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琳玲
(江蘇省宿遷市蘇州外國語學校 江蘇 宿遷 223800)
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而開展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行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從影響小學體育教學有效性提高的因素入手,分析影響因素并進行相關闡述,從而針對呈現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夠提高小學體育老師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為打造高效的課堂創造出良好的條件。
1.1 小學體育教師的綜合素養。老師在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的,而在小學體育的教學過程當中,老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就更為明顯了。在小學體育的教學課堂上,如果學生長期以往的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時,久而久之就會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所以老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鼓勵學生開展積極的體育鍛煉,這樣一來才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此同時,作為體育老師還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只有具備了良好的綜合素質,才能夠在課堂上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教學職能,有助于教學內容的豐富,對于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具有重要意義。
1.2 小學生的自律性不足。從小學生的發展規律和年齡階段來看,處于這個時期的孩子的自律性都不夠強,而自律性不夠強也成為了影響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因素之一,因為部分自制力較差的學生會直接印象到教學活動開展的效果,并且參與度比較低在進行團隊的配合度上就會影響到其他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僅如此,因為小學生缺乏自律性的原因,還會導致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課堂紀律的維持,從而影響了對專業知識的講解和活動開展時間,導致教學效率大大降低,嚴重影響了教學有效性的開展。
1.3 教學器材的配置不夠完善。目前,有部分學校的教學器材存在著不夠完善的問題,一些學校可能因為資金不夠完善,加上對體育課程的不夠重視,在體育器材的準備上不夠充分,而這將直接影響到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問題。器械的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學校的經費不足,這就造成了部分學校在進行體育課的教學時,教學內容就變成單純的跑步、跳遠做做廣播體操等形式,而學生們的基本體育鍛煉根本沒有得到滿足,從而造成體育教學的有效性無法得到保障。
1.4 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無論是在進行體育課程的教學當中,還是在其他學科的教學當中,我們都應該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上。課堂是學生進行學習的載體,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于老師提高教學效率來說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因此在小學體育課堂上,我們要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而不是在老師的推動下進行被動的學習。小學生能夠通過主觀能動性來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樣也對小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起到非常重要推動作用。
1.5 老師的教學方式。小學生因為受到成長環境的影響以及接受能力的不同,所以就會導致在同樣的教學過程中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因此老師在進行教學之前,在平時的日常生活當中應該對學生進行足夠仔細的觀察,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并以此作為核心來開展詳細的分析,從而選擇出能夠有效滿足學生需求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老師能夠選擇科學的教學方式對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起到可積極作用,不僅如此還能夠實現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
2.1 從興趣入手,加強學生投入。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因此作為小學體育老師只有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夠保證學生在課程教學中的有效性。但是從目前的體育教學準備活動的開展狀況來看,很多來時并沒有意識準備活動的重要性,并且每節課都采用固定的教學模式和內容,從而導致體育教學的準備活動都過于的形式化,在進行準備活動的時候老師就單純的讓學生做幾個簡單的動作就算熱身完畢,開始進行教學內容的講解,這樣一來不僅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高,更嚴重的還會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
在進行實際的體育教學過程中,老師就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人特點來制定合理的課前準備活動,這樣才能夠提高體育教學課堂的有效性,體育老師要從觀念上進行轉變,要認識到課前準備活動的重要性,在課程開始之前老師要為學生講解準備活動的內容,利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另外老師還可以為學生示范一遍,再由學生親身感受來發揮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如果學生的課前準備活動不符合規定,老師就可以借此就會來為學生們講解在準備活動當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從而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幫助學生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新技術的應用也更加的廣泛,老師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力量為學生找一些準備活動的視頻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認識到準備活動的重要,從而更加投入的進行課程學習。
2.2 轉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我國的教育容易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老師在進行教學方法的轉變時一時難以更改,尤其是在針對小學體育教學時,大多數都是在戶外進行的,本來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就比較短,在加上在戶外注意力更容易被分散,因此老師就會采用強制的手段進行教學,而這樣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老師就需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并且結合教學內容,采用學生們比較喜歡的教學方式來進行靈活的教學。在備課階段老師就可以事先結合教學內容,采用情景教學的方式或者利用多媒體技術,利用游戲或者比賽的形式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提高學生的課程參與度,從而實現教學課堂的有效性。
