲,獨角仙——甲蟲中的霸王還有被河北人稱為掛大扁兒的螞蚱。
(3)歸納文1特點。
①讀課文第一個片段,并根據課文內容完成填空。
②拓展有趣的資料袋。
學生視頻介紹“仿生技術——蠅眼照相機”。
③你還知道哪些昆蟲有復眼?
預設:蜜蜂、螢火蟲、蚊子、金龜子。
(4)歸納2-4小節的昆蟲別名及特點,完成表格填空。
(5)交流討論。
再次快速默讀課文,找出你覺得寫得最有趣的地方,用波浪線畫來,與大家交流。
(課前預設思考,邀請兩位同學錄音示范展示交流)
學生①:我覺得“我說,吃馬鈴薯嫩葉的瓢蟲,你們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蟲嗎?”這句很有趣,如果它能改胃口,變成一個小義士,讓農民伯伯不用再擔心他的莊稼,讓莊稼能有更好的收成。
學生②:我覺得全文都很有趣。尤其是“據說給它套上一輛泥制的小車,它拉著就走?!边@句,那么小的昆蟲居然能拉動一輛泥制的小車,這句話我想是運用了夸張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突出了獨角仙的力氣很大,這樣的寫法真是太妙了!
師:老師也很喜歡這篇文章,覺得文章語言風趣幽默,讀之令人忍俊不禁。尤其是這句““瓢蟲款款地落下來了,折好它的黑綢襯裙——膜翅,順順溜溜;收攏硬翅,嚴絲合縫。”小瓢蟲優雅降落的形象躍然紙上。還有哪些同學想要交流?
最后,趣總結,觀全篇。
本課以復眼、花大姐、獨角仙、螞蚱為題為我們展示了四種昆蟲有趣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昆蟲濃厚的興趣,同時也激發了我們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這節課例的設計,抓住了“有趣”這一關鍵詞,進行全文的感悟回顧,這一有趣的環節設計,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氛圍,使得同學們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完成了高效學習。
1.2 在課堂上采用綠色教育方法,有助于進一步培養共同體合作探究的精神。小學階段,尤其是中低年級,學生們缺乏合作的意識,還未建立有效合作的模式。當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不能夠對其進行主動的探究和思考。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當教師采用綠色教學方法時,通過提出的問題來引入學生的思考,幫助他們建立共同體學習小組,讓學生們通過高效的共同體學習模式,在組內相互幫助來解決提出的問題,甚至能在共同體的引導下進行小組間、師生間的合作。這樣能夠提升小學生的合作能力,并且能夠提升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升小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在三年級觀察習作《胖大海變形記》的教學中,教師先用問題導入:“在今天的作文課上,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件神奇的寶貝,同學們想不想看?先別著急,我想請一位同學上臺來描述這個寶貝,其他同學根據他的描述,猜一猜它是什么?”隨后提出觀察要求:“老師要求你在介紹它的時候,先認真觀察,細致描述。最好能描述一下它像什么呢?觀察可以從那幾個方面進行呢?”
生:用眼睛看顏色、大小、形狀;用手摸硬度、光滑與否;用鼻子聞氣味;用嘴嘗味道。
預設學生介紹:
生:它是咖啡色、深褐色的。它是橢圓形的,像一個小小的橄欖、曬干的紅棗。它和花生差不多大小。它的表面坑坑洼洼,摸起來凹凸不平,皺巴巴的,像七十幾歲老人的臉。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中藥味。它可能是什么呢?大家猜猜看。
學生猜想:是不是紅棗?可能是花生。我覺得是曬干了的橄欖。
師追問:大家剛剛都是單單從外表看,這樣就可以知道它是什么嗎?除了看和摸,還有其他的觀察方法嗎?
此時,學生猜是紅棗、橄欖的時候,教師邀請學生嘗一嘗。
師:你們都猜不出來,那老師就告訴你們,它的名字叫“胖大?!?。它原來是綠色的,曬干后變成了褐色、棕色。它還是一味中藥呢!可別小看它,它可是一位了不起的魔術師呢!想看他怎么變魔術嗎?不過,老師有個要求,那就是同學們要做用上我們的習作法寶:仔細觀察,大膽想象。
接著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充分發揮想象。
師:為什么這樣小小的種子叫胖大海呢?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視頻,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請大家睜大雙眼。
接著邀請學生觀看視頻,每一段停一下,觀察變化,說說變化。
教師引導觀察:表皮變化、水的顏色變化、外形變化等等。
隨后,教師通過觀察視頻,引導學生對胖大海的變化過程將進行觀察和展開合理想象,能夠有條理地按照時間順序進行觀察。
之后引導學生動手觀察,教師引導:“怎么樣,胖大海有趣嗎?接下來請你們自己觀察。老師有個要求,要按照這樣的順序來觀察胖大海的變化并記錄在這張表格上,甚至最后還能同桌一起嘗一嘗呢!”
