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東莊中心小學 吳碧欽
童話文本多是從兒童的角度,借助兒童化的語言描寫兒童感興趣的生活情境與故事情節,對小學生的閱讀學習更具有吸引力,尤其是童話中的一些神奇情境和幻想元素,能夠有效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性思維,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潛能。建議語文教師制定科學有效的童話教學策略,注重童話教學過程的管理與評價,最終讓學生在童話課堂上收獲更多知識、情感與樂趣。
在小學童話教學中,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培養學生的童話閱讀興趣和情感是要實現的首要目標,這也是學生從童話學習中收獲知識與德育素質的基礎。因此,教師在制定童話教學方案時,一定要注重開展童話閱讀方面的有效教學,通過有針對性的閱讀教學和閱讀講解,讓小學生更好地把握童話文本的主題思想,加深對童話故事情節的理解和感悟,并從中不斷提高個人的語文語感,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
如在《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中,文中的語言具有較強的韻律感,故事情節也比較鮮活,故事中的角色都是小動物,非常適合小學生進行反復閱讀和學習。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讀課文,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蝌蚪最后找到媽媽了嗎?它們的媽媽是誰?是什么樣的?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自身有什么變化?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小學生不僅可以更好地集中課堂閱讀學習的注意力,還可以更好地掌握故事情節和故事寓意,有助于提高閱讀學習的效率,增強小學生對于童話的閱讀興趣,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形成良好的童話學習氛圍,進而增強閱讀的積極性,實現語言語感的有效培養。
為了更好地調動小學生對于童話課文內容的學習熱情,有效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在童話教學中,應當充分結合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心理和心智特點,盡可能創設趣味性、參與性和實踐性強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對其中的故事情節進行形象化的演繹和表達。有條件還可以讓學生創編情景劇,促進學生的組內互動與組間競賽等,讓學生在童話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保障童話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如教師在講解《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時,可選擇合適的時間布置童話表演任務,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如讓學生5 人一個小組,通過抽簽的方式給4 個學生分配要扮演的老屋、小貓、老母雞、小蜘蛛角色,另外一個學生負責旁白、制作飾品、指揮角色扮演等。在表演過程中,學生通過對每個角色的演繹,會融入自己的情感,更容易體會童話故事的深層含義,增強語言感知能力,最終對慈祥的、樂于助人的老屋形象有更好的理解。學生不再僅僅是語文課堂上的教育對象,更能凸顯自身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和潛能,促進學生語文學科素質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德育素質的培養和發展。
為了實現更高層次的童話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讀寫結合,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所學內容,嘗試對童話故事內容進行復述、續寫和改寫,這樣既可以促使小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增強小學生的記憶力,又能發展學生的寫作思維,形成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良好教學氛圍,促進學生對所學語文知識的嘗試性應用,進而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實踐證明,讓小學生嘗試續寫童話故事,能夠更好地激活和發展學生的寫作思維,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童話教學策略。
如在《小馬過河》的童話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對童話故事續寫的興趣。教師通過提出問題:小馬在知道了河水的深淺、跨過河流之后,你認為它還可能會遇到什么困難,能不能通過自己的思考進行解決?這時,小學生在充分理解童話內容的基礎上,個人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揮,每個學生都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并結合個人的生活經驗去續寫童話故事。很多學生續寫的故事情節非常獨特,對于這些優秀的續寫成果要讓其在學生群體中進行分享,促進學生的思維碰撞,這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將會大有裨益。
在小學語文教材體系中,現有的童話內容相對有限,多以國內童話故事為主,國外童話故事的引入相對較少。教師在制定童話教學方案時,不能完全依賴語文教材,那樣學生的童話閱讀視野會受到很大的限制,也不利于學生童話閱讀興趣和語文語言思維的系統發展。因此,教師要重視童話教學的內外結合,即以語文教材為依托,加強童話教學的課外延伸,在語文教學中積極引入國內外優秀的童話閱讀和教學素材,進一步開拓小學生的學習視野,豐富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的發展途徑。必要時,教師也可以對教材中的童話內容進行延伸性教學,制定相應的讀寫教學任務,讓學生對童話故事進行改編、續寫和表演,有效拓寬學生的語文學習視野,實現事半功倍的語文教學效果。
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中的經典童話故事,如《丑小鴨》《母狼高司普和狐貍》等,都是非常經典的有代表性的童話,也是非常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再如,在《沙灘上的童話》的教學中,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講述了一群孩子在沙灘上壘起一座城堡,然后展開想象的翅膀,編織了一個美麗的童話:城堡里住著一個兇惡的魔王,搶走了美麗的公主……教師也可以借此創設童話教學情境,利用學生的童話故事積累和語文知識基礎,嘗試創編童話、改編童話、分享精彩的童話故事等,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與童話閱讀互動,有效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童話閱讀與學習的氛圍,開拓學生的語文學習視野,奠定學生語文學習的堅實基礎。
教師除了需要轉變傳統的童話閱讀教學模式外,還要意識到童話閱讀教學不能從成人的角度去說教,而是要站在小學生的立場來設計教學,并注重課堂教學引導與評價,更好地檢驗學生的童話學習成果與情感體驗收獲,引導學生將童話故事與自己的現實生活進行有效的對接,不斷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學習感悟,乃至實現學以致用,最終實現童話故事的高效學習。對此,教師在制定童話教學方案時,一定要做到以生為本,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學齡特征和理解能力,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便于學生充分融入童話故事情境,積極融入個人的情感,實現針對性的思考和情感上的升華。
如在《烏鴉喝水》的教學之后,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在學生讀完課文后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烏鴉通過什么樣的辦法才能喝到水的呢?學生們就會開動腦筋,等學生們回答出方法之后,教師可以根據童話故事,引導學生進行烏鴉喝水的實驗,以此來觀察小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表現出的動手能力、溝通能力和協作能力等,及時實施科學的評價和引導,促進學生知識、能力與情感的全面進步。對于學生在童話學習中出現的錯誤和偏差,教師也應當減少不當的批評,要以鼓勵和引導為主,這樣才能更好的保持學生童話學習的自信心和閱讀熱情,逐步養成良好的童話閱讀興趣和學習情感。
總之,童話作為小學語文教材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對培養學生的知識素質、情感素質和德育素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提高對童話教學的重視,充分利用童話故事的特點,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在童話故事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養成積極的語文學習情感。同時,教師要針對童話的教學特點,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讓小學生可以充分融入到童話故事學習過程當中,獲取豐富的情感體驗,啟迪學生的語言思維和智慧,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