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紅
(新疆阿勒泰市教育局 新疆 阿勒泰 836500)
如今我們在發展的過程中格外注重對學生們展開素質教育,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此來體現出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使得學生們在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可以掌握相應的知識內容,并且在積極參加活動的同時,能夠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以此來培養學生們形成科學的三觀,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認知和看法,在遇到問題時,可以從不同的維度去解決。
1.1 教師不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語文這門課程包含很多的古詩詞,散文、小說等等,這也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掌握很多的理論知識內容,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不僅要掌握不同文章的結構,并且還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時也要發展自己的寫作水平,使得自己各方面都能夠得到綜合的發展。但是根據我的調查結果,顯示很多的教師在展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并不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只會采用陳舊的教學觀念對學生們講解內容,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只會根據自己提前做好的教學設計對學生進行講解,并且在講解的過程中也并沒有注意到學生的發展性,在課堂上,教師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給學生傳授相應的知識內容,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也不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如教是在展開閱讀教學時,并不會將課堂交給學生們,讓學生們自主發揮進行學習,相反的課堂的主體只會是教師,學生們只能被動的回答教師所提問的問題,并且按照教師慣有的教學思路進行學習。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導致學生在課堂中無法培養自己的積極性。
1.2 教學與實踐相脫離。想要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展開相應的實踐活動,按照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出發,對他們制定相應的教學設計,并且組織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符合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內容,提升自己的積極性。但是我國很多的教師在展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會將教學與實踐相脫離,在課堂上,教師并不會滲入相應的實踐活動,甚至有的教師認為開展實踐活動只會浪費課堂教學時間,因而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只注重給學生們講解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內容,并且按照中考要求大綱,讓學生們死記硬背相應的知識點。比如在展開古詩詞講解的時候,教師并不會對相應的古詩詞進行拓展,相反的只會讓學生們死記硬背相應的古詩詞,以便于學生們在考試時可以將其默寫。這樣的話只會逐漸降低課堂教學質量。
1.3 學生學習語文積極性不高。初中生的年齡普遍是在12~16歲之間,在此期間他們的身體以及心理都會得到快速的發展,同時他們的情緒也會變得更加的敏感和復雜,對于學習以及教師的教學過程,他們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在該時期學生們都會變得比較叛逆,同時他們也更加注重他人對于自己的評價和看法,這也使得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過分關注于其他同學對于自己的評價,因而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同時對于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例如當教師在課堂上批評學生時,該學生便會逐漸的對于這門課程失去興趣,同時也不喜歡上這個老師的課程。如果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不高的話,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無法更好的展開教學[1]。
1.4 教師評價機制單一化。現如今我國正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并且在素質教育的改革背景下指出,教師們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從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進行,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終結性評價,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形成性評價,質性評價和量性評價等,以此來從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然而很多的教師在展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在對學生們進行評價時,所采用的評價機制依然比較單一化,比如教師在對學生們進行評價時,依舊只是根據學生們的考試成績對其進行評價,這也使得教師忽略了學生們的學習過程。在這種評價機制的影響下,導致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并不高,久而久之也無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2.1 激發學生興趣。教師在展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可以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自主進行探究,并且解決相應的問題,在積極學習的過程中探討不同問題之間的關聯性,進而不斷的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促使學生在課堂上可以認真聽講[2]。
2.2 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也可以體現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們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探討不同的知識內容,并且在積極學習的過程中發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例如教師在講到《古代英雄的石像》這篇課文時,可以主動讓學生對于這篇課文進行講解,使得學生們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這篇課文,進而總結該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學生們在積極學習和講解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培養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進而使得課堂教學效果更加良好。
2.3 搭建高效的課堂教學質量。根據皮亞杰的思維發展觀指出,初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發展是比較快速的,這也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對此教師在展開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話,可以使得學生們在課堂中發表自己新奇的想法,和教師共同探討不同的知識內容,進而搭建高效的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每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3]。
2.4 促使師生雙方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在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話,也需要教師有更好的教學模式,在平時按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及學生感興趣的知識內容進行講解,同時在課堂中增加師生互動的機會,使得學生在參加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地培養其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這樣的話也可以促使雙方都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例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的完善自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措施,而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語文核心素養,進而從各個方面提升自己的語文綜合能力,這對于師生雙方的成長來說是有很重要的意義的。
3.1 優化教學設計,突出學生學習主體。教師在展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優化和改革這個教學模式,在教學時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凸顯出學生學習主體性,以便于學生們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探討不同的知識內容,并且區分重難點知識,進而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培養自己學習積極性。比如教師在講到《小石潭記》這篇文言文時,可以優化相應的教學方案,提前給學生們分組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翻譯該文言文,并且查找與這篇文言文相關作者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寫這篇文言文時的心境,然后在課堂上以小組的形式分享自己所學內容,學生在分享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補充他們所分享的內容,使得課堂更加的具有趣味性。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不僅可以凸顯出學生學習主體性,同時還可以不斷得到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們都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4]。
