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斌
(甘肅省玉門市第三中學 甘肅 酒泉 735211)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群文閱讀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由以往的單篇精講逐漸轉變為多篇講授,做到多種閱讀方法并用,大大提升了閱讀教學效率。群文閱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還能夠增強閱讀教學效果,幫助學生積累名詞佳句,做到舉一反三,促進其寫作水平的提升。所以,初中語文教師應注重群文閱讀教學的應用,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習水平,有效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加深學生的文章的理解。
群文閱讀主要指的是圍繞一個或者多個議題,選擇多篇文章進行閱讀與分析,在閱讀的過程中,師生之間會出現觀點的碰撞,通過綜合分析最終達成共識。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選擇一群文章時,應是同一個議題,在文章的分析過程中,不是教師向學生單方面的灌輸,而是師生之間觀念碰撞的過程。群文閱讀與新課改中的理念相吻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強調教師的引導者角色,而不是指揮者。對于初中生來說,群文閱讀的方式更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其閱讀水平。群文閱讀的實施流程主要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步,由于群文閱讀的數量比較多,學生先明確群文閱讀的主題;第二步,采取通讀的方式對群文進行閱讀,并對閱讀的文章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應完成相應的閱讀記錄表,簡要概括一下自己的閱讀內容,便于對群文中的內容進行理解;第三步,積極討論,在這一環節,教師會與學生共同討論,這也是群文閱讀教學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可以在此期間針對群文的內容提出一些問題,并引導學生積極發表言論,對于學生的觀點,教師不應輕易否定、過于干涉學生的思維,而是加以引導;第四步,總結與引導,在經過上一環節的討論之后,教師應對學生的觀點進行指導與改正,對于存在爭議的觀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再次進行思考,通過充分地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橫向對比閱讀,引發學生展開相應的思考。
2.1 有助于增加學生的閱讀量。群文閱讀改變了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使學生回歸到課堂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新課改中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字數要求為260萬字,而教材中的閱讀內容沒有達到這個標準,通過采取群文閱讀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學習一些課外閱讀中的內容,從而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語文是一門較為具象的學科,大多數內容都需要借助學生自身的意識進行判斷與體會,然后從中得出相應的結論,所以說,語文知識的積累十分重要,而閱讀是一個大量輸入輸出的過程,在群文閱讀過程中能夠獲得較多的語文知識。
2.2 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語文學習中,閱讀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方式,群文閱讀的課容量非常大,除了平常的朗讀之外,教師還會指導學生進行略讀、默讀、深讀等,從而豐富學生的閱讀方式,為學生日后的閱讀能力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習任務并不是很緊張,通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其閱讀能力,對之后的語文學習非常有幫助,而群文閱讀能夠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通過大量的閱讀練習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2.3 有助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有助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在群文閱讀過程中,師生對閱讀內容的探討也是師生之間交朋友的一個過程。許多學生認為教師是嚴肅的、高高在上的,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師生之間通過共同交流文章的內容,學生會減少對教師的錯誤認識,教師也能夠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彼此之間能夠敞開心扉,從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2.4 有助于提升閱讀教學水平。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對于初中語文教師來說,如何高效開展閱讀教學、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而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中的應用,使教師可以從群文的角度對教學進行探索。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主題篩選群文閱讀的素材,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學習需要等找尋閱讀材料的關鍵,通過對群文閱讀教學的準備,極大地豐富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同時,在群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還會面臨各種新的問題,通過尋找新的解決辦法,進而產生新的認知,這對于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開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并且還大大提升教師的群文閱讀教學水平。
