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自儉
(張掖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甘肅 張掖 734000)
職高農學專業的教學工作更重視實踐教學質量的提升,因農學專業的專業特性,決定其只有引導并幫助學生在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中鍛煉成長,才能將學生培養成為專業性、目標性和科學性都兼具的新時代專業人才,為國家、社會發展貢獻最大力量。目前,隨著教育改革措施的不斷落實,職高農業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工作也被重點提出并要求科學有效落實,以此形成農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系統并有效開展實踐活動,推動課內教學環節向外有效延伸,以實驗室平臺體系,助力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都能有效提升,促進職高農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有效改革措施的落實與完善。
對人才培養專項目標明確,定位好實踐教學方向,這是職高農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基礎。隨著社會市場經濟全球化,我國的農業生產行業結構發生重大改變,逐步向現代化農業建設發展方向轉型。其主要體現的在發展的深度和廣度上[1]。在發展的深度上體現是將農業生產向高質量、高產量、高效發展方向大力推進,上升到更高的水平層次上;在發展的廣度上體現是將農業的產業結構更豐富化、結構化,從傳統的單一種植轉向多元化生產結構組成。從農業、林業、畜牧業、農副產品和漁業等多個農業部門共同發展進步,將各產業形成系統化、一體化經營格局,使我國農業結構更完善,朝著規模化和國際化行進。為確實實現這樣的農業改革目標,需要有完善的農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配合,以此在先進的教學理念支撐下,將教學內容、教學結構、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實踐方案修改完善,實現根本上的改革發展,促進每一年的農學專業人才在畢業后都能在工作崗位上獨立勝任工作,并針對具體的工作內容做出有效的技術革新,利用農業專業人才的創新力和實踐力助力農業科技不斷革新,實現現代化農業的改革目標。基于此,職高要將農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定位實踐教學方向,有效改善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壓力。例如,職高院校要結合本校的教學資源和教育方向,將農學專業體系結構整體優化,將辦學宗旨和教學水平與社會經濟發展對農業人才的需求相匹配,將農學專業課程安排進行科學調整,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課程安排統籌安排,力求學生可以在理論知識掌握后,可以在實踐中應用,并不斷創新,推動復合型人才、技術應用型人才、創新改革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順利實現。
優化農學專業知識和技能,不斷完善創新并實踐。這樣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宗旨的設定,將會有效促進職高農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科學構建。職高學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實現創新和實踐目標。第一,將農學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有效建立。農業專業涉及的專業課程較多,理論知識較強,若想幫助學生快速掌握這些理論知識,需要有配套的實驗課程,以此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實踐知識理論原理,找到學習的方向,并從根本上找到知識的變革創新方向。例如,在土壤肥料學課程和植物保護學課程中都與其理論知識配套開設了實驗課,并有計劃地將實驗課程的課時比例增加,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學習、理解并應用理論知識,將抽象的農學知識變得形象具體化,實現教學難點突破。第二,建立以專業教學內容為主題的實踐教學課程。職高學生普遍年齡不大,從初中畢業進入職高校園生活學習,并沒有機會接觸到農業種植,甚至很大一部分學生分不清各種農作物的樣子,在理論知識學習中,學生對各種專業名詞和相關特點特性的學習處于“聽天書”的狀態,當學生經過半個學期的學習后,才會對這些理論知識有更深入的學習和認識,為有效縮短學生與農學知識的“磨合期”,需要借助大型實踐課程的優勢,讓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時間與實踐課程操作的時間同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獲得良好教學效果。第三,要重視農學專業畢業論文的綜合考核,通過對畢業論文的選題和研究進行嚴格管控,使學生的專業能力可以在不同的論文題目中得到充分發揮,調動學生對理論知識和實踐檢驗的融合能力,助力學生可以在畢業就業時有優秀的畢業論文做后備力量。
