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秋
(河南省商水縣直第一小學 河南 商水 466100)
德育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促進學生樹立正確三觀以及長遠發展的有效途徑,而少先隊活動本身就帶有德育教育的屬性,是德育教育的基礎,促進少先隊活動與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才能更加充分地發揮少先隊活動的德育平臺作用,使德育教育的理論得以實踐,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因此,要加強少先隊活動與德育教育之間的融合,確保德育教育內容可以有效融合到其中,并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促使學生能夠從中獲得良好的體驗。
2.1 少先隊活動與德育教育之間的關系。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的變革,德育教育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有效途徑。同時,伴隨教育變革的深入發展,德育教育的形式也愈發多樣,利用少先隊活動開展德育教育成為現代德育教育的創新發展形勢。傳統的德育教育通常是以說教為主要形式,這種德育教育方式取得的教育效果往往不佳,德育教育如空中樓閣般難以落實到實處。現代德育教育強調的是系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求開展理論教育,更要求德育教育落實到實處,與具體的實踐活動相結合,保證德育教育的效果。少先隊活動是現代教育活動的重要形式,通過強化少先隊活動,可以全面地培養學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同時,許多少先隊活動本身就具有德育屬性,具有深刻的人文教育作用,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少先隊活動的屬性決定了少先隊活動是德育教育的基礎與平臺,將少先隊活動與德育教育相融合,可以鞏固德育教育的理論,提高德育教育的實踐性,使各種德育教育理論真正滲透到學生們的腦海中,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2.2 活動主題。在開展少先隊活動時,首先要明確活動的主題,通過主題來優化相關的活動資源,并加強與德育教育之間的融合,從而不斷提升少先隊活動開展的針對性。對于少先隊活動的開展,需要將活動主題為載體,并建立科學、合理的目標,確保能夠落實好少先隊活動與德育教育之間的有效融合,以此來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例如,教師在開展“團結就是力量”為主題的少年隊活動時,需要圍繞主題來設計相關的內容,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其中,實施抽簽式的活動開展方式,讓學生自主準備一些表演內容,如唱歌、詩詞表演等,抽中同樣紙條的學生為一個小組,共同準備少年隊活動的表演,這樣能夠讓學生在溝通、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團隊意識,有助于形成包容、尊重的優良品格,進而明白“團結就是力量”這一道理。
2.3 教學內容。為了有效融合少年隊活動與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教師需要發揮出學科育人的功能,將教學內容設計到其中,促使少先隊活動與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之間的有效融合。例如,在教學《兩小兒辯日》這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朗讀幾遍課本,指導學生理解故事所包涵的道理,促使學生能夠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復述故事情節,并明白《兩小兒辯日》的思想內涵。在這一課中所涉及到不少的科學常識、歷史典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進行探究,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渠道來獲得材料,如圖書館、校園調查、網絡等,并詢問學生對哪些客觀事物感興趣,繼而開展相關主題的少先隊活動,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體會到古人對知識的探索精神,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館,同時能夠增強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從而進一步落實好德育教育內容,最終實現少先隊活動與德育教育之間的有效融合。
3.1 工作精力分布不均。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學生們日后的就業壓力逐漸增大,這就導致許多家長以及教師更加重視學生們的考分,專注于學生們的文化課學習,從而忽略了學生們的德育教育工作,將教育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學生們的文化課,放在德育教育上的精力少之又少。還有許多教師雖然在心里注重學生們的德育教育,但是面對來自學生家長的壓力,以及學生未來升學開始的壓力,不得不將教學的主要精力放在提升學生們文化課成績上,德育教育的開展如同蜻蜓點水般沒有深入性,保證不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3.2 德育教育缺乏針對性。少先隊活動與德育教育有機融合,是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也是現代教育的重要形式與內容,但是,現階段少先隊活動與德育教育的融合還較為生硬,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其中一個較突出的問題就是,少先隊活動與德育教育的結合沒有針對性,缺乏緊密度,少先隊活動的利用度不足,教師還是以單純地講解德育知識為主,這種活動開展模式過于單一、枯燥,不利于營造活躍的氛圍,學生對這種結合形式存在抵觸情緒,德育教育的效果很難保證,直接制約了學生學習德育知識的積極性,使德育教育的質量得不到保障[5]。