此時引入共同體小組合作模式進行觀察記錄。
教師倒水,生自行觀察。學生觀察,根據提示詞進行簡單記錄。
共同體小組總結陳述變化、練習說話,總結變化。邀請共同體小組進行全班匯報。
最后教師進行寫作指導。
教師指導總結:“孩子們,咱們要將今天的觀察形成習作,你會起一個怎樣的題目?其實,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神奇的物品,比如會害羞的含羞草……只要讓我們記住觀察是最好的老師。觀察和想象是作文的法寶。觀察力和想象力是寫作的“翅膀”。認真觀察、大膽想象,用心感受,相信大家一定能寫出好文章的!讓我們一起完成這篇作文吧!”
教師在指導寫作的過程中,也引導共同體小組觀察討論時注意的重點“仔細觀察,大膽想象”。指導學生有序觀察并具有創造性地進行觀察總結,提升了共同體小組的合作能力。
1.3 在課堂上采用綠色教育模式,能夠有效的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具有絕對的權威性,老師是單純的傳播者,學生們對老師的態度即畏懼又尊敬,這種教學方式極大的阻礙了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在共同體背景下的小學課堂上采用綠色教學方式的時候,能夠給學生更多的主動權,不但能夠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還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通過綠色教育能夠讓小學生放下思想包袱,讓小學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有效地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在教學三年級觀察習作《可愛的娃娃》的課例中,我進行了綠色教育模式的初探。
(1)懸念引入,激發興趣。師:在今天的作文課上,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件神秘的禮物(停頓片刻,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同學們想不想看?
接著,教師揭曉謎底。
師:不拆開袋子,你摸摸它,猜猜它是什么?誰能說說你看到這份禮物時的心情?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進行描述,注意引導說完整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師:現在讓你手中的娃娃坐在語文書上休息一會兒。
(2)認真觀察,充分想象。
①激趣。
師:這個小娃娃的名字叫歡歡,咱們和她打個招呼好不好?
歡歡說:“真開心能和大家做朋友!如果誰能夠按一定順序、細致地描述我,描述得好的同學就能成為我的新主人!同學們,加油??!”
接下來,給大家一分鐘觀察一下我們能從哪些地方觀察介紹這個娃娃?
②啟發引導觀察。
根據學生匯報相機板書,引導觀察娃娃的外貌:衣著、帽、衣、裙、鞋、長相、發型、五官、表情和頭、手、腿的動作。
(3)引導共同體小組討論。
歡歡說:“今天我穿得可漂亮啦!同學們能不能仔細觀察一下我的衣著,四人小組試著說一說。”(手劃過板書,讓學生看“衣著 帽 衣 裙 鞋”)注意說具體,語言通順,若是能用上好詞好句那就更棒了!共同體小組內可以互相補充,待會兒請一組代表發言。
此時,運用共同體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4)匯報討論結果,指導學生進行描述。
①引導觀察。
師:誰能來描述一下歡歡的衣著?
預設:這是一個笑瞇瞇的小女孩。她頭戴著花瓣形的嫩黃的帽子,花瓣的邊沿是橘紅色的,整個帽子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她穿著嫩黃色的上衣,棕色背帶短裙,短裙腰部正中央還縫著一個小口袋,口袋上繡著一朵白色的、花心是黃色的菊花呢!她穿著棕色的小短靴......
教師評價:是否細致;是否有序;是否能合理想象。
②描述長相。
師:誰能說說她的長相呢?
預設:帽檐下露出棕色的劉海和兩條小辮子,你瞧,辮子上還系著藍色的蝴蝶結呢!她的眼睛瞇成了一條縫,鼻子小小圓圓的,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③描述動作。
師:誰能描述一下歡歡的動作呢?
