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要求食品企業進行技術、產業升級,提升產品品質。但是,管理理念、技術應用等多方面的不成熟,導致食品企業的自動化生產設備無法充分發揮效用,也讓企業的生產、經營受到影響。因此,加強大型食品企業自動化生產設備管理的研究,對于提升生產、經營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食品行業的市場潛力巨大,也是民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性產業,但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發展的日益深入,食品工藝、加工技術也變得更加成熟,隨之帶來了更大的競爭壓力。同時,伴隨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更高需求,健康、安全、生態等新的食品消費理念,給設備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的中小型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壓力。而提升自身競爭力的最佳方式是進一步提升生產能力、降低生產成本以及能耗支出。此外,現代食品消費理念的變化以及信息傳輸速度的發展,食品企業不良的品質信息會對企業的生存帶來直接影響[1]。例如“3·15”晚會曝光的“土坑酸菜”的食品安全問題,直接影響康師傅等企業的一系列產品銷售。而在全面、有效的生產設備管理過程中,通過建立產品質量優勢,有效減少因產品品質問題帶來事故的同時,建立更具有競爭力的品牌效應。
自動化生產設備的最大優勢是通過生產線的自動化處理,全面降低人力資源的支出。相較于傳統的手動加工,自動化生產具有更強的可控性,在減少人力成本支出的同時,全生產過程能夠通過有效監控,使管理人員充分了解生產線的具體情況,并保證生產過程中的可靠性。自動化的加工、生產方式,具有遠高于一般設備和人工加工、生產的能力,在確保產量的同時,進一步拓展食品加工、生產的利潤空間,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可靠的基礎。而在大范圍采用自動化生產設備的情況下,會進一步降低一般設備的數量[2]。采用標準方式對自動化生產設備進行檢修、維護的過程中,可以有效降低設備的維護成本。同時,生產的過程中,自動化生產設備也可以根據當前的生產要求,調整生產、加工的速度,在保證生產、加工不會間斷的同時,有效減少能源、材料的消耗,并進一步保障同一批次產品質量的統一,從而有效降低食品企業的生產、加工成本。
自動化的生產、加工系統對生產過程中的控制具有精細化、智能化和程序化的特點。其可通過傳感器檢測食品加工、生產的過程,全自動識別、判斷、控制食品生產加工過程。該方式可以在出現問題時,第一時間發出警報并進行處理,對于提升整個生產線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3]。同時,通過自動控制系統建立的生產流程,可以幫助食品企業進一步建立適合自身的食品生產標準,并在標準化的生產中,使產品的質量得到有效控制。而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自動化生產設備具有極其智能的微生物、異物等異常識別系統。此外,在產品檢測過程中,若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可以快速處理同一批次的產品,以保障食品生產、加工的安全性。在極力降低人為因素對食品安全帶來影響的同時,現代化的自動生產設備在清洗、清理等方面也具有較高的優勢。
①對于自動化生產設備的維護,往往存在事后維護的現象。沒有發生故障的情況下,不會主動采取預防性維修、保養,導致設備問題的處理存在滯后性,并嚴重影響自動化生產設備的長期運行。②企業沒有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維修、操作、保養人員的技術培訓以及工作體系。維修、操作、保養等工作存在一人多職的情況,并沒有針對企業的生產設備進行合理調整,導致維修人員缺乏明確的職責、工作意識,且在缺乏相關知識、理念的情況下,也無法有效地解決設備在生產、維護過程中的突發問題。③設備出現故障是必然現象,對其的管理需要降低故障發生概率,并保證故障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但在職責不清,缺乏全員維修、管理機制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責任推諉、維修保養工作不積極的現象,進一步帶來原料浪費、生產效率低下等問題。