3.3 少先隊輔導員的作用不明顯。少先隊輔導員在少先隊活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少先隊組織的核心人物,但是許多學校對少先隊活動并不重視,并且師資力量薄弱,導致許多少先隊輔導員并不能一心一意專注于少先隊活動,往往身兼多職還要負責學校里的其他工作,對少先隊活動的開展有所影響,同時,由于學校對少先隊活動的不重視,對少先隊輔導員的更換以及安排較為隨意,這也間接影響了少先隊活動的開展,無法將少先隊活動與德育教育的融合工作落到實處,無法發揮少先隊輔導員的真正作用,為學生們營造良好的德育氣氛,保證德育教育的效果[6]。
為了促進少先隊活動與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需要堅持相應的原則,不斷提升活動開展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同時要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確保少先隊活動開展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促使學生能夠在活動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樹立正確的科學觀、人生觀,為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充分發揮出德育教育與少先隊活動融合的作用。
4.1 要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由于這一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自身的發展特點具有好奇心重、求知欲強的特點,教師要充分抓住這些特點,設計具有趣味性、教育性的少先隊活動,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其中。教師要認識到,少先隊活動的開展應該具有教育意義,通過少先隊活動來強化學生的素質能力,以此來發揮出德育教育的價值。受理解能力的限制,學生往往排斥單一、枯燥的活動形式,并對這些活動產生抵觸的情緒,只有將多樣化的內容融入到其中,不斷提升少先隊活動的趣味性,才能創新過去的活動開展模式,進一步融合德育教育的內容,從而為學生帶來豐富的活動模式。
例如,教師在開展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的少先隊活動時,可以堅持趣味性與教育性兼顧的原則,鼓勵學生參與到其中,并為學生創設情境教學,不斷增強少先隊活動的趣味性,同時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能夠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重視心理健康,及時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上、學習上的負擔,以此來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心態。另外,教師要落實好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抓住管理的重點,將其融入到少先隊活動中,繼而有效提升少先隊活動與德育教育的開展質量。
4.2 要具有生本性和引導性。隨著新時期的到來,少先隊活動與德育教育的融合需要考慮以學生為管理主體,通過了解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行為習慣和心理發展規律等來進行少先隊活動的設計,確保德育教育內容融入合理,從而有效提升少先隊活動的開展質量。因此,教師要遵循生本性和引導性的原則,保證少先隊活動內容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相符,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繼而更加主動、熱情地參與到其中,有利于提升少先隊活動的開展質量。為了打造出高質量的德育管理體系,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同時要加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以此來減少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有助于強化學生的道德修養。對于教師來說,應該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引導作用,在實際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幫助學生融入到少先隊活動中,還要豐富少先隊活動的內容,促使學生可以在實踐過程中檢驗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最終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5.1 轉變教育理念,提高對德育教育的重視。在傳統教育理念下,文化課的成績是第一位的,只有提高學生的分數,考上好大學,學生才能在日后順利就業,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但是依據現在的社會形勢來看,單純“會考試”的學生其實是無法適應這個社會的,各個工作崗位不僅要求學生專業能力強,同時,還有許多工作崗位更加強調學生的綜合素養,一個德育水平高的學生,走向社會后必將更加自律,更加具有道德感,對工作也會更加認真負責,內心充滿陽光正能量,這種學生會比單純“會考試”的學生走得更加長遠。因此,首先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要轉變,考分并不能代表一切,要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提高對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視,在學生日常學習之余,強化少先隊活動與德育教育的有機開展,將教學精力合理分配,在不耽誤學生文化課學習的情況下,盡量抽時間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將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作為教育工作的重點,才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使少先隊活動成為學生德育教育的平臺,促使學生在日后走得更加長遠,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7]。
