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娃參木決
(西藏日喀則市江孜縣重孜鄉小學 西藏 江孜 857400)
培養學生的身心發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在關鍵的小學階段,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國不斷加強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提高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的教育,高質量教育發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對教師教育培訓的更高要求,對教師的教學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標準,但小學班主任在執行管理任務時存在許多困難和挑戰,班主任應該發揮積極作用,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更好地履行班主任工作,對工作中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積極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案。
1.1 師生關系不夠融洽。小學生往往更活躍,好奇心更重,更缺乏自控力,如果班主任不控制學生的行為,不嚴格管理課堂上學生的紀律,學生就很難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因此,班主任必須嚴格要求學生。在此期間,學生往往不了解班主任的工作,與班主任相處較難,對班主任產生負面情緒。如果班主任缺乏與學生之間靈活、生動的交流,管理不夠“人性化”,無法及時與學生建立有效而和諧的溝通,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關系可能會受到損害。隨著時間的推移,師生關系的惡化阻礙了師生之間友好關系的建立,極大地影響了課堂友好氛圍的營造。
1.2 容易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說,保障學生學習和生活質量的重要條件是心理健康。當班主任不了解學生的想法,不重視學生思維和情緒的變化時,學生就會受到不利于身心發展的外部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尤其是年齡小的小學生,面臨失敗,心理適應能力下降,對待問題的態度變得片面。班主任不使用相關性的教育方案,不及時給予指導,會加劇學生的心理問題[1]。
1.3 容易忽視學生德育。學生的德育教育主要是班主任的職責,對學生性格和人格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對個人行為習慣和道德教育的發展具有引領和促進作用。小學生處于道德發展的第一階段,在形成各種道德觀念時容易受到各種不利影響。因此,班主任的指導對于低年級學生的價值觀發展是很重要的,其中德育是重要的工具。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些班級的教師過于注重學業成績,將德育形式化。這種重寫作、輕德育的做法,很容易帶歪學生的三觀,不利于他們以后的成長和發展。
1.4 忽視班級管理過程的民主化。在課堂管理中,班主任經常要求學生聽從指導,而不注重學生的意見和想法。過去,教師的權威性使班主任認為學生應該完全聽從老師的管理。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需要加強班級管理的民主性。鼓勵學生參與課堂管理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課堂管理水平。
1.5 和家長及社會之間的矛盾。目前學生監護人和班主任之間存在一些沖突。究其原因是學生監護人認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有責任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安全進行適當的監督,這就導致學生有任何異動,監護人就會與老師進行對抗,使班主任的工作變得緊張。此外,部分教師存在與監護人分擔部分工作的行為,引起家長的不悅。
2.1 尊重、理解并關愛學生,推進師生之間良性溝通。作為小學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必須選擇正確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全心全意地關心他們,并根據小學生年齡小、身體和心理發育不健全的特點為基礎來與學生進行交流。班主任必須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意愿,體諒學生的好動性和求知欲,不對學生帶有偏見,班主任要對積極的學生采取表揚和鼓勵的方式,以此來激勵學生取得成就,使學生的未來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班主任應了解學生的動向,通過各種方式對學生進行鼓勵,增強學生對學習的向往和生活的信心,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部分學生受原生家庭和生長環境的影響,有不守紀律、不尊重老師等不良習慣,對于這種現象,班主任應該了解學生的想法,而不是批評他,糾正學生的思維和行為,使學生的心理疑慮得到良好的解決,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變化,逐步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達到課堂管理的效果[2]。
