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言言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姜堰實驗學校 江蘇 泗洪 223900)
小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就直接影響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所以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閱讀教學就應該加以重視,要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在具體閱讀上能夠掌握技巧,了解閱讀內容,從而來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1.1 基于學習心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能夠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并以此為基礎來開展閱讀教學。因為學生自身的學習動機就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自身的動機和活動有著直接的聯系,更加希望得到教師和家長的肯定,針對多種形式活動感興趣,但是針對學習自身的意義并不了解。所以,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想要讓學生能夠快樂閱讀,則是需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并且,還需要從學生的實際能力入手[1]。隨著小學生在學習中內容的深入,學生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得以提升,小學低階段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才能夠完成學習,而在中高階段時很多學生能獨立學習。在學習過程中針對自身能力的提升,學生自身的自主學習意識也在增強,教師要能夠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來采取相對應的方法,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閱讀教學效果。
1.2 符合閱讀規律。閱讀本身是一種復雜的學習活動,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學習時,就需要從小學生的閱讀特點入手,保證滿足學生的閱讀規律。首先,教師要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小學閱讀是學生閱讀學習的基礎階段,自身具有啟蒙性的特點,能夠幫助學生有效的獲取知識。但是,因為小學生的認知思維還不夠成熟,自主閱讀會受到影響,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教師則是需要能夠在這其中給予學生引導,先帶領學生開展閱讀,等待學生自己積累經驗,學會閱讀后再自行閱讀。教師要能夠在這其中關注學生的閱讀任務,重視方法應用。就從閱讀的目的上分析,小學生的閱讀是為了充分了解文本思想,明確其中的表達,幫助小學生能夠更好的積累知識。所以,教師在開展小學閱讀教學時,就應該針對閱讀方法加以指導,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幫助學生找到適合的閱讀方法,比如默讀、誦讀等等。
2.1 學生解讀偏離文本。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會鼓勵學生能夠積極的個性閱讀,這樣的方法是符合當前教育需求,而且能夠推動所有學生更好向前發展[2]。但是,在鼓勵學生解讀過程中,如果沒有幫助學生明確目標,或者是沒有引導學生,那么就會導致學生的解讀不合理,沒有重視文本價值,脫離閱讀本意。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自身的思維還沒有形成,針對正確和錯誤的內容還不能夠有效的分辨,如果教師在這其中也沒有及時正確引導,就容易導致學生的閱讀價值觀出現偏差。
2.2 問題設計不合理。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那么在這其中所設計的問題就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效果。正確合理的問題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閱讀思維,從而來讓學生更加順利的閱讀。而錯誤的問題則是會影響學生的閱讀,導致無法拓展學生的思維。一些學生雖然積極性高,但是因為教師所設計的問題不夠合理,導致學生不能夠有效解決,不能夠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豐富的閱讀體驗。還有一些教師頻繁提問,導致學生的閱讀興趣較低,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
2.3 教師缺少引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讓學生自主閱讀時,需要能夠重視學生的交流,從而才能夠達到理想效果[3]。但是,從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沒有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主導作用,缺少對課堂的有效控制,沒有合理引導學生,只是讓學生自己學習,在這種情況下沒有有效的控制節奏,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導致學生在學習時缺少目標,不能夠取得理想學習效果。從實際研究中能夠發現,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基本上都能夠涉及到自主學習這一環節,但是教師的引導這也占據非常大的比例。一些教師在引導時因為受到課堂時間和內容的影響,只是簡單的對學生的閱讀內容進行評價,這樣的方法并不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掌握閱讀內容,也不能夠幫助學生深化思考。
2.4 教師作業布置單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作業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是能夠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重要基礎,直接和學生課堂與課外知識學習有效聯系。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就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但是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上能夠看出,很多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內容相同,沒有關注到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作業布置的內容非常枯燥,并不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興趣,不僅作業量多,而且內容不符合學生要求,不能夠給予學生開拓自身視野的機會,影響學生發展,無法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3.1 打好基礎。