5.2 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促進少先隊活動與德育教育的緊密結合。
5.2.1 通過主題式少先隊活動滲透德育教育。當前,少先隊活動已經被納入到學校的課程計劃,這足以看出少先隊活動的重要性,同時,這也為德育教育與少先隊活動的有效融合提供了前提條件。學校可以開展以“建設中國夢”、“紅領巾看我行”等為主題的少先隊活動,比如,演講比賽、作文比賽、繪畫比賽等少先隊活動,以此通過多種多樣的主題活動形式,讓學生們通過演講、繪畫等提升對祖國的認同感與熱愛之情,使學生們內心更加充滿民族自豪感,促進學生們民族感情的建立,樹立正確的愛國觀,充分發揮少先隊活動的德育屬性與作用。
5.2.2 通過生活化的少先隊活動滲透德育教育。少先隊活動的開展不僅要提升格局,鑄造學生們的民族魂,使學生們端正愛國思想,同時,還要注意接地氣,使少先隊活動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能夠貫穿學生們的成長過程,切切實實地與學生們的日常生活相融合,才能提升少先隊活動的實效性,使少先隊活動深入學生們的心中。基于此,可以利用假日開展如“心連心,獻愛心”的生活化活動,組織學生們進入養老院、兒童福利院等地方,看望孤寡老人以及無助的兒童,激發學生們的愛心,使學生們獲得更真實的生活體驗與生活情感,在貼近生活的社會活動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學會珍惜生活,珍惜幸福,并培養學生樂于助人,好善樂施的良好思想品質,使學生們在實踐中感受獲得幸福的真正途徑就是奉獻愛心,并認識到自身的行動對社會的價值,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切切實實地提升學生們的全面素質[8]。
5.2.3 利用重要的節日弘揚傳統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社會越來越開放、包容;同時,伴隨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文化涌入我們的社會,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新成長起來的一代青少年,接觸了許多的外國文化,對國外文化甚至比對中國傳統文化還要熟悉,比如,許多學生知道圣誕節,萬圣節,喜歡吃肯德基、麥當勞,但是對中國許多傳統節日的具體日期以及節日的特點并不熟悉。針對這種情況,少先隊活動可以與中國重大傳統節日相融合,開展傳統文化方面的德育教育活動,在節日來臨時,組織學生們查詢節日資料,并利用多媒體設備與學生們一起觀看關于傳統節日的資料,在傳統節日當天少先隊輔導員還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校外活動,比如在清明節去烈士林園掃墓,對學生們開展紅色文化教育等。
5.3 加強少先隊輔導員隊伍建設。少先隊輔導員是少先隊活動的核心人物,在少先隊活動中應該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才能促進少先隊活動與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提高少先隊活動的有效性,使少先隊活動促進德育教育的效果。基于此,學校就要重視少先隊活動,重視少先隊輔導員隊伍的建設。首先,少先隊輔導員要提高自身的素養,重新認識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形式,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梳理好少先隊活動的思路,讓少先隊活動的內容更加具有實效性,與德育教育理論有機融合,帶領學生們走出去,開闊視野,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其次,學校應該確定固定的少先隊輔導員,擴充教師隊伍,停止對少先隊輔導員的頻繁變更,并為少先隊輔導員減負,使其可以真正將精力放在少先隊活動上,踏實地做好德育工作,將德育教育與少先隊活動的有機結合,利用有效的少先隊活動為學生們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最后,要完善對少先隊輔導員的評價機制。通常,少先隊輔導員的工作較多,還要兼顧一些其他學科的教學,并不是一心一意在從事少先隊輔導工作,而對教師的評價往往是以學生成績為主,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少先隊輔導員對少先隊工作的積極性。作為學校,應該重塑評價機制,更加全面地對教師展開評價,只有這樣才能使少先隊輔導員工作起來有熱情、動力,進一步提升德育教育與少先隊活動的有機融合。
現階段,少先隊活動的開展受到了廣泛的重視,通過多樣性的少先隊活動開展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促使學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能力,從而為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但目前,德育教育與少先隊活動之間的融合還存在一些問題,致使德育教育發揮不出實質作用,因此要加強對兩者之間有效融合的研究。總而言之,學校應該重視德育教育工作,轉變教育理念,強化少先隊活動與德育工作的融合,開展形式豐富,具有針對性的少先隊活動,使少先隊活動與德育教育結合得更加緊密,并強化少先隊輔導員隊伍建設,才能充分發揮少先隊活動的作用,使學生在實踐中潛移默化地提升德育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素養提高,走向社會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