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靜雯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0)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一種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1],是在網絡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互聯網與教育領域進行深度融合的一次改革。在2012年被提出之后,便以令人始料不及的速度在教育界發酵,并得到了極快發展。2020年初,教育部提出號召,學校方面應當“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并要求,各中小學及高校要利用MOOC上豐富的線上資源來進行線上教學[2]。于是大量的線上課程應運而生,MOOC與釘釘直播相結合的線上教學模式滿足了師生需求,開始走上中國及世界舞臺。而這一模式的興起,則給習慣于傳統教學方式的外語教師帶來了極大的挑戰。但同時,也給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技能帶來了新的機遇。因此,在處于互聯網慕課時代的今天,外語教師需要重新定位自己,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MOOC與直播相結合的線上教學方式是在新時代趨于流行的教學模式,且這種教學模式將會常態化。這種新興的教學給外語教師帶來了教學方式、教師角色、教學管理以及信息素養等多個方面的巨大挑戰。
傳統英語課堂中,英語教師將知識點寫在黑板上,通過舉例讓學生被動地來理解和吸收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影響教學效果。MOOC時代來臨后,課堂教學方式逐漸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MOOC興起的這幾年里,線上混合線下教學模式逐漸常態化,而疫情的出現又將慕課與釘釘直播以及騰訊課堂等線上工具帶入一線教學行業。學生可以在網絡上先對教師上傳的學習文件視頻進行預習,再在直播課堂上聽老師講解課程,提出疑問,課后還可看直播的回放進行鞏固學習。這樣的教學模式在特殊背景下保證了學生的學習,并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但這種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完全改變原來的工作流程,不是單一地給學生教授知識點,而是通過學生的提問,在回答的過程中將知識傳遞出來,從而實現課堂的翻轉。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對外語教師提出了挑戰,線上教學的模式與傳統模式有很大的差異,尤其是對熟悉固化教學模式的老教師來說,要在短時間內改變教學的方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改變教學模式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在互聯網MOOC時代,教師的角色已經有所轉型,但為了應對不可預料的變化,教師的角色轉型依然受到了一定挑戰,在應對挑戰的過程中教師角色也得到了重新定義。首先,教師由課本教材的講述者變為課程資源的集合者[3]。當沒有線下和學生面對面的互動時,傳統講課方式行不通,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師需要打破常規,整合各種資源將教材上死板的知識變得鮮活生動起來,整合社會、學校、家庭等資源,布置學生的任務和作業,讓學生在有意義的學習任務之下調動起學習積極性,真正進入學習的狀態之中。其次,教師由刻板嚴肅的說教者變為魅力四射的直播者。在特殊時期,教師的教學講授媒介從黑板轉為電腦,教師也逐漸適應了用釘釘直播以及騰訊課堂的網絡直播教學的模式,熟練利用網絡教學資源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并學會應用,再通過微信群、QQ群打卡的方式來進行詞匯短語的鞏固練習。最后,教師由傳統知識的教授者變為學習提升的引領者。在傳統教學中,大多外語教師就是知識的搬運工,甚至有些教師直接從網絡上下載課件,在上課時完成任務一樣照本宣科地講解。互聯網時代來臨后,學生完全可以自己通過網絡去查找資料,教師“搬運工”式的教學模式開始變得不那么奏效。特殊時期,教學開始變為完全線上的模式,新時代的學生具有較強的網絡搜索水平,甚至比教師還要高,此時,外語教師若僅僅靠搬運網絡講授知識就會存在被網絡淘汰的危險。因此,新時代的教師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轉述或者講授者,更應該發揮其不可被網絡替代的作用,成為教會學生學習、提高他們學習能力的引領者。
線下教學中,教師在教室里管理學生,上課時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學生會對教師有畏懼心理,這使得班級管理會相對較容易,在學校規則的制約下,學生的秩序性更強,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而線上教學中,學生在家里面對電腦聽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就難以避免,在線課堂學習的教學質量就難以保證。由于物理空間的阻隔,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無法立體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低,教師不能及時關注學生情況,也很難對學生的問題在第一時間給出反饋。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環境也會影響其學習積極性,降低其學習效率。因此,網絡教學給教師的教學管理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信息素養對教師的個人綜合品質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4],是否能掌握網絡資源的搜集、分析技能,以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也是評判教師整體素質中不可缺少的過程。新時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教學生單純書面知識的同時授予其學習技巧,授人以漁。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中,學生通過網絡得到了多種多樣的知識和資源,并且網上教學資源的娛樂欣賞性更佳,學生在面對教師和網絡資源時會更加傾向于信息化的網絡,于是使得外語教師的權威地位開始慢慢降了下來,因此從中就可以看出提高教師信息素養、培養全面發展的教師的重要性。
互聯網時代,MOOC的出現是教育行業的重大發展,對教師行業有著巨大沖擊,為了迎接挑戰,既需要國家統籌規劃教育框架,也需要外語教師自身提高能力,通過這兩方面的努力,教師的專業成長就能夠得到更加積極有效的探索。