3.1 學生對閱讀缺乏主動性。在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課堂氛圍不夠活躍,大多數學生只是為了考試而閱讀,并且基本上集中在作文閱讀上面,尋找一些萬能作文模板,而家長給孩子買的課外書中,作文書的比重較大。由于家長和學生對閱讀存在錯誤的認知,導致學生的閱讀熱情不高,并且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大多與考試有關,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閱讀范圍,這種功利性的閱讀,無法使學生真正領會閱讀的樂趣。同時,初中教育主要是應試教育,學生在課外時間做一些和學習有關的事情時,便會覺得個人時間被壓榨,從而在內心產生為了考試而閱讀的心理,從內心開始排斥閱讀,以至于在初中閱讀教學中出現興趣較低、缺乏主動性等現象。
3.2 學生閱讀面較窄。新課改中對于初中生的課外閱讀字數要求為260萬字,大多數學校還會在假期布置讀書任務,并要求寫讀后感,但是據相關研究表明,大多數學生都很難堅持閱讀,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也遠遠沒有達到,并且還缺乏閱讀思考,少部分學生能夠堅持閱讀,但也只是閱讀一些武俠小說等各種讀物,很少涉及中外名著,這對學生的閱讀水平提升沒有較大的幫助。由于現在學生課業負擔較重,學生的閱讀時間大多為課堂時間,而課堂上的閱讀內容大多是教師選定的,學生可以選擇的范圍比較小,導致學生課外閱讀量較小。同時,學生閱讀面較窄與部分家長反對課外閱讀有一定的關系,在部分學校的問卷調查中發現,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家長同意購買課外書,一小部分家長認為應該購買與學業有關的輔導資料,主要以提升成績為主,還有一大部分家長認為沒有必要購買課外書籍。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閱讀大多停留在教材上,對中外名著等課外書籍了解甚少,課外閱讀量也遠遠低于新課標的要求[1]。
3.3 教學方法缺乏合理性。群文閱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閱讀教學中依然存在著各種問題,導致無法真正發揮出群文閱讀的作用。首先,在群文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不具備“群文”意識,分不清主題與議題之間的關系,選擇的群文素材也只是為其中一篇文章而服務,沒有脫離以往的閱讀教學模式。同時,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缺乏明確的目標,沒有做到學情前測,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沒有制定短期計劃以及長期計劃。其次,教學模式設計缺乏合理性,部分教師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過長,導致學生在思考問題過程中容易懈怠,還有部分教師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過短,無法使學生真正了解文章含義,導致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最后,在群文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過于干涉學生的思維,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還處于思維發展時期,難免會出現一些幼稚的想法,此時教師不應急于否定學生,這個階段的學生內心比較脆弱敏感,公然否定學生的觀點不僅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還會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并且這與新課改的要求也不相符,違背了群文閱讀教學的初衷。
4.1 掌握選文技巧,做好群文閱讀教學設計。在初中語文群文閱讀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閱讀喜好選擇閱讀題材,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激發其閱讀興趣,并且注重閱讀素材的多向性以及開放性,把握好選文大方向。多向性主要指的是根據一個或者多個議題展開閱讀;開放性主要指的是閱讀素材除了是教材內容之外,還可以選擇課外閱讀內容。同時,群文閱讀素材還應與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情況保持一致,不能夠脫離教學實際,保證達到相應的教育預期。例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這一文章時,教師可以準備兩篇至三篇課外童話故事,《豌豆上的公主》、《一個天才雜技演員》,保證群文閱讀主題的統一。在群文閱讀過程中,讓學生找出文中夸張的內容,并以小組的方式進行交流,探討夸張手法的作用,感受童話故事中人物以及情節刻畫上設置夸張的效果,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理解闡述繪本中的內容、表達自己的觀點。在《皇帝的新裝》中,使用夸張的手法突出了皇帝的虛榮和荒唐、大臣們的阿諛奉承、騙子的貪得無厭以及百姓們的膽小從眾;在《豌豆上的公主》中,使用夸張的手法突出了公主皮膚嬌嫩和享樂的形象、諷刺了封建統治者的荒唐;在《一個天才雜技演員》中,突出了臺焦傲懶惰驕傲以及鄭用功勤奮好學的形象,情節既新奇又幽默。最終通過總結,得出童話中夸張手法的作用主要是突出人物形象、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使故事情節更具趣味性。在群文閱讀之后,教師再組織開展主題活動,由學生探討童話中的深刻道理,經過提問、辨析,最終達成共識,使群文閱讀教學更具實效性[2]。
4.2 整合教學目標,凸顯群文閱讀的作用。與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相比,群文閱讀教學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量,并且擁有一定的閱讀速度,所以,在初中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花費更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指導,豐富學生的閱讀量,使學生閱讀一些具有關聯性的文章。根據群文閱讀的特點,教師應從課堂教學出發,對文章進行精讀,整合教學目標,將閱讀延伸至課外,拓展閱讀范圍,凸顯出群文閱讀在初中閱讀教學中的作用。例如,在《再塑生命的人》這一篇文章教學中,通過對文章分析,了解到該文章具有較為明顯的情感態度目標,即讓學生領會莎莉文老師雋永深沉的愛心和高超的教育藝術,學習海倫好學敏思、堅韌不拔、熱愛生活的精神。所以,在這一篇文章的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確定群文閱讀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感受傷殘人員對待人生和生活的樂觀態度,進而增強自身對生活的熱愛。當確定完教學目標之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閱讀能力等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慮,選擇適合學生的群文閱讀素材,選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二泉映月》等相關的文章,然后再將群文閱讀教學的目標進行細分,化為不同的小目標。首先,引導學生展開閱讀,了解主人公的事跡以及文章的描寫手法等,并鼓勵學生從方面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成自己獨特的認識,最終對生命產生新的看法,在這個過程中,通過結合每一個小目標,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從而激發對群文閱讀的興趣。
