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幼兒園 魏耀星
中華武術作為我國的一項國粹,不但可以幫助人們強身健體,其所包含的精神意義、內涵價值更是不可估量,如今中國武術也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基于此,下文通過分析幼兒園開展武術活動的價值,針對武術教學的開展現狀以及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可以幫助幼兒園有效開展武術教學的策略,以供參考。
如今隨著我國國力不斷增強,在加大與各國間的交流與合作的同時,一些外來文化也對我國的傳統文化帶來了沖擊和挑戰。文化傳承又是一項長期、重大的工程,而幼兒階段作為啟蒙知識的關鍵時期,對幼兒開展武術教學,不但可以讓幼兒養成一種文化自信,還能推動幼兒的正向發展。
武術在我國有著悠久歷史,其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其主要倡導修身養性,鍛煉意志、強身健體為主要內容。在幼兒時期,帶領幼兒認識并學習武術,可以讓幼兒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這對中華武術也是一種更加深入的理解與傳承。
眾所周知,意志品質屬于非智力因素,主要包含自覺、堅持、果斷等因素。進行武術教學可以增強幼兒的意志,幼兒可以有效調控自身情緒和態度,保持理智。武術不僅是強身健體的主要方式,也是培養幼兒生活習慣的重要途徑,能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當前,通過對不同地區幼兒武術活動開展情況的調查與統計發現,多數幼兒在該類活動上的參與感不強,同時家長與教師也沒有做好幼兒的思想工作,使武術活動開展的效果不是很好。同時,在幼兒武術教學活動開展至今,一些幼兒園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概念和理論體系,缺乏成熟的武術教學模式。另外,在幼兒園武術教學的師資方面,由于現階段多數幼兒園開展武術教學的實際目的是培養幼兒的興趣,因此在練習形式上多為外來人員進行培訓,本園武術教師來進行武術教學的情況較少。
幼兒園的武術教學需要重視武術活動,而不是武術訓練。不能將武術活動單一理解的活動,教學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需要遵循科學性原則。在武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幼兒的主體地位,同時,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進行教學,積極應用具有科學性的教學方法,不可以一味地照搬成人武術教學。第二,需要遵循趣味性原則。幼兒的注意力和自控力有限,在武術訓練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降低學習積極性的情況,如果對一個動作進行機械性的重復練習,可能會降低幼兒對武術的學習興趣。因此,可以組織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游戲,有助于激發幼兒主動性,增強武術教學效果。
當前,我國幼兒園所進行武術課程教授的教師,一般是由體育院校、武術俱樂部等專業人員來擔任的。這些教師雖武術專業方面的能力與經驗很強,但他們一般對幼兒的教學方面沒有經過系統化的培訓,因此,一部分武術教師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的認知特點不夠了解,不清楚幼兒的武術需求。另外,多數教師本身的技能與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對幼兒園武術教學目標、任務、要求認識不足,經常以動作完成質量以及完成程度來衡量幼兒學習武術的標準,而忽視武術素養的提升。教師要明確幼兒園武術教學與其他幼兒武術教學的區別,幼兒園武術教學最終目的是讓幼兒了解武術、體驗武術,并在此基礎上為以后學習發展提供幫助。
由于不同年齡階段幼兒在武術的學習上的態度以及認知水平是不同的,因此教師需要針對幼兒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擇。但調查發現,很多武術教師的教學內容多是根據平時的教學經驗所統一編排的,缺乏連貫性、趣味性和科學性。同時,由于缺少教材,教師有時會把自己所創編的武術教學模式向小、中、大三個階段的幼兒進行教授,使教學內容零散,不易被幼兒所捕捉和體會。
