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巧
(甘肅省靈臺縣西屯中心小學 甘肅 靈臺 744400)
雙減政策是根據我國當前青少年的學習情況制定的,旨在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家長的經濟壓力,讓學生回歸校園,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培養興趣愛好,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小學數學是小學教育的重點科目,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方法,發揮教師的真正作用,利用學校的時間更好的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拓展學生的自主能力,讓學生有一個更好的發展。本文對當前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剖析雙減理念下影響小學數學教學因素,針對教學實際提出教師要充實數學教學內容、教師要創新轉變教學方式、教師要發揮多和學生進行互動、教師要合理的布置數學作業、教師要把教師內容與實際結合、教師要增強與家長的溝通合作六點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希望為小學教學提供一個思路,共同推動小學數學教育更好發展。
1.1 教學形式單一。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對于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同時對于知識的學習也沒有太強的主管意愿,所以教學管理方面不如初中高中容易,需要教師進行引導。當前,雙減政策下,學生不再需要進行課外班補課,這也大大增加了教師的教學難度。但是因為教師的教學模式比較固定,所以短期改變不大,教學形式仍然比較單一,學生對于課堂缺乏學習興趣,很難投入學習中,在缺乏課外輔導的幫助下,教師如果不改變教學形式,那么教學勢必難以維持,學生對于課堂缺乏熱情,數學成績就會很難得到提高。
1.2 教學內容枯燥。因為數學是一個比較理性的學科,知識內容和文科內容相比缺乏趣味性,所以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熱情本就不高。當前,有一部分教師對于學生的授課內容仍然采用傳統的方法,內容設置比較單一、枯燥,僅僅圍繞教學重點,缺乏一些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學生對于這些定理和概念無法吸收,對于學習難以產生樂趣。這樣學生就不會在課上專注于數學的學習,從而數學水平很難得到一定的提高。
1.3 課堂缺乏互動。雙減政策的出臺目的是讓學生回歸校園,擺脫輔導班的依賴。但是當前還存在一些教師沒有領會雙減理念的真諦,教學設計比較單一,對于自身的定位仍然視為施教者,不想要和學生進行多交流溝通,單一式的進行知識傳授,課堂缺乏互動,這樣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就會參與大大降低,從而難以很好的掌握數學知識。教學是教與學的一個雙向過程,如果只有教師一味的教,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那么學生的水平勢必無法得到徹底改進。課堂缺乏互動,學生在教師教學的這一個過程就沒有得到幫助,對于自己的數學沒有太大影響。
1.4 作業布置過多。雙減理念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合理布置作業,減少作業布置量。因為雙減影響,學生沒有了課外輔導班的輔導,要想提高數學學習水平,一部分教師采用多布置作業,想要從作業中提升學生的整體成績,這樣不僅不會取得教師想要取得的成效,反而會適得其反,學生對于數學產生一種抵觸的心理,不想去面對數學,認為數學是一個枯燥沉重的學科,完成作業也是只有量沒有質,這樣不僅影響了教師布置作業的初衷,還大大壓縮了學生的自由空間,不利于學生的成長。
2.1 教師的雙減理念領悟不透徹。雙減理念的目的是學校加強教育,教師轉變教學方式,學生減少學習負擔,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顯著提升。但是仍有一部分教師沒有領悟透雙減理念,教學方式仍然是傳統模式,缺乏創新改變,這種陳舊的教學模式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勢必會被淘汰。因為教師對于政策理念理解不到位,對于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的認知不到位,教師教學的內容還是同步于雙減政策前的,這樣課堂會比較低效,學生在沒有課外輔導班的幫助學習負擔不減反增,不利于長遠發展。
2.2 學生對于數學的認知不明確。數學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學科,學習的內容雖然有一部分與我們的實際相關,但是理解難度比較大,不容易輕松掌握。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對于知識的汲取能力比較弱,對于數學知識無法輕松掌握,認為數學難度比較大,從而產生抵觸心理。這種抵觸心理的產生很大程度源于他們對于數學的認知不明確,不了解數學的實用價值,不明白數學的思維,這種認知不明確會大大降低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只有學生從根本上明確數學的意義與價值,才能夠很好的去學習數學,把學習數學作為一種樂趣。教師在教授數學的時候,首先要對于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讓學生對于數學有一個明確的認知。
