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天如
(江蘇省蘇州市善耕教育集團平江新城實驗小學校 江蘇 蘇州 215000)
個性化作業設計,是教師優化課程作業講解的關鍵方法,是培養發散學生學習思維的重要方法。在布置作業時,應用個性化作業設計,可以明顯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效率,增強學生學習數學課程知識點的效率,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在應用個性化作業設計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影響課程作業的布置。因此,如何有效設計個性化教學作業,如何融合課程學習要點,如何貼合學生學習特點,如何布置課程學習要點,都是小學教師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下面就個性化作業設計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實施進行簡要的討論。
作業的個性化設計,可以發散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變化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考驗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相較于一般的課程作業,個性化設計作業,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散學生的學習思維,發揚學生的學習個性,便于學生個性化發展,便于學生找到恰當個性化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個性能力。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高度關注個性化作業的設計,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變化學生的學習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數學學習思維,設計個性化的教學問題,巧妙發散數學課程的思維,靈活變化數學知識的效用。
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特別關注學生的學習特點,了解學生的學習思維,變化學生的學習思維,考慮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布置特色化個性化學習作業,設計趣味化個性化的學習問題,引導學生學習思考討論,整體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2.1 作業內容單調,欠缺創新。在小學數學作業設計過程中,現有的作業內容極其單調,很多數學作業內容通常都是單一的計算題,做題過程極其單調、乏味,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疲勞感,并且越來越厭倦數學學習,產生消極情緒,從而嚴重抑制學生態度。
2.2 一刀切現象嚴重,缺少分層。在調節數學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為了便捷管理,通常采用“統一性”原則布置作業。在設計作業內容時,未曾全面考慮學生個體差異,這種“一刀切式”的作業布置方法,很容易導致數學能力優異的學生“吃不飽”,而數學能力稍微薄弱的學生常常“吃不下”,致使班級內學生在數學學科學習時存在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不利于提高學生數學綜合學習成績。
2.3 書面作業巨多,限制發展。即使數學教師在設計數學教學目標時,意識到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努力促進學生綜合成長。但是,仍有個別教師認為只有反復進行書面作業訓練,才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只有學生在書面作業中取得成績,才能不斷開闊腦筋。所以,通常會涉及大量書面作業內容,指導學生進行練習,加重了學生作業負擔,并削弱了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甚至很有可能導致學生思維能力遲遲得不到提升。
3.1 考慮學生學習特點,調整學生課程作業。為了便于學生高效掌握課程知識,為了切實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發散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張揚學生的數學學習個性,教師應當貼合課本教材內容,符合課本題材內容,高度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注重學生的學習接受程度,考慮學生的學習特色,了解學生掌握的數學個性需求,調整學生學習的效果。教師可以就數學課程知識內容,靈活調整數學個性化作業,調整數學個性化作業,變化數學作業數量,創新設計趣味的數學作業。
比如教師在講解蘇教版小學數學《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時,就可以充分考慮學生了解學習平行四邊形的學習特點,發現學生認識了解平行四邊形的知識基礎,然后有所側重點的講解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要點,讓大家熟悉平行四邊形的學習要點,了解熟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在學生基本了解熟悉之后,教師可以依據學生大致的學習基礎,判斷學生的學習要點,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學生的學習作業,讓每位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特色,有所側重的查缺補漏,更好的認識了解熟悉平行四邊形的知識,觀察平行四邊形的形狀特點。對于學習基礎扎實的學生,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更高程度的學習基礎,靈活變化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讓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知識要點有更加熟悉的了解。學生可以利用七巧板等生活用品,了解熟悉平行四邊形的學習性質,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學習要點。
