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蘭梅
(江蘇省泗陽縣莊圩鄉小學 江蘇 泗陽 223700)
在小學教學階段,數學教學內容相對抽象復雜,如何優化學生的學習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認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是數學教師必須要解決的教學難題之一。而小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的學習環境,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因此需要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思維加以引導,課堂提問就成為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并且推動學生達到預期目標的基本手段,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探知欲望,更加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逐漸掌握學習方法,鞏固知識加強與教師的教學反饋。并且課堂提問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專注度,讓學生從自我角度出發,對課堂知識內容加以研究。
1.1 課堂提問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課堂教學實際上是教師與學生與課本之間的平等對話,在以往的教學中,課堂教學主要以教師教學為主,導致教師占據了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教師的教學要求學生按照教學內容進行逐一的被動式學習,不利于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發揮不符合學以致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而課堂提問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去逐步學習利用教師所講解的知識,讓學生的學習思維不再是被動的,而是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主動發表個人意見與看法,這樣教師與學生之間就形成了良好有效的互動,促使課堂教學氛圍更加濃厚,學生在氛圍的影響下也會主動抒發個人對于教學內容的情感與觀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從多角度出發提升對教學內容的看法與理解,從而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1.2 課堂提問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小學生年齡偏小,活潑好動,想要學生在一節課堂中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是不切實際的,一般來說小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基本維持在20分鐘左右,如果學生度過這一最佳學習機會,學生就開始出現煩躁竊竊私語的情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必須要做好教學環節的設計,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互動,讓學生可以體驗到課堂教學的獨特魅力和樂趣,這樣學生的教學注意力將會隨著教師的教學內容推薦而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課堂教學提問則可以在教學活動中,階段性的將學生注意力有效的集中起來,讓學生的學習思維跟隨教師的提問內容來進行自我思索,這樣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不知不覺的就被集中于課堂教學中,從而有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快速提升。
1.3 有利于培養學生自我思考能力。學生想要學好數學知識,有效的思考是重要的前提,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與發展是教學質量提高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提出一些問題,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知識的應用方法,有效啟發學生,能夠朝著正確的思維方向而發展,并且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如果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生活化問題,那么學生將會使用個人生活經驗來解決實際問題就可以突出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情景。并且教師的提問可以從多個角度出發,讓學生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對知識進行聯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1.4 有利于拉近師生距離,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主動性。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否能夠進行平等對話,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質量,在小學教學中,由于學生與教師存在年齡方面的差異,學生普遍會對教師存在一種敬畏情緒。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不愿意也不敢向教師提出問題,這樣就導致學生如果在教學活動中出現問題,也不愿意向教師來進行反饋,并且由于教師與學生之間認知存在極大的差異,許多情況下教師認為很簡單的問題沒有解釋,但是學生卻感到難以理解,這就需要學生主動提出自己的疑問,在教學活動中能夠與教師討論找到正確的答案,從而幫助學生越過學習難題,并且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有效拉近師生關系能夠讓教師了解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態,是否在學習活動中會出現共性問題,從而幫助教師改變教學方法和教學針對性,有利于對教學計劃進行正確的調整,促使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正確發展,為學生未來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在當前教學改革的要求下廣大教師已經開始意識到課堂提問對于學生發展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學活動中開始設計多元化的課堂提問內容。但是在教學開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并未得到有效的解決,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2.1 教學情境創設不得當教師提出無效化問題。教師的教學提問必須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創設一定的自主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來活化個人學習思維,從而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但目前大部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并未為學生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只不過是為了提問而提問,教師的提問教學活動往往在學生分散注意力的時候,想要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并且提問內容也相對簡單,學生只需要簡單的查閱課本即可完成問題的作答學生的主觀思維仍然未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無法幫助學生提高數學知識的認知與理解。
2.2 課堂提問無法反饋學生的知識結構。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思維和知識認知都有一定的不同,所以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由于其不同的學習能力,所以學生腦海中所生成的知識結構也有極大的差異,學生的知識結構將會影響到學生的知識應用,所以教師在提問過程中必須要讓學生能夠反饋個人知識結構,但目前大部分教師的問題只是單純的讓學生去解答數學題目沒有針對性的去探知學生的知識結構,導致教師對于學生學習情況的理解不夠深入,很難讓學生配合教師完成教學思考。
2.3 未結合小學生現有心理發展水平。有效的課堂提問必須要讓學生能夠自由的表達個人學習思維和自我知識認識,讓學生擁有一定的學習主動權,但是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為有效結合學生現有心理發展水平,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所展現的學習思維和心理接受能力都有一定的差異,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不能夠單純按照整體學生來進行問題的創設,而是應當結合學生的個人發展特點來提出問題,有效的問題讓學生可以在個人學習基礎之上加以理解,避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超過了學生的學習認知范圍,讓學生可以感受到問題的親切感,這樣才能夠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思維。