小學生在不斷學習過程中,基礎是關鍵,只有打好基礎,這樣才能夠讓自身掌握一定的詞匯量。隨著閱讀篇幅的增加,那么學生的詞匯量也要隨之增加。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這其中的重點就是要能夠注重擴展學生的詞匯量,讓學生能夠有效的了解課文中所存在的生詞,要能夠及時記錄。此外,教師針對課外書中與本節課相關的詞語,也要讓學生能夠及時背誦并掌握,在反復背誦中更好的理解。再次,教師要能夠積極向學生普及成語。隨著閱讀的不斷增加,教師就應該能夠利用語文知識來為學生打好基礎,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后續的學習中能夠更好發展。針對閱讀而言,就是字詞的組合。所以,有效的掌握字詞句非常重要,只有能夠更好的把握基礎,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發音,也就能夠取得很好的閱讀教學效果。
3.2 運用閱讀。教師在具體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能夠根據課文實際內容來合理的應用閱讀內容教師要能夠根據學生在具體閱讀中的具體任務,以此來把握相應的閱讀方法。在正常情況下,閱讀可以分為朗讀、默讀和略讀。其中朗讀就是通過朗誦的方法來有感情的進行閱讀,一般情況下可以適用散文。而默讀就是學生不出聲音的閱讀,略讀則是要能夠找出其中重點來進行閱讀。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就需要能夠合理應用這三種方法。比如,在《西風胡楊》教學過程中,因為篇目較長,而且是抒情散文。所以,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就應該能夠針對課文來積極研究,有效的了解整篇內容,并且及時的找出其中自己不了解的字詞。然后,讓學生能夠有感情的進行朗讀,從而來讓學生能夠在不斷朗讀中更好的感受胡楊那種堅韌的品格,通過這樣的方法來讓學生能夠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其次,在講解課文的時候,教師也應該合理應用默讀的方法來讓學生能夠自己深入其中,感受到文章中所具有的魅力,以此來品味胡楊樹那種不同的精神。文章中的略讀要能夠讓學生對重點有效把握,并正確找尋其中的思想,能夠了解作者在具體描繪過程中所使用的手法。所以,在這其中就需要學生能夠及時找出,這樣不僅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而且還能夠讓學生掌握其中的重要內容。
3.3 給予時間。小學生在自己閱讀過程中也是在理解和思考的一個過程,所以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合理閱讀,就應該能夠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通過這樣的方法來讓學生能夠具備相應時間進行閱讀。教師要能合理引導學生,通過這樣的方法來讓學生能夠從中獲取到自己的一份情感體驗。此外,教師還需要能有效的尊重學生,要能夠針對學生遇到的問題積極和學生思考。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但是并不能夠隨意進行,而是要能夠圍繞課文中心。通過閱讀思考的方法,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感受到其中的魅力,能夠在沒有閱讀下有效的思考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雪上就能夠改變以往教師主動教學的情況,能夠自己進行探索,從而來找出其中的快樂,有效的提高閱讀興趣,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增長閱讀能力和知識。
3.4 良好習慣。想要能夠真正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需要讓學生能夠具備良好閱讀習慣,要能夠真正將閱讀落實到語文學習中。首先,教師要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豐富教學內容,能夠在閱讀學習中合理的加入生活情境,從而才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針對小學生而言,習慣需要有教師的正確方法,要能夠利用學生所能夠接受的方法來幫助學生更好養成,比如預習文章、閱讀思考等,這些都是良好習慣組成,需要讓學生能夠有效掌握,這樣才能夠讓學生順利的完成閱讀,從而來提高自身語文素養。
4.1 重視閱讀體驗。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能夠充分重視學生的體驗,這也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組成。教師要能夠先積極和學生溝通,因為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針對教材內容的深入理解就直接決定閱讀教學效果。如果教師研究的深入更深,那么學生的理解則會越好[4]。所以,教師就應該積極提高自身的能力,從而來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而加強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則是很好的方法。教師要能夠從學生自身的實際學習情況和能力入手,來設計課前導讀。在這其中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就是精讀文本。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很好的提高教師的解讀能力,讓教師能夠更好的了解文本并掌握文本。第二,結合學生學習情況。首先,教師要明確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各不相同,在閱讀上的習慣、認知風格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就需要結合不同學生的認知情況來為其布置不同的任務,從而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比如,在講解《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來布置相應作業,以此來讓學生都能夠快樂閱讀,從中感受到閱讀帶來的樂趣。