在進行有關跑步的教學時,有些學生的身體素質比較好跑的比較快,有些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夠好跑的比較慢,并且還有部分學生的跑步積極性不夠高而不愿意進行排布。那么我們在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采用讓學生小動物的形式來進行比賽,比如“小動物的短跑比賽”、“小動物的接力賽”等,學生們因為感到新奇而產生興趣,參與度得到提高,從而主動的參入到教學當中。并且我們還可以采用故事情境的教學方式來彌補傳統教學當中的不足,充分的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而在進行小組人員的分配上,老師要做到實力分配均衡,要對比賽取得勝利的小組進行獎勵,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勝心,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3 精心設計教學,提高學生積極性。體育教學和體育訓練之間是存在著本質的差別的,體育教學的對象是學生,而體育訓練的對象是運動員,所以老師也應該認識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不同學生擁有不同的特點,身體素質的不同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此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老師就要對教學進行精心的設計,從而能夠提高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對于接受能力較低的學生安排一些難度系數較低的活動,力爭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活動當中,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活動帶來的快樂;而對于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老師就可以提高活動的難度,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技能。在教學活動準備的過程當中,老師還需要時刻注意學生情緒的變化,要和學生進行更多的溝通,從而能夠更好解決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游戲教學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因此老師在進行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就可以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游戲,以此來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并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輕松的課堂氛圍,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從而達到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在教學活動準備的過程中,老師要時刻注意幫助學生調整情緒,學生情緒過于興奮會影響到活動開展的效果,學生情緒過于低落也會造成教學活動不理解,所以在進行活動開展的時候,學生的情緒應該是平穩的。而不同的活動老師就需要設計不同的開展法師,在活動開始之前老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來調節學生的情緒,并且將活動準備的時間控制在5-10分鐘,而在有限的時間里想要實現教學目標老師就必須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如果運動強度過大會讓學生產生疲勞,從而影響整體教學的開展,而如果運動強度較小又失去了準備的意義和作用。
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準備活動,比如跑步的話老師可以以改變學生的跑步路線或者跑步形式來進行教學,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讓小組進行分組跑步,或者改變跑步的運動軌跡,從傳統的繞圈跑改為往返跑,曲線跑等形式,這樣都可以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在設計準備活動的主題也要和教學內容保持一致,并且在開展的過程當中老師要保證學生的人身安全,要避免學生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受傷,如果在課程中需要使用教學器材,老師也要起到監管作用,為學生選擇合適的教學器材。
2.4 完善教學器材,提高重視程度。要想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性也是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支持的,這就需要各個學校能夠加大對于體育教育資金的投入,能夠為各項體育活動的順利展開提供物質保障,配置完善的體育器材,讓學生能夠在體育學習當中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從而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能夠參與到體育活動當中,達到真正有效的體育鍛煉。而一般來說學校應該配置的體育器材應該有乒乓球臺、籃球場、足球場、風雨操場、羽毛球拍等等,這些具有專業性的器材才能夠使學生的鍛煉更具專業性,同時對學生的身心發展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但是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學校社會和老師轉變對于小學教學的觀念,加強對于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在保證能夠確保小學體育課程開展的同時,給予資金和物質上的支持,從而能夠保障各項活動能夠在體育課程當中得以順利開展。同時老師還要端正自己的教學思想,要積極的對待每一節課,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不斷的強化自身能力加強對體育學科的教研,積極的去尋找體育教學創新的方式。
2.5 發揮老師示范作用,提高學生上課質量。很多人都會認為上體育課是非常簡單的事情,無非就是帶領學生去進行室外活動,其實并不如此,一節優秀的體育課的要求不僅僅是增強體質,還有進行體育精神的傳遞,而優秀的體育老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們基本的體育動作,還要從中去挖掘體育活動所帶來的意義,從而能夠帶領學生去感受和享受體育活動帶來的快樂和成就。
2.5.1 著裝的規范,體育課本身就是以活動為主課程,那么在服裝的要求是就醫運動服為主,這樣才能夠方便學生進行活動,因此老師切記不能夠穿搭時尚,認為只發布口令讓學生執行就行,這樣的教學是無法起到帶頭的和標桿作用的,老師要以身作則。
2.5.2 要注意動作的規范,老師要通過正確的動作的示范來引導學生,比如在進行短跑的時候,起步姿勢、蹲姿、以及起步之后雙腿如何發力等,雙臂如何擺動才能夠達到最好的效果為身體提供動力,在進行彎道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在跑步的過程中要注意防止滑倒和受傷,在跑步接受之后如何調整呼吸如何進行肌肉放松等,這些規范都是需要老師向學生進行示范的,要讓學生從細節中去感受每一個動作該如何完成。
2.5.3 老師要注意語言的規范,“甜言與我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因此老師在為學生進行動作講解的過程當中,為了避免在講解的過程中過于枯燥,造成學生走思的情況,老師就可以通過舉例比喻等方式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在言語過程中要保持和藹可親,對于走思的同學,嚴謹對學生惡語相向,可以讓走思的學生上前進行示范,或者通過對比正確姿勢和錯誤姿勢來加深對學生的記憶,以此來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社會是在不斷進步的,而人們對于體育運動也越來越重視,人們也提倡了終身體育的觀念,而小學階段又是學生培養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就要求每一節課的教學都應該具有激情,老師能夠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把新課程的標準落實到教學當中去,從而有效的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快樂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