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珊,曾華鋒
(南京林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南京 210037)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也在逐漸惡化,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區,雖然在逐步向大灣區靠攏的過程中實現了經濟的騰飛,但這背后所付出的生態代價似乎無法調和。過去,人們往往從政府監管和人們認知的角度來考慮生態文明建設,而企業自身對主要污染源的考慮較少。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公司的生態責任。唐朝認為,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促使企業披露更加完善的環境會計相關信息,任何體系的構建都需要其自身所處行業背景的支撐而中國有關體系的構建仍存在著顯著的不足[1]。
因此,本文對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視角和水平進行了檢驗和量化,得出了質量分數。公司的影響因素可以幫助發現和完善公司層面的信息披露機制,構建公司層面的監督體系,從而從公司層面優化生態。而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提高也有助于該地區企業提高環保意識,通過信息的形式進行披露也有助于公眾對企業進行有效的監督。
本文選取了珠海市的上市公司作為珠江三角洲的代表城市,在綜合考察并計算了2016年以來的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基礎上,整理2016—2020年該市上市公司報告及相關公告信息,統計和規范處理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結合理論變量選擇,從而得出珠海市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因素,并針對這些影響因素的影響程度提出合理看法,從而從公司層面加強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以及環保意識。
從理論上講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應當是互相促進的。而一個地區整體的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可能是政府監管和人民對環保認知程度提高的共同結果能夠促使上市公司由于監管壓力和民眾監督壓力而完善其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據此,本文提出假設H1。
H1:地區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呈正相關。
Nian Yang等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認為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上市公司可能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受到更廣泛的監督[2]。這種關注度也可能是來自社會大眾和監管部門廣泛的監督。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H2。
H2:上市公司規模與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正相關。
Nguyen La Soa等除了盈利能力等指標,對公司治理有著單獨的研究[3]。代嬈等[4]在公司治理層面也有著類似的看法,即公司治理有關因素對披露的驅動作用。從公司治理角度來分析,一般來說,諸多利益相關者參與有助于更多信息的披露,但較為不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則會使得企業的其他利益相關者難以參與到企業治理的過程中。換句話說,公司可能最終只會披露其高管想要展示的信息。所以,據此提出假設H3。
H3: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正相關。
上市公司有時會為了在債權人面前樹立一個更好的形象而選擇披露更多的正向信息,同時一個企業的債務等的多少也會使得政府和利益相關者對其的關注加大,為了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更高的財務風險所帶來的不良后果。據此,提出假設H4。
H4:上市公司債務水平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呈正相關。
一個公司為了其長期穩定發展會選擇更加環保可持續的生產經營方式,同時,謀求長期發展的企業也會需要樹立更好的企業形象。據此,提出假設H5。
H5:上市公司發展能力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呈正相關。
企業發展最重要的指標是盈利能力,它決定了企業能否長期發展,能否償還債務。陳東玲認為,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的履行需求與企業自身的盈利能力將對企業的環境會計披露產生更重要的影響[5]。由此,提出假設H6。
H6: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呈正相關。
由上述背景本文選取了珠海市的27家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選定2016—2020年的時間區間,通過構建簡單的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系和上市公司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指標體系來考察該地區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在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的影響因素。原始數據主要來源于上市公司有關報告與披露和國泰安數據庫等渠道,并通過簡單的指標打分情況來獲得自變量和因變量的具體數據。
1.解釋變量。解釋變量包括生態文明建設指標值、公司規模、治理結構、債務水平、成長能力和盈利能力。其中,公司治理結構是由六項得分所共同組成的評價指標體系,按照機構設置和人員安排及比例打分并最終得出結果。
2.被解釋變量。被解釋變量為本文構建的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指標EDI,該指標即為對因企業披露內容所能取得的分值與各項目的最佳得分和之間的比值。唐國平、孫洪峰對我國環境會計十年內的研究與發展狀況進行分析與總結,從環境會計等理論框架信息披露體系如何構建等角度進行分析[6]。王磊認為,應當通過構建偏序集的分析方式構建起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指標體系[7]。薛永勝、張夢瑤等則分別從林業和紡織業公司入手研究企業的環境會計視角下的信息披露情況與機制[8~9]。
最終結合組成以下指標,依據表1所示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評價指標體系的各項目的最佳得分和為39分。
本次分析主要依靠整理所得的面板數據構建起的以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被解釋變量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根據上述假設和理論基礎構建模型如下:
EDIit=α0+α1ECit+α2ASSETit+α3CGSit+α4DEBTit+α5DEVit+α6ROEit+uit(i=1,2,3…,27,t=2016,…,2019)