3.2 結合學生掌握程度,發揚學生學習個性。在布置設計個性化作業時,教師可以創新數學課程作業的形式,創新數學課程教學的題材,變化數學課程教學內容。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靈活調整課程類型,創新課程講解的方式方法,變化課程授課的形式,讓學生感受不一樣的學習體驗。教師可以依據課程文章的類型,變化課程授課的方法,相應調整課程作業的布置內容。比如教師在講解閱讀篇章時,就可以抓住課程閱讀的特點,著重講解課本文章的題材,側重課程文章類型講解,給學生布置閱讀篇章的課程作業;教師在講解寫作篇章時,可以給學生講解數學課程學習的方法,講解數學課程的內容類型,給學生布置特色化的數學習題作業。數學教師在布置課程作業時,可以有效的考慮學生的學習狀況,靈活考慮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盡可能發揚每位學生的學習特色,考慮每位學生的掌握接收情況,確保提升每位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增強每位學生的數學學習素養。
有些學生比較含蓄,在布置作業時,教師可以嘗試增加學生表達的機會,給予學生表達數學學習成果的次數,調動學生表達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呈現自己的數學學習成果;對于性格比較外放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注重思考,發展學生個性思考的能力,引導學生完成耐心的需要認真思考的學習作業。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的鍛煉學生了解熟悉課程知識的能力,增強學生消化理解課程的能力,還可以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優化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各項能力,綜合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比如教師在講解蘇教版小學數學《認識方向》時,就可以依據學生學習的情況,結合學生學習的性格,融合方向的學習要點,引導學生靈活布置方向習題,變化方向學習的習題方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認識完成趣味的學習活動,巧妙的變化方向,讓學生靈活參與到方向的學習活動之中,讓學生展示不同方位的變化,了解不同方位的情況。發現生活中方向的靈活應用,了解方位應用的數學效用。
3.3 依據課程學習內容,增添作業設計特色。教師可以依據課程學習內容,貼合課程學習內容,緊跟時代潮流,抓住時代發展的熱點內容,創新特色化設計教學內容,靈活布置課程作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應用團隊協作方法,共同完成課業作業。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小組成員,自由選擇課程作業完成模式,變化課程作業形式。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學習特點,變化多種學習形式,完成課程學習任務,花式匯報課程學習作業。
教師還可以同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學習完成作業的需求,考慮學生喜歡何種作業形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程作業布置的活動之中,完成課程作業任務。這樣,可以增加學生參與課程作業布置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加入課程學習的興趣,豐富課程學習的學習活動。
比如教師在講解蘇教版小學數學《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時,就可以充分考慮平移旋轉軸對稱的學習要點,增添旋轉變化的學習要點,靈活調整圖形的變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應用圖形變化的特點,利用現有的生活學習物品,展示圖形變化的運動趨勢,調整變化圖形的運動特點,活靈活現的展示課程圖形各種形式的變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變化圖形旋轉、平移的情況,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完成圖形變化的情況,特色化完成課程學習作業,還可以有效的學習圖形變化旋轉的要點,熟悉了解圖形變化的性質。
3.4 創新課程作業內容,優化創新作業質量。教師在布置課程作業時,可以多多考慮課程學習的方式,變化課程學習的形式,創新課程學習的方法,主動嘗試多種學習的教學方法,注重發展學生個性化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應用團隊協作方法,共同完成課業作業。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小組成員,自由選擇課程作業完成模式,變化課程作業形式。教師可以嘗試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變化課堂學習情況,調整課堂學習方法,轉化學生學習的學習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表達每位學生的個性,突顯每位學生的學習特點,增加學生學習的學習主觀性,讓學生主動參與課程學習任務,完成課程學習活動,表達自己對課程學習任務的理解消化程度。