教學情境是指在武術教學中教師設置生動形象的場景,引起幼兒一定的態度體驗,情境設置要考慮是否能被幼兒所理解。但當前一些教師在講授武術方面的例子時,往往超出幼兒的日常生活認知以及實際體驗。同時,教學情境的設置內容與生活脫節,不能被幼兒很好地利用到日常生活中,如在教授五種基本步型時,歇步靈活變換的作用,以及交叉全蹲的要求與幼兒實際生活相去甚遠,幼兒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和利用。
由于大部分幼兒園沒有專門的體育場館,因此在展開武術教學時基本會在操場進行,這就增加了幼兒受傷的風險,對武術教育的展開是非常不利的。不過部分幼兒園會采購武術墊來加強防護,但由于武術墊需要在教學開始前和結束后進行鋪設和收納,因此占據了大量練習的時間,嚴重影響練習質量。部分幼兒園為了增強幼兒的武術體驗,會購買一些刀劍、短棍之類的器具,但由于家長和教師對安全問題的顧忌,大多數幼兒園也逐漸放棄了這一行動,導致幼兒缺乏良好的武術體驗,失去了對武術學習的積極性。
由于大部分幼兒對武術的了解基本以電影、小說等為主要途徑,因此幼兒園的武術教育難以真正落到實處,幼兒也對武術學習沒有較高的積極性和興趣。加上諸如跆拳道等國外格斗技巧在國內的盛行,大大擠壓了傳統武術的空間,導致傳統武術的影響力遠不如跆拳道的影響力,這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一些教育研究者嘗試將武術與武術操進行結合,讓武術和廣播操成為大課間的主要活動,但是效果相對來說并不理想。
近些年,中國武術家協會、中國武協少兒武術研究會等諸多單位,已經先后為我國上千所幼兒園以及武術教學單位中的眾多幼兒教師及幼兒武術執教人員開展了免費的武術知識以及技能培訓,這也為未來全面普及與推廣幼兒武術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基于此,我國各大武術單位及團體,應該在幼兒武術培訓上出一份力,提升當前幼兒園武術教學的師資力量,使幼兒武術教學更加科學化、理論化、系統化。同時,各個武術派別間應該多進行交流與合作,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博采眾長,為幼兒武術教學獻謀獻策。
幼兒容易對一些事物產生好奇和興趣,但這種好奇和興趣維持的時間又很短。當前,如何維持幼兒好奇心也是幼兒園所需要考慮的一項內容。近些年,在一些影視作品的影響下,武術又漸漸走入了大眾的視野之中,像《功夫》《葉問》《精武門》等電影,在讓人們感受到武術所帶來的視覺感官的沖擊的同時,這些內容也可以很好地引起幼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平時武術教學中,可以搜集一些可以吸引幼兒興趣的武術內容,讓幼兒主動將注意力放在武術學習上。愛玩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因此幼兒教師可以在游戲環節中融入武術的元素。比如,在開展“一二三木頭人”的游戲活動中,其原本的內容是教師在前面數數,當教師喊停的時候,幼兒需要靜止不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在停止的過程中去擺出一些武術的動作,像一些打拳、馬步、抬腿等造型,在增加游戲過程樂趣的同時,也讓幼兒對武術的學習產生了興趣。這其中,教師也要對武術造型標準的幼兒予以鼓勵,從而讓更多的幼兒去模仿,使武術教學的最終質量更好。
幼兒武術教學的最終目標,應設置為將知識、技能、情感三個方面相結合為最終的內容。幼兒武術評價依照其他學前領域的模式來進行。幼兒階段最重要的是情感目標的實現,幼兒階段的知識技能只是簡單生活上的,更多的是要關注幼兒時期的身心發展,尤其在大班后期,教師要關注幼兒心理,更好地為幼兒未來進入小學做好準備,而非單純地進行知識儲備上的準備。
興趣是幼兒參與和學習的源動力,它可以讓幼兒在活動體驗的過程中有更好的代入感。因此,在對幼兒開展武術教學時,除了要關注教學目標,更應該對幼兒在其中的情感變化、個性發展等情況有一個全面了解。創設武術教學情況,不僅要考慮到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也需要提升幼兒對“武術”的關注度。因此,教師在選擇情境主題時,既要考慮趣味性,也要注重教育性,讓幼兒在情境中思考、觀察發現其中蘊涵的事實或意義。