隨著社會的更新迭代,外語教師也需要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MOOC是信息化時代的產物,利用慕課和騰訊會議等工具進行線上教學勢必就要打破傳統教學方法的局限,將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貫徹在課堂之中。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瀏覽網絡上的教學資源來對課文、語法以及應用進行提前預習,在線上的課堂上向老師提出疑問,同時進行練習鞏固,課后再通過網絡資源進行復習延伸,實現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的模式,同時也能夠提高教師的網絡教學能力。正如王守仁教授認為現代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的融合是一件利弊兼具的事情,既可以讓教師自身得到發展,又可以推動教育教學改革[5]。高校外語教師要抓住這一難得的機會,拓展教學發展的新空間。因此,在疫情影響下迅速發展的線上教育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改變教學方式,加強自己的綜合能力來面對時代及社會帶來的挑戰[6]。
在線上管理方面,也應當建立一系列相關制度完善教師自身能力,幫助線上教學發展。教師要建立完備的考勤制度和請假制度,通過課堂中多次不定時打卡,監督學生學習情況,并給學生敲響警鐘,提醒其集中注意力,保證學生上課時長和學習效率;建立嚴謹的備課和上課制度,設立備案以機動面對線上課堂的各種突發問題,保證教學的流暢,上課時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搶答、討論等互動增加課堂趣味性,并在上課過程中抓住機會,進行課堂思政,引發學生思考;建立系統的課程制度,嚴格管理,教師明確自身任務,提前進入教學平臺,按時上下課,定時公示學生的學習情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建立合理的反饋制度,教師通過發布線上線下問卷等形式,調查學生關于線上教學的意見,通過學生給出的真實意見來完善自身教學,加強師生溝通,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在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的表述中,教師的專業發展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教師的自身經驗,另一個就是教師對教學進行的反思。教師反思是教學過程很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分,但這一部分對教學來說非常重要,在課后將教學內容重新梳理,取長補短,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MOOC的出現,給教師提供了一個非常優質的平臺,可以觀摩各個高校教師的優質課堂,能夠細致觀摩其他教師的課堂,分析教學方法,在學習中進行反思,得到進步。在特殊時期,慕課資源也給教師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學生在網絡上學習教師整合的名師優質課,教師也可以使用這些豐富的資源來備課,學習轉變教學思維,更高效地進行教學。
終身學習是每個人的必修課,教師終身學習不僅能提高教學水平以及文化修養和個人素質,也是適應時代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在互聯網信息化時代中,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是不斷變化、需要隨時調整的,這種動態性是教師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學能力不斷發展以及提高的過程[7]。同時,發展教師信息化教學的能力需要遵循發展規律,不能一口吃個大胖子,因為這不僅是教師的個體專業成長,也關系到了學生的學習成長,社會以及教育領域的發展。信息的快速發展外語教師的教學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新的挑戰,因此,也需要各個方面的幫助來應對這次信息時代給教師的考驗:
1.國家政策的保障
我國雖然在2010年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就已提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有著革命性影響,并在其后頒布實施《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試行)》等,對高等教育的教師教學均提出了要求,同時在近年對各個學校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了考察與相應的培訓,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以及當今線上教學的普遍性發展,對教師的相關能力要求需要進行適應性的調整,也需要對其信息技術素養進行培訓。因此,國家不僅要注重信息教學的規范性和制度性,也不能忽略教師的信息化技術培訓以及考察,在這些項目中的經費投入更要引起重視,為教師學習信息技術、提高信息素養提供保障。
2.學校組織的支持
學校是教與學發生的必要場所,對學生和教師而言,學校就是第二個家,每天幾乎有二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教師學習信息化技術,也是為了在教學中使用,因此,學校應該要提供基本的信息化教學基礎服務建設,教學需要在有相應教學設施、教學對象的場景中完成。因此,學校的上層建筑就決定了教師教學的經濟基礎,學校既要加強改善基礎建設,也要在信息化教學的基礎上提供良好的教學資源、教學環境。同時,也要完善線上教學的流程規劃和教師線上考核制度,并且在教師教學過程中發揮監督和指導作用,以促進教師的學習。
3.教師個人的努力
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教學能力的學習發展,教師的自身努力才是根本[8],終身學習,教書育人這些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是其一生都要去堅持完善的事業。教師應該以謙虛謹慎正確的態度來面對這次挑戰,適當摒棄傳統頑固的教學思想,接受新興的更適于當今學生的教學方法,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和行動來看待這次教學“改革”,取長補短,同時相信自己,積極主動發展信息化教學能力,才會有所進步,才能迎接挑戰。
MOOC時代的到來,給外語教師的教學帶來了非常大的改變,而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得不在短時間內做出巨大的變革,這對教育的各個方面來說無疑都是艱巨的挑戰。線上的網絡教學工作不僅僅是應對特殊事件的短期應急行為,更是一場漫長的教學革命[9]。慕課的到來重新定義了學校、教師和學生,直播課的形式也對教師的角色進行了極大的轉變,外語教師應該從持續發展的線上教育模式中學習,將先進的理念融入自身的教育教學中。外語教師應該本著“淡化形式,注重實質”的態度來開展教學,同時也應該借助新時代背景下網絡教學大范圍實踐的契機,吸取教訓,建立應急教育機制和常態化網絡教學機制[10]。國家、學校和教師本身都需要做出努力,樹立信息意識,引導和鼓勵教師角色轉型,促進外語教師提高信息教學能力,推動MOOC與直播相結合教學模式以及更多新興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發展,加速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