比如教師在講解蘇教版小學數學《圓柱和圓錐》時,就可以創新作業布置的形式,融合學生學習的要點,變化學生作業的學習方法,考慮學生的學習風格。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變化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考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完成圓柱和圓錐的課程學習要點,發現圓柱和圓錐的課程學習形式,講解自己理解消化的圓柱圓錐知識要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親手制作圓柱圓錐的簡易模型,變化學生的學習情況,考查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讓學生對圓柱和圓錐有立體全面的了解,加深學生對圓柱圓錐知識要點的理解。在完成作業時,教師可以充分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學習個性,利用學生的學習特點,完成課程學習作業。
3.5 豐富數學作業形式,布置多元數學作業。改變傳統數學作業布置形式,掃除應試教育色彩,通過創新多元作業教學形式,令學生感受到數學作業的樂趣,并保障學生在做作業過程中形成探索精神,獲得數學學習成就感。
3.5.1 設計口頭作業。若想加深學生對各單元數學知識的印象,并非僅能通過“刷題”這種方式來完成這一目標。教師在設計個性化數學作業時,可以設計口頭作業,通過應用自身語言表達講述自己所學習的數學知識,以及在數學知識學習時應該注意的點,并進行自我反省,找到易錯點,針對不懂的數學知識進行質疑,通過學生口頭闡述,在學生發表個人想法以及討論的過程中,可以確保其在數學學習這方面取得進步。
3.5.2 設計游戲作業。結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進行分析,設計游戲類型作業,則更容易激活學生興趣,讓學生在玩耍的過程中,即可復習數學知識。比如,在帶領學生進行石頭剪子布游戲之際,即可搭配數學問題,一邊玩一邊思考,并解答數學問題。這樣一來,既可以令學生參與游戲,享受游戲帶來的快感,又能在游戲過程中計算數學題,在愉悅且輕松的氛圍下鞏固數學知識。
3.5.3 設計日記作業。小學時期,語文老師經常會為學生布置“寫日記”的作業,數學教師在布置數學課后作業時,也可以借鑒語文教師的作業設計方法,讓學生針對自己一日所學的數學知識加以記錄,將感興趣的點以及不懂的點記錄在數學日記中。比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后,就可以這樣記錄數學日記:在今天的數學課堂上,受教師指導,掌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針對今天的學習,我有了下面這些感受……在學生寫數學日記的時候,實則就是針對自己的數學學習過程進行了一番反思與總結,可令其意識到自己在這節數學課堂上掌握了哪些數學知識,收獲了哪些數學技巧。教師在欣賞學生的數學日記之際,能借此了解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便于為后期數學教學做好鋪墊,結合學生反饋,有效調整數學教學計劃,幫助學生更有效的學習數學。
3.5.4 設計開放作業。所謂的開放型數學作業,主要就是指教師全面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結合學生心理特點,聯系學生差異,設計內容有趣、形式多樣化的作業,鼓勵學生思考與探究,進而啟迪學生數學思維,確保學生從不同角度與方向思考數學問題,滿足學生數學學習需求。例如,在講解“小數加減法簡便運算”知識時,教師就可以結合“湊數游戲”,指導學生將“8.45、1.55、3.37、6.63、5.7、4.3”等小數湊成整數,再進行計算,從而促使學生掌握簡便運算技巧,提高事物學作業計算靈活度與精準度。在開放型作業訓練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思路有所打開,在教師引導下,嘗試著主動探索,進而積累數學作業經驗。
3.6 設計親身實踐數學作業,吸引學生深入探究。小學數學知識來自于現實生活中,這一點毋庸置疑。學好數學知識目的,在于日后能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每一名學生因文化背景、成長經歷不同,所以在接受數學知識以及應用數學知識時,會體現出不同程度的差異性特點。教師在具體設計實踐類的數學作業時,應結合現實生活設計問題,讓學生站在數學角度,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進而體驗到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快樂,并感受到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數學的蹤影。
3.6.1 操作類作業。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不只在于提高考試成績,而是要形成數學學習能力,嘗試著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形成優良的數學思維,并學會用數學思維解決其他問題。比如,在教學“圖形與幾何”相關內容時,若要保障學生徹底掌握這一部分知識,了解空間結構及思維能力,教師在講解知識點的時候,就要密切聯系現實生活,這樣才能進一步活躍學生興趣,增強學生參與度。在設計圖形與幾何作業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分成不同小組,以組為單位收集各種各樣的物品,并結合小組物品設計練習題,自行解答練習題,這樣既能鞏固教材知識,又能提高學生操作類作業的效果,并開辟學生腦筋,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3.6.2 調查類作業。在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時,數學知識不應僅僅拘泥于課內知識,而應適當延伸數學知識,通過實踐類作業,將課內數學學習延伸到課外數學學習中,不斷拓展數學知識來源,為數學課堂注入新鮮的活力。比如,可以結合學生最摯愛的游戲或者喜愛的動漫節目,讓學生結合自身知識基礎,廣泛收集資料,篩選資料,令作業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連,將數學知識應用在具體生活里,彰顯數學生命力。
個性化作業設計是教師布置作業的重要教學方法。作業的布置,可以讓學生學習課程知識,快速掌握消化課程內容,接收理解課程知識、變化學習思維。在應用個性化作業設計時,教師可以及時觀察個性化作業設計的實施效果,不斷反思調整個性化作業設計的策略,優化創新課程作業布置內容,發揚個性化學習策略,讓學生高效的掌握課程知識,理解吸收課程知識要點,調動學生個性化學習特點,增快學生學習積極性,整體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發散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