自動化生產設備的技術含量相對較高,雖然大多數設備主管非常重視維修保養工作,但很多基層技術人員缺乏對維修保養的重視[4]。①存在對維修保養工作執行不到位的現象,當有主管、管理人員監督、關注的情況下,基層技術人員的處理質量會有所提升。但在無人監管、設備生產表現尚可的情況下,存在較為明顯的懈怠情況。②食品企業中設置生產部門和設備部門的情況比較常見,但兩個部門屬于平行部門,導致操作人員不會對設備的運行、維修保養進行任何評價,而維修保養人員也不會積極應對操作人員的信息反饋。特別是大型自動化食品生產設備出現故障、品質等問題,需要追究責任時,會出現推諉現象,進一步導致兩個部門各自為政。在生產部門不重視維修保養工作的情況下,設備部門無法取得設備詳細的運行、加工數據,很難科學建立有效的維修保養計劃來提升設備的運行水平。
①在開展大型食品企業自動化生產設備的審核時,企業為了應付檢查而補采記錄的情況并不少見。無論是企業的內、外審核,都需要引入食品安全認證、食品危害分析、質量認證體系等規范展開設備的審核。但由于相關記錄的缺失,設備部門會采取修訂、補充等方式應對,導致維修保養記錄并不能真實體現出設備的具體情況。②部分企業并沒有詳細記錄關鍵、重要的維修保養活動。雖然在應對審核時,能夠提供較為完整的記錄,但并沒有實際的參考價值。同時,基層維修保養人員的記錄較為隨意,沒有將重要信息及時、準確地記錄下來,甚至存在沒有記錄的情況,導致維修保養記錄的參考價值不高,不利于對設備狀態的全面掌握以及故障的快速確定和排除。
食品企業的特殊性,使其需要更低的故障發生率,更快、更精準的故障檢測、維修效率,才能確保自動化生產設備能夠充分發揮作用。也因此使成熟的食品企業采用TPM管理理念,讓操作人員、維修人員共同參與到設備的管理過程中。特別是在設備故障與食品生產爆發沖突的情況下,生產部門和設備部門的有效互動,有利于對設備故障、問題的及時把握,并從食品安全生產、持續生產的角度,采取停機、待本批次產品生產完成停機等方式進行處理。①企業的車間部門、設備管理部門,應當在廠家、自動化生產設備咨詢企業等專業人員的引導下,展開大型食品企業自動化生產設備的專業培訓,并進一步建立TPM全員參與、全員維修的設備管理理念。②需要進一步建立TPM設備管理機制,并向基層員工、維修保養人員進行小組、分批次地培訓,推廣TPM設備管理理念的同時,采用有效的激勵手段,提升員工參與TPM管理的積極性。
大型食品自動化生產設備的養護、維修是設備管理的重點,也是保障設備能夠持續、高效生產的重要基礎。為此,需要建立一個標準化的設備養護體系,明確不同階段的養護內容、養護重點,確保設備養護工作能夠有效落實,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計劃保養、檔案記錄、保養模式以及保養數據等標準化的作業程序[5]。①需要基于“預防為主”的理念,結合生產周期和養護計劃,制定科學合理的養護策略。在展開保養、維修的過程中,需要做足安全管理工作,并明確保養的規章、標準,確保養護過程的有序展開。②需要遵循“高效”的基本原則,加強故障的監測管理,并對不同的故障模塊建立原因糾察、故障排除的針對性策略。③需要進一步重視大型食品自動化生產設備備件的管理,根據備件的實際需求、消耗情況,建立對應庫存和應急機制,建立備件檔案的同時,還需要對不同的備件建立計劃采購措施。④需要對備件進行標準編碼,并確定生產設備的備件更換周期,建立針對性的采購、庫存計劃,減少可能出現的庫存損壞、成本浪費等現象。
大型食品企業自動化生產設備的管理,是一個相對完整的閉環,每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對下個環節帶來不良影響,并使設備的生產和安全性無法得到保障。例如,原材料在空氣中的暴露時間影響材料品質的同時,還會帶來微生物等方面的影響。為此,相關部門需建立完善的設備監管體系。①應當建立明確的責任、分工體系,在采取TPM管理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設備管理責任的分工,提升員工重視的同時,使設備問題、故障責任能夠落實到位。②需要建立故障監管中心,記錄設備發生的故障、頻率,并對導致故障的問題、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從而采取更加有效的維修手段。③應當建立自動化生產設備在線信息平臺,對自動化生產設備以及不同的模塊進行編號,并建立標準、詳細的設備信息數據庫。通過WEB信息系統和生產線工作站,對設備的運行過程、管理過程進行全面監控,并通過建立明確的維護、保養表單,要求基層人員嚴格按照對應要求進行填寫,從而提升數據采集的可靠性,并幫助建立自動化生產設備的健康檔案,使自動化生產設備故障預防方案的制定成為現實。
現代食品市場競爭的白熱化,使食品企業尋求技術、設備、管理等多方面的提升,成為未來經營、發展的主要方向。大型食品企業在利用自動化生產設備提升產能、產品質量,實施標準化、產業化發展的同時,應當充分重視對自動化生產設備的管理。明確故障的發生是無法避免的,并在此基礎上,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減少故障的發生概率。深入挖掘、發現當前設備管理問題的同時,還應當在管理、技術、監督等方面進一步合理地應對自動化生產設備管理中的問題,為食品企業的生存、發展提供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