2.2 教師要注重言傳身教,要做到教書育人。當有著領導性和指導性的班主任不能以身作則時,管理班級的成效就會大大降低。雖然期望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色,但班主任必須在組織在課堂紀律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班主任必須為學生做好積極的指導,這樣班級的管理才會井井有條。一個好的班主任不但要為學生教授道理,也要有學生與老師之間互相平等的觀念。要讓學生感受到師生之間是一體的,教師在管理制度中不享有特權。鼓勵學生舉止得體,并要求他們與老師和同學之間相互問候。要對學生的思想進行規章制度的滲透需要建立在師生平等的基礎上,教師應該身體力行地遵守管理制度來教育學生。這種教育是最有效的。
2.3 注重威信樹立,贏得學生尊重與信任,建設優秀班干部隊伍。小學班主任的工作是強調學生的團結作用,通過建立主任的威望,使學生形成對班主任的尊重和信任,使課堂管理的發展更順利。班主任必須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則,無差別對待每一個學生。在課堂管理過程中,建立良好的課堂環境是很重要的,與學生的有效交流能夠拉近師生距離,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能夠正確分析學生的行為。班主任應注重提高自身能力,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并能積極與老師溝通,使班主任的工作開展的更容易。班主任既不能忽視學科教學,也不能忽視班級管理,要在教學實踐中展現學術能力和素質,使學生尊重和信任自己,增強教師在課堂上的威望。因此,小學班主任應專注于自身能力和課堂管理技能的提高,以及在與學生打交道時尊重學生的內心,認真考慮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讓學生和老師共同參與管理制度的制定,班主任更要用規則約束自己,為學生做出嚴格要求自己的榜樣。
班主任要把部分管理權力交給班干部,以此來鼓勵學生自覺,這樣班主任不但減小了工作量,也使學生自律性高。創建一支有能力的班干部團隊,班主任需要重視班干部的選拔,學生可以通過毛遂自薦和民主選擇來推選班干部使學生對所選班干部沒有意見,促進課堂管理的順利進行。班干部的選擇應強調民主化,選拔結束后,班主任要與班干部進行多次溝通,使其充分了解自身的職責和工作程序,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可以讓學生輪流當班干部,使學生都有參與感,增強學生對班級的責任感,有利于打造良好的班級氛圍[3]。
課堂中的管理是不可或缺的,教師必須具有團隊精神,共同參與班級的管理。班主任通過與任課教師的交流得到學生的動態和學習狀況的信息,及時發現課堂上的問題,各位老師要有團隊合作意識,出現問題時不要互相指責,建立老師的聲譽。牢記教師是為學生提供幫助的整體。
2.4 班主任要協調好與各任課教師和家長的關系。保持與家長良好的合作關系,在班主任和學生監護人之間建立有序、相互信任的關系,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家長和老師都希望學生成才。然而,由于對學生學習的態度、認知和教育方法的不同,他們往往會產生情緒上的不和諧和沖突,無法相互合作。一般來說,班主任在調節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系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班主任必須保持對家長尊重和平等的態度,主動向家長溝通和了解學生的情況,共同商討學習方案;加強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包括如何組建學生家長委員會、設立家長上學日以及邀請家長參與和支持課堂活動,對家長推心置腹,讓家長充分感受到老師對學生的愛。
2.5 落實心理健康教育,以正確世界觀引導學生成長。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班主任要對自己的角色有清晰的認識,堅持做班級管理的工作典范,把對學生的班級管理方法和技巧做到最好。班主任以身作則地執行學校和課堂規章制度能更好的為學生做指引,這提高了班級管理的效率。一個好的班主任既要有實踐的領導能力,又要有理論的教學能力,要按照平等的理念進行有效的班級管理。班主任應將心理健康輔導融入課堂管理,及時提供心理輔導,通過營造和諧的課堂環境,加強學生之間的情感紐帶。
在小學階段,由于小學生的智力發展有限幾乎不能辨別好壞,思維水平相對較低,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和誘惑。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要嚴格律己,為學生灌輸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耳濡目染從而形成正確的三觀。班主任在與學生的溝通中要保持誠實的態度,使用強制性嚴格的溝通方式只會讓學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傷害,對學生進行親切的交流,才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和保護,從而耳濡目染地學會尊重和關心他人。還可以通過名人事跡豐富學生的知識和情感,或者討論新聞話題對學生灌輸正確的價值觀[4]。