將農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系統優化并開展實踐,這是職高院校開展農業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主要教學目標,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將農學專業的學生培養成復合型人才和創新實踐型人才,使其在畢業后可以以扎實的專業知識基本功在工作崗位上創新,突破工作瓶頸,為工作企業找到更多發展空間,為國家、為社會實現現代化農業發展目標添磚加瓦。系統化的農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將會使各專業任課教師可以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有教學目標、教學規章遵守,可以在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中,使學生明確學習方向,找到每日前進的短期目標,以多個短期目標推動長期目標的穩步實現[2]。為此,職高學校要積極向其他優秀院校的農學專業取經學習,借鑒其先進的教學體系,并結合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設施配備,構建完善的、個性化的農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例如,在校內開展的理論知識教學活動中,要將各知識內容按照實踐教學體系結構進行合理安排,從職高學校的基礎設施教學條件入手,確定確實可行的基礎教學目標。接著,在校內開辟一塊土壤肥沃的實驗基地,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實踐檢驗場所,幫助學生可以在有限的教學配套設施中,最大可能地掌握更多先進的農學先進理論知識,體現知行合一教學特性。此外,職高院校要重視將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形成統一管理的教學機制,確保學生可以一直按照學校構建的實踐教學體系內容學習、實踐,從基礎理論知識到專業實踐鍛煉再到綜合鍛煉實踐,形成階梯型能力提升培養路徑。
將實踐教學有效強化管理并實施監控,促進農學專業人才質量的穩步提升。在這樣的教學手段支持下,在科學的、完善的農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支持下,職高學校的教育目標將會順利實現。學生專業課程學習與考核、實踐應用與評價、教學內容與實踐內容匹配度、信息收集與反饋整理等措施的施行,將會更進一步促進農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目標實現。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的思想和教學觀念對學生學習態度和行為規范有著直接的影響和促進作用,為此需要在強化教師的教學理念的同時,配合一定的教學改革措施,將會對農學專業教學管理實踐強效控制和監督,實現每一個教學環節、每一次的理論教學內容和每一次的實踐課程都能保質保量,都能充分發揮應用的教學效能[3]。在實驗教學活動開展中,要針對教學內容配備一定的輔導指導教師,使其在學生學習實驗時,能給予專業的指導建議,并做到實時觀察學生的實驗進度,做好實驗監督記錄,并在一定時間后進行記錄的整理和歸納,以此發現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做哪些教學改革優化,推動農學專業實踐教學工作順利開展并完成。例如,在開展教學管理和監控時,可以通過理論知識教學檢驗、實驗記錄、實驗完成報告以及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等數據信息進行綜合評價,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性特點和學生的專業突出表現等方面,使管理評價呈現多元化和科學化特點,做到綜合、科學、合理、有效監督管理。此外,還可以將管理考評的方式進行多樣化開展,由傳統的教師評價轉變為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以此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廣闊的交流平臺,促進學生間互動交流,進行專業討論,以此提升農學專業學生綜合能力,體現高質量人才培養的精髓。
優化實踐教學條件和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這是有效保障職高農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有效措施。農學專業教師的能力水平直接影響教學水平和質量,更會影響職高學生對農學的正確認識,并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教師的教學方法將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及積極性。由上兩點可以看出,無論是教師的能力水平還是教學方法的應用,都將直接影響農學專業實踐教學水平和質量。此外,學校的實踐教學條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直接影響學生對農學專業各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學習,將會使學生的自主管理學習能力是否提升有直接影響。