3.2 在教學中滲入流行元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如今隨著我國時代快速的發展,社會中興起了很多流行的元素,針對此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滲入相應的流行元素,或者加入社會熱點,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改變學生對于傳統教學理念的看法,進而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使得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培養自己的人文核心素養。例如教師在講到魯迅的《社戲》這篇課文時,可以給學生們觀看一下近期熱播劇《覺醒年代》中與魯迅相關的劇情,以便于學生們在觀看的過程中可以掌握到魯迅棄醫學文的原因,以及他所寫的小說《狂人日記》表達的情感。以便于學生在觀看相應劇情時,可以不斷的豐富自己的知識視野,進而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再比如教師在講到《水調歌頭》這首詞時,可以給學生們聽與這首詞相關的歌曲,以便于學生在聽歌的過程中能夠喜歡教師所講解的內容,進而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5]。
3.3 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在我國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出,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以此來體現出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不同之處,使得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探索相應的真理,進而不斷的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比如教師在講到《想和做》這篇課文時,可以組織學生展開相應的實踐活動,如“閱讀活動”、“日常反思活動”等,以便于學生在這個閱讀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體會到這篇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在日常反思活動中反思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并且探討想和做的區別。或者教師也可以把學生分為兩大組,使其中一個小組想出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以及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且讓另一個小組探討出解決方案,在實踐中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們體會到想和做之間的關聯性,進而不斷的提升學生理解文章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6]。
3.4 發揮互聯網教學優勢,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如今隨著我國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很多學校中的教學設備也越來越完善了。針對此教師在展開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時,可以發揮互聯網教學優勢,采用相應的信息網絡化手段,將教材中的圖片以生動化的形式表達出來,或者通過多媒體設備的形式,給學生們創設相應的學習情境,以便于學生們在相應的情境中學習重難點知識內容,探討語文知識與其他科目之間的關聯性,進而不斷地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比如教師在講到不同的古詩詞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的形式,給學生們播放與這首古詩或者詞相關的意境,也可以給學生們觀看相應的百家講壇內容,使得學生們在觀看的過程中可以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該古詩詞表達的情感,以便于學生們能夠深入挖掘不同古詩詞的人文因素,進而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7]。
3.5 采用情境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情境教學模式也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它指的是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得學生們能夠身臨其境,進而能讓學生們更好的體驗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幫助學生們可以更好的分析文章中不同人物的性格,進而不斷的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在講到《熱愛生命》這篇課文時,便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模式,給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們在情境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而體會作者所描繪的場景以及生命的重要性。或者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們分享幾個熱愛生命的例子,以便于學生們在學習例子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的激發其對生命的敬畏之心,進而促使學生們能夠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不僅可以給學生搭建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同時還可以不斷的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形成科學的人生價值觀,并且在往后的生活中能夠更加的珍惜自己,明白生命只有一次的可貴性。
3.6 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很多知識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是息息相關的。針對此教師在展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時,可以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們從生活的角度出發去思考文章含義,以便于學生們可以更好的理解不同文章的中心主旨,促使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的培養起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這樣的話也可以使得課堂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例如教師在講到《看云識天氣》這篇課文時,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從生活的角度出發,去仔細閱讀這篇課文,或者教師也可以向學生們提問:你們是否會通過看云來識別天氣呢?云與天氣之間又有什么關聯性?等,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閱讀這篇文章,進而解決這些問題。或者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們回家之后和自己的長輩進行溝通,向他們詢問如何通過云的形狀來識別天氣,這樣的話,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到教材內容與生活之間的關聯性,同時學生們也可以更好的理解該文章的含義,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也可以不斷的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進而不斷的培養自己學以致用的能力。這樣的話,不僅可以不斷的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同時也可以不斷的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健全自己的認知觀念,積累學生的生活經驗,促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8]。
3.7 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初中學生對于教學活動也存在很大的興趣。對此教師在展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時,可以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對他們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并且鼓勵學生們積極參于到相應的教學活動中,以便于學生在參加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更好的理解相應的知識內容,進而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不斷的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在講到《古代英雄的石像》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帶領著學生們去參觀博物館,以便于學生在參觀博物館的過程中,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古代英雄,以此來不斷地豐富學生的認知。或者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們展開調查,讓學生搜集我國古代的英雄石像有哪些,并且讓學生們搜集這些英雄的事跡,然后讓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整合,并且在課堂中和其他的同學們進行分享,或者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們排練與古代英雄相關的情景劇,以便于學生在排練的過程中能夠更好的進行體驗,進而不斷的提升學生的責任心,促使學生們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成長。這樣的話也可以不斷的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給學生們搭建一個高效的課堂教學[9]。
教師在展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時,首先要重視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以便于學生們可以自主進行學習,在課堂中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進而不斷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滲入相應的流行元素,并且將教學與實踐內容結合起來,促使學生在參加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培養自己的積極性,發揮互聯網教學的優勢,在課堂中著重講解重難點知識,讓學生深入挖掘課文中的文化知識背景,進而不斷的提升學生們的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