2.6 班主任要實行班級民主管理,樹立學生自我管理意識。班級管理的民主性能夠使學生充分的發揮自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對參與班級管理保持熱情。為學生管理班級創造機會和條件,尊重每個學生的想法,并確保所有成員都將班級管理視為自己的權利和責任。為學生建立歸屬感,使每個人都團結起來,為班級做貢獻,而不是獨斷專行,避免家長的獨裁,并對班級的團結性進行適當的管理。為了提高全體員工的積極性,班主任首先言傳身教,用激情作為無聲的指令。就像蠟燭一樣,用燃燒的光芒和溫暖點燃你周圍的人。培養學生的自覺性是引導學生自我管理的根本。教育要遵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原則。班主任可以開展關于“如何過45分鐘”的課堂活動,讓叛逆的同學自覺地擔任評委和裁判,讓學生感到信任并充分意識到成功的小組合作并不容易,每個學生不僅需要嚴格遵守紀律,還需要相互合作。這樣做會使學生遵守紀律,積極的站出來為班級做貢獻。小學教師做好班級管理,充分發揚民主,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獨立精神和逐步磨練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從教師管理轉向學生管理[5]。
2.7 班主任要把德育工作貫徹到日常教學管理中。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的,“真正的教育是促進自我的教育。”因為孩子的心靈神奇而又純凈的,教授他們以思想就會獲得相應的行為,從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授他們以好的習慣就會收獲相應的品德,從而得到命運的饋贈。小學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心中工程”,生動靈活的教授才讓小學生樂意接受,反之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這項工作要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進行。只有對學生實行激勵、表揚和獎勵機制,把握好德育教育的時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實現德育教育的效果。在學生的情緒積極時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最合適時期,鼓勵學生采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進行自學,達到既定目標。班主任的知識、心懷、能力和素質對學生來說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班主任必須要冷靜并專注于班級的工作。班主任必須正確運用表揚和批評的藝術,表揚和批評是密不可分的,它們是相互聯系的,也是互為條件的。作為學生表揚和評價的一種形式,表揚不僅體現了老師認可的價值觀,而且指導了學生未來的言行舉止的規范和標準。批評是一種否定的、消極的“強化”形式,能以學生的負面評價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自我改正,能起到鼓勵學生正視教訓,從而改正錯誤,避免走彎路的作用。
2.8 捕捉閃光點,鼓勵學生上進。通過及時捕捉學生的亮點來加速整體進步。即使是最好的學生也存在著自身缺陷,再差的學生也有閃光點,要準確捕捉學生的閃光點,來引導學生產生正面情緒,激發學生積極的感情,讓這種積極情緒帶動整體學生的全面成長。這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職責。在旁人眼里,學習不好的學生學習能力差,沒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但我不這么認為,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優點,比如有的同學負責教室的開門和關門,有的同學會主動在教室里擺好桌椅,有的同學收瓶裝礦泉水賣掉,掙來的錢充當班費。這些行為都值得被發現并受到贊賞。
這可以建立信心并幫助學生超越自己。心理學認為,一個人雖然只體驗過一次成功的喜悅,但他激發了獲得無限成功所需的力量和信心。班主任的任務是不要錯過鼓勵和表揚學生的機會,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和被肯定的自信心,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同時,班主任應該做好“比較、學習、趕超、幫助”的活動,引導成績好的學生幫助成績差的同學提高成績,讓成績差的同學更有動力向前追趕。這樣可以提高整個班級的學習成績。
2.9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鑒于當前任課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劃分的現象,任課教師需要改變這種偏袒的心態,以一致的方式對待學生的學習。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始終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糾正學生在課堂上的錯誤,多鼓勵和表揚小學生,逐步幫助學生建立自尊和對在校表現的信心。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在身心發展過程中勢必會存在許多個體間的差異和不平衡,對此班主任要以耐心和關懷的態度對待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積極鼓勵和促進學生的發展[6]。
總的來說,每個學生都是值得被雕琢的玉石。小學班主任責任重大,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路仍然任重道遠,所有的老師都應該為此而努力。為了把學生置于良好的教育環境中,班主任必須做好教學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這樣學生才能在學習中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