其中,EDI為被解釋變量,而α0則為常數項,其余為回歸系數,u為殘差項。經過檢驗,在實證分析過程中選取混合模型來進行面板數據的回歸。為了驗證固定效應與隨機效應并在兩種模型之間進行選擇,對該模型進行豪斯曼檢驗。由于結果并不顯著,可以看出在本文的分析中使用隨機效應模型更加恰當。但在進一步比較過程中發現,Random模型仍存在不足,將其與OLS模型進行比較通過F檢驗選取更加適當的OLS模型來對本次選取的數據進行回歸。
由表3可知,對所選取的27家上市公司總計108組按年分類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由于本文研究所構建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指標體系的總分為39分,所以整體而言,珠海市這些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都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但是在都沒有進行較好披露的情況下,各個企業之間的差異也相當巨大,其披露指數從0%~64%,同時各個企業之間從標準差可以看出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僅從搜集到的數據來看,珠海市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體系和框架仍未發展完善,而且企業之間也沒有制定統一的披露規范。而生態得分情況也不容樂觀,該得分情況是珠海市歷年生態文明建設指數,雖然整體上呈上升趨勢,但是相較于珠三角地區的其他城市來說相對落后,需要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整體而言,珠海市27家上市公司的規模從其自然對數來說差異較小,這就使得本文比較各個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有了較為統一的基礎和標準。根據描述性統計結果,珠海市上市公司三大能力存在著較大差異,這有可能有助于分析差異,但因為企業僅僅是處在同一個城市,而不處于相同的行業且樣本量較小而使得理論難以與實際的回歸結果相對應,造成偏差。這樣的偏差還可能有助于對共性的因素進行識別和解釋。

表3 面板數據回歸結果
由表3所示的回歸結果顯示,該模型的回歸方程為:
EDI=-294.01+3.30EC+2.96ASSET+0.228CGS+0.054ROE-0.035DEBT+0.056DEV+ε
從結果可以發現,雖然除了負債情況其系數的方向均與提出的假設保持一致,即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公司資產規模、公司治理情況、盈利情況和經營發展狀況都會對該地區上市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產生正向的影響。但同時與預期相反,負債情況對該信息披露是負向的,也就是說負債越多的企業傾向去披露更少的環境會計相關信息。但可能是由于沒有選取某一行業的數據且地區企業樣本量過少,所以自變量的顯著性不高。在95%的顯著性水平下,僅有兩個自變量通過檢驗。但在結合面板數據特點的情況下,對數據進行加權處理去除異方差性后,共計3個變量顯著。即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公司資產規模和企業經營發展能力對珠海市的上市公司共同發揮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而公司治理情況、負債情況以及企業的盈利情況均不顯著。且由于模型設定和控制變量選取的局限性,模型的擬合程度較差,調整后的卡方僅為0.3左右。
經過ADF檢驗發現,ADF檢驗結果不顯著,但一階檢驗通過,都為一階單整序列同階單整考慮協整關系。拒絕不存在協整關系的原假設,即各變量之間存在著協整關系。同時在減少變量負債情況時得出的結論具有相似性即模型具有一定穩健性,減少變量后其存在的關系仍然穩定,模型F值通過檢驗。
上述回歸分析的結果表明,某一地區上市公司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是多方共同作用的結果。公司資產規模越大,發展前景越光明,因此為了公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公司傾向于披露更多的環境相關信息,以獲得社會和公眾的認可。這與我國制定的生態文明戰略和生態發展戰略保持一致,也就是更加注重生態發展和綠色理念的企業,就更加有能力也有可能去關注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而珠海市的上市公司由于其地區特點和行業的不一致性,公司內部治理等從公司自身能力出發的指標差異過大,難以得出一致性的結論,這也說明了珠海市位于珠三角地區,雖然經濟得到了快速催化和促進,但是仍然面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一系列不足之處。劉翠英等從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目前存在的問題、解決辦法,以及對于企業的發展促進角度,總結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路徑,認為應結合行業和地區特點進行具體分析[10]。
1.企業所在地區和國家應當加大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力度和治理力度。一個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情況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處于正向相互促進的關系,加強地區的生態文明宣傳力度,注意民眾對環保與生態的認知情況,不管是企業管理者、員工還是社會上的民眾都將會對綠色環保產生更深刻的了解和認同,從企業自身選取綠色環保理念和社會公眾加大對污染企業或者說是企業的綠色發展狀況的關注和監督兩個角度進行促進。而生態環境要求政府對污染企業進行監管,并加大懲處力度。所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與治理,是從內外部對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進行促進和監督。張澤天、李蓓在低碳經濟視角下考慮與其相關的碳排放權交易和企業的文化理念角度,也通過實證佐證了低碳環保理念對于相關體系構建的作用[11]。
2.建立與完善更加具有規范性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對于珠海市以及大部分改革開放之后發展起來的地區而言,都存在著一定犧牲生態環境來換取快速發展的問題。在這一背景下,政府自身可能會為了政績而忽視對企業的信息披露不完全不充分或者一定程度的信息造假視而不見。所以應制定出更加完善和明確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體制機制,對企業應披露怎樣的信息,如何披露信息有著更加準確的要求,同時也便于對企業的管理和自我審查。
3.企業制定長期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大資源的整合力度并擴大資產規模。由于一個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情況受企業大小和規模的影響較大,最終使更大體量的企業會趨向于披露更多的環境相關信息,這是因為大公司更有希望長期可持續發展。同時,加強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也有助于企業獲得投資者的信任,更有效擴大資產規模。
4.政府創造更加適合企業發展的環境,企業自身尋求長遠發展道路。一個企業的長期發展能力對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其影響,所以企業在尋求自身更好發展或者市場前景向好時,有助于該地區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和體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