3.1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對不足,學生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產生不同的學習理念和學習認知。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為學生創設具有學習興趣的情境,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可以在個人興趣的引導下,對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教師必須要創設生動有趣,符合學生學習,年齡和實際生活以及富有數學趣味性的問題情境,真正從多方面多角度刺激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
3.1.1 教師應當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創設學生們所喜歡的學習情境。例如大部分學生喜歡故事和動漫。教師就可以將這些娛樂文化元素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去,讓學生在自己所熟知的故事和動漫人物的影響下來展開自主探知。如在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西游記這一故事和人物來設置教學情境:“在西游記里豬八戒吃的比較多,有一天孫悟空摘了一個西瓜,想要和師徒4人分享,孫悟空加西瓜分成了4份每人一份,但是吃得多的豬八戒不同意非要兩塊,于是孫悟空就把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給豬八戒分了兩塊,隨后豬八戒非常的高興,以為自己多了一塊。同學們想一想豬八戒是否真的多吃了一塊?孫悟空分西瓜的原理是什么?”由于教學問題屬于學生所喜歡的故事情節,學生將會逐漸進入到教學情境中,學生的學習思維得到的活躍,學生為了了解豬八戒是否占了便宜,而在接下來的學習活動中將會更加專心專注,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心中的疑惑,讓學生在充滿童趣的情境中去了解數學知識,提高知識技能的掌握深度。
3.1.2 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大部分數學知識不僅是一項知識學科內容更加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使用到的生活技能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從學生現有生活情境中出發,來為學生創設數學問題,利用生活場景來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與教師的討論過程中激發個人生活經驗去尋找生活中所包含的獨特數學知識,這樣學生就掌握了從生活角度出發,學習數學知識的方法。例如,在有關于統計學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列舉生活中的相關事物,讓學生進行自主統計,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量一量教室的長和寬,以及教室中黑板,書桌,書本的長和寬。讓學生在測量完成后,自我組建統計列表,這樣就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了實際生活中。引導學生將數學與現實聯系。再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日常家庭生活中所遇到的情境如:“媽媽每一天都需要到超市購買生活必需品,同學們可不可以當一次家庭小管家,每一天向媽媽詢問超市購買商品所用到的錢數,來統計一下自己家每個月會使用到多少錢?!蓖ㄟ^這樣的方式來建立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事件有效貼合,學生通過自我調查自我統計的方式來學會數學知識,并且還對金融和金錢管理有了基本認識,提高了學生的生活技能,也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學生的數學知識在不斷的自我探究和發現過程中會得到不斷的提高,從而促進學生的數學知識能力和諧發展。
3.2 構建數學教學游戲,提高學生課堂教學參與度。小學生年齡偏小,對于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經營性往往不高,所以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意愿,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為學生穿插一些數學游戲,讓學生可以了解到數學知識的獨特魅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在課堂教學提問中,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設置一些游戲環節,本來增強學生的學習去旅行,在展開10以內加減法的教學活動中,在鞏固練習階段,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看誰算得快的游戲,由教師隨機口頭念出計算題目,隨后所有學生不得喊出答,而是需要在第一時間內舉手。只有第一時間舉手,且在三秒內回答出題目答案的學生才可以獲得本次游戲的勝利而獲得勝利的學生可以獲得教師的一朵小紅花,獎勵三朵小紅花可以獲得一些物質獎勵。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被快速調動,爭先恐后的去回答教師的數學問題,而學生的游戲活動過程就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訓練的過程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高。
3.3 分層化問題,保障學生個性化發展。每一年有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認知與理解都有極大的差異,教師在可能提問時必須要把握好問題的難易程度。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學生的認識水平包括已知區,發展區和未知區,如果課堂提問內容在已知區或者未知區將會導致課堂提問內容太難或太簡單,所以教師的提問內容需要在發展區進行提問內容讓學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是又不至于過難,學生無法自主進行解讀,有挑戰性的問題才能夠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但是每一名學生的發展需求所不同,教師要拿捏好提問的難度,盡可能展開分層化教學。所提出的問題要由易至難,由淺入深,逐步深入將學生的學習思維逐一引入新的高度,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在認識新知識時具有清晰的層次感和條理性。
例如,在有關于線段知識的講解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直線概念提出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來自由選擇回答。“第一,什么是線段?第二,如果要畫線段大家會怎么畫?第三,如何在2點之間畫一條直線?第四如果不用尺子,大家會如何畫線段?第五,平面上有三個點,同學們可以畫多少條線段?4個點又能畫出多少?”通過5種不同層次的問題來引發學生不同層次的認知與學習參考,讓學生來進行自主選擇回答,這樣引發學生不同層次的思考,從而引導學生個性化發展。
3.4 結合學生現有心理水平來進行提問。傳統教學模式是由教師小學生單方面來進行教學,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缺少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機會與空間,這樣的學習模式導致學生會形成惰性思維,往往會過度依賴教師的教學內容。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無法靈活應用,一旦遇到一些新型問題,就容易放棄自我學習,小學生年齡偏小與教師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有著極大的差異,教師的教學提問內容必須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現狀。讓學生可以感受到問題的親切感,例如,在有關于異分母分數相加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改變教學提問方式?!巴瑢W們如果是兩個不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這些分數能不能進行運算?我們應該怎么辦?”教師的提問角度由校學生提問,而改變成為與學生共同討論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切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總而言之,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合理利用課堂提問來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習主動性,加強學生的主觀思考,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融入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