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暨陽湖實驗學校 夏陳靖
傳統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將教學重點放在如何提升學生的英語卷面成績上,對于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則鮮有關注。在英語學科中,原版閱讀和寫作的教學過程不但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同樣也是學生掌握英語知識的重要途徑。在課堂中講究讀寫結合,以讀促寫,以寫帶讀,將兩種英語元素更好地融合起來,才能增加課堂教學的效率。本文結合初中英語教學實際,對在原版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進行簡要分析。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包括原版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在內的知識傳授系統,大多是以詞匯和語法為基礎和教學重點,忽略了原版閱讀和寫作的重要影響力,或者只重視原版閱讀而忽視寫作,并沒有意識到兩者之間存在的密切關系,從而使學生無法更好地掌握英語詞匯的含義。因此,初中英語原版閱讀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成為當下教師需要考慮的因素。
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英語教學越來越多地受到國家重視。現階段在我國一般一名英語教師會負責至少兩個班級,每周十到十二節課時的英語教學,課時簡化,教學任務繁重。另外,初中英語教材內容復雜,相對于小學英語語法知識難度加大,詞匯增多,給英語教學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除此之外,學生缺乏相應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學生只在英語課上真正接觸到了英語,回家之后往往只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所以很多學生記不住最基本的句型和單詞。就目前我國英語緊課時來看,目前初中生的英語教學仍然面臨很多復雜的問題,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必須適當地完善整合英語課堂,使初中生在有限的英語教學時間內也能取得最佳的英語學習效果。教師面對如此緊的教學時間和復雜的教學內容,必須做到創新教學方法,圍繞教材文本構建新型的寫作教學課堂,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要求在課堂中教師要重視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逐漸成為課堂的主導者,而且在課堂中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互動式學習也是目前實行素質教育的精髓,但是因為傳統教學觀念以及學校升學率的影響,大部分的初中英語教師都沒有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導致學生英語閱讀寫作能力發展受限。教師必須創新教育理念,打破傳統教學方法的桎梏,全面提高學生的原版閱讀和寫作能力。
當前的教育仍需要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而最好且目前運用最廣泛的方法就是題海戰術,通過要求學生大量做練習題的形式來完成對英語知識點的溫習和鞏固,確保學生時刻保持對語法和詞匯的新鮮感。但練習題的特點在于較為死板,沒有創新性,題目形式大同小異,長時間接觸這類題型,容易使學生在遇到新型題目時不會靈活運用知識點,只會生搬硬套,因而學生在進行原版閱讀和寫作的過程中,會出現想象力不足、原版閱讀不通順、詞匯量缺乏等問題。
在原版閱讀前的準備活動也稱為導入過程。在對新課文利用原版閱讀的形式進行大體理解前,學生往往缺乏學習和原版閱讀目標,對課文內容無從下手,而且對剛接觸到的新詞匯也難以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做好課文的引導活動。在指導學生進行原版閱讀前,教師可以精心設計導入系統,調動學生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將新課文的內容與以往知識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理解新詞匯和新語句,使學生能在已有知識的幫助下更快地完成課文的原版閱讀和作文素材的積累,從而在提升學生原版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原版閱讀過程中進行相關活動是原版閱讀教學的關鍵環節,是學生結合課文背景知識和課文主旨進行原版閱讀理解的主要途徑,也是學生收集寫作體裁和積累寫作知識的重要過程。原版閱讀活動進行過程中,教師要依據文本知識,幫助學生選擇相應的原版閱讀策略,引導學生對文章的主體題材進行分析,充分挖掘文中的語言素材,提煉出寫作精華素材,從而為學生的寫作積累經驗和材料,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
讀后活動標志著原版閱讀教學的結尾,但同時也是對原版閱讀文本內容進行延伸的開始。要想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語言知識的運用和表達能力,就需要教師做好讀后活動的規劃,基于文章的詳細內容,為學生的語言發展和運用搭建知識框架,促使學生在框架中完成對文章內容的回顧、感受、思考以及反思,給予學生一個緩沖和消化的過程,讓學生能充分地在讀后活動中將所學知識點與自身的知識系統相融合,生發更多的精彩語言,從而完成學生學以致用的過程,達到促進學生書面表達能力、培養良好寫作習慣的目的。
初中教師應該從一個傳統的專業教師群體轉變成為教育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者和課程開發者。在圍繞教材開展寫作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準確掌握初中教材,了解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正確合理地把握每個英語單元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適當地對其進行功能整合。在實際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認真學習理解教材中具體的教學要求和授課精神,不要強行照搬教材參考書上的教學內容安排,而是要積極創造性地整合使用英語教材,將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寫作聯系起來,創造良好的寫作學習環境和課堂文化氛圍。例如,在譯林版“seasons”的教學中,要求學生能熟練掌握各個季節天氣的單詞,并能用所學句型等進行季節的討論及給出說出自己喜歡的季節。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教材內容和生活實際來讓學生先編寫一段關于季節的情景劇。在學生完成創作后,可以按小組合作的方式,上臺進行表演。這樣的教學,既是對教材內容的一次全新解構,同時還能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將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學以致用,活學活用。
在對教材的內容有著充足把握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分析本單元的一些詞組或句型,并試著運用這些句型來進行寫作。理清各模塊教學文本與本單元主題的邏輯關系,讓學生暢通思維,選擇更好的寫作切入點,加強對語言知識的吸收和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并在教師的指導下獲得相關的能力訓練機會。以譯林版的“colours”教學舉例,該單元包含多個模塊,展示了豐富的語言知識點和一些需要學生深入探索的文本素材。因此,為了凸顯主題,教師需要重新組織這些內容,并以黑板書寫的形式呈現出來,以便學生明確學習重點。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圖片,和學生互動對話學習有關食物的單詞,其次,帶領學生一起分析本單元的重點句型。在和學生進行一系列的情境對話后,可以將這些句型寫在黑板上,要求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認知,同時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也有著一定的幫助。