基于多項主觀因素影響,職高學校要重視從教學條件和教師能力水平等多方面入手,確實以提升教學質量和水平為發展基礎條件,構建完善的、科學的農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從教學條件、師資力量、課程體系結構以及實踐教學等多方面著手,逐步形成一體化、系統化教學結構。例如,為推動專業化實踐教師隊伍順利組建,學校要重視以優越的福利待遇吸引專業人才來校應聘,擔任實踐教學教師。與此同時,建立科學的考核制度,規范教師教學行為和教學思想,促進其向高技術、高水平、綜合能力突出的方向學習前行,一直保持高效的教學水平。此外,要積極引導外來專業高級技術人才,以其專業的農學經驗開展教學活動,促進農學專業課程內容更貼合實際,以實際+理論的教學模式向學生講解專業知識,強化農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指導力量。
重視課內教學環節的有效延伸,建立實驗室平臺體系。這樣設計的教學結構將會大大增加職高農學專業學生的實驗能以及實踐應用能力。在我國大部分的本科院校中都開設了實驗室,從最開始的只針對研究生以上學歷開放,到目前面向所有有需求的學生開放,這樣大大提升我國畢業生的專業實踐應用能力。這樣的教學設施配套需要在職高院校中開設,不僅是因為教育改革開展下對教學結構的有效調整目標的實現,更是因為職高學生在畢業后大部分學生會直接進入社會工作,為國家和社會創造經濟價值。需要將職高的教學設施和師資力量完善儲備并發揮其應用效用,這樣才能體現教育改革價值,突顯新時代發展職高教育的重要意義。實驗教學在職高教學中占有重要的指導和輔助作用,尤其是農學專業的作用更是明顯而有效。目前職高學生的年齡不大、社會經驗不足,尤其是對于農學相關的專業內容了解更不深刻,并不能從現實生活中有效實踐。基于此,通過將農學專業課內教學環節有效延伸,建立實驗室平臺體系,將會在最大范圍內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助力其理論知識學習可以在實驗室中科學實踐,得到寶貴的實踐經驗,從而對理論知識的認知能力加強,應用能力提升。例如,在土壤肥料學專業教學中,建立實驗室平臺體系。學校重視將以往的土壤學和植物營養學配合施肥實驗共同建立土壤肥料實驗室。在此實驗室中,學生可以理論課堂中學習的理論知識進行科學驗證,明確其中抽象的理論知識,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還可以在實驗中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開發其創新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突破現有學習瓶頸,找尋更加適合的學習方法,獲得優異學習成績。
將傳統課外教學有效創新,實現升級化和拓展化。這是從學校角度開展問題研究,將職高農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問題更具體化體現并解決。職高農學專業一直會與理論教學配套成立一定量的課外教學任務,在以往的課外教學環節中,大多時候是教師講,教師進行動手實踐操作,而學生按照小組的形式進行理論知識實踐,但小組的形式開展并不能確保所有的學生都有實踐動手的機會,這就導致以往的課外教學存在一定的形式化特點,并沒有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教學效用。為此,要將以往的課外教學實驗基地進行有效的、科學的升級改造,從目前的教育改革目標出發,確定正確的改革方向,將課外教學實驗基地規模擴大,增加農作物以及養殖品種種類,確保可以使農學各專業學生都能在課外實驗基地中有操作的機會,有提升鍛煉的空間。例如,將原有的課外教學實驗基地擴建后,要在實驗基地增加校舍、實驗室、食堂以及其他活動場所,并將實驗基地進行區域劃分,實現整體監管、區域細分的管理模式,并在每個實驗基地區域安排一位實驗指導教師,由其配合專業教師一同進行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講解,在最大程度上確保學生都能在實驗基地獲得知識的積累和深化學習。如對土壤肥料學的實驗開展,會涉及到土壤、土壤肥力、土壤有效肥力、肥料、土壤礦物質以及土壤有機質等多種知識的掌握與學習,尤其一些相近理論知識點名稱的理解和區分,需要學生在實驗中進行動手操作后,才能從根本意義上明確知識內容,才會推動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有效開展思維創造,實現學習能力的有效突破性提升。
綜上所述,職高農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需要職高學校明確對專業人才培養的教育目標,以此定位實踐教學的方向,并采取一切的教學手段,為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助力,實現科學實踐創新,建構實驗室實踐平臺,加強和校企之間的聯系,推動學校與用工企業間實踐教學系統化構建。此外,在開展的農學專業實踐教學活動項目選擇上,要重視體現多樣性和多元性,在最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掌握更多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可以在畢業后直接就業,獨立上崗,高效完成本職工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