2.3 學校對于雙減政策的落實不到位。雙減政策的出臺時機比較適當,出臺政策前學生忙碌于各個輔導機構,家長被輔導機構的宣傳迷惑了雙眼,社會的焦慮感大大增加。出臺雙減政策后,這一現狀被很好的遏制住,學生回歸校園。但是有一部分學習沒有轉變思想,對于雙減政策的落實還不到位。因為政策的實施,學校面臨著原來由輔導機構承擔的作用要回歸學校,學校的壓力增加,需要轉變思路,改變教學模式。學校在提高課堂質量、發揮作業作用和利用好課后服務這三點要多下功夫,發揮這三方面的作用,更好的服務學生、服務教師,讓小學生的教育可以更好。
2.4 家長對于學生的數學教育不重視。雙減政策的出臺,家長的經濟負擔大大減少,這是對于家長而言是一個解放,但是并不意味著是放手,將孩子全權交給學校,家長還要起到一個輔助作用。在政策出臺后,孩子沒有了輔導班的依賴,對于學校的學習會存在一定的困惑,有一定的學習難度。這時候家長不要完全依賴于學校和教師,也要發揮家長的作用,及時掌握好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難點,針對問題進行解決。這種對于學生數學教育的重視,才會更好的幫助孩子有一個提升,如果一味的把孩子扔給學校,那么孩子的發展很有可能會遭遇瓶頸。家長要充分重視孩子的數學教育,在督促孩子完成數學作業和平時生活中對于孩子數學進行一定的滲透,提高孩子對于數學的認知,增強孩子的數學學習能力。
3.1 教師要充實數學教學內容。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內容,如果教學內容比較枯燥難懂,那么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將會很困難。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的時候要合理制定教學內容,充實教學內容,讓教學內容更加有趣、豐富,這樣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積極性將會大大提高,對于數學的學習熱情將會有增無減。在有限的時間里,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獲取才會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師在充實教學內容方面,需要進行充分的備課,結合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補充,補充一些游戲和實踐環節,讓學生有一個更好的理解過程,同時對于數學的學習更加充滿興趣。
例如,教師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這節課,可以對于學生進行一定的適當延伸,讓學生對于角有一個更好的理解。把三角形的穩定性、三角形的運用等找一些實際例子,對于學生進行一定的講解,讓學生對于角有一個更好的理解。這樣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讓學生對于知識有一個更深入了理解,對于書本上的內容理解更加透徹。雖然這些教學內容課本上并沒有提及,但是對于學生的長久發展還是有很大作用的,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職責,圍繞學生學習的核心,設計學習內容,豐富學習內容,讓學生子學習中有一個很大的提升。
3.2 教師要創新轉變教學方式。雙減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用,教師需要及時轉變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快速適應雙減后的數學課堂,提高對于數學的理解與掌握能力,提高數學課堂效率。教師的創新教學模式并不是要進行徹底的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還有一些值得沿用的,教師要結合現在的實際情況,借鑒其他優秀教學案例,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由更高的數學學習激情,很好的融入數學課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多組織課堂小比賽、小活動,讓學生很好的融入教學中。
例如,100以內加法這節課,教師在給學生進行知識授課結束后,要對于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一定的掌握。這時候可以對于班級學生進行分組,分成兩大組。然后給學生出題,讓兩組學生同時作答,讓兩組組員進行搶答,對于搶答對的組記一分,最后進行分數統計,這樣比賽的過程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100以內加法運算速度,還可以很好的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經過一定的掌握后,教師在第二節課,隨機抽取八名學生,將這八名學生隨機分成兩組,讓這兩組進行搶答,出題人由教師轉變為班級剩下的學生,這樣大家都參與到這個活動中,在參與中數學加法能到很好的鞏固。