在習作教學中,我們還可以根據文本內容自主設計教學活動,一方面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另一方面還能鍛煉他們應用詞組的能力。仍然以“good manners”這個單元內容的教學舉例,通過對知識的列舉,學生可以發現該單元的教學內容是要討論對食物的偏好,教學目標就是要讓學生能運用這些詞匯或短語來進行對話和寫作。另外,教師需要根據黑板上呈現的主要內容細化教學目標,讓學生通過細化目標的實施,進行本單元的整體學習探索,結合課文內容來達到情感理解和能力訓練。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單元的整體教學理念,設計一個相關的、漸進的學習過程,從而帶動學生進行綜合探究。首先,教師帶領學生學習bread,tomato,salad 等單詞,體會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的用法。接下來,一步一步地讓學生圍繞本課的關鍵句型“Do you like ?”“Does she like ?”來進行對話訓練。緊接著,帶領學生一起探究本課中的重要知識元素,并給學生提出任務。讓學生用英語去介紹自己喜歡或討厭的食物,介紹自己或他人的一日三餐,飲食習慣等。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就得到了潛移默化的鍛煉和提高。
當前初中英語教材中課文的形式多樣,每種形式的課文其文章大體框架也是不相同的,如小說、戲劇等,表達和寫作的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別。學生在未來面對英語寫作時,必然會接觸到多種體裁的課文類型,而如何更好地應對,確保學生了解和熟悉每一個作文形式,是目前教師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首要任務。在當前英語寫作題目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兩種為記敘文和說明文,記敘文的特點是要求學生要以題目給出的點或者自身模擬的出發點來選擇某件事,并以實踐過程為線索來對整件事進行詳細的描述,而記述文章的大體結構為時間、地點、人物以及經過,因此在原版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提醒學生在原版閱讀過程中注意對四個點段落的提煉,并進行詳細的原版閱讀,學習其他文章中關于文章框架的構造形式,然后運用在作文寫作過程中,在寫作開始時先構建文章大體框架,然后依據事物發生順序對文章內容進行填補,從而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說明文的特點則是對主觀事物進行詳細的描寫或者講述,說明文主要的結構特點是被說明對象的特征、說明的順序及說明方法,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構建寫作思路,并對思維進行發散。
對文章的續寫和仿寫過程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環節,也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新課文的原版閱讀過程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完成了對新詞匯、新語法以及新句式的學習和掌握,如果教師在原版閱讀活動完畢后不及時地進行寫作訓練,則可能會導致學生遺忘掉部分新學知識,因此教師需要在原版閱讀結束后指導學生在原版閱讀材料的基礎上,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根據自身的親身經歷或者所見所聞,創造性地對文本進行續寫和仿寫。將學生原版閱讀過程中從課文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續寫過程中來,不但能加深對課文的印象,也能很好地為寫作提供素材。此外,也要促使學生進行文章的仿寫活動,利用“Music”這一主題,將自身喜愛的音樂類型和原因用文章表達出來,實現在原版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在學生仿寫以及續寫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充分結合原版閱讀內容發散思維,融入創新元素,在這過程中,學生可以將知識融會貫通,并進行創新優化,這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起著積極作用。此外,為了更好地開展仿寫以及續寫,教師可以對其進行適當的引導,確保學生在原版閱讀的基礎之上,將內容以清晰、完整的方式呈現,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原版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原版閱讀的發散。因此為實現以讀促寫模式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教師必須提升原版閱讀教學有效性,以此為寫作教學建立良好的基礎。但在傳統的原版閱讀教學模式下,教師多采取結合原文講單詞、講語法,講句式,然后在帶領學生翻譯文章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既導致學生缺乏良好的原版閱讀能力,又使學生缺乏對語境、行文結構等層面的理解,更無法通過原版閱讀教學收獲良好的寫作方法,其寫作能力也因此無法得到提升。為此教師首先可從原版閱讀前(Pre-reading),原版閱讀中(While 一reacing),原版閱讀后(Post-reading)這三個教學步驟入手,并結合問題導學法、合作學習法等以學生自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實現原版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穩步提升。通過培養學生的英語原版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英語原版閱讀能力,可以使學生掌握扎實的單詞基礎,積累豐富的詞匯內容,在此基礎上可以為寫作提供豐富的材料,使學生在寫作中擁有清晰的思路,以及豐富的詞匯以及詞組,從而使學生在寫作中游刃有余。因此,教師需要重視原版閱讀教學的價值,并且積極提高原版閱讀的有效性,以此來為寫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原版閱讀和寫作兩者既存在一定的關聯,也能實現互補,互為促進,共同發展,這不但是保證原版閱讀和寫作能在課堂中發揮出最大作用的關鍵,同樣也是促進學生原版閱讀和寫作能力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要把握好原版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關系,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實現兩者的結合,真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深入鉆研教材的內容,圍繞教材對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寫作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通過列出文本中的重點詞組和句型來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帶領學生進行文本解讀的過程中明晰寫作思路,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英語讀與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