預設:她的頭微微向左側著,仿佛在傾聽著什么。她坐在椅子上兩只手托著腦袋,兩條腿交叉著。
大家描述得真好!做到了:仔細觀察,大膽想象,有序描述。
(5)寫作指導。
①導入。
師:歡歡的好朋友樂樂也迫不及待想和大家見面了!請大家打開二號袋子,請出樂樂!樂樂看大家把歡歡描述得那么細致,他真羨慕?。?/p>
他有一個請求:“希望同學們能像描述歡歡一樣,仔細觀察,按一定的順序描寫我!描述得好的同學能成為我的新小主人!”
師:大家能做到嗎?我們要描述:外貌中的衣著、長相和動作。
②提示寫作秘訣。
師:大家是不是都很想成為歡歡樂樂的新主人呢?老師提醒你用上我們的寫作小秘訣。
齊讀:有序描述,仔細觀察,大膽想象。
③小結。
師:孩子們,現在就請你動筆,用一段話寫一寫樂樂吧!你可以用上這樣的開頭:“瞧!這是我的新朋友——樂樂。他……”
教師提示注意寫作的時候按一定的順序,把句子寫通順、寫具體,最好能用上好詞好句。觀察力和想象力是寫作的“翅膀”。仔細觀察,大膽想象,用心感受,相信大家一定能寫出好文章的!讓我們一起完成這篇作文吧!
在此教學案例中,學生主動觀察玩偶的衣著、長相、動作,進行自主描述,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向老師進行求助,老師適時點撥,師生共同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學過程由學生主導,教師指引,進行合作互動學習,先由共同體小組內的生生互動,隨后在共同體小組匯報過程中進行了師生互動,在描述可愛玩偶的輕松氛圍中,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表達能力,同時還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2.1 切實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題地位,營造綠色的課堂氛圍。共同體背景下的教學的過程中,小學語文老師要切實的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要正確的認識到,課堂是老師和學生共同的舞臺。同時在小學語文課堂當中,老師要切實發揮出小學生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而且在老師講課的過程當中,要善于提出問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培養學生們主動尋求答案的意識,讓學生們在共同體小組討論交流時、共同體小組匯報時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發揮學生自身的想象力。例如在一些語言故事的講授當中,可以對小學生進行啟發性的提問,這樣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積極地產開討論,交流表述自己的觀點。教師在聽取共同體小組匯報的過程中你,對于學生們表達的想法,要給予鼓勵和肯定,讓學生們得到更多的發展和滿足。
2.2 積極培養學生們的合作探究意識,認真執行綠色教育方略。在共同體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上,老師在傳授課堂知識的時候,要重視培養學生們相互合作、相互探究的意識,讓學生們有主動學習知識的意識。而且在培養小學生合作探究問題的過程當中,能夠更好的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實現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例如在給小學生講解《烏鴉喝水》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們準備好學習道具——石子和瓶子。讓學生們動手演示烏鴉喝水的整個過程,這樣學生么通過小組合作獲取答案,鞏固學生所獲得的知識。
2.3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教學方式,開辟綠色教育途徑。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切實的開發出綠色教育的新途徑,而且要善于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老師要善于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此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運用多媒體技術、運用情景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并且要善于運用角色扮演等,要通過多種教育方式達到實現綠色教學的目的。而且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當中,小學生喜歡一些生動的故事或者是有趣的畫面,因此老師可以充分的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對話類型的課文當中,老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們分角色朗讀,這樣不但能夠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課堂上占據主體地位的是老師,在課堂上所采用的教學方式主要是老師主動“教”,學生被動去“學”的形式,這種教學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并且限制了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可以說這種被動的教學方式,讓小學生感覺小學語文課程非常的枯燥乏味,慢慢的就會讓小學生們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嚴重的阻礙了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我們能夠發現在共同體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綠色教育方式可以提升小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而且能夠很好的提升小學生自身的語文素養。
在提倡大力開展素質教育的前提下,通過在共同體教學模式中,運用形式多樣的綠色教育模式,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質量。共同體學習模式中,進一步踐行小學語文“綠色”教學能夠更好的活躍課堂的整體氣氛,有助于進一步培養共同體合作探究的精神,有助于進一步培養共同體合作探究的精神,能夠有效的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綠色的課堂氛圍、認真執行綠色教育方略,開辟綠色教育途徑,從而提升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