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城關小學 竇玉琴
課外閱讀活動的增加,有利于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學生在參與課外閱讀活動的過程中,可以積累佳詞好句等語文素材,掌握語文寫作技巧,從而增強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提升寫作水平。本文就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中的價值與作用進行了具體分析。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生的作文水平的現狀總結來說就是“基礎薄弱,水平較低”,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作文缺乏真情實感。現如今,“升學”是社會的重要關注點,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案及教學目標多以“高分”為依據,因而小學生的作文素材的選取多來自“優秀作文選”“滿分作文選”等,很少來自學生的親身體驗,所以小學生的作文往往缺乏真情實感。
2.作文不夠生動形象。學生的作文少有真情實感,且學生對寫作文的興趣不高,往往用應付的態度處理作文作業,使文章脈絡模糊,字、句出現粗枝大葉的錯誤,字里行間缺乏細節。很多學生語文功底弱,不懂修辭、表現手法、表達方式等的混合靈活運用,語言缺少絢麗的色彩,這使小學生的作文不夠生動形象,缺少美感。
3.作文多“流水賬”。小學生在寫作文之前缺少對文章整體構思和布局規劃的環節,為了湊字數不按順序亂寫一氣,或是像流水一樣,想到什么寫什么,使素材、辭藻常常偏離文章題意,缺少中心思想和靈魂,行文脈絡多“流水賬”,“前言不搭后語”是小學生作文的常態。
4.作文立意不明確或不正確。作文的立意不明確指的是作文的含意不鮮明或不正確。很多小學生為了應付教師而寫作文,換句話說就是為了寫作而寫作。這樣寫出來的作文總是讓讀者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作文的內容想要表達什么,作文的目的是什么,更摸不清作文的核心思想,作文的立意不明確;此外,有些作文雖然有明確的立意,但是立意不夠正確,比如,有的立意違反了自然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有的立意比較消極等。
小學生的作文出現“基礎薄弱,水平較低”的狀況,與小學生作文教學現存的問題是息息相關的。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
1.學生角度
一是學生作文的興趣不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樣,作文興趣是作文教學的最好的老師。然而,現在的小學生對寫作文這件事并不感興趣,閱讀和寫作的主動性不強,常常應付交稿。這在某種程度上大大阻礙了作文教學事業的發展。
二是學生作文的自信不足。部分小學生的語文功底薄弱,除了詞匯不夠華麗外,對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的運用技巧掌握也不夠熟練,使所作文章枯燥,缺乏趣味性。因此,學生往往害怕寫作,怕寫的作文不夠優秀,所得分數不高,缺乏寫作自信。
三是學生作文的知識積累不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足,詞匯知識積累不夠,對真情實感的捕捉不足。學生缺少對生活中的“美”的觀察力,換句話說就是不會在生活中找靈感,總是不知道要寫什么。此外,學生即使猛然間找到了靈感,也不知道該用什么樣的詞匯和句子表達,以至出現詞窮和提筆忘字、忘詞等現象。
2.教師角度
一是忽視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的激發。當下,教師多以教案為準開展作文教學活動,這種形式古板、毫無新意,一方面無法激發出學生寫作的興趣,另一方面忽略了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中的作用及價值。
二是忽視學生的課內外閱讀的知識積累。傳統的作文課堂主要是由教師進行題意分析講解,再加兩篇的范文解讀,這種方法忽略了學生課內外閱讀的自主重要性,使學生難以抓住并掌握寫作的技巧。
三是忽視學生知識與寫作應用的轉化引導。傳統的作文課堂以教師為主體,即教師說怎么寫,學生只需要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做就行。這樣就忽略對學生的知識與寫作應用的轉化的引導,讓學生即使在課下積累了一些寫作的好素材也不知道如何運用。
教師在開展課內的作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重視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的激發和學生課外閱讀的引導,可以有效地緩解小學生的作文水平的現狀,解決作文教學旅程中遇見的重重阻礙。可以說,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的作用。
閱讀是語文教學每一個環節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課外閱讀有利于開闊學生的寫作視野,提高學生的寫作的思想境界。學生可以在閱讀的時候找到共鳴,萌生寫作的靈感。例如,小學常出現的作文主題“母愛”“父愛”等,學生可以在課下讀一讀朱自清的《背影》,從父愛的情感中找到共鳴和寫作靈感,這樣寫出的有關父愛的文章才會更具靈魂。學生在無數次的課外閱讀中體會自然和生活的美好,在書本中找尋感同身受的靈感,從而慢慢地愛上閱讀,愛上自然和生活,最后愛上寫作。
比如,學生在閱讀魯迅的《紀念的劉和珍君》時,可以知道“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爆發”的警句的內容;在閱讀《后漢書·皇甫規傳》時,就可以領略“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名言的含義。另外,學生主動的閱讀還可以收獲很多成語、詞語的使用方法,這樣不斷地積累,最后形成自己的寫作素材的知識庫。
閱讀與寫作之間也具有同樣的效應,例如,如果某個學生很喜歡讀并且經常讀郭沫若、朱自清等人的記敘文章,那么這個學生的文章也會或多或少地沾染一些這些作家文章中特有的細膩的特點,他的行文思路也會神似郭沫若,朱自清等人的文章。所以,課外閱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作文的思想境界,如讀毛澤東的文章就會沾染偉人的大氣,讀了陶淵明的文章也會沾染陶淵明的與世無爭的胸懷等,而這些都會影響學生作文的謀篇布局,也會對學生的人生道路選擇和未來的人生方向起重要的作用。
表達即指語言表達,指的是通過口頭語言或者是通過書面語言,靈活運用字、詞、句,以傳遞創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或者事件信息等內容。然而,小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口語表達。受地方因素和口語習慣的影響,口語表達與書面表達有一些區別。接觸書面表達次數少的小學生的作文自然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如有的語句不夠通順流暢;有的主謂賓不分,文章中屢次出現主語、謂語和賓語的位置顛倒的狀況;有的文章只是一味地平抒直敘,使辭藻無趣且搭配不合理,語言缺乏生動,句子不夠形象等。而課外閱讀的融入有利于學生在知識語言表達的盲區處查缺補漏,修正自己不夠精確標準的語言表達,并從中累積豐富的辭藻,掌握優秀的語言表達技巧,從而提升自己的書面表達能力,準確地向讀者傳遞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和事情信息等內容。
學生在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時,可以在書中體會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為自己的文章積累環境描寫和名人古跡等方面的作文素材。例如,可以在《文化苦讀》中領略中國西北沙漠的神圣,在神圣的沙漠中探尋人類遺址敦煌的文明,欣賞月牙泉的魅力;還可以通過《人類的藝術》穿越到五千年前的古代世界,從埃及到意大利之間穿梭,領略從古至今的文化色彩的絢麗;在閱讀中開闊自己的視野,并在積累素材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在社會輿論中,有很多人認為在以“升學”兩個字為主導趨勢的時代背景下,課外閱讀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其實不然。課外閱讀不僅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會對學生的作文能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提升學生的作文成績,進而提升學生語文的綜合成績和能力水平。