3.3 教師要發揮多和學生進行互動。教師教學的過程并不是一個單項過程,學生對于教師教學內容的反饋尤為重要,教師在教學要充分重視與學生進行良好互動,更好的推進課堂進度,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堂中,融入到數學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這個互動是要根據課堂具體內容和走向設定的,教師對于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了解,可以進行適當的提問,這些問題要圍繞課堂的教學內容,不要太脫離范圍,問題難度也要進行一定的控制,不宜太難,這樣學生對于問題的回答自信心比較高,教師對于學生的整體水平有一個更好的掌握。教師的提問對象要面向班級整體,對于班級學生學習水平上中下都要提問,這樣更有利于教師調整教學進度。
例如,教師在教授表內乘法這節課的時候,對于學生的提問要由簡單到復雜,提問對象要均衡。要先提問五以內的乘法,這樣學生對于這些內容掌握比較透徹,可以很好的回答出來,這樣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會大大提高,在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回答和思考問題中,教師在乘法題目難度上進行一定的調整,提高乘法難度,這樣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鍛煉,學生在回答問題中,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對于這個乘法的掌握情況,以及教學的進度是否需要調整。如果學生對于教師的提問回答效果不好,那么表面學生沒有很好的掌握這個知識點,教師可以重新再給學生梳理一下知識點。教師這樣和學生進行充分互動,學生才能有針對性的提升數學水平。
3.4 教師要合理的布置數學作業。雙減政策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合理布置作業,降低學生的作業量。教師要想要學生從少量的作業中得到一定的提升,一定要合理布置作業,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進行布置,讓學生在完成作業中,數學知識得到鞏固,學習能力得到顯著提升。教師的作業布置可以充分運用分層作業布置理念,對于學生的實際進行分組,然后每組布置的作業量和作業內容有一定的變化,更加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在完成作業中得到提升。有的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比較強,對于教師平時布置的作業會感覺難度太低,缺乏挑戰性,所以做作業積極性不高。也有的學生數學能力不強,認為教師布置的作業難度太大,無法完成,所以作業效果不好。運用作業分層設計后,學生的作業完成效果將會大大提高。
例如,教師在教授認識時間這節課的時候,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理設計分層作業。認識時間這節課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認識我們生活中所接觸的時間,熟練的掌握時間的小時和分鐘等概念。對于學生作業布置,教師將班級學生分成三組,1組學習能力比較弱,2組數學學習能力居中,3組學習數學的能力比較強。對于1組同學的作業布置要求學生完成書本上的習題,溫習學校學習的內容。對于2組的同學作業布置要求學生完成書本上的習題,同時要求自己按照今天的作息回憶制定今天的作息表,制作的過程可以讓他們對于時間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理解。對于3組同學教師布置的作業不僅需要完成前兩組作業內容,還需要自己根據自己的下周日常作息制定一個作息計劃表,這樣學生在設計的過程中還會增加計劃能力,對于規劃有一個更好的理解。
雙減背景下,學生、教師、家長三者的定位需要進行一定的轉換,過去的模式不再適用,教師要轉變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愛數學、喜歡數學,更好的融入數學課堂。家長要擺脫依賴學校教師和輔導機構這一不好的習慣,學會和教師進行溝通,做好表率,對于孩子的數學學習認真負責。學生也要轉變思想觀念,過去的輔導班依賴已經不在,需要擺脫依賴,學會自主解決問題,面對生活中的數學難題也要多加探索,學好數學。本文對于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提出的六點教學策略,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對于數學教學有一個提升,推進雙減政策的落實。讓學生的學習壓力大大減少,為學生創設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只有全面發展才能更好的適應多變的社會,才能更好的為國家服務,為社會服務,我們的國家才會越來越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