4.2 巧設閱讀問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能夠遇到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參與意識不強等問題,那么教師能夠如何解決這一情況,就可以通過巧設閱讀問題的方法來解決。首先,教師應該能夠巧設主問題,以此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在這其中的主問題則是從課本閱讀內容入手,積極引導學生能夠向更深層次的閱讀發展。教師通過主問題則是能夠帶動學生了解整篇文章內容,從而達到理想閱讀效果,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取得理想閱讀效果。其次,教師還可以設計開放性問題[5]。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設計開放性問題,并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這樣就能夠很好的引發學生思考,以此來讓學生能夠個性化閱讀。比如,在《月光啟蒙》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從學生出發來圍繞“啟蒙”水問題,比如“家長在成長中給予哪些啟蒙?”,通過這樣的方法來吸引學生,讓學生能夠積極閱讀,讓學生能夠自己思考,了解這一問題的內容。最后,教師還可以研究文章中的空白內容,也就針對文章中一些內容不明確,或者是寫的內容簡略的內容,要能夠加以深入挖掘,通過這樣的方法來激發學生想象,這也是讓學生再創造的重要過程。利用不同的閱讀問題形式,以此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能夠有效的參與到閱讀中,這樣不僅能夠解決學生不積極的問題,而且還能夠進一步讓學生了解文章內涵,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
4.3 合理控制課堂閱讀。首先,教師要能夠科學合理的引導學生學會自主閱讀,自主閱讀則是能夠讓學生對自己學習內容和實際學習情況加以反思,但是其中并不是完全按照學生的想法來學習,而是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教師提供引導,幫助學生學會深層閱讀。教師可以在這其中為學生搭建橋梁。比如,在《圓明園的毀滅》文章中,其目的是了解毀滅的原因和意義,以此來激發學生愛國情懷[6]。那么,教師在這其中就應該先引導學生從語言形式入手,了解圓明園原來的輝煌,然后讓學生進一步思考針對圓明園是否自己有自己的理解。在最后教師通過利用多媒體展示圓明園圖片、視頻等方法,以此來引發學生自己思考,這樣的過程循序漸進,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內容,從已知經驗入手來理解未知問題。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來向學生布置合作任務。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從交流中來獲取到更多的閱讀體驗。在具體合作教學中,教師在以學生差異入手,布置正確的合作任務,激發每位學生的閱讀潛能。教師可以在這其中鼓勵學生能夠自己選擇合作伙伴,改變以往教師安排的方法,給予學生更多學習的機會和權利,從而來突出體現合作學習優勢,讓學生能夠從中獲得更多的閱讀感受。
4.4 合理布置分層作業。首先,教師要能夠先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學生的心理特點、接受能力等等,然后來針對性的布置相應的作業,分配不同難度,注重學生個性發展,這樣的方法就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也感受到快樂,引發學生能夠學會獨立思考。為了能夠明確學生的情況,教師在布置作業前就可以通過課堂反應、隨機測試等飯案發來了解,然后了解學生情況后再布置作業。此外,因為學生的興趣點各不相同,所以教師就可以豐富學生的作業類型。比如,一些學生的探究能力較強,自身具有探究意識,所以教師就可以布置探究作業。而一些學生的理解能力強,那么教師就可以布置拓展閱讀作業。為了能夠更加進一步的給予學生更多選擇,教師還可以列舉多個問題,讓學生自己選擇其中一個問題來進行解決,這樣的方法更加尊重學生,也能夠減輕學生的壓力。其次,反饋評價分層。針對不同層次的作業反饋也要根據作業不同層次來對待,以此來讓學生能夠在相應層次下得以更好發展。在這其中要能夠注意兩個方面,首先就是要以激勵為主,因為小學生對于教師的表揚很重視,教師通過激勵的方法,這是能夠提高小學生的自信心,讓小學生能夠更加積極的閱讀。第二,教師還可以利用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的方法來讓學生能夠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并針對缺點來積極解決,通過這樣的方法來有效的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推動學生能夠個性發展、健康發展,取得理想學習效果。
4.5 采取小組合作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能夠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就以《草原》為例,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就應該能夠為學生后續的寫作能力培養提供幫助。因此,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就應該能夠為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從而來讓學生能夠自己掌握相應的語言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積極鼓勵學生,通過這樣的方法來讓學生能夠更好思考,在閱讀中說出自己的想法,并在自己的腦海中能夠構建草原風光。首先,教師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組內的成員要保證均衡。然后教師帶領學生能夠在問題的引導下積極閱讀內容,在閱讀中感受到草原場景,讓學生能夠取得理想閱讀效果。其次,教師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找出描繪草原的相關語言,并且能夠在閱讀中積極思考,比如“一碧千里”等詞語,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對自己思考的句子有效分享。根據這一情況,教師引導學生能夠在文章中感受,鼓勵小組內成員能夠說出自己的餓想法。比如,一些學生就說出草原上有著不同顏色的花朵,一些學生說出草原上有著很多的牛羊等等。因為小學生自身的想象各不相同,所以所能夠描繪的畫面也各不相同。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學生就能夠有效的看到美麗的草原風景,進而就能夠更好的了解草原的美感。最后,教師就可以通過對多媒體技術合理應用,以此來為學生能夠播放音樂,利用音樂的方法來順利完成文章閱讀。比如,教師就針對草原來播放相應的草原音樂,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鼓勵學生能夠積極說出自己的看法。通過小組討論的方法來各自說出自己在閱讀文章中的感受,并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從而就能夠更好的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效率。
總而言之,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要能重視閱讀教學,并通過對各類教學方法的合理應用,以此來有效的解決傳統閱讀教學下存在的問題。教師在這其中要能夠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了解學生的閱讀體驗,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針對遇到的各類問題,教師從實際出發,真正的幫助學生解決,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更加快樂,也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幫助,推動學生向更好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