做好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中的應用價值分析,要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兩方努力,更好地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中落實。下文將針對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中的落實策略進行重點分析及論述。
小學生閱讀讀物的合理選擇,是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中有效落實的前提。7~12 歲的學生初步認識世界的階段,是認知水平低但認知能力強的階段,7~12 歲年齡段的學生對社會還處在懵懂階段,但是這個階段卻是他們接受能力最強的階段,家長和教師傳授給他什么就是什么,這些認知將會影響一個孩子的價值觀的形成,往遠了說還會影響到一個孩子整個人生的走向。因而教師應該嚴格把控小學生課外閱讀讀物的選擇,引導學生選擇適合他們年齡的思想積極向上的讀物,讓小學生既能在自身的認知能力下讀懂讀物,又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另外,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的心理狀態、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大相徑庭。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年齡段的不同,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心理特征和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選擇適合他們年齡的課外閱讀讀物。例如,一二年級的學生屬于認字識音的階段,教師應該選擇一些既有圖又有文的閱讀讀物推薦學生閱讀,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趣味性,或者可以推薦一些利于學生形成基本認知和知識框架的書集。像《成語故事》《小馬過河》《小鯉魚躍龍門》等簡短且文意明了的文章,供學生閱讀學習;對三四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推薦閱讀一些較難的文字過度書籍,像《魯賓孫漂流記》、四大名著等;而五六年級的學生則可以讀一些名人傳記類的書籍。
除了根據年齡選擇不同的課外閱讀的讀物外,教師還可以結合課內的課文為學生選擇讀物。比如,在教學《武松打虎》前,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水滸傳》。更重要的是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領略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表現手法,以落實到學生的文章中,從而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
舉辦形式多樣的課外讀書活動,是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中有效落實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教師將語文課堂知識傳授與課外閱讀活動相結合,舉辦形式多樣的課外讀書活動,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并通過將語文課堂延伸到課外閱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和作文興趣。語文無非聽、說、讀、寫四項內容;因而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也應包括說、讀、寫三個方面。接下來就從這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1.說:閱讀后,教師可以采取像演講比賽、故事會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閱讀后將所讀的故事、文章等講述或復述出來。開展“說”的課外閱讀活動,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書面和口語雙面的語言表達能力,樹立學生的作文自信和講述自信。
2.讀: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朗讀比賽、美文欣賞等活動,讓學生在朗讀中閱讀文章的大致脈絡,在欣賞中領略字、詞和寫作手法的使用。開展“讀”的活動,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還讓學生具備一定的寫作素材積累,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3.寫:除了說、讀以外,教師還可以開展一些“寫”活動。畢竟,“寫”是提升寫作能力的核心力量,俗話說“理論不如實戰”,讀得再好卻不如勤寫多練。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安排一些課外閱讀的任務,再在學生完成課外閱讀任務的基礎上留一些“寫”的任務,例如,教師可以給每個學生發一張便利貼,寫上所讀讀物中最喜歡的一句話,或者讓學生寫下閱讀時的心得體會和閱讀后自己的讀書感悟。教師要對學生所寫的內容進行評價,或者讓學生之間進行讀后的相互交流,從而激發他們的閱讀熱愛之情和寫作靈感,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
多元評價是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中有效落實的保障。教師應該采用多種多樣的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課外活動的行為,避免課外閱讀的形式化,同時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全程投入、全神灌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并熟練掌握讀物中各種寫作技巧的運用,進而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首先,教師可以給學生分發讀書卡,讓學生在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過程中,將自己喜歡的字詞句段、好詞佳句等摘抄到讀書卡上。其次,回到語文課堂后,教師可以開展閱讀分享活動,引導學生將課外閱讀和課內教材相結合,讓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時收獲和閱讀后的感受及對所讀讀物的評價在課上分享給其他學生,從而達到小學語文教學“1+1>2”的教學成果,從而提升整個班級的寫作水平和語文作文成績。最后,教師還可以制作課外閱讀積分表,依據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進行相應的分數累計,分數累積到一定的高度則給予學生相應的獎勵,從而引導學生養成主動進行課外閱讀的好習慣,開闊學生的視野,進而提升學生的寫作思維境界。
綜上所述,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突出的價值。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有利于緩解小學語文作文水平較低的現狀,解決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課外閱讀與語文作文教學息息相關,離開了課外閱讀的小學語文教學是低效的、膚淺的。因此,教師應該更加重視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中的有效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