眾所周知,幼兒的學習具有綜合性,對于武術教學而言,可以結合幼兒的年齡和需求,積極開展多樣化的主題活動,通過主題活動可以使幼兒體會武術的魅力。詳細而言,教師可以組織武術游戲,還可以播放武術音樂,在積極的武術氛圍熏陶下,激發幼兒的武術興趣。同時,可以增強幼兒園的特色。比如,對幼兒園的晨間運動而言,可以播放具有氣勢的武術音樂,同時,引導幼兒進行相應的武術套路鍛煉,學會武術這門技能。
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尊重幼兒的記憶規律和生理特點,可以在上課的前15 分鐘進行新授。結合幼兒的注意力分散情況可知,上課前15 分鐘是記憶的黃金時間,在這個時間講解新內容,有助于幼兒加深對武術動作的印象。在新授之后進行復習,鞏固所學內容,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與此同時,上課后半段時間幼兒的注意力相對分散,此時,教師可以對幼兒進行個體指導。比如,在武術活動的前半階段,教師可以引導班級所有幼兒進行掄臂砸拳,在后半段,可以逐一指導幼兒,有助于保證教學有效性。
幼兒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師可以積極地應用情境教學法,降低武術動作的理解難度。同時,可以應用形象化、直觀化的語言進行講解,有助于幼兒對動作的印象。比如,可以將勾手動作比喻成小雞的嘴巴。在帶領幼兒練習用力下勾的動作時,可以將動作比喻成“小雞需要低下頭才可以吃到米”;對蹲馬步的動作,可以通過騎大馬的游戲加深幼兒對動作的理解。此外,還可以將武術的套路串聯成一個小故事,比如,將大班五步拳串聯成奧特曼打三只怪獸的故事。用故事中的小口訣來記憶動作,其中的第一個抱拳動作口訣為“奧特曼準備出發”;第二步,馬步并出掌的動作口訣為“奧特曼騎馬抓住一只怪獸”;第三步,弓步出拳的動作口訣為“后腿蹬直并出拳,打敗第一只怪獸”;第四步,彈腿動作的口訣為“又來一只怪獸,踢一腳”;第五步,起身輪蓋掌的動作口訣為“將怪獸抓過來并用用手拍打”;第六步,歇步沖拳的動作口訣為“用腳作為板凳,坐下歇一歇”;第七步,提膝穿掌的動作口訣為“出現第三只怪獸,一只腳站起,用手將他打倒在地”;第八步,仆步穿掌的動作口訣為“拍打怪獸”;第九步,虛步挑掌的動作口訣為“勝利了”。總之,這種教學方法就是將武術教學形象化、具體化,可以使幼兒更快地記憶武術動作以及武術要領。
對完整的武術套路而言,講解武術動作攻防原理,可以有效激發幼兒的積極性,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幼兒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對此,教師可以進行示范,引導幼兒進行學習和模仿。同時,可以準備安全、簡單的攻防動作,帶領幼兒進行實踐。比如,可以結合幼兒的運動水平進行分組,引導其練習沖拳,一方擊打另一方的手心,可以體會到拳面打擊物體的感覺,進而理解拳面“平”的含義。
武術的功能不僅是為了強身健體,更是道德和素質的修習,俗話說“習武之人必先習德”,因此武德教育也是確保武術教育有效開展的關鍵。因此在幼兒園武術教育中應把武德教育放在首位,確保幼兒在武術的練習中能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并且能學習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確保我國文化能得到良好的繼承與發展。此外,在武術教育中融入德育元素,還能培養幼兒的愛國意識和民族自豪感,可以利用故事、電影等形式來加強幼兒對武術的興趣和武術精神的培養,并且讓幼兒形成一個良好的武術價值觀,同時還要教給幼兒的習武禮節,如抱拳禮等,讓幼兒在武術的教育中提升個人素質。
綜上所述,由于幼兒時期的武術教學既屬于學前教育,又包含一定的體育元素,因此在開展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幼兒的年齡以及實際身心發展情況,從而針對性地進行武術教學內容與形式上的設計,像一些武術的動作強度、留給幼兒的練習時間等問題,都需要嚴格把控,以動靜相結合的方式滿足幼兒學習興趣,進而讓幼兒真正能在其中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