4.3 創新閱讀方法,提升閱讀質量。群文閱讀方法的創新對教學效果的提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利用互聯網,豐富群文閱讀教學手段。例如,在教學《鄧稼先》這一文章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相關的紀錄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通過視頻對鄧稼先有初步的了解,之后,引入與鄧稼先事跡相關的文章,《有一種感動叫鄧稼先》、《我國的原子彈是怎樣研制出來的》,以小組的方式展開群文閱讀,在閱讀過程中鼓勵學生互相提問、探究,了解鄧稼先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忠誠純正的精神與品質。教師也可以設計群文閱讀任務:“用文中的話概括一下鄧稼先精神;文中描寫鄧稼先外貌的語句有什么作用?”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閱讀。再如,在教學《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采取微課的方式展開教學,并準備三至五篇有關共產黨革命時期的新聞,微課的設計模塊包括新聞知識、文章的情感色彩、閱讀練習等,引導學生在群文閱讀過程中注重思考與分析,提高學習的效率[3]。在此基礎上,教師借助微課播放當下的一些熱點新聞,讓學生以簡潔的語言進行總結,并模仿寫作,掌握新聞的寫法與主旨,通過簡潔的語言突出豐富的感情色彩。微課能夠突出教學重點、實現資源共享,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進行壓縮,以微課形式讓學生在課外進行學習,提升群文閱讀效率和質量。
4.4 滲透閱讀技巧,使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初中階段的學生對群文閱讀這種方式缺乏一定的經驗和技巧,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給予一定的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群文閱讀的技巧,教給學生相應的閱讀方法,提升其自身的群文閱讀能力。在實際的群文閱讀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找出群文當中文章的共同之處,然后發現其中的不同之處,學會全面進行分析。例如,初中階段魯迅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己》、《故鄉》、《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等,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發現這幾篇文章作者相同,不同之處是體裁不同,然后,教師應引導學生整合文章的信息,通過對每一篇文章的分析與總結,將有關魯迅的信息碎片進行拼接,從而能夠發現一個更加全面、真實的魯迅,并加深對作者人物的了解。同時,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對已經獲得的信息和資料進行判斷,對于部分人說魯迅的文章難以理解,魯迅的精神與時代不符、已經過時,應該拋棄這種思想,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魯迅的多篇文章之后再次進行判斷,并思考:“魯迅的精神過時了嗎?在當前時代,魯迅的文章對我們還有哪些借鑒價值呢?”在群文閱讀過程中,通過逐步滲透閱讀的技巧,給學生恰當地指導,使其掌握閱讀的方法,提升自己的群文閱讀能力。
4.5 豐富閱讀渠道,定期組織閱讀活動。群文閱讀教學的開展只依靠教材與課堂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豐富閱讀渠道,定期組織學生展開閱讀活動,在圖書館或者其他有利于閱讀的地方進行集體閱讀,或者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開展語文閱讀角,在教室的一角設置閱讀區,教師提供閱讀素材,學生也可以在上面分享自己的課外書籍,并互相借閱,最好是整個年級的學生都能夠開展這樣的活動,這樣也會增加傳閱的書本數量,便于開展群文閱讀活動。豐富閱讀途徑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結合學生的特點以及喜好展開,只有當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養成習慣的時候,才能夠在閱讀中感受到樂趣,提高閱讀的熱情。在設置室內閱讀角的時候,需要定期維護閱讀素材,防止出現亂涂亂畫、損壞等現象,做到文明借閱,閱讀素材也可以跟隨教學進度而定期進行更換。
4.6 加強閱讀總結,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偨Y環節在群文閱讀中很容易被忽略,導致教學效果不夠理想,所以,初中語文教師應提高對閱讀總結的重視程度,改善群文閱讀體系,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例如,在教學《中國石拱橋》這一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入《橋》、《橋之美》等文章,通過對散文、說明文等各種文章類型進行對比之后,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方式。在群文閱讀教學中,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將石拱橋的特點、說明文的語言風格、文章順序等作為關鍵詞,引導學生回憶文章的內容,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并且在補充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使學生了解自身的閱讀弱項,優化群文閱讀策略。在組織學生進行閱讀總結的時候,教師還應注重教學反思,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完善育人模式,使群文閱讀教學更具發展性。
群文閱讀教學方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還能夠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因此,通過掌握選文技巧,做好群文閱讀教學設計;整合教學目標,凸顯群文閱讀的作用;創新閱讀方法,提升閱讀質量;滲透閱讀技巧,使學生掌握閱讀方法;豐富閱讀渠道,定期組織閱讀活動;加強閱讀總結,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等,